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308章

作者:齐东野老

  我以前也经常在大街上的抓拍、写生。

  这种直观的生动感受,如果浓缩人物的特点,就能唤起共鸣。”

  姜哲觉得,秦教授的观察很敏锐,通过绘画,就猜到了当时自己创作的状态。

  秦教授继续说道:“看你的画,让我想起了一位摄影师——索尔雷特。

  他早年在纽约学习绘画,本来想成为画家,后来发现摄影,更适合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摄影的创作中。”

  他说着话,来到书架前,找出了一本儿书,翻开。

  指着几张印刷图片,示意姜哲观看。

  “你看看,这几张作品。”

  姜哲的视线扫过书页。

  巧合的是,这位摄影师拍摄的内容,也是路上的行人,其中有行人打着雨伞的造型。

  “由于他受过专业绘画的训练,所以,对平面构成色彩关系的搭配非常敏锐,常常巧妙地透过玻璃窗或利用各种遮挡,将结合的景象与路人,组合成带有抽象意味的画面,有一种表现性绘画的质感。”秦教授继续讲述。

  “他镜头下的街道,会有既熟悉又遥远,既真实又带着虚化的感觉。

  这里面,或许有他个人的情绪表达。

  拍摄客观世界,但呈现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

  姜哲看着几张摄影作品,也被打动。

  这些照片,不再是对现实的简单记录,而是再现与再造。

  他评价道:“作者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很敏锐。”

  “还有对镜头驾驭能力。”秦教授补充道。

  他估摸着姜哲消化之前的内容,继续说道:“绘画和摄影都有自身的限制,也有优点。我猜,你应该是想在绘画语言上做点突破。可以参考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摄影。

  摄影创作,有时候比绘画更难。在一刹那,把画面定格。时机是稍纵即逝,摄影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观察,并进行提炼。

  我只是聚集,你可以自己思考。

  你现在的探索,没有问题。只是不要忘记,要从从平凡的场景中发现美。

  这些街头的日常景象,业可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姜哲听着秦教授说的话,陷入思考。

  秦教授指出的方向,让他想到很多可能。他进而字想到,绘画和摄影都是一个定格的瞬间。

  很多艺术家,用虚实来表现距离。这种距离感,已经被玩出了很多花样。

  比如,通过模糊来表现雾气,隔着玻璃观察物像。那么,自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距离,表现雨水的间隔?

  他把自己的思考,告诉秦教授。

  秦教授说道:“我没有办法告诉你答案,毕竟咱们研究的方向不一样。

  你能想到这些问题,可以慢慢思考,实验,不要着急。

  有疑惑,慢慢解决,这个过程也很有趣。

  我记得,朱光潜说过,慢慢走,欣赏。”

  听了秦教授的劝告,姜哲把心放宽,渐渐松弛下来。

  秦教授谈起另一件事:“我最近在看巴洛克艺术的一本书。有个事情,让我很感慨。”

  姜哲问道:“什么事情?”

  秦教授说道:“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教廷开始在欧洲大肆兴建教堂,这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教堂多,就需要大量的艺术品进行装饰。需要雕塑,祭坛画,天顶画等等作品来装饰新建的教堂。

  这个巨大的机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宗教画的题材,比较单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但是,很多的画家就是在这个浪潮之中,脱颖而出。

  我就在想,很多人不是没有碰到机会,而是在这些机会中,一次次的被淘汰掉。也有很多人遇到机会而不自知,浪费了一次次的机遇。”

  姜哲隐约猜到,秦教授想说什么。

  果然,秦教授说道:“随着9咱们国家的发展,也会有很多的文化需求。

  这些年,各种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就是机会。当然,不能因为这些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人没能脱颖而出,就否定它的作用。

  你之前遇到了机会,都抓住了。所以,你已经超过很多职业画家。

  但是,这还不够。

  我感觉,你需要一次让更多人记住你的机会。

  这一次全国展览,我会尽力帮你,你自己也要用出全力。”

  姜哲迎着秦教授的目光,明白了他的意思。

  姜哲告辞离开之后,秦教授来到窗前,看着姜哲的背景。

  他想起与自己时代的几位艺术家,他们也是在一次次机会中,脱颖而出。

  今天说这些话,希望能点醒姜哲。

  在他看来,姜哲自身有潜力,也有人帮忙,有很大的希望,成为名家,大家。

第427章 ,姜哲的选择,五花八门的创作

  晚8点,姜哲坐在画室的书桌前,左手无意识的拨弄着放在桌上的钢笔,右手举着手机,倾听汪真的描述。

  省城那边的评审,已经在今天上午开始。众多评委,要在两天时间里,从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品中,选出100幅作品,再参与全国的评选。

  汪真说话的语气亢奋,措辞有些混乱,明显是喝了不少酒。

  等到对方的描述停歇,姜哲说道:“汪经理,你喝了不少?”

