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巨翼
更令人疑惑的是,一个武器贩子怎么可能建立起这样的工厂?他又从哪里找来如此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说实话,那些顶尖的技术人材,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受到热烈追捧。
他们怎么会愿意为一个非法的武器贩子工作呢?
除了技术人员,还有那些如幽灵般神出鬼没的保镖……
每次回想起那些身影,鹰王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寒意。
他并非感到恐惧,但他清楚地知道,那天如果不是对方手下留情,他和他的队员们都无法生还。
那些人的技战术和经验都远胜于森林鹰小队,他们是真正的战场精英,如同行走在人间的死神。
同样地,这样的人才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热烈追捧。那么,那个江川到底是如何将这些顶尖人才招揽到麾下的呢?
而且,一个拥有如此强大实力的人,真的会做出使用假视频欺骗他人的行为吗?
又或者……他本身并非泛泛之辈,而是有着更深的背景和来历?
鹰王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武器箱底部那把外形略显科幻的武器上。
难道说……那所谓的无后座力枪,竟然是真的?
在云市警备军区的靶场上,所有士兵的注意力都被箱子底部的那把枪所吸引。
士兵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一时之间无法辨认出这把枪的型号。
鹰王亲自拿起这把枪,仔细端详。
“这把枪看起来像是突击步枪,又有点像冲锋枪……”灰鹰皱着眉,疑惑地说道。
鹰王审视着手中的枪,试图在自己丰富的枪械知识中找到与之匹配的型号。
“它的样式和外军的A-545突击步枪有些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荒原鹰打量着鹰王手中的枪,觉得它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可能是仿制品吧,不过材料和工艺都非常精湛,所以看起来有点四不像。”鹰王思索着说道。
他皱了皱眉,继续说道:“不过,这把枪不仅达到了A-545的轻重量标准,还配备了可伸缩式射击的枪托。全枪大部分采用合成材料和工程塑料制造,工艺堪称精湛。这样的武器,怎么会是粗制滥造的产品呢?”
说着,鹰王将枪放在校验台上,熟练地开始拆解各个部件。在测试性能之前,他更想深入了解这把枪的内部结构。
“这枪看起来就像是个摆设。”灰鹰嘀咕了一句,“外表挺唬人的,但我觉得没必要测试性能了。”
尽管之前测试的枪械性能令人惊艳,甚至超越了原版,但要想让这个军火贩子不仅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还能独立研发新款枪型,这完全是两码事。
能够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优化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现在各国在军事武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但即便如此在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下想要突破现有的武器科技难度也极大。
因此队员们对这把枪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然而随着鹰王迅速拆解各个部件这把枪的内部结构也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款枪的子弹数据是7.62×39mm所用弹夹可匹配卡拉什尼科夫步枪……”鹰王一边报出数据灰鹰一边进行记录。
当鹰王描述到同轴安装的双活塞以及T形导气装置时不仅鹰王自己皱起了眉头其他队员们也纷纷露出了困惑的表情,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制式枪械都采用同轴单活塞和通式导气装置为了保障威力抢机框的主活塞一般会单独留出传导体。
然而这把枪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设计,这让队员们开始怀疑这把枪是否真的能够正常射击。但鹰王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环形设计的连接杆作为同轴系统中的外管而这个T形活塞似乎起到了配重的作用。当火药燃气进入两个活塞组成的空间后会同时推动两个活塞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种击锤回转式的击发机制意味着这把枪不仅可以发射子弹还能设定三种射击模式:单发、两发点射以及全自动!”鹰王所说出的数据让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队员们都纷纷凑近。
这种双活塞技术此前从未在任何已知枪械上应用过,因为其对枪身的设计要求极为严苛。双活塞的同步运动需要通过微型齿轮来精确控制,当主活塞向后运动时,配重活塞则会向前运动,这一切都必须精确无误。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微型齿轮在管状连杆中同步运转,而两个活塞连杆壁上的切口也必须与齿轮完美咬合。这种精细的同步运动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也是目前无法被突破的技术壁垒。
然而,这把枪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双齿轮双活塞的反向运动技术,从而实现了无后坐力的效果,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尽管这种理念早已被提出,但之前在实践中,枪身无法承受这种强大的抵消作用力,齿轮也无法与双活塞的反向运动完美配合。
现在,这把枪不仅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更在概念上实现了重大的创新。这种技术无疑将引发军事技术的革新,对全世界的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鹰王怀着震惊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这把枪重新组装好,并亲自试射。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臂几乎没有感受到后坐力的冲击。这意味着,无后坐力技术真的实现了!而且,这并没有牺牲枪的杀伤力和射程。
