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647章

作者:笔下宝宝

  所以只能靠最原始的通信方式联络。

  不久,林小雪成功地在一条电线杆子上找到“标记”,顺着这样的标记,她找到了泥鳅家的院子。

  林小雪从张金称在这院子大门一侧留下的标记知道,他们的落脚点就在此处。

  围着这座独门独院走了一圈儿,林小雪发现这里大门禁闭,三面有高大的院墙,院子里静悄悄地,也看不见里面的情形。

  林小雪在隐蔽处,对着衣领上的微型话筒说道:“报告,003,发现了'不死鸟'的标记。

  他们一行人进入了一栋独门独院,有三层别墅的院子。”

  “很好,从远处监视他们,不要打草惊蛇,我派俩兄弟协助你。”大队长刘小涛命令道。

  “明白!”

  这时林小雪发现街对面有家茶楼,在这家楼上正好可以监视那座院子。

  这位置绝佳,而且在茶楼坐着喝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于是,林小雪胎腿去了对面的茶楼。

  张金称四人当天晚上进了泥鳅家就再也没有出来。

  泥鳅让他老婆在三楼给他们收拾了两间房间。

  酒足饭饱后,泥鳅带他们来到楼上休息。

  米高自己单独一间,住在向阳的那一间,而张金称三人则北边的房间。

  这折腾了两天,几个人都累坏了,很快就入睡了。

  天刚蒙蒙亮,庄炎迷迷糊糊地发现床前有个人影站着,他吃了一惊,猛然坐了起来。

  这才看清是张金称站在那里,庄炎瞧了一眼手表,还不到集团点钟,他轻声问道:“大哥,您没睡吗?”

  “睡了,刚醒。”张金称回过头,低声回答。

  “睡什么呀,我们躺下的时候都三点多了,这才5点多。”

  张金称苦笑一下,“睡两个小时就够了,我在考虑接下开会发生什么,目前情况我们可能会在这里逗留几天。”

  “昨天我们看的情况真是震惊,大哥,您说上面回知道这里的情况吗?”庄炎担忧地道。

  “你是说地下室里的……”张金称问道。

  庄炎皱眉点点头:“真想不到……,我现在才明白上面这次为什么这么大费周章……”

  “我闷看到的这只是冰山一角,没听米高说嘛……”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先对这里动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这家伙的武器足够足够装备一个排,要是其他人也都这样,流入'家里'那危害……”

  “放心吧,不会让他们长久的。刚才我就在想,如果不铲除'金三地区'的大'面粉贩',像蒙午这样的情况今后还会发生。”张金称语气沉重地道。

  “首长第一次找我谈话,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当我了解任务的内容时心里没有底。

  就凭我们几个人,就想去解决'金三地区'的问题,听着像是神话一样。

  因为,是跟你在一起行动,我毫不犹豫,我相信你。”

  庄炎的话刚落,雷军也说道:“说实话,我的心里也没有底,以前执行任务都是在'家里',心里踏实。

  因为,咱们身边有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

  而境外就完全不同了,完全是孤军奋战。”

  “刚开始我也跟你们一样,首长的一句话,让我坚定了信心。

  他说一个人能做到什么,关键在于他的信念……,更何况我们身后还有强大的祖国和军队在支持我们。”

  张金称的一席话,让庄炎和雷军热血沸腾,两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三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互相传递着必胜的信念。

  “大哥,你心里有什么办法没有?”庄炎闻道。

  张金称摇摇头实话实说道:“没有这几天,我一直思考咱们去了境外该怎么办?

  但是我一点头绪没有,只能到达那里之后在做打算。

  不过,我坚信一定会有办法。”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雷军性子急。

  “见机行事,最好想办法提醒总指挥那里尽早撤走检查站。

  以免夜长梦多,我总觉得在这里呆久了不是好事。”张金称皱着门头道。

  庄炎也急了:“可是我们现在没法跟上面联系。”

  “我估摸着只要窝在这里不动,上面一定会想法跟我们联络,了解情况。”

  张金称说到这里,走到窗户向外观察了一会儿,对两人说道:“这个楼的后面通向街道,我们轮流在这里注意观察,我想很快就与我们取得联系。”

  庄炎向外瞅了一眼道:“大哥,你刚才你是不是在观察情况?”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有人在敲门。

第689章 军训!!!

  刘武在西南地区主导的“打狼“计划已进入关键阶段,他紧急电令前线指挥大队长刘小涛,要求其务必与张金称等人建立联系。

  巧合的是,张金称方面也正有此意,双方可谓不谋而合。

  这一年,刘氏父子们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小儿子刘武坐镇西南指挥全局,侄子刘小涛则在前线冲锋陷阵。

  刘家长子刘文同样事业蒸蒸日上。

  凭借近年来在东南地区取得的卓越Z绩,他刚刚被调任至中部一个老工业基地,肩负着振兴这座“工业明珠“的重任。

  至于刘之野,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刚刚带队完成一场高强度的联合军事演习,连家都顾不上回,就立即投入到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中学生军训工作筹备会议”中,真可谓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至于,甘凝对他们父子三人心里真是“怨声载道。”

