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564章

作者:指尖灵

领着一帮子兴办家庭农场,每月工钱准时支付,农场的收益弄的明明白白,都放在明处说话,连额外的奖励也是毫不吝啬。

大伙知道吕律赚得多,但也清楚,他的投入也多,很多事情没有他的指导,根本就做不起来。

不存在啥眼红不眼红,因为那本就是他该得的。

“大爷,你可不能跟我开这种玩笑!”

吕律当即甩甩脑袋,农场的各种事情已经就够他忙的了,要是再把屯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也弄到自己头上来,那就太累了。

“我是说真的,以你现在的威望,很多事情,我费半天口舌,顶不过你一句话。”

“你就别为难我了,我住在草甸子,隔那么远,屯里有事儿了,我都得隔上几天才会知道,根本不可能及时处理。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几个经常在山里转悠,要是弄个屯长当着,那不是把我给拴在屯里,哪里都去不了……不合适!”

吕律笑笑:“还是您老合适,这几年事情不都处理得很好吗,您受累,就好好当着吧!”

“唉……”

王德民听完,也只能无奈的笑笑,接着说道:“我听峰子说,你们几个准备出钱,重建一下屯里的小学?”

“是有这个想法,孩子在这儿读书太麻烦了些,学前班到三年级在屯里,四年级到六年级就得跑响水溪林场小学,包括洄龙屯的也是一样,这路程太远了,去读个书,单是走路都得走上一两个小时,这要是夏秋季节还好,要是冬天,那可就难受了,一个个小学都没读完就因为种种原因辍学……读书是大事儿啊,不能马虎!

我们几个条件宽裕些,也想着为大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事儿还准备跟你商量一下,几个约着一起到区上去说说,把学校建起来,条件弄好点,好好找几个好老师,为大伙谋个方便,也不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不像城里边,山里孩子读书,那真的是风里来雨里去,尤其是到了冬季,去读个书,都得给自己准备个小火炉啥的一路走一路晃悠。没有良好的保暖,就连坐在教室里边那也是煎熬,被冻得双脚刺疼,手连笔都抓不住。

包括老师也是一样,遭罪。

“好事啊……择日不如撞日,要不就明天,一起到区上反应一下,你们出那么大的力,相信也会得到支持,正好趁着暑假的时候,把学校给建起来!”

“那就这么定了!”

张韶峰等人也纷纷点头,趁着还未进入农忙,冰天雪地的干不了啥,正好把一应杂事儿给处理一下。

不少人在旁边看着呢,也纷纷表示愿意出义务工。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帮子人又在刘宝这里,把晚饭也给混上了。

第二天早上,几人一起约着往区上去了一趟,找区长一商量,听了几人的想法,他立即叫人开了个会儿,事情很顺利就答应了。

开玩笑,学校由吕律等人自己建造,包括一应配套设施,都不用拨款,只需要找几个专业的老师就行,还有这么好的事儿吗?

话说回来,这年头的老师不少是民办教师,好多人也只是自己认识些字,也就四五年级的水平,资质上实在差了些,自己看个报纸啥的都还费劲,更别说教人了,挺糊弄人的,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事情忙完,在王德民回去以后,吕律则是叫上张韶峰等人去了一趟城里的外贸公司。

几人的名头在那儿放着,进入外贸公司,受到了经理很好的接待,一番打探后得知,在山货方面,主要收购的也就是牛毛广、刺嫩芽,几样蘑菇,松子、榛子这几样。

提及蘑菇,就不得不说一下松茸。

这一点吕律是知道,这玩意儿跟牛毛广一样,小龟子那边吃下小男孩,最先生长出的野菜就是蕨菜,而最先生出的蘑菇就是松茸,也正是因此,这些东西在小龟子那边备受欢迎,而价格也是因此暴涨。

吕律曾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伙从香格里拉采到的松茸送出去卖,在当地的价格只是十块钱,他发现,每走一段,松茸的收购价格就会提高一些,等他到了昆明,发现价格达到了惊人的九十块,卖了个好得不得了的价格,就是出口到小龟子那边去的。

这是在九零年代初的情况,现在的价格低不少,但也很有搞头了。

中间商赚差价嘛,原产地往往是价格被压得最低的地方,吕律直接跟外贸公司搭上线,按照一定标准处理这些山货,能卖到更好的价格,也是对屯里大有好处的事情。

了解了这些东西,山货收购站的事情,哥几个都不用多说,就达成了统一,正好让吴月佳、乌娜堪她们几个女人操持一下。

所需要的,就只是一些仓房和晾晒场地而已,至于管理,吕律就更熟悉了,上辈子家里就干这个的,教会几个女人怎么处理,达到什么标准,严格把控就行。

又能赚上一些钱,屯里人也能增加更多收入,那就是好事儿,也不白瞎了漫山遍野那么多野菜山货,春野菜,夏蘑菇,秋松子、榛子等等,只要肯出力,何愁没钱赚!

