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做题家苟成大医 第125章

作者:小小鱼虾

  不过吧,与进修医生想家一样,申涛医生也念家,所以在月末的时候,回家陪孩子了。

  也能理解吧。

  然后,张明灿就带着方子业出去,与科室里的人汇聚了起来。

  方子业自然而然地就分到了吴国南主任医师组。

  吴国南目前是主任医师,四十五岁左右,身材干瘦,眼圈水肿,色素沉着。

  比方子业矮个十公分,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看起来格外干练,对张明灿的这样提法,也是非常热情。

  笑眯眯说:“那张主任,方博士,我就先领走了啊。”

  “方博士领走是小事,但晚上一起吃饭,可别忘了啊,到时候我问问邱主任出不出席。本来邱主任是答应了的,但昨天他老人家扭了一下手腕,可能不太方便。”张明灿交待吴国南中午别把方子业给灌趴下,给晚上留点机会。

  “我保证把方博士带过来。”吴国南含笑着说。

  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叫洪主任的人,年纪就偏大,非常低调地坐在了角落里,没有说话。

  等到张明灿说,各自开始查房,他已经和医院里申请多拿了几个手术间后,洪主任才对方子业笑了笑,然后带队查房去了。

  张主任组和洪主任组都是熟人,所以不必相互认识。

  但这时候,方子业才知道,吴主任组啊,人数是真的少,就只有他带着薛涛副主任医师,再加一个王忠兴,以及一个从外面科室过来轮科的住培。

  就连薛涛副主任医师,目前都还亲自参与着管病人,书写病历,开医嘱这样的琐碎事儿。

  这是方子业难以想象的挑战。

  在中南医院,即便是住院总,都不亲自参与写病历了,而在恩市中心医院,薛涛这样的副主任医师还要轮班。这是什么样的苦楚生涯?

  好在自己没有陷入到这样的一个圈子里来,否则未来几十年,都可能是暗无天日了吧。

  轮转的住培是普外科的小住院医师黄云霄,今年住培第二年,个子不高,一米六五左右,整个人非常消瘦,此刻满脸的苦涩,看着方子业的目光,带着羡慕之色。

  相互认识后,方子业就主动提议说:“薛主任,王医生,我也分点床吧,我刚看了一下,我们组主管的好像有三十四张床位。”

  加上薛涛一起,就三个人,一个人十几张床位。

  说实话,这工作量是真的大。

  特殊时期,方子业也就不好摆谱。

  况且,管床有学识点啊,这么提议,方子业觉得没问题。

  黄云霄瞬间眼睛一亮。

  薛涛则是看向吴国南主任,这方子业到底要不要管床,合不合适,这得吴国南这个主任发话。

  “吴主任,我可以的,毕竟现在的床位也有点多,咱们都是一个团队的,随便给我均分一下吧。”

  “我是来学习的,肯定要管床啊。”为了学识点,又是情理之中的提议,方子业是不会不好意思的,就算是显得自己有点‘高尚虚伪’,那也无所谓。

  第一印象不要太坏就行。

  大家都是外科医生,其他人也没有客气,随便给方子业划分了八张好管理的,在本科室内的连续床位后,就开始了查房。

  方子业就跟在了吴主任的后面。

  前面查房的时候,吴主任就有点要提携方子业的意思,仿佛是让方子业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不过,三十多张床的压力在侧,方子业也就很低调地说:“吴主任,这个病人的诊断已经非常清晰了,您和薛主任差不多把该说的就说完了,我都做好了笔记,也没有可以补充的。”

  先老老实实做事吧,少说话,少装逼,掉不了一块肉的。

  虽然方子业知道自己可以补充,但没必要啊,这又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完全就是展示自己的知识厚度。

  在庞大的任务量面前,还要花费时间去展现自己,煞笔才做这样的事情。

  看着低调且接地气,做事还很细致的方子业,大家对他的好感瞬间飙升,这可比科室里以前来的那位博士好处多了,不是张口闭口,我在一篇文献上看到过。

  我还在一篇综述上看到过……

  三十多张床位,只有两个病人,是刚做了急诊手术的,两个病人是前期术后的,剩下三个病人和家属,都是嗷嗷叫着问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手术?

