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尸人 第200章

作者:纯洁滴小龙

  “嗯……也不算。”

  李追远看着他。

  薛亮亮叹了口气,很无奈地说道:“唉,我这也是不得已没办法,来都来了。”

  “嗯。”

  不知道是谁,以前在谈判桌上拼命争取延长下江的频率,是几年下一次来着?

  现在倒好,是一有空就来南通,来了就往江里钻。

  “哦,对了,小远,记得你上次和我通电话时说过,丰都鬼城里埋藏着大秘密,你以后还会再去那里?”

  “嗯,那得等我长大后再去,亮亮哥你也想一起么?”

  “想啊,到时候你得喊我哦。不过,你也得快点长大了,而且最好长大后不要太耽搁,要不然……”

  “要不然会怎样?”

  薛亮亮耸了耸肩:“要不然,鬼城可能会被淹。”

  “这样么,我知道了。”

  “记住……”

  “我明白的,亮亮哥,我会保密。”

  “呵呵,那我就走了。”

  薛亮亮走后,李追远回到自己房间,翻看起了竹简。

  竹简的文字承载力就在那里,所以上头的文字并不多,而且记录的不是事迹、法门,而是地点。

  总共有九处地点,李追远只能确认出其中三处。

  没办法,竹简书写于春秋时期,甚至其誊写的对象,可能书写得更早,所以地标词汇压根和现在对不上,有些地名具体在哪里,至今史学界还存在较大争论,就这,还没考虑地质变化的影响。

  确认的三处,一处是面具男子和郑海洋的父母都去过的那个神秘海底。

  一处是丰都鬼城。

  最后一处,应该在现如今的高原地区,林芝附近。

  李追远把竹简上的内容摘录好,反正他马上要去京里,可以找家属院里的爷爷奶奶帮自己再分析确认位置。

  除了竹简外,薛亮亮还带来了一大堆的专业书,以及可以用麻袋来装的各种设计方案和图纸。

  李追远心里不由有些感动,亮亮哥在迫不及待时,还特意分出心思给自己准备了这些,真不容易。

  因是坐飞机去京里考个试就回来,时间不长,所以李三江也并不担心,要不是知道小远侯是从京里回来的,他还真想建议学校往返机票间隔长些,方便公费旅个游。

  在吴新涵和闫老师的陪伴下,李追远来到京里,住进了竞赛组选定的酒店。

  第二天一早,李追远早早地就起了,而考试其实是在下午开始。

  吴新涵关心地问道:“小远,是不是紧张了?”

  李追远摇摇头,拿出早餐券:“该吃早餐了。”

  餐厅里,这种老师带队学生的搭配不少,还有一些竞赛组的成员。

  酒店很贴心地准备了地道京味豆汁,不少外地来的都去接了喝。

  李追远喝着热牛奶,看着面前的吴校长和闫老师端起碗,看着他们满怀期待地低下头抿了一口,最后,看着他们吐了出来。

  即使是这样,吴新涵和闫老师也依旧没对这豆汁的味道妄下结论,还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喝的方式不对。

  他们又都喝了一口,这次强行咽下去了,只是这回味的劲头,却让两个人眼睛眯起面皮都褶皱在了一起。

  吴新涵忍不住问道:“小远,这豆汁它真的正宗么?”

  李追远点点头:“正宗的。”

  “真的么?小远,你要不要尝一口?”

  李追远摇头:“不用尝了,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是正宗的。”

  “不是,这有什么好喝的?”闫老师无法理解,“我宁愿改行去教语文,也不愿意天天早上喝这个。”

  李追远:“其实,本地人喝这个的,也不多。”

  吴新涵问道:“那它怎么还能继续卖起来的?”

  李追远:“卖给游客。”

  吴新涵和闫老师一时语塞。

  这时,有一个被三人簇拥的老人经过这里,他们身上都戴着竞赛组的徽章。

  老人看见了男孩,皱了皱眉后又主动走了过来:“小远?”

  李追远站起身,看向老人:“朱教授。”

  “你回京了,不是,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来参加比赛。”

  “什么比赛?”

  李追远指了指老人胸口的竞赛组徽章。

  朱教授明白了过来,一口气憋在了脖颈处,许久才终于吐出:“胡闹!”

  吴新涵和闫老师也站起身,开始询问对方身份,同时递出自己名片做自我介绍。

  朱教授稍微应付了一下,就在旁边椅子上坐了下来,对李追远道:“这半年,你到底在搞什么?”

  “上学。”

  “在高中学习?”