  这给学生们军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相反严非常认真对待。

  每年的军训工作都要提前准备,新生入学都必须历经1-3个月的军训,培养学生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对于这项工作,刘之野表示轻车熟路。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正当我们空前的热忱推进改开和现代化建设之时,夏国大中学校学生军训的“绿色列车”重新启动。

  作为贯穿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一,学生军训产生于改革之中,又充满改革之举,十几年间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

  那一年,各地选定的第一批试点学校大多是具有开展军事训练基本条件的国家和地区重点院校,华清大学、燕大、沪旦大学等名校都榜上有名。

  当时,组织学生军训是军民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承训部队把训练当作Zz任务完成,纷纷选拔军事素质好、指挥能力强的官兵充实到教官队伍中。

  刘之野清楚地记得,他当时非常重视大学生们军训工作。

  刻意从燕大区抽调了数百名优秀官兵分别前往华清、燕大等知名大学,对新生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在这一次军训中,青年学生和军人群体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解放军的好传统、好作风开始走进校园。

  各地对学生军训十分重视,纷纷成立军训领导小组。

  以燕京“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深感:大学生军训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更是开发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此,“开发区”每年为当地大学拨出军训专项经费,并予以政策倾斜。

  1985年,军训试点高校52所;1986年,试点高校69所;1987年,试点高校105所;1989年,试点高校143所……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列入试点的高校越来越多。

  学生军训之所以迅速走进校园并持续升温,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历史的必然。

  也就是八十年代,开始大裁军,迈向现代化。

  减少常备兵员,是总部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的实际行动。

  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学生军训,无疑是国防教育、兵员储备的一条重要途径。

  前年11月,在刘之野的主持下,全…学生军训工作会议正式召开。

  这次会议上,刘之野提出:“……要从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利国强军的一件大事来抓。”

  这次会议,标志着夏国学生军训从试点正式迈入普及发展阶段。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军训只是“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来抓”的话;

  那么去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颁布,则意味着学生军训正式“纳入教学体系”和“作为课程来建设”。

  这份新的教学大纲规定:“将军事课列入高校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作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军训在多年的实践中,给学校建设和学生思想带来了可喜变化。

  刘家庄“燕京中医大学”教师刘述民说:“学生军训回来后,宿舍整洁了,上课准点了,组织纪律性有很大提高。”

  中医药大学新生于心怡说:“教官用自己的好样子为我树立了榜样,训练课目他们能做到,我也要高标准完成!”

  汇报仪式上,家长们见到身穿绿军装的学生们军姿标准、精神饱满时,掌声经久不息。

  各院校组织教学质量调查,军训过的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在“军训课”一栏打了“优”。

  军训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上,更渗透到了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

  学校图书馆的借阅数据显示,军事理论、国防教育类书籍的借阅量比军训前增长了40%,许多学生开始主动关注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食堂里,学生们自觉排队、珍惜粮食的现象蔚然成风;

  操场上,晨跑锻炼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校园里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中医大”校团书刘立军介绍,这几年学生自发成立的国防教育社团报名人数创下新高,社团策划的“军事科技展“和“红色故事会“活动场场爆满。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最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由军训学员组成的团队凭借“智能单兵急救包“项目获得了省级金奖。

  这个融合了中医药特色与军事需求的创新成果,正是军训带给学生们的思想启迪。

  军训总结会上,校长李卫国动情地说:“这些年轻人在烈日下磨砺出的不仅是强健体魄,更是一颗颗赤诚报国的心。

  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强音,用挺拔的军姿立起了当代青年的精神坐标。”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大中学校领导主动要求扩大军训规模和时间。

  青年学生要求参军、报考军校的人数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总后是作为军训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在刘之野领导下,他们在探索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中,军地摸索出不少实在管用的好办法。

  在燕京,兼具“训、学、吃、住、保障”功能的基地化训练路子越走越宽。

  八十年代末,燕大区在刘之野的领导下就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学生军训基地。

  打那以后,整个燕大区已投入使用的军训基地有十个,年承训能力达30多万人次。

  在粤省,高等学校纷纷在临床医学、通信工程等专业开展军民融合训练试点,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在西南,多所大学针对地区多山的特点,在军训中加入防空袭、防生化等课目,增强学生实战化体验。

  在桂省,军地走开错峰军训的路子,分期分批训练大大缓解驻军部队的承训压力。

  在沿海省份等地,军地积极选拔优秀预备役官兵、民兵骨干、退役士兵参与军训工作,所有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学生军训事关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关国防建设的未来。

  十几年来,学生军训在改革中求突破、谋创新,日益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收到了良好的ZZ和社会效益,更为强军兴军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迷彩九月,淬火青春。

  校园里整齐划一的方队,成为初秋最美的风景。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九月,中原省一座座菁菁校园里,回荡着“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

  这一天,中原大学几千名大一新生齐聚军训场,整齐列队、精神昂扬。

  同一时间,中原城建学院、平顶山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院校2万余名新生,正在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部队官兵组织下进行军事训练。

  负责带队军训的总教官是刘本明,他曾八次负责执行给驻地大学生军训任务,军训经验极其丰富。

  近年来,部队在军训教官选拔、培训考核、军训实施等环节上,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

  8月下旬,经过层层选拔,刘本明所部200余名官兵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参加岗前培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