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312章

作者:齐东野老

  姜哲笑了:“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吃过早饭,姜哲赶往酒店。

  坐在车上,他打开系统。

  荣誉值经验条的游标,又向前移动了一点。

  从昨天开始,消息散开之后,有很多人给自己贡献了荣誉值。

  看到积累的抽奖机会,他没有决定,要不要现在使用。

  车子到达酒店。

  他回房间带好物品,先去找胡老师。

  三位老师正在吃饭。

  胡老师告诉姜哲,吃完饭之后,就一起去美术馆。

  汪真找来一辆商务车,带着四人一起赶向省美术馆。

  途中,她告诉姜哲几人。

  有很多人参与选拔的人,一直在省城等结果,有其他工作的参赛者,今天也会赶到。估计,美术馆那里,应该很热闹。

  车子达到美术馆停车场。

  姜哲看到美术馆主楼,想起因为自己作品入藏美术馆,发生的种种事情。

  时间过得这么快,自己又一次来到这里。

  今天,除了来美术馆参观的人,还有很多参与选拔的人向这里集中。

  秦教授、汪真几人,走向美术馆的途中,时不时的就会遇到熟悉的人。

  他们寒暄过后,把胡老师和姜哲向介绍对方介绍。

  对方见到姜哲,特别是听说他也是入选人员之一,非常热情的打招呼,留下了联系方式。

  从停车场到走到美术馆,几个人停下了五六次,总算走进了场馆。

  1楼大厅,用来展示入选作品。

  在入口的位置,还贴出了入选的名单。姜哲四人特意站在旁边,请汪真帮忙拍照。

  姜哲仔细查看名单,里面有不少自己认识的人。巧的是,他看到何池也在名单中,继续看,林漪居然也在名单里。

  看到这两个名字,再次想起了竞争的场面。

  他把名单看了一遍,没看到那位姚剑的名字。

  何池入选,姜哲不觉得奇怪。林漪的支持者,不是跑到国外了吗?

  汪真看到姜哲一直盯着名单,就问道:“是不是看到熟悉的人了?”

  姜哲说出了疑问。

  汪真小声告诉姜哲,林漪又拜了一位老师。

  哦~

  胡老师招呼姜哲,一起进场馆。

  姜哲跟上去,看到秦教授和赵老师正在和几个人寒暄。

  秦教授和汪真,陆续给姜哲介绍了几位组委会的成员,以及一些圈内名人,还有文联、美协的工作人员,还有文化宫,美术馆等方面的人。

  有些人听过姜哲的名字,但第一次见面,所以非常热情。

  其中一些年长的人,带来了自己的晚辈和学生。

  姜哲又认识了几位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同行。

  朋友之间相互介绍,姜哲收到的名片越来越多。

  不久,他看到何池也赶到美术馆。

  两人打过交道,见面之后,话题更多。

  组委会的人,等入选的人基本到齐,便提议合影。

  入选的百人,站成四排,拍摄合照。

  姜哲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年轻。

  拍摄之后,他才得知,在一百人当中,自己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第433章 ,地位变化,意外的见面

  “八九十年代,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画家出国买了几本外版的画册,拿回来临摹,学会一招半式,就说是自己的创新,甚至混得风生水起。

  现在,信息交流信息越来越快,还有人搞这种事。居然一点也不觉得尴尬。”秦教授看着展览上的一幅作品,意有所指的说道。

  姜哲听了,有点儿想笑。

  合影结束之后,姜哲几人没有去参加其他活动,而是开始参观这些入选的作品。

  一起参观的,还有几位朋友,包括何池。

  这些人听了秦教授的评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姜哲看着被秦教授评论的这幅画。

  这幅画的画风,明显是在摹仿莫兰迪。

  最可笑的是,整个展览中,这是第二幅画风类似的作品。

  之前,在看到类似莫兰迪画风的作品时,秦教授提出了一点儿疑惑,却被一个正在看画的人反驳。

  “秦教授,您说的不对,这幅画,是学习了莫兰迪的画风,属于高级灰色调。”

  姜哲记得,对方的语气,应该是觉得这些人没有看过莫兰迪的画,也不知道什么是高级灰,有点给几人科普的意思。

  秦教授几人没有多做分辨,只是不愿意和那人再谈下去。

  在第二次看到类似画风后,他终于忍不住了。

  姜哲也觉得,这个级别的选拔,出现模仿别人的画风,有些过分了。

  他想起自己穿越之前,从2000年一直到之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似乎国内很流行这种莫兰迪画风,甚至,还影响到了服饰和影视。

