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346章

作者:齐东野老

  等菜的时间,秦教授对姜哲说道:“这件事有点古怪。之前,我以为要等很长时间,甚至会有人反对乃至拖延,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出了回复。可见协会里面,有人认可你,帮你说话。”

  姜哲知道,除了自己去拜访的几位之外,应该还有人在为这件事出力,但是有些事情不能说。

  他说道:“同时加入协会的有几个人,可能有人能量大,也许我是沾了别人的光。”

  赵老师说道:“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看了这五个人的信息。

  你获得的荣誉多,作品的售价最高。所以,你的实力比他们更强。”

  “不管过程怎么样,明天都是你的舞台。”秦教授对姜哲说道。

  ……

  晚饭后,姜哲一直等到晚8点,才拨通了廖姐的电话。

  两个人先在电话中聊了私密话题,廖姐才说道:“我朋友那边反馈,很多人对你的印象很好,所以,刘杰的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

  姜哲说:“我第一次办这样的事情,有没有待人处事不好的地方?”

  廖姐笑的很开心,“不用担心。你毕竟还在上学,是个学生,与那些在社会上厮混很多年的老油条有差距。很多人也会理解,何况,从我的朋友那里听来的反馈,他们都觉得你很成熟。”

  姜哲也笑了:“咱们之间说话,你也不用给我留面子,直接告诉我那里不足。我可以调整。”

  “行,你有这个态度就好。不过,这不是你擅长的东西。我想很多人看好你,不是因为你会敬酒,会说话,而是因为你的作品能走出去。”廖姐说话的同时,想起那些反馈。

  虽然朋友们说的很含蓄,但是她能够听出,有些人看重姜哲的真正原因。

  很多画家艺术家各种吹牛,说自己的作品被国外什么博物馆收藏,被哪些人收藏,但是,这些话不能深究。

  送一幅画出去,很简单。蹭或办一个展览,也不难。但是,被其他文化圈的人认可,甚至产生一定影响,真的很难。

  现在,姜哲用作品所做到的影响。原本需要动用资金和社会的力量去做,也未必能达成。

  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年纪轻轻的姜哲,不但作品能送出去,卖出高价还能获奖,被人邀请参加重要展出。这就不是花钱能办的事儿。

  很多人花钱甚至动用一些力量,把自己或某人捧起来,但这样的作品和影响很难持久。

  对比之下,几个部门都注意到这个现象。

  有人悄悄做了调查,发现姜哲没有什么问题,只能把原因归结于运气与巧合。

  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发现机会,尝试着做些事情,但均告失败。跳出来的刘杰等人,只是表面。

  有了尝试和结论,最终,很多部门决定支持姜哲。

  “我一直说,你是个有福气的人……”廖姐对姜哲隐瞒了部分事实,只说了大概的过程。

  姜哲明白,这不是自己有福气,而是自己有系统。

  一些很难解决,类似被挡在文化圈外的现象,对于自己来说,可以用系统解决,所以在外人看来,是有运气。

  结束通话,姜哲在速写本上,描绘自己今天所见所想。

  与社交活动相比,绘画练习会给他带来愉悦,更能得到休息和放松。

  第二天上午,姜哲,秦教授,赵老师一起赶往活动地点。

  协会把纳新活动安排在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美术馆。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还有一个邀请展,也是在协会支持的活动。

  承办纳新活动的人,也是邀请展的发起人,是协会中一位女画家。

  她邀请了一批女艺术家参展,也尽可能的邀请朋友来捧场。

  姜哲和秦教授泽尽可能邀请朋友观礼。

  杨老师,魏老师几人答应前来捧场。

  姜哲几人到达美术馆的大院,恰好遇到杨老师。

  杨老师带着一些学生来捧场。

  孟溪也在其中。她等姜哲和老师寒暄过后,才过去打招呼。

  姜哲说道:“谢谢你来捧场。”

  孟溪答道:“先恭喜你,另外,我也想来长长见识。”

  大家来到签到处签名的时候,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士走过来迎接,

  杨老师认识女子,给众人介绍。

  女士名叫程黎,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职业画家和策展人。

  程黎对姜哲几人很热情。

  孟溪在旁看到这一幕,有些眼热,琢磨借这个机会,多认识几个朋友。

第486章 ,地位不同,无形的改变

  美术馆内保留了老式的装修风格。

  深色木地板以及高至窗台的护墙板,墨绿色的窗棱,雪白的墙壁,有一种现代与古典交融的美。

  内部空间并不大,但为了活动,布置的十分华丽。

  铺有墨绿色天鹅绒的长桌上,摆着画册,各种礼物以及小纪念品。临时会台的背景,是一张巨大的宣传板。板面以一幅水彩画为底纹装饰,印刷着四个手写体的大字,盛夏异彩。

  下面有副标题:××美术家协会某某艺术团体邀请展。

  旁边还有一个宣传板:××美术家协会纳新仪式。

  临时会台的两边还摆着诸多花篮。

  程黎热情给姜哲介绍,参加邀请展的一批女艺术家。

  这些画家听了程黎的介绍,对姜哲都非常客气,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口称老师。

  这些画家们的年龄,大概在三十岁至五十岁之间。被四十几岁乃至50岁的人称作老师,让姜哲有些不太适应。

  “姜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众人合影之后,有几位女画家,主动与姜哲互留联系方式。

