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理论考试就是答题,实操课考试就是上机操作,包括常见问题的解决,许成龙再次顺利通过了考试。
然而,和许成龙一起分到载波专业的一个战友,理论考试和实操课两门课都不及格,第二天,他被调整到炊事班当炊事员。
到了周五的时候,连队组织政治教育课或者条例条令学习,有时也组织唱歌。
下午过车场日,许成龙他们端着脸盆、拿着抹布,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车场,把他们班的通信装备车辆擦拭一遍……
这一年里,许成龙他们随着专业课的学习进展,连队先后组织文化、专业、Z治和条令等7次大大小小的考试考核……
在一次次的考试考核中,许成龙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这种学习和考核的机制让他大受裨益。
这年年底,在经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许成龙受到连队嘉奖。
当时,他们这批兵总共有3人受到嘉奖。
当兵时许成龙就抱着考军校的目的,他认为,把当兵站岗为军队服务的思想,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报效国家……
这个时候许成龙向班长汇报思想时,说过想考军校的事。
转眼又过了一年,许成龙他们这批兵这一年才被允许考军校。
因为有规定,这新兵入伍不满一年不能考军校。
班长说,连队鼓励表现突出的优秀战士报考军校,许成龙在可以报考军校的名单里。
毕竟许成龙不再是新兵,专业课基础也打得比较扎实。
这一年许成龙除了参加正常的专业课学习之外,几乎把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复习文化课上。
令许成龙奇怪的是,从他开始复习文化课,到后来参加军校统一招生考试,这期间他们没有参加过专业课的考核。
后来听和许成龙他们一起参加军校统考的连队文书说,考军校的专业课成绩,团干部股把他们几个一年里专业课成绩加权平均后,都算出来了,能考试说明都通过了加权平均。
有一天,连队接到团政治处干部股的电话,通知许成龙已经被江城高级后勤学院录取。
两天后,指导员把录取通知书交到了许成龙手里,从此开启了他的军校生涯……
九四年七月,许成龙正式从江城高级后勤学校通信系毕业,同时他被评选为通信系的优秀毕业学员。
毕业典礼前的一个星期,许成龙接到学员队李队长的通知,通信系的谢主任要找他谈话。
许成龙当时一头雾水,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谢主任的办公室,发现通信系教研室的许主任也在场。
其实,在许成龙当学员期间,这两位领导的办公室,他曾分别来过不止一次。
但那时许成龙主要是作为学员代表,来这里参加讨论教学改革和研究撰写学术文章的相关事宜。
这种被领导正式约谈的形式,还是许成龙这三年来的第一次。
通信系谢主任是东山人,虽然是学校里的正师职首长,但他平时为人谦和,说话和气,没有领导架子。
系里的师生都知道,谢主任非常重视通信系的教学改革和后勤学术研究工作。
教研室许主任是粤西人,他是一个资历很深的军校老前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
谢主任用温和的语气对许成龙说:“根据你在校期间这两年学习和工作的表现,经学员队推荐和系党委研究,并上报学校批准,决定让你留校工作。
现在需要征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
此时,坐在一旁的教研室许主任接过话来,向许成龙详细阐明了系领导决定让他留校工作的三点理由:
一是许成龙入学前,有过两年通信兵班长经历,积累有较丰富的部队基层工作经验。
这对以后从事通信系教学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是许成龙在校担任学员班长期间,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开展的相当不错。
许成龙本人的各科成绩优秀率超过了80%,学校需要这样素质的优秀毕业学员。
三是在这两年的学习期间,许成龙积极参加系里的教学改革。
主动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过十余篇军事后勤学术文章,这对一个在校学员来说十分难能可贵。
接着,这位与许成龙同姓本家的老教研室主任十分动情地说道:
“我这个老许,十分欢迎你这个小许来我们教研室工作。
相信在院校教学岗位上,你会有一番施展才华的新空间。”
最后,谢主任还向许成龙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根据学校的奖励政策,对于许成龙这个获得优秀毕业学员称号的军官,留校以后即可提前晋升一级职务,并分配相应的单独住房,家属也可以马上办理随军手续调入WH市。
毕业后被选为留校任教的人选,对很多学员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这不仅是学校对一个学员在校学习的肯定,也是对许成龙未来工作的一种充分的信任。
第671章 最后的一件大事下!!!