第806章 四大神兽

从城里回来,吕律去找了王大龙,跟他说了建山野菜收购站仓房和学校教学楼、教师宿舍的事情。

现在建学校,肯定来不及,原址建造,得在学生放假的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和更好地供暖,不能再建成木刻楞,而是打算建成楼房,更安全,也方便暖气供应。

早在八零年的时候,大荒里已经有十个城市开始了供暖,在山村里不现实,但是弄个锅炉进行循环供暖,问题还是不大的。

首先要忙的事情,还是得把仓房建起来,张韶峰的意见是直接在打谷场建就行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人,那地方够宽敞,够平整。

但吕律却觉得,那是屯里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平时孩子老人不少在那地方玩耍、唠嗑,也是公用的地儿,不能就这么占了,留着做一个活动场地或是召集人开会商议事情的地儿挺好,最终选择在陈秀清家旁边,靠近山边的那片草坡上,面积够大,晾晒场地也足够。

回到岔往自家草甸子的岔路口时,吕律将请左松龄制作课桌等事情托付给了张韶峰,这些东西要的数量不少,现在就该准备了。

随后,张韶峰回秀山屯,赵永柯则是和吕律一起往草甸子走。

两人刚到桥上,正看到陈秀玉送乌娜堪从屋子里出来。

和乌娜堪打过招呼,她随着赵永柯回家去了,吕律也跟陈秀玉进屋。

一到屋里,门刚一推开,就见小正阳手脚着地,学着牛顶架一样朝着吕律撞来,嘴里还哞哞地叫着。

结果,被吕律突然闪开,小家伙毫无准备地突然落空,猛然摔倒在地上。

他这才看清楚,小家伙头上戴着个非常漂亮的狍头皮帽。

狍头皮帽,是鄂伦春人戴的一种帽子,奇特别致。

它采用一副完整的狍子头颅,剔除里面的骨肉鞣制而成,完美无瑕地保留着毛、眼、耳、鼻、嘴。

这样的皮帽有很好的伪装作用,独具匠心。

戴着这样的帽子,趴在灌木丛或是草丛里,微微露出,宛如一只活灵活现的狍子,以引诱猛兽前来,进行出其不意的猎杀,增加狩猎成功率。

当然了,这也是他们很好的保暖工具,也是物尽其用的一种方式。

狍头皮帽的头围和人的头围大小相似,用它做帽子,简单直接。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把狍子头皮戴在头上,头顶不冷了,但脸、耳朵仍然露在外面。

经过改进,只需在头皮下部接上一圈的毛皮做帽耳,把两腮也遮挡起来,并在头顶部分的里侧也镶上薄皮毛,就能变得很漂亮,并且拥有极好的保暖作用。

冬季用母头皮制作的帽子,不带硬角,只带两耳,冬季毛厚,戴着暖和,鄂伦春猎人出猎的时候经常戴这种帽子,方便行动。

而小正阳戴着的这个狍头皮帽是用春季的狍子头皮制作成的,这个时候,狍头上刚长出毛绒的两只小角,孩子戴上这种带耳又带角的帽子,跟汉族的虎头帽一样,暖和又美观,还有生机勃勃的寓意。

而那种到了秋季鹿角变硬的狍头制作成的皮帽,主要是鄂伦春族人的青壮和老年人在节日和喜庆的时候才戴。

早些年没有那么好的狩猎枪械,靠着弓箭、标枪、木棒之类的简单工具狩猎,往往需要摸到猎物旁边才有把握猎取,如何既能靠近野兽,又不被野兽惊觉,这就需要非常巧妙的伪装方式。

