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果车
如果于和韦如果不能把李斯演绎出风采,
那仙秦的李斯,
恐怕还真落不到他的头上,不过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毕竟他之前已经说了,
实力说话。
不过。
让沈知意意外的是,
在第二天。
于和韦就让沈知意看到了他想要见到的李斯,
焚书坑儒这件事情,
在剧本里有整整两集的剧情。
这件事情涉及了很多历史人物,但是在戏里主要的角色其实就几个人:
仆射周青臣;
博士淳于越;
丞相李斯;
秦王嬴政。
这是涉及焚书的四个主要人物。
具体到坑儒的话,
那还要加上方士侯生和卢生。
不过剧情安排自然是要先拍焚书,再拍“坑儒”。
焚书的前因后果其实很简单:
秦始皇嬴政在登基后,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的争辩。
就在于要不要继续沿用分封制。
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
大秦的朝堂就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当时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主张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
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而当时身份王绾下属的李斯坚决反对,
李斯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
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直接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站到了对立面,也直接站到了秦国宗室的对立面,
甚至站到了嬴政一众皇子的对立面。
这才是李斯的果决和魄力。
千年以来,
被恶意抨击的并不是只有嬴政,
李斯的才华和能力显然也被人低估了很多。
当然,
这也不能全怪别人,属于他自作自受。
毕竟谁叫他最后倒向了胡亥,
这点真心洗不动。
也没法洗。
不过《大秦帝国》肯定是拍不到那时候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
李斯在《大秦帝国》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干才。
最终,李斯顶住了所有的压力,
秦始皇嬴政也最终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这是焚书的前因。
在事隔八年之后,
也就是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
又发生了一场争论。
这次的争论,
是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
以仆射周青臣为首的大臣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远超上古圣皇。
而博士淳于越则针对周青臣的腴词又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这场争论,
沈知意邀请了好几个大佬来客串。
其中就有王进松。
他客串的角色是淳于越,
这样的角色对王进松这种级别的演员来说自然毫无压力。
轻松拿捏。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这段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翻译一下的意思就是: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
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
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
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
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
我还没有听说过。
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
这段对话,
沈知意让导演拍摄了两个版本,
一版古文版的,
一版现代白话文版的。
这段对话对于《大秦帝国》来说还挺重要的。
至于为为什么拍两版,
当然是因为古语有古语的好,
而现代白话文更容易理解,所以索性全都拍了。
沈知意扮演的嬴政听到淳于越的进谏后并没有做出反应,
而是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
这时候于和韦扮演的丞相李斯再次出场了,
坚定且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
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这是两个典型的对立阵营。
淳于越认为效仿先贤才是王道。
而李斯认为古不如今,
要因时制宜,
古代的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当代了,我们要做出新的决定。
毫无疑问。
嬴政再次站在了李斯这边。
不过嬴政还没有表态,
李斯就继续提出了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
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三条建议,
都是奔着维护大秦统治去的。
剧本也借李斯之口,清晰的阐述了这一点。
所谓的焚书,并没有烧毁那些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甚至并没有烧毁诸子百家那些典籍,包括《诗》、《书》。
真正把这些东西烧了的,是项羽那个败家子……
一把火付之一炬了……
所以,
沈知意有时候真心不知道项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吹。
而之所以不让百姓谈论《诗》、《书》,是因为这些书多赞颂历代君王和六国先王,
此时大秦已经一统天下,治下的百姓反而思念前朝,
这显然也不合适。
大秦虽然一统天下,
但是内部人心思想和文化并没有统一,这当然不利于大秦的统治和天下的安定。
很明显,
天下统一了,思想也需要统一,
不然太危险。
那么,
是用哪种思想作为统一的标杆呢?
这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答案——胜利的人就是对的。
上一篇:重生俄罗斯从毛妹逼婚开始
下一篇:华娱:第一导演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