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东野老
姜哲谦虚:“我给自己打60分。您给挑挑毛病。”
秦教授笑了:“听你的意思。应该是不错。哦,对了。”他停下脚步,似乎有意要多聊一会儿,“嘉士德那边,什么时候开始拍卖?”
姜哲说:“还有几天时间,因为时差,可能没办法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他也一直惦记这件事。
“哦,到时候,不管拍卖成绩如何,一定跟我说一声。不过,我估计,既然你的那幅花园,能获得银奖,加上他们的宣传营销,价格不会太差。如果这次能够在国外,打响第一炮,你后面的路也会顺畅一些。”
“我记住了。”姜哲答应。
“姜哲。你们后面的专业课——”胡老师等秦教授说完,开口说道:“是油画写生课。我就不召集大家了,你们相互通知,准备材料。”
“明白。”
姜哲和两位老师告别。
秦教授和胡老师准备参与打分。
向前有了片刻,胡老师回头,看看姜哲走远,欲言又止。
秦教授说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我真羡慕他,才大二,作品获奖,又能参加拍卖。我现在,卖画都还困难呢。”胡老师说道。
秦教授平静的劝慰:“你别和他比。你和你的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比。
你研究生毕业,回学校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偶尔还去培训班上上课,还能卖几张画,等于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和两分不太稳定的收入。
你在专业院校任职,还有一个优势,可以随时找人请教,参展机会也多。
你扪心自问,你的同学,会不会羡慕你?”
胡老师顿时感觉舒服许多:“您说的对。本科毕业的同学,有一小半,到现在没着落。研究生毕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适合的工作。”
秦教授说道:“你现在,是他们羡慕的人。”
胡老师笑了:“还真是这样。前不久的假期,我们聚了一次。”
秦教授说道:“如果无限制的比较,容易让自己的心态失衡。有的时候,你碰到一些天赋好,运气好的人,总是会生出无可奈何的感觉。”
两个人边聊边走,偶尔和路过的人打着招呼。“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一位天赋好的同学。轻轻松松的就能超过我们。我怎么努力都超不过他。把画摆到一起,进行比较,立刻能看出差距。怎么办?人家毕业就进了国家画院。”秦教授慢慢的开导:“对了,你看过一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吧。”
“看过。”胡老师说道:“那本儿小说的原型,好像是后印象派大画家高更。”
“对,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小说,你应该知道高更的经历,说说。”
胡老师说起自己了解的信息。
“高更原本是做从事金融工作,后来失业,才开始做职业画家,后来到了塔西提岛,表现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和梵高曾经是朋友,后来闹翻了……”
秦教授说道:“这都是艺术史上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偏于褒扬。有些东西,需要你自己去了解。
我看艺术史的时候,看到一些信息。
高更生活富裕的时候,买过一些画家的作品,认识了印象派画家。他自己也学画画,只不过,那时候是爱好。但是,他在中年时期失业了。
偏偏是在中年时期。想想,今天找工作,会有35岁的年龄限。他为了生活继续,觉得自己在绘画上很有天赋,实际,天赋也不错。于是,便改行画画。
看到那些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他也跟着学。
可惜,他生活的时代,有太多的天才。等到他觉得自己的画没有问题了,就参加重要的印象派画展。
在那次展览上,有位画家一战成名。”
秦教授说到这里的时候,略微停顿。
胡老师问道:“是谁?不是高更吧?”
秦教授说道:“不是他,点彩派休拉。才二十几岁。
高更的作品,被其他画家作品的光芒淹没。人们根本没注意到他。”
胡老师替高更难受。
“这种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秦教授说道:“你人到中年,还没绽放光采,已经有更年轻的天才崛起,怎么办?高更没有办法,回到塔西提岛,去画一些土著的生活。
后来的人,对他的画有多种评价,但他自己并不知道。
高更是成名的画家,那些被淹没的人,有多少?所以,保持心态平衡。咱们学校这么多老师,有几个在佳士德拍卖过的作品?”
“还是您看的明白。”胡老师说道,感觉心里舒服多了。
两人来到小展厅。
这时候,已经有五六位老师在这里等着评分。
“秦教授,大家都到了。”
“咱们开始评分,苏老师,你来说。我们只参与意见。”秦教授说道。
胡老师拿来了表格,准备记录分数。
苏老师先从姜哲的作品,开始点评。
“姜哲的画,黑白关系对比自然,着重营造画面氛围和气势。在一众作品中,与众不同。看一眼,就会注意到。其中一些虚实变化,以及细节,会让人产生联想。暗部的调子,不是一片死黑。与他的作品相比,一些强调黑白对比的画,反而索然无味……”
姜哲的作品被评为优,没有异议。接下来,点评其他作品。
姜哲开车,回家和父母吃饭。
他回到家,父母已经把饭菜端上桌。
在吃饭时,姜益问起姜哲在学校里的生活。等姜哲回答后,他又问道:“你还有作品去送去威尼斯参赛,还没消息吗?”
姜哲说:“还没消息啊,画廊会关注比赛结果的。”
“别问了,也别给他增加压力。”徐丽说道。
“佳士得那边?”姜益又想问。
“你还吃不吃饭?”
姜益说道:“我想知道,能不能看到拍卖现场,现在不是有网络吗?”