鄂伦春人常用的方法就是戴上狍头皮帽,穿上狍皮衣服,随便往哪儿一蹲,就是只活灵活现的狍子。

尤其是夏季,狍皮毛短,呈现金红色,用它制作的夏季皮衣,毛朝外穿,再穿上狍腿皮鞋,轻巧无声,高明的猎人能将一只处于食物链底层的狍子模仿得惟妙惟肖。

“我上次领着阳阳去乌娜堪嫂子家里送腌酸菜,看到赵逸戴着顶狍头皮帽,阳阳就开始想方设法去脱赵逸的帽子,抓着顶上的一对角死活不肯撒手,这不,被乌娜堪嫂子看在眼里了,专门给他做了一顶狍皮帽子送来。

自打戴上这顶帽子,他就把自己当成只狍子了,刚刚还吵嚷着要我领着他去乌娜堪家里,要去找他们家的狍子打架。”

陈秀玉在一旁说得乐不可支。

就连吕律都被说得笑了起来。

这顶帽子弄得确实非常精美,用的也都是好皮,看得出乌娜堪的用心。

小正阳笨拙地从地上爬起来,再一次闷头朝着吕律顶了过来,被吕律伸手挡住,他开始在那儿拼了命地角力,吕律也随着一点点回退,一直退到炕边,脱了鞋子上炕之前,顺手提着小家伙的苏恩领子,将他提到了炕上。

父子两人就在炕上用头顶架,玩的不亦乐乎,看得陈秀玉在一旁咯咯直笑。一家子其乐融融。

晚上的时候,又起了北风,窸窸窣窣地下了一晚上的雪,倒也没下多少。可却感觉像是突然又降了不少温度。

第二天早上,吕律没啥事儿可做,检查了蜂群的保温情况,吃过早饭后,干脆领着一帮子狗子进山溜达,主要也是为训练一下几只狗崽子。

这种事情,自然是找着野猪祸祸。

没想到,大半天转悠下来,用白玉抓了两只灰狗子和一只跳猫子,野猪没找到,反倒是在山坡上看到了一群狍子,只有五只。

吕律想了下,领着狗子回家。

草甸子上,六只仙鹤只剩下了两只,有两只不知道飞去哪儿了,有些日子没见到了。

看这样子,正好搭成了两对,迈动着大长腿在草甸子上漫步,不时地在雪地里搜寻着什么,很是悠闲。

自从那些獐子被送到牧马场那边养着,草甸子上总显得空落落的,缺少了那么些生气,没有人再闲着没事儿往里面走,只是一年下来,又变得荒草满地,时不时还有野鸡、跳猫子钻进来觅食。

那一座为獐子准备的棚舍,也就这么闲置着。

在周边,狍子也越来越少遇见了,倒不是说吕律想就此放过它们,而是动了将它们养在草甸子的想法。

不用像獐子那样进行精细的伺候,也不用担心麝香的气味对人有没啥影响。

他之前也想过,是不是再弄几只梅花鹿在里面放养着,但又觉得没啥必要,养殖场里已经有那么多了,还不如就像赵团青一样,养上几只狍子。

粗放的管理,不用太过麻烦,这玩意儿肉质不错,皮毛用来做苏恩,在这大荒里,也相当舒服……

养狍子、野猪,也曾是吕律考虑过的养殖物种。

尤其是狍子,一对短短直直的耳朵,脸部上小下大,眼睛圆溜溜的,再加上它们那贼重的好奇心……这一股子的呆萌和傻劲,也挺有意思,养熟了,那也是能跟人非常亲近的,总不能让草甸子这大片的草叶浪费不是。

怎么说,他们也是大荒四大神兽排名第一的存在。

扯犊子、滚犊子、猫驴子和傻狍子,号称东北四大神兽。

扯犊子就是吹牛皮的意思,滚犊子,简而言之就一个字“滚”,这两词儿跟神兽完全不搭边,纯属戏言。

至于猫驴子,就是驴,急性子,顽固不听劝的东西,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吕律也曾考虑过养驴,驴肉以及用驴皮熬制阿胶,也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物种,属于考虑中,但是放在草甸子来养,吕律却是一点想法都没有,担心自己受不了那种哮喘式的叫声。

相比起来,狍子那就可爱多了。

哪怕是当个宠物养,也相当不错。

回到家里,吕律用大葱架上爬犁,将从苏马罗科夫那里得来的麻醉猎枪带上。再次朝着发现狍子群的地方赶去。

麻醉猎枪到手,苏马罗科夫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不少麻醉剂,吕律也问过林子道,麻醉剂他也能弄到,也就不担心用完就没了。