  “嗯。”

  学习着捞死倒。

  朱教授闭上眼,强压着怒气。

  因为老教授坐在这里,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后续还有人经过时,也会特意走向这儿。

  有头有脸的人物越聚越多,吴新涵和闫老师默默地被挤去了隔壁餐桌。

  现在坐在这里的,光是给自己上过课的教授,就有仨,还有几个学长。

  在得知李追远是来考试时,一个学长直接笑骂道:“那还考个屁,直接给你颁奖得了。”

  学长们不是来考试的,而是竞赛组的。

  朱教授终于平复好了心情,建议道:“要不你还是别考了,让竞赛组给你颁个荣誉奖项。”

  李追远看向坐在隔壁桌的吴校长和闫老师,俩人都点头了。

  “不,我要考。”

  朱教授正欲发脾气,旁边俩教授按住了他,对李追远说道:“仅此一次,仅此一次!”

  李追远点头:“好的。”

  接下来,教授们开始劝男孩回来继续上学,在得知男孩已经被海河大学录取后,大家都是一脸茫然与诧异。

  最后,还是李追远把亮亮哥的那套“我的未来在祖国大西南”版本给修改后讲了出来,这才让他们没法继续劝。

  下午的考试进行得很顺利,李追远考完后就让吴新涵和闫老师带自己打出租车去了家属院。

  刚进家属院,先听到的是老人们欢喜的声音:

  “哎呀,小远,你这半年去哪里了?”

  “这不是小远么,哈,好久没见了,长高了。”

  以前李追远在家属院里是吃百家饭的,和老人们关系处得极好,他们很多都是把男孩当亲孙辈看待。

  但很快,另一则消息从老人们的嘴里传出:

  “小远,你是和你妈妈一起回来的么?”

  “那不肯定么,我今早看见他妈妈也回来了。”

  李兰,回来了?

  李追远将摘录下的竹简内容交给一位姓张的退休历史系教授,并且留下了自己现在的联系方式,家属院里还有古汉语和地理的,李追远相信张爷爷会自己呼朋唤友。

  完成了今天来家属院的目的,李追远就让吴新涵带自己离开,他不想去见李兰,他相信李兰也不想见他。

  但男孩想错了。

  刚走出张爷爷家家门,就看见一身褐色风衣的李兰站在那里。

  旁边,站着不少面带慈爱笑容的家属院老人。

  李兰轻轻撩了一下头发,面带和煦温暖的笑容,对男孩弯下腰的同时,张开双臂:

  “儿子,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想你了。”

第73章

  李兰,你可真恶心。

  别人的母亲,都是温暖的港湾,能给予孩子呵护与慰藉。

  而自己的母亲,只是刚一见面,李追远就感觉,自己脸上的人皮隐约有脱落的趋势。

  他们既是母子,又是病友。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应该是世上最互相熟悉了解的一对母子。

  却也正因如此,当他们俩彼此面对面时,各自营造出的伪装,都会变得毫无效果,可他们却又极度依赖这种伪装才能生存。

  因为他们俩,都太聪明了。

  李追远闭上眼。

  这大半年来,他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好的控制,尤其是近几个月,就没再犯过病。

  他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在面对外人时,他不再去察言观色以期在每个人面前都完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面对外人时,他逐渐懒得去演。

  而在面对亲近关系的人时,他也经常故意不去表演,欣喜地感受每一次来自本能的情绪反应,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

  但这就是幼苗,他坚信,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以后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当楼搭建得越高时,摔得,也往往越惨。

  很滑稽,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照面,自己过去大半年的“治疗效果”,就出现了松动,而松动后很可能接着出现的,就是滑坡。

  因为面对李兰时,你的所有姿态动作神情,都会被调动起来,明知道伪装无用,可人在被脱光衣服时都会下意识地抓紧周围一切能蔽体的东西。

  好在,这会儿不是当初在张婶小卖部接电话,自己一边需要承受来自李兰恶毒的讥讽一边还得在李维汉崔桂英等人面前装作母子温馨的时候了。

  他来家属院,是为了求张爷爷来帮自己“破译”出余下地点的位置,这与自己是不是李兰儿子的身份以及母子关系是否良好,没什么关系,他太懂这些老教授的某种癖好了,老伙计们一起有新的研究琢磨课题,那本身就是乐趣。

  所以,他不用再在这里,与李兰表演,他不用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这里,是李兰的社会关系网,不是他李追远的。

  母亲敞开了怀抱,却没能等到儿子的投怀。

  李追远平静地挪开视线,他没去拉吴新涵或闫老师的手,请他们快点带自己离开这里。

  这儿是他的家,眼前女人是他母亲,两个老人不方便这么做,当然,用解释和欺骗以及强硬态度应该可以办到,但有点麻烦了。

  事情,其实可以很简单的。

  比如……跑。

  然而,李兰却抢先了一步。

  毕竟是搭台演出这么多年的戏友,哪怕这么久不见,默契却还在。

  李追远升出跑的念头时,李兰那里已付诸行动。

  一切都是电光火石间发生的,当李兰发现儿子不会投向自己怀抱时,她就弯着腰向儿子小跑过来。

  两个动作衔接得很快,快到几乎不会让外人觉得有丝毫不对劲。

  不是只有儿子投怀一个剧本,妈妈主动跑过去抱住孩子也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