  问得方子业的耳根子都隐隐作痛,更别提是吴国南了。

  “先完善病历和医嘱,稍微细致一点。”

  “薛涛,你亲自带一下子业啊,病历系统、医嘱系统还有阅片系统,然后把子业拉到小群里面来。”查完房后,吴国南这般交代着。

  然后又说:“组里面的病人有点多,我得去找个人过来帮忙,把一些可能可以不做手术处理的病人,让那位老医生过来帮忙处理了,减少一点工作量。”

  薛涛懂了吴主任的意思,马上说好。

  吴国南就又说:“子业,有什么不懂的,群里面问,我年纪不算大,玩微信啊,聊天这些,一般都是会及时回复。好吧。”

  “好的,谢谢吴主任。”方子业抱着笔记本,点头称谢。

  这是他喜欢的一种工作氛围,好像这里面的人情味儿,比中南医院里,还要稍稍浓厚那么一丢丢。

  也可能是人太少,所以目前还没看出来特别不近人情的地方。

  方子业然后就马上冲向了办公室,打算修补医嘱这些,可没想到,办公室里已经是人满为患。

  但是呢,薛涛却是直接带着方子业就去了副高办公室,说:“没事,小方,我带你去副高办公室,那边有三台电脑,凯爷昨天晚上累倒了,目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

  “啊?”

第151章 个人能力与适应征(求订阅)

  2023-12-11

  创伤中心总共五个高级职称,三个主任医师的正高职称,分别是病区主任张明灿,带组主任吴国南以及老主任洪都。

  然后副高的副主任医师职称,就是吴国南组的薛涛以及洪都组的黄凯副主任医师。

  张明灿主任组,他并没有给自己带一个副高职称,只是多带了几个下级医生。

  薛涛马上意识到措辞中歧义,解释:“不是你所理解地那种倒呢,只是累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的消化性疾病。”

  方子业闻言眼睛眨巴眨巴,心说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只是没有挂了是吧?

  可方子业没有吐槽,依旧是跟着薛涛进了副高办公室。

  果然,没有黄凯的加入,这里面是没人的,薛涛进来后,就让方子业直接把门给带上,而后又说:“子业,这里一共是三台电脑,李元宏还没升副高之前,就一直会空着一台,都是连接的内网。”

  “你以后如果那边找不到电脑,就直接过来,这也是张主任的意思。”

  “副高办公室,除了我和黄凯之外,一般主任都不会随便进来的。”薛涛似乎在给方子业立着规矩,但又破开着规矩。

  能够不需要在病房里与其他人抢电脑,这自然是极为友好的事情,只是这样的破格,方子业还在思忖是否可以长期破例。

  并非清高,而是要考虑一下会不会成为下级医生眼里的木秀于林,拉仇恨。

  不过考虑了几秒钟,方子业还是道谢:“谢谢涛哥。也要谢谢张主任。”

  现在还考虑个什么劲儿啊,病房里自己分管的病人就有七八张床位,这些床位的病历和医嘱,就有得自己忙活了。

  方子业没有提前做过准备,因此目前的医嘱,也没办法通过查阅文献的形式慢慢去琢磨,暂时就把吴国南和薛涛查房期间所嘱咐的常规医嘱一一给开上。

  大部分都是三连套。

  消肿、止痛、抗凝。属于是术前用药。

  方子业一边仔细对应,一边核查着医嘱的药物量、频率以及用法。

  接着问:“涛哥,我们吴主任,一般比较擅长的方向是哪个方向啊?我看我们科室里的亚病种蛮多的。”

  虽然恩市中心医院贴的牌是创伤医疗中心,其实里面的病种非常杂乱,创伤、手外、关节、运动医学以及脊柱微创,好像都有诊治。

  想要找到重点,自然就要求问自己的带组主任擅长什么。

  薛涛就说:“吴国南主任之前是手外科亚专科的,所以目前在病区里主要在做的方向就是创伤加手外,其实你也可以理解成治疗骨折和肌腱缝合之类。”

  “洪都老主任的话,以前脊柱外科医生,走的是创伤外科加运动医学以及脊柱微创的路线,而张明灿主任主要是做创伤和关节这两个方向的。”

  “我们科室的亚病种啊,肯定不如中南医院那么细致,单纯只是做一个方向,吃不饱饭啊。”薛涛开着玩笑。

  其实并非是恩市中心医院这个平台不好,而是恩市人民医院和民大医院之前的创伤外科就很牛,以至于中心医院前些年的大部分发展方向,都朝着关节和脊柱方向发展。

  目前水平是最顶尖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关节和脊柱外科的手术,都是在恩市中心医院,另外两个医院才平分了百分之五十。

  而创伤外科这个亚专科的话,则是其他两个医院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病人量,恩市中心医院如今正在填补这一块的短板。

  薛涛然后又苦笑说:“当然,方医生伱来得正不巧,我们科室目前的创伤病人非常多,也非常专精。得处理好长一段时间。”

  方子业点头。

  又说:“涛哥,我们组,一般一天可以吃下几台手术啊?”