当时,对于学校和参谋系领导如此的看重和信任,许成龙心中十分感激。
在这之前,许成龙曾面临毕业后的三种选择。
第一是继续回到师部通讯营工作。
当年,许成龙的老连长,此时已经升任到师直属机关工作。
在许成龙临近毕业之前,老连长曾专门写信给他,希望他毕业后但师里工作。
第二是继续回到通讯一连当副连长。
这是许成龙的老部队,自然不存在任何障碍。
第三是调到中原地区的部队工作。
经过战友介绍,许成龙认识了驻中都师某军后勤部的李部长。
李部长了解到许成龙的情况后,表示十分欢迎他毕业后到该军通讯部门工作。
因为中都师是离许成龙家乡最近的一座城市,去二十集团军工作,当时曾是他毕业后的主要首选。
现在,许成龙又幸运地被选定为留校任教的学员,这让他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突然一下子又似乎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境地。
最后经过反复思考,鉴于许成龙对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爱好,加之江城离我的家乡并不算太远。
况且考虑到自己还可以利用军队院校的工作机会,能够继续深造学习,并有利于自己开展军事通信学术研究。
许成龙最后决定接受留校任教的这一选择。
除许成龙之外,他们通信二队还有另外两名学员留校工作。
一位是一区队长老孟,被分配到校训练基地做管理工作;另一位是三班长老陈,被分配到校教务处当参谋。
那年8月,许成龙被正式任命为解放军高级后勤学校通信系的副营职教员,分配到了系教研室的通信训练教学组。
学校当月即给许成龙分配了一间二十平方米的单间宿舍,自此开始了他军校教员的新生涯……
从两年前进入军校学习开始,在繁忙的课程之余,许成龙一直坚持着他的文字写作爱好。
但许成龙的创作方向这期间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由原来新闻报道的写作,逐渐转换为军事后勤通信学术文章的研究。
在校期间,许成龙曾撰写过数篇军事通信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在校内和总部的学术刊物上。
这些学术文章,主要涉及平时部队通信管理和战时通信保障方面的军事通信工作研究。
这些文章的发表,在给许成龙带来小有名气的同时,也引起了通信系和教研室领导的关注。
最近这几年,后勤系统上下开始兴起各方面的改革风潮。
许成龙被谢主任亲自点将,作为学员代表之一,曾参加过多次参通信系组织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之中。
许成龙经常在上课之余,来到系领导办公室和通信教研室,与系里的领导和老教员们一起拟定研究选题,讨论研究思路,确立研究内容,撰写研究文章的稿件。
一些由许成龙来执笔撰写的研究文章,在经过系领导和教研室集体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再由他完成文章的定稿,最后投送到总部和军队院校的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
在通信系学习的几年里,由许成龙执笔起草,以系领导名义或以他本人署名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有二十余篇。
其中发表在校内学术刊物上的《对后勤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通信文书改革之浅见》等文章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改革中得以体现。
这些文章先是被高级后勤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不久又在《通信研究》杂志上摘要发表。
令许成龙没想到的是,这篇毕业论文后来还引起了总部首长刘之野的关注。
九五秋季开学不久,高级后勤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让该校以这篇论文为案例,率先在全军后勤指挥类院校,开启论文答辩的一种新尝试。
此时,许成龙他们系九五届的这批学员,已经毕业返回到各自的部队,他在军校教员的岗位上也刚任职不久。
一天,许成龙突然接到学校训练部的通知,让他继续再充当一次通信系学员,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他进行一次毕业论文答辩。
为了这场高级后校首次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会,学校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负责,校训练部牵头组织,抽相关教研室,学校的基础教研室,管理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等有关领导和资深教员,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答辩专家组。
这场论文答辩会,专门针对许成龙毕业论文,答辩者只有他一个人。
学校电教室派人对这场答辩会进行了全程录像。
许成龙的这篇毕业论文,属于军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跨界领域。
虽然论文观点很新,前瞻性也较强,但许成龙自己知道,论文的论据与论证的逻辑,还存在相对薄弱和粗浅等问题。