  一些人说起莫兰迪,似乎还有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觉。

  一起参观的一位老师说道:“莫兰迪的话属于雅俗共型,既有漂亮温和的色彩和具象的造型,用笔轻松,温文尔雅,很招人喜欢。但是,都去模仿,也不好。”

  另一位老师说道:“他的画,看起来容易模仿,其实,很容易走偏。有人以为学点皮毛,也能出效果。

  我听说,有一批画家,卯足劲儿学他的画。实事求是的说,有些画家学的还真像。”

  姜哲边听边琢磨。

  莫兰迪的画,是他的表达方式。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借鉴与模仿一下没问题,如果作为职业画家,在画风上不能摆脱别人的影子,就是大忌。

  即便在技巧上学的再好,不能化作自己的营养,开创出自己独立的风格面貌,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要大打折扣。

  几个人一边聊一边继续观摩。

  不久,就看到了姜哲的作品。

  几个朋友一起观摩姜哲的画。

  秦教授对朋友们说道:“这幅画虽然入选了,大家多说说建议。”

  他的一位朋友说道:“在当代艺术圈里,写实绘画,好像开始边缘化了。似乎一说,具象绘画,就有点守旧。

  我倒是觉得,不必刻意强调具象绘画的一些历史。

  只要能营造美,在当代艺术舞台还是获得一席之地。”

  一位在省城院校教书的老师说道:“姜哲的画,我看过几次。每幅作品都没有重复的现象。能用年轻人的视角,表达让人感觉舒服的画面,就很不简单。

  现在的艺术圈里,聪明人太多了,喜欢走捷径的人也多。姜哲能够坚持自己独立的清醒的思考,发展出自己的语言形式已经不容易。”

  秦教授笑着回应:“老几位,我请你们说说问题,你们怎么只说好话?”

  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说道:“看到年轻人的画,我能感觉到活力。尤其是能坚持写实绘画的年轻人,让我觉得,表现生活,永远不会过时。”

  他看向姜哲:“你老师让我们说问题,我就给你提个建议。

  艺术评论,往往五花八门。你要学会合理吸收营养。有人认为某种艺术形式已经穷尽的时候,你可以想想,能不能放下包袱,创造出新的东西。

  很多成功的画家,就是这样做的。”

  姜哲急忙对这位老人,表示感谢。

  其他人虽然泽提了一些建议但非常委婉。

  姜哲面对建议,表现的很谦虚。但是,他明白,很多人不愿意说一些直白的建议。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照顾秦教授的面子,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性格。

  参观完毕之后,大厅中还是聚集着很多人。

  秦教授几人打算和朋友们小聚。

  姜哲和汪真也要参加。

  他们离开美术馆时,其他人也准备参加小范围的聚会。

  姜哲走到美术馆门口,遇到几位刚刚认识的同行,主动打招呼,告别。

  其中几位老前辈,对待姜哲的态度,非常热情,完全不像对待晚辈。

  接下来,姜哲和几个年轻同行告别时,能看到他们眼中的羡慕。

  离开场馆,走向停车场的途中,他忍不住回头,看向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画家。

  这位画家看到姜哲回头,再次挥手。

  姜哲也笑呵呵的回应。

  他回头,是因为想起曾经的一段小插曲。

  上一世,自己读的是一所普通学校。在大三时,参加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做交流的人,好像就是这位年轻画家。

  那时,对方在讲台上,自己坐在台下。

  没想到,重生之后,对方正在羡慕自己。

  华灯初上,酒店包厢里,觥筹交错。

  汪真请来很多同行,把酒宴搞得很热闹。

  宾主尽欢之后,姜哲和几位老师,一起送宾客离开。

  直到最后一位宾客上车,几人才离开酒店。

  秦教授等人坐上车,就闭着眼睛休息。忙了一天,他们是真的累了。

  即便以姜哲的体力,也感觉疲惫。

  到达酒店,姜哲等了一会儿,收到了廖姐的短信。

  他在酒店大堂等了一会儿,看到了昨天的那辆车。

  姜哲上车后,廖姐问道:“没喝多吧?”

  “没事。”

  司机启动车子。

  廖姐问道:“明天上午,有没有时间?”

  姜哲想了想,说道:“明天上午,几位老师要在酒店休息,应该有时间。”

  廖姐说道:“明天,有个朋友想见你。”

  “什么朋友?”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

  第二天上午,姜哲和廖姐来到一家茶馆,见到了是许久未见的宁总。

  “姜哲,先恭喜你。”宁总盯着姜哲。

  “宁总,您一点没变,气色还那么好,”姜哲恭维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