  姜哲刚应付完一波,程黎又给他带来了一批新朋友。他再次开始寒暄客套。

  看着有些应接不暇的姜哲,孟溪很羡慕。她的几位同学、学长也有同感。

  之前,程黎和杨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也和学生们客套了两句,但仅仅只是打过招呼。

  杨老师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学生们先进去看了一些作品。

  展览中,有高水平的作品,也有一般的作品。有几幅作品,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超越。

  杨老师又带着学生们,回到前厅,等待仪式开始。

  他知道学生们的心思,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也会给他们做一些介绍。

  有位年轻画家过来向杨老师问好。

  杨老师勉励对方几句之后,对方急匆匆的去拜会另一位画家,对于旁边的几个学生,并没有理会。

  杨老师回头看到这些学生的眼神儿,明白他们的心思,觉得有些话应该告诉他们。

  他领着学生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人少,适合说点儿咱们自己人能听的话。

  你们跟着我出来参加活动,这不是第一次,以后也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出来长见识,认识朋友,但关键是你们自己要快点儿成长,不能老指望着别人提携。

  在你们这个阶段,到了这种交际的场合,被人忽略是很正常的。千万别往心里去,更不能把这事儿看的太重。

  到了这个场合里,很多人都是奔着自己的朋友,甚至奔着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你们不也是这样吗?

  我年轻时,经常遇到敬烟敬酒或者主动问好,被人忽略的情况,你们也会遇到。

  等你们成长起来,自然也会赢得尊重。

  你们刚才都看到姜哲的情况。他和你们是同龄人,甚至比你们还小,但是你看这些画家和他打招呼的时候,都是按照哥们儿来论。没什么年龄区别,只有实力的差别。”

  这番话说的很实在,也让这些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社会。

  ……

  邢理事到了活动现场。

  姜哲刚和他打招呼,就看到有几个人走进会场。

  几个人一进会场,奔着邢理事过来。

  寒暄之后,邢理事招呼姜哲:“给你介绍几位新朋友。”

  姜哲已经听到,这几位都带着川蜀口音。

  果然,听邢理事介绍,这几位都是川美的师生,有国画系的,也有油画系的。

  邢理事重点给姜哲介绍了一个留着齐耳短发,个头不高但皮肤白皙的女生。

  女生名叫周佳宇,是油画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会与姜哲一起加入美术家协会。

  “周老师好。”姜哲和对方打招呼,握手。

  “你叫我老师?我觉得好不舒服吗。”周佳宇笑着说道。

  “别这么客气,你们都是学油画的,称呼名字就行。”

  “叫师姐师弟也可以。”

  “是噻,还是叫名字更安逸噻。”周围人操着川蜀口音和首都口音,给两人乱出主意。

  姜哲上一世,曾经短暂的在双庆游玩,所以听川蜀口音并不陌生。

  周佳宇比姜哲大两岁,说着川普,应对周围的调侃和建议丝毫不怯场。

  姜哲见她性格开朗,也开起玩笑。

  场面瞬间变得很热闹。

  “姜哲,给我介绍一哈你的老师噻。”

  “要的。”姜哲学着川普口音,给周佳宇介绍秦教授和赵老师。

  秦教授非常客气:“你们川美这次来了几位老师?庞老师来了吗?”

  周佳宇介绍了几位老师,还特意点出:“我老师因为有事,暂时还没来。”

  姜哲知道这位庞老师,现在是川美油画系的系主任,未来还会担任川美的院长。

  他重新打量周佳宇。如果她是庞老师的得意弟子,未来也许大有前途呢。

  双方的朋友相互引荐,也有一些人早就认识,所以,很快熟络起来。

  不久,在邢理事的引荐之下,姜哲又认识了渭北的陶辛,淮南刘正林,羊城来的吴玮。

  这三个人,有两人来自西美和广美这两家美院,可见这些美院的实力之强。

  几位新会员,在邢理事的提议下,准备拍一张合照。

  年龄最大的是刘正林,已经30岁,年龄最小的是姜哲。

  姜哲和周佳宇是油画专业。刘正林和陶辛是国画专业,吴玮是雕塑专业。

  五个人准备拍合照的时候,谦让了一番,有的建议按年龄排,有的建议按高矮个儿排,最后因为只有一个女生,所以便让周佳宇站在中间,四个男生分别站两旁。五个人排成了一排,拍下合照。

  周围人很多看到这一幕,有的是欣慰,有的是羡慕,也有嫉妒。

  一阵闪光灯过后,姜哲看到诸多的朋友以及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围过来。哦,还看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美术馆的刘杰。

  因为邀请的嘉宾还没到齐,所以,仪式还要等。一些年龄差不多的人,凑在一起聊天。

  周佳宇和姜哲是同一专业,聊的话题比较多。

  “姜哲,你们滨海现在热不热?”

  姜哲说:“热,二十七、八度。”

  “哦,你们真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双庆,现在是38、39度,偶尔还会40度。

  你有时间,到我们这里来耍。你来过双庆没得?”周佳宇说话语速稍快,口音就会加重。

  “没去过。”姜哲想起,上一世去过双庆,但没机会去川美,只能在新闻媒体上看过一些。

  “现在不能去,你们外地人来了,遭不住。”周佳宇拿出一部数码相机,调出内存给看学校的景色。

  “我们学校在黄桷坪,累个地方,你不要看有些脏乎乎的,那是因为靠着一个发电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现代的建筑,都能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