士兵们纷纷上前尝试,并对枪械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结果显示,这把枪在收缩后的长度为720mm,枪管长度为415mm,空枪重量为3.5千克。弹夹容量为30发,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分钟。这些数据都远超现有的后坐力平衡系统,完全符合无后坐力的定位。
鹰王迅速将测试数据上报,他深知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很快,他来到了吴副司令的办公室,将报告递交给了吴副司令。吴副司令看着报告中的数据,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抬头看向鹰王,确认道:“这些数据都是你亲自测试得出的吗?”鹰王坚定地回答:“是的,首长。我亲自进行了部分拆卸和测试,但这把枪的构造非常精密,与我们所了解的武器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并没有进行全面拆卸。”
吴副司令的眉头紧锁,他深知这项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军事技术的重大革新。他立刻下令将这把无后坐力枪送往军工研发中心进行深入研究。
第233章 武器爆改
在大商国,轻武器研发领域一直存在着官方和地方两大派别。
然而,这种分散的研发模式导致了资源利用的低效和研发进度的缓慢。
几年前,国家层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三大军工武器研发中心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家武器研发的主力军。
鹰王将这把无后坐力枪送往了其中之一的淮中军工研发中心。
这个研发中心占地面积庞大,戒备森严,内部设施完备。
技术人员们正在忙碌地制造着高强度的合金钢炮管,一旁的检验人员则严谨地监督着每一个制造环节。
随着两名军人迅速将这把无后坐力枪送往轻武器研究中心,一个全新的军事技术时代即将开启。
负责将无后坐力武器送来的士兵已经抵达,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
李文生博士,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在接到消息后迅速带领团队接收了这把独特的枪械,并签署了相关文件。
尽管李文生博士起初对这把枪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但在亲眼看到它后,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在科研室内,枪械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研究台上。
李文生翻阅了鹰王提供的记录数据,然而,他的眉头很快皱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呢?”他疑惑地问道,“这把枪采用的双活塞双齿轮平衡后坐力系统,涉及到高度复杂的微型技术,这在目前应该是无法突破的!”
刘学立博士也靠近观察,他推了推眼镜,深思后说道:“从理论上讲,这些记录的数据是可行的,但要在轻武器上实现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两位在轻武器领域具有高度权威的专家,在审视了这把枪的数据后,都感到了深深的困惑。无后坐力武器的研发虽然早已提上日程,但在轻武器上的应用却始终未能实现。目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无后坐力炮上,因为轻武器所需的微型部件技术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李文生和刘学立两位博士立刻开始使用高精度专业工具对枪械进行拆解研究。
“这把武器采用了机头旋转闭锁方式,”李文生边拆卸边解说,“机匣由冲压钢板制成,结构强度相当高。”他们的发现由身后的见习技术人员详细记录。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
“枪顶配备了特殊型号的导轨,虽然与皮卡汀尼导轨相似,但尺寸和样式有所不同。这意味着这把枪可以配备各种瞄准镜和附件。”刘学立博士指出。
然而,就在他们深入研究时,李文生的声音突然停顿,手上的动作也随之停止。
他成功拆解了整体的平衡后坐力装置,里面的构造让他大吃一惊。
“刘博士,你看这个!”他惊呼道。
刘学立迅速靠近观察,眼前的内部构造让他瞪大了眼睛。
“这是…微系统?”他惊讶地问道。
他们所说的微系统,是基于微纳尺度理论,融合了微机械、微电子、微光学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前沿技术。
这种技术目前仅在科学界存在理论设想,实际的研发实践尚未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在这把枪的部件内部,两位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微系统体系。
在这个系统中,双齿轮和双活塞都达到了微机械和微流动的技术水平。
此外,滑轨内还设有精密的动能转化部件,这种部件的制造难度极高,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枪械中了。
“这怎么可能?”刘学立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
他从未想过会看到如此成熟的微系统,并且已经被成功应用。
李文生立即进行了摹拟计算,结果更加令人震惊。
在这个微系统的作用下,后坐力的产生被有效抵消,剩余部分甚至难以被人体感知。
这意味着这把枪真的实现了无后坐力,并且配备了成熟的微系统。
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个科学家或团队宣布微系统的完善。
各国都在尝试研发,但掌握的技术水平相差无几。
将微系统完善并应用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精密的枪械中了。
然而,这把枪却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研发出这把枪的人究竟是谁呢?