面对着这么一个高级别的领导专家组进行答辩,开始许成龙还心存胆怯,但随着答辩会的进行,他发现这种担心实属多虑了。
因为这次只对我一个人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学校的一次实验性尝试,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后勤指挥类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换句话说,这场答辩会主要以演示为主,答辩的形式大于内容。
另外,许成龙撰写的这篇论文,对于这些参加答辩会的专家组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论文答辩中,许成龙对专家和领导提出的一些并不复杂的问题一一流利作答。
专家们对许成龙的这篇论文更多的是一种中肯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
谢副校长在答辩会上的总结发言许成龙记忆犹新。
他评价许成龙的这篇毕业论文立意新颖,方向正确。
虽然论文还存在论据与论证方法不够完善的问题,但至少在军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初步融合中,开辟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空间,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推广。
他最后强调说,这次论文答辩会,开创了军队中级后勤指挥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先例。
今后,这种形式的答辩会,要逐步在学校各系的毕业学员中全面展开。
听学校电教室的同志说,作为后勤指挥院校首次进行的毕业论文答辩,这次答辩会的全程录像带,不久就被上送到了总部档案室里存档。
在留校后的第二个月,许成龙就正式担任了通信系教研室后勤训练演习课的主讲教员,讲授的对象是通信系干部学员。
军队战备训练的重点,也要朝向应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上转型。
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军院校的训练演习课程,其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面临即刻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转型要求。
许成龙刚接手这个课程的教学任务,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老教材不适用,新教材没出来,这个课程究竟该怎么讲?
在教研室的教学讨论会上,许成龙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即在总部颁发新的部队训练大纲之前,通信训练演习课程应主要放在宣讲总部新的战略方针,开拓干部学员思路,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部队通信训练演习的改革问题。
许成龙的这个建议思路,得到了教研室领导和老教员们的认同。
许主任指派许成龙撰写讲义稿,然后由校、系领导和专家先听取他的课程试讲,待通过后再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于是,许成龙加班苦战了好几个昼夜,反复研读总部会议决议,参阅了我军和外军学术杂志上的大量资料,结合他在部队积累的实际战备训练经验,写出了近两万字的课程讲义提纲。
讲义提纲内容主要体现以下五个要点,宏观认清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特点和我军面临的新型挑战;
深刻理解总部提出战略指导思想转变的实质内容;
真实了解现代局部战争新的作战样式和新型的通信保障手段;
客观查找我军部队现阶段后勤、通信训练、演习的不足和短板;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为目标,尽快缩小我军在后勤、通信训练方面与外军的差距。
这个讲课提纲,基本是脱离了学校训练教学大纲原规定的内容。
这形同又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这种改革的尝试一下子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背离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对学校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风险。
还是这个主管教学的谢副校长亲自找许成龙谈话,并召集校内指相关领导和资深教员,先后两次听取了许成龙这个刚刚留校年轻教员的课程试讲。
之后,谢副校长就通讯系的这次课程改革尝试,组织大家展开了讨论。
这些领导和教员前辈,在听取了许成龙的课程试讲之后,对他撰写的这个教学讲义提纲,逐段逐句地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还对许成龙这个年轻教员的授课方法,课堂上的重点把控,讲课语言的张驰节奏等,认真细致地对我进行了面对面的传帮带。
最后,由谢副校长一锤定音,许成龙的这门课程被批准正式向干部学员开讲……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