  “三到四台就是极限了。没有中南医院那么快。”薛涛回。

  方子业闻言内心一紧——

  难怪了,现在组内未术手术患者,都有三十多个,一天四台,连轴转一个星期,都没办法吃下。

  这还不算上平日里常规的创伤患者,三个组目前的情况都差不多,如果不想办法处理的话,可能半个月内,就看不到其他的病种了,而且病人和家属肯定也会很烦躁。

  等这么久还轮不到手术,那能不忧虑么?

  “其实也不算少了。”方子业回,同时笑了笑。

  在中南医院,每天的手术台次,一个组能吃下的最多也就三四台,只是恩市中心医院里面的手术病种的难度,和中南医院没办法比。

  真要比起数量,中南医院未必有中心医院这么多。

  只是难度比较高。

  如果真的只是做骨折,不管是简单骨折还是复杂骨折,邓勇教授组,一天做个十台八台的,也不是事儿。

  毕竟不管是邓勇还是谢晋元还是袁威宏,都可以随意分台开台,甚至再简单的骨折患者,让秦葛罗去带人单独开一台,也是没问题的。

  这么一分台的话,一整天下来,十几台都可以吃得下。

  只是这对地级市医院里面而言,就没有这么强的资源配置了,就算是吴国南想要分,也没这么多人手啊。

  组里面,目前算上方子业,也就是五个人,分两台就是极致。

  “害,慢慢做呗。”

  “子业,你还没管过这么多床位的吧?”薛涛忽然站了起来,然后赶紧走向了方子业。

  他忘记了一茬,那就是自己忘记带着方子业一步一步地开医嘱和怎么建立病历了。

  这里是恩市中心医院,病历系统和医嘱系统与中南医院是不一致的。

  中南医院的病例和医嘱系统是在同一个系统里,恩市中心医院的系统,不知道是哪个人收了钱,TM的难用得要死,可到现在都一直没有更新和置换系统的意思。

  不过,看着方子业已经可以熟练操作医嘱系统和病历系统,薛涛就没多事,只是暗暗心惊方子业的学习能力真的快。

  哦不,学习的态度也非常快,因为方子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把病历系统和医嘱系统的账号密码全都记录在了笔记本里面,而且还记录了一些要点。

  “方博士,不是我特意阴阳怪气你啊,就你这学习态度,猪都能上树了。”薛涛看完,毫不吝啬地夸奖。

  “涛哥,那我能回一句,差生文具多么?”方子业没有什么天才的包袱。

  管他天才也好,不天才也好,记忆力好也好,不好也好,方子业就喜欢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一细致查对,而且他看文献,也更喜欢打印出来看纸质版。

  虽然这样的花费会更多,但会看起来更有感觉,且方子业喜欢在书上做笔记,密密麻麻,有必要没有必要,方子业都是保持着这个习惯。

  “扯J8犊子。”薛涛轻轻地拍了方子业一下。

  “对了子业,你等会儿开完医嘱后啊,就把所有患者的谈话签字系统里面,先建立一个骨折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术的模板。”

  “吴主任对创伤外科的病种,并不十分感兴趣,他早上说他要去找一下黄医生,过来帮忙给科室里的病人做一下骨折的手法复位术。”

  “能直接复位处理出院的,都直接处理完得了。”薛涛说话间,摸了摸鼻子。

  看着方子业的笔记本,再看了看自己就一张看起来就屌丝的A4纸,有点害臊。

  方子业的笔记本,估计病人出院一个月都还能找得到他以前的医嘱记录,但自己这个,明天还有没有笔记知道今天开了哪些医嘱,他都未必敢确认。

  方子业这会儿正好开完了第二个病人的医嘱,核查完后,点击了提交。

  转头才问:“涛哥,这吴主任去找的黄医生,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一些本不该做手法复位的骨折,还能手法复位处理掉?”

  手法复位与手术复位都是拥有各自的适应征的,而两者的适应征,其实一定情况下存在互补性。

  一个患者的骨折类型,能不能通过手法复位解决,这是认知和操作双重层面的问题,但是,方子业的记忆中,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病人,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术来处理。

  如何评估,这与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关。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