这是一把冲压式的麻醉猎枪,类似于气枪,射程不过二十米左右,越近,精准度越高。想要靠近到这么近的距离,其实挺有难度。

但吕律不想花费过多时间去进行陷阱布置,有几只狗子配合,想要活捉它们,也不是啥难事儿,大不了追撵一段距离,主要是想试试这麻醉猎枪的效果。

所以,再次进山的时候,吕律把追风也给带上。

追风缰绳拴在爬犁上,吕律坐在爬犁上,赶着大葱往山里走。

一般而言,狍子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吕律再次回到那地方的时候,狍子群并没有走多远,吕律顺着脚印,很快就再次找到了它们。

这个时节,它们也只能捡食一些枯草和采食一些枝条填饱肚子,寒冷的天气下,一只只痴痴呆呆的,浑身的毛蓬松着,傻傻愣愣的样子,偶尔采食一根枝条,在嘴巴里嚼着嚼着,也会突然停下,四处张望。

吕律特意在靰鞡鞋鞋底上裹上狍皮,在往猎枪里装上麻醉针剂压好气压后,将狗子领着绕到前方,让它们趴下来,静静地等着,他则是折返回来,放缓动作,端着麻醉猎枪一点点地靠近。

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进入十五米范围的时候,抬枪瞄准最近的那只狍子,扣动扳机。

只听噗的一声,针剂飞射而出,命中狍子的肩甲位置。

枪声不大,却也足以惊动其它几只狍子,被射中的那只,更是一下子惊跳起来,吕律看到针剂就挂在它皮毛上晃荡。

枪声很小,虽然将几只狍子惊动,但只是将屁股上的白毛炸开,变得警觉,四处张望。

那只被射中的,蹿跳向一旁,并没有立刻开跑,似乎是奇怪自己为什么被扎了一下,并不算疼,非但没跑,反而向吕律这边张望一会儿后靠近几步。

藏在灌木蓬后边的吕律,赶紧趁机小心地装填上第二支针剂,进行充压,随后透过上面的瞄准镜,又瞄准下一只,果断射击,再次命中。

这下子,炮群一下子就彻底被惊动了,掉头就跑。

吕律赶忙换上针剂,一边追着跑出去,一边进行充压。

没跑多远,看到蹿跳出去的狍子,被突然蹿出来的元宝它们吓得折返回来。

抓住这个机会,吕律又果断命中一只。

剩下的慌不择路地飞逃,蹿向两头,落后的那只被元宝它们团团围住,其它几只则是一溜烟往山坡上跑。

趁着这机会,吕律换上第四只针剂,加压后,给困住的那只来上一枪,紧跟着叫住元宝它们不让它们去咬狍子,不急不缓的换上针剂,压好压力后,他唤来追风骑上,领着狗子朝逃跑的那几只狍子追了上去。

麻醉剂的效果很强,这才没一会儿功夫,已经有一只狍子打着踉跄摔倒在雪地上,追了一段,看到第二只,紧跟着是第三只,还在勉力跑着,药力上来了,一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

这四只完全不用去管,吕律一路骑着追风在林子里顺着脚印狂追。

一整个冬季了,饥寒交迫下,狍子再能跑,也坚持不了多久,何况,它们本就是不能长时间跑动的动物,结果,追了不过五六分钟,吕律就看到了那只跑不动以后把脑袋扎进雪层,就以为把自己藏得很好的狍子,连枪都不用了,直接从猎囊里取了绳子,将它拖拉出来把四蹄进行捆绑。

第807章 总归是赚

五只狍子被带回来放养在草甸子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小正阳的兴趣从赶着狗拉雪橇在草甸子乱转,变成了戴着狍头皮帽试图找着草甸子上的几只狍子顶上一架,总能看到他在草甸子上到处追着狍子撵。

开始的时候,狍子四处惊慌逃窜,被追的时间长了,它们似乎也习惯了,不再像之前那样一下子窜进林子,远远地避开进行躲避,而是就在不远处看着这个穿着狍皮苏恩,戴着狍头皮帽,跟只狍子很像的小家伙。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河水解封,吕律也早早开始蜂群的春繁。

喝了半月不到的桦树汁,用汽车将农场积蓄的农家肥运送到地里边散开后,耕种也随之进行。

赶在五月前将庄稼种上,再往下,是梅花鹿、飞龙、大雁的繁殖时段。

这事儿有林玉娟、林子道他们几个帮忙看护着,问题不大。

管理了快三年的时间,在农场的人都已经有了经验,很多事情都清楚怎么处理,吕律也经常领着陈秀玉到农场,仔细教授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