姜哲说道:“目前,看不到他们的拍卖现场。有消息会通知我的。”
吃完饭,一家三口,带着小卡出去散步。
小卡围着姜哲跑动。
因为周一到周五,姜哲没时间照顾宠物,所以,很愿意带小卡出来散步。
“妈,明天周六,我把小卡带到我的画室,晚上再给送回来。”
“可以。”
周六上午,陈嫣敲开姜哲的画室的大门。
她和姜哲约好,把小卡也带来。
一开门,就听到小卡的叫声。
她先给姜哲送上拥抱,然后,把小卡托起来,一阵抚弄。
“小家伙,多长时间没见到你了?”
姜哲说:“你先逗它玩儿,我把画布绷起来。”
“需不需要我帮忙?”
“不用,你陪它玩儿,别让它过来咬画布就可以。”姜哲找出四个画框,开始绷画布。
写生课程,至少需要四幅作品。
画具店老板在给他送材料的时候,建议他买已经涂好油画底料的画布,可以省时间。
姜哲更愿意自己准备。
不管是写生练习还是正式创作,这些作品都有可能被保留下来,所以,只要有条件,他都会自己绷画布,并且制作油画基底。这样,能够控制材料,保证作品的保存时间,更久一些。
第350章 ,临摹素描,获奖,收获的季节
周日清晨,
姜哲坐在工作台前,翻看一本从巴黎带回来的画册。
画册中的作品,以德语系画家为主,其中有丢勒的作品。
素描课程的作业虽然顺利完成,但是,系统发出的挑战任务还在,把素描技能提升到大师级别的任务,还没完成。
他想延续之前对素描的学习,继续研究,希望尽早完成任务。
他从画册和系统资料中,选出丢勒的四幅代表作,都是自画像。
丢勒的代表作,就是他的自画像。
四幅作品,分别记录丢勒的不同年龄段。
第一幅是素描作品,是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他在画面的右上角,留下了一段话,“这是我在1484年时,画的自己。当时,我还是个孩子。”
姜哲看着文字,从语境判断,这应该是丢勒成年之后,写的一段话。
他没有临摹这幅作品。毕竟,丢勒这时候的技艺还不完善。
他用读画的方式,分析之后,就开始看第二幅作品。
这是一幅油画。
画册上有这幅作品,但系统中存储了一张更清楚的资料。
这幅作品现收藏于卢浮宫,所以,姜哲在游览途中,收集到详细资料。
他用系统页面,观摩作品。
这是丢勒22岁时的自画像,尺寸是56×44cm。虽然是油画,但是画家是把形象画在羊皮纸上,又裱糊在油画布上。
这幅画上的丢勒,手上拿着一种植物。其装扮在今天看来,有些怪异。但是,姜哲查到资料,这种装扮文艺复兴非常时尚的一种打扮。
根据现在的研究,这幅画是丢勒寄给他未见面的未婚妻的作品。
姜哲找出一张素描纸,开始用系统奖励的素描技巧,临摹这幅油画。从油画上可以看出,此时他的技巧已经很高超。
他没有临摹所有细节,而是重点描绘面部与手。
很快,临摹完成后,姜哲审视画面,这幅画象征着爱情,可惜,丢勒在结婚后不到三个月,就去了意大利,说是去学习艺术,学习文化。
姜哲重新打开画册,找到了第三幅作品。
这是丢勒描绘在意大利时的自己。当时,他26岁。
姜哲用上一幅作品,对比这幅画中的丢勒形象。可以看出,像貌装扮差别比较大。
丢勒留着波浪的长发,蓄起胡须,带着当时最流行的黑白条纹的帽子,以及象征高贵的白手套。
在姜哲看来,两幅画差别最大的,是丢勒的眼神。22岁的丢勒,还有一丝青涩,在26岁时的丢勒,眼神中则透露出自信与沉稳。
姜哲还在这张画上,看到了丢勒非常著名的签名,一个略微变形的A,下面是一个D。
对于这幅作品,姜哲只是研究,没有临摹。
他把学习重点,放在第四幅作品上。
丢勒在28岁时,创造了这幅举世闻名的自画像,他在画中留下文字:“我,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莱切特——丢勒,用最和谐的色彩,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上还有他的一个签名。
那这幅画,相比之前的自画像,更加知名,更加特别。
因为创作自画像,需要镜子,所以,画中人大多数是是侧对镜头的,而这幅画却是正对镜头,创作中会有一些难度。
这幅画上的丢勒,留着长头发,长胡子。俨然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具有不凡的气度。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手势。
姜哲看着这幅画上的手,第一个确认的是,之前临摹过的合十的手,就是丢勒的手。其次,这一双手的手势,很特别,通常可以在耶稣基督的肖像画中看到。
食中两指无精打采的抬起,是一种祝福的手势。画中丢勒的两根手指,却没有指向别人,而是指向了自己。
姜哲看完这些细节,就开始体悟这幅画的美。无论丢勒使用什么方式,这幅作品最能震撼人心的,还是气势和美。
看着这幅几百年前的自画像,与画中人对视,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一个睿智沉稳的眼神,穿越了500年的时光,正在看着他。
姜哲甚至从这种气势中,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他没有回避各种感观,而是细细的品味,然后反向推测,丢勒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想营造的美。
他隐隐抓住了一点神韵。
姜哲生出一起想法,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他把想法记在心里。现在,要立刻把体悟所得,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扩大。只能等以后再完成。
上一篇:华娱导演:看电影加属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