  “我没事儿。”

  “我知道你没事,赶快休息,养足精神。”

  “放心,不会耽误事情,今天……”

  听到汪真又要开始长篇大论,姜哲急忙找个机会,表示已经了解评选情况,有事明天再说。

  结束通话之后,姜哲放下手机,没有继续之前的练字。

  汪真虽然喝醉了,但已经把评选的情况告诉姜哲。

  虽然不知道结果,但从现有情况,就明白,竞争特别激烈。

  今天,秦教授点到即止的话语,再次从脑海中蹦出来。

  秦教授的意思很明白,有什么办法,用什么办法。只是因为常年教书的习惯,或者说碍于面子,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直白。

  如果这种指点还不能领悟,也就没什么指点的意义。

  姜哲明白秦教授的好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把握。

  有了系统的帮助,算是最大的保障。如果这都不能成功,那也太废物了。

  周四,专业课。

  严老师把学生召集到多功能教室。

  这里有更为高档的设备,可以播放一些影象资料。

  严老师首先播放的是波洛克的作品。

  波洛克的画,几乎都是纵横交错的线条,毫无规律,密密麻麻的颜料,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视觉冲击。

  严老师对所有学生说道:“这周,大家要学习创作。

  创作练习并不局限于具象或抽象,希望大家能够放开思维,不要被以前的习惯束缚。

  咱们看一段影像,看一看画家波洛克是怎么创作的。”

  投影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黑白的影像。

  影像中的画家,把画框平铺在地上,没有固定作画位置,在画布周围随意走动,肆无忌惮的向画布上泼洒颜料。

  颜料一绺一绺的被撒到画布上,形成了他特有的作品效果。

  第二段影像中,画家拿着大号画笔,在画布上,洒脱的画上一些粗犷的线条。这段影像中的创作过程,稍微正常一些。

  姜哲回忆起上一世,自己曾经也看过这段影像资料,只是时间久远,印象模糊了。

  看再次看到这段影像,有些感慨。

  班里的很多同学,初次看到这两段资料,感觉格外新鲜。

  严老师等影像结束,说道:“这就是波洛克创作过程的片段。

  他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观念,绘画不再是美学的设计,不再通过形象和形式来表现情感,而是成了画家情感宣泄的手段和记录。

  他敢于摆脱一切,追求开放,大胆的创新意识,推动了艺术史的发展。所以,无论你是否喜欢,他的画,受到资本追捧是有理由的。”

  尽管知道这位画家的大名头,学生看过这种创作影像之后,很难被一段话改变原有思维。

  一些学生的神色,非常复杂。

  严老师注意到学生们的状态,就说道:“好多人看过这段资料,往往会说,往画布上泼颜料,有什么技术含量?谁不会?

  对不起,艺术史只写开创者,只有开创者才有价值。至于模仿者,你们都明白。

  大家也不必急着评论,我们再来看几段。”

  严老师继续播放影像。

  这段影像中的画家一出现,大家立刻就认了出来——毕加索。

  影像中的毕加索,拿着像粗炭笔一样的工具,在墙上画下诸多线条。

  画家打着赤膊,穿着短裤,非常随意。用一些洒脱的线条,组成了很难明白其含义的形象。

  另一段影像,是毕加索在一个类似盘子的器皿上,描绘一些非常抽象的形象。

  第三段,是毕加索将一个陶罐,改成了类似鸭子的形象。

  严老师播放完三段影像,对学生们说道:“怎么样?有没有受到一点震撼?

  关于毕加索,你们也听过很多的传言,也看过一些书籍,

  关于他的创作,有过很多的说法。

  据今天的资料显示,他在很小的时候,也学习过古典主义绘画。但是,据说他父亲的严格要求,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他成年之后,不喜欢传统绘画,刻意的改变或者偏离传统绘画。

  对比他十几岁与成年时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真的会传统绘画,后来,是在刻意的做一些改变。”

  他边播放图片,边进行讲述。

  这些图片,是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

  严老师讲述一番之后,建议学生们,换角度观察思考,然后进行创作。

  这种不设限的要求,让很多学生直接开始考虑抽象作品。

  下课后,有人还在讨论,用什么样的特殊技巧,制作画面效果。

  姜哲没有去考虑抽象作品。

  他想的延续之前的探索,通过不同的距离和角度,表现雨景。

  最近几天,他按照秦教授所说,观摩了很多摄影作品。特别仔细分析那些拍摄雨中的摄影作品,已经有了新的创作念头。

  下午,姜哲拿着工具,来到班级画室。

  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创作。

  他看到一位女同学,用最大的笔刷,往画布上涂抹翠绿色。

  绿色过于鲜艳,把她的脸都映成绿色。

  还有一位同学,正在往一块儿的瓷砖,画着一些线条,然后转印到画布上。

  种种奇葩的办法,一言难尽。

  由于大家都在比脑洞,他人作品没有借鉴意义,所以,都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