技术中心的研究结果迅速在军事科学领域传开,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学家们都想亲眼目睹这个成熟的微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缩短微系统的研发时间。
而微系统的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枪械,它在信息、生物、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对于一个国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刘学立和李文生两位博士迅速带着这份重大的研究发现前往总中心进行汇报。
同时,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吴副司令的耳中。
尽管他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结果仍然让他感到惊讶。
他站在窗边,背着手沉思着。
这个结果的意义重大,但来源更加令人好奇。
这样的技术怎么可能被一个普通的军火贩子所掌握呢?
或者说,这个江川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军火贩子?
这些疑问在吴副司令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迅速走到电话前拨打了提刑司领导的电话,因为他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也许只有提刑司才能解答他心中的疑惑,揭示江川的真实身份和来历。
与此同时,在提刑司重案组内部,氛围显得异常沉重。
刘志军及其团队成员个个愁云满面,江川突然发来的几条信息,犹如在众人本已疼痛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特别是刘志军,身为组长多年,他从未遭受过如此屈辱。
“江川这家伙,竟然还向我们索要尾款,他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
徐佳佳盯着江川发来的文字,满脸困惑。
“不管他有何居心,想要尾款?门儿都没有!”刘志军愤怒地声明。
他们并非银行,哪来的尾款可付?那笔定金已是几家合力筹集,其中刘志军和王泉出的最多,至今想起仍让刘志军心疼不已。
而江川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来索要尾款,这简直是在戳刘志军的痛处。
越想越气的刘志军猛地站起,声音坚定:“既然人已经跑了,我们也不怕再损失点什么。尾款绝对没有!至于如何抓捕江川,我们再想办法!”
他转向胡恩泽,命令道:“给江川回信,就按照我说的发!”
胡恩泽点头,立即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在遥远的境外军工厂内,江川正静心翻阅着科学家们新研发的图纸,上面赫然写着“定向反重力武器初阶设计图”。
然而,他只是匆匆一瞥,便随手放在一旁。
这项技术尚不完善,且目前市场需求不大,因此他并未太过上心。
此时,甄东匆匆走来,带来一个消息:“老板,圣澜国那边有新动态了。围剿朗玛集团行动失败,亚特兰蒂斯国开始兴师问罪。圣澜国联盟将责任推到了我们身上,声称朗玛集团背后有大型军工企业支持。”
江川闻言却露出一丝微笑:“无妨,让他们说去吧,亚特兰蒂斯国不会轻信的。”
“您为何如此肯定?”甄东不解地问。
江川淡定地坐下解释:“亚特兰蒂斯国向来自视甚高,对自己的武器充满信心。他们怎会轻易相信有其他军工厂能研发出更先进的武器?再者,亚特兰蒂斯国援助圣澜国,不过是出于利益驱使。他们所谓的兴师问罪,无非是想再捞些好处罢了。”
甄东听后若有所思地点头,对江川的洞察力深感佩服。
就在这时,江川的手机响起提示音。
他瞥了一眼,是提刑司发来的消息,内容充满威胁与挑衅。
然而江川却不为所动,甚至轻轻笑了起来。
他迅速回复了两条短信,内容既自信又带着些许戏谑。
发完信息后,他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看图纸。甄东好奇地问:“老板,那笔尾款是不是没希望了?”
“尾款?”江川抬头微笑,“我说过,这笔钱我一定会要回来的。”
甄东虽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应和。
随后江川吩咐他准备工厂库存清单,以便接新订单。
而在提刑司重案组内,刘志军等人看到江川的回复后脸色铁青。
他们愤怒、无奈又倍感挫败,但江川的案件仍缺乏关键证据,无法进一步行动。
下一篇:失业后,我绑定自由职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