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20章

作者:三悔人生

“我的时间到了,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低头闭眸,右手立掌,左手捻珠,嘴唇不停地蠕动,但却无一丝声音发出。

没过多久,金府之中传出了阵阵哭声,院子里有人开始抛洒白色的冥钱。

微风拂动,几张冥钱随风而舞,飘出了这个不大的院子,乘着风,飞向远方。

蓦地,风停了,冥钱在空中摇摇晃晃,最终无力的跌落在应天城内的青砖路面上。

黄昏。

一支满是白色的队伍自金府中走出,沉重的棺椁里躺着一个永远也不会再醒来的人,街上的行人不明所以,但还是下意识的绕开了道路。

对于百姓们来说,金忠这个兵部尚书还是太过于陌生了,远不及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名气大。

但在为官者的心中,金忠是永乐一朝中份量数一数二的人。

金府门口,朱棣双手抄在袖子里,倚靠在金府的大门上,静静地看着出殡的队伍渐行渐远,一言不发。

若非他身上的那一袭白色团龙服,不知情的人看了恐怕会以为这不过是个普通的汉子。

“陛下,打算怎么做……”

不知道过了多久,站在朱棣身后的姚广孝低声开口。

然而,朱棣却一言不发,似是没有听到一般。

“金忠的孩子,陛下应该想个办法。”见朱棣不说话,姚广孝再次开口。

而这次,朱棣终于是有了反应。

“朕不会亏待他们,就如同当初不会亏待金忠一样。”

“但是您要怎么做呢?”随着朱棣话落,姚广孝紧接着问道。

姚广孝的这句话让朱棣再次沉默了。

金忠此生只做过一件私事,那就是永乐七年的时候他曾求朱棣帮忙开豁一个军匠籍的侄子,因为那时候的金忠已经五十多岁了,膝下无子,他想把那个侄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延续香火。

其实开豁军匠籍这种事情是归兵部管的,而金忠又是兵部尚书,这件事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但金忠仍旧没有徇私,而是选择上禀朱棣。

或许,这也是一件好事儿,因为正是有了这件事,才有了金忠的亲生儿子出世。

永乐七年,朱棣感慨于金忠就连徇私都要走“正门”而不是后门,又感金忠膝下无子不太好,于是就建议金忠纳个妾。

可金忠与原配夫人历经苦难,感情极深,所以前几次朱棣的过问都没能让金忠纳妾。

最终,朱棣为此事下了一直诏书,命令金忠纳妾。

在万般无奈之下,金忠只得遵旨,选了一个贤良淑德的赵氏为妾室,而这个赵氏也没有让所有人失望,于永乐十三年一月,也就是三个月前,为金忠诞下一子。

临终前看到了自己的亲子,金忠也算是了了一桩遗憾了。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随着金忠亲子金达的出生,永乐七年那个被过继到金忠名下的金涯就成了一个问题。

弄不好,会让金忠的家里乱起来。

“这金涯……”朱棣沉吟良久后才缓缓开口。

“让他去云南吧……”

“至于金达,就暂且让他陪在他的母亲身边吧,待到适龄之时,朕会让他进宫,随众皇孙一同读书。”

……

朱瞻壑并不知道老爷子又给他身边派了一个人,因为此时的他还在云南之外的地方,甚至已经离开了阿瓦,来到了大古剌司。

这里并不是大明曾经名义上统治的最南方,最南方是底马萨斯,但眼下的底马萨斯在暹罗境内,他不会亲自去。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朱瞻壑是很惜命的。

除了底马萨斯之外,还有八百大甸司和老窝司(谐音,不然会被河蟹)他没去过,因为八百大甸司也在暹罗,而老窝司则是在南掌。

在大古剌司,朱瞻壑遇到了,或者应该说是见到了另一个势力的人。

昆扎西。

“昆扎西封乌斯藏都司护教王之命,特率七万将士前来协从吴王世子殿下!”

“哦?”朱瞻壑饶有兴趣地看着面前的汉子,开口问道。

“是护教王让你来的,还是护教王奉了应天的旨意,然后才叫你来的?”

这话听着有些绕,但实际上却很重要。

乌斯藏都司,是唐朝时期的吐蕃,和这阿瓦、白古一带一样,名义上归属大明,但实际上也是自治。

不过和阿瓦白古不一样的是,乌斯藏都司那边是朝廷选定当地人,赐封身份,治理乌斯藏都司。

护教王是其中之一,除了护教王之外这样的人还有七个,共同组成了三大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合称希藏(河蟹)八王。

这昆扎西是奉护教王的命令来的,那朱瞻壑不仅不会用这些人,还会让其打道回府。

反之,如果是护教王先奉了应天的命令,然后再命这昆扎西来到这里支援,那朱瞻壑就不会客气。

这一里一外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回世子殿下!此前大皇帝陛下传诏护教王,命护教王、赞善王派兵南下,一切皆有世子殿下调遣!”

“在下是因为护教王封地更加靠南,所以提前到了,想来不需一旬时间,赞善王的援兵也会到达!”

第一百九十章 :分割,包围

昆扎西的话让朱瞻壑放下了警惕。

如果是乌斯藏都司护教王自己下的命令,朱瞻壑虽然理解,但也不会用这些人。

规矩还是要有的,哪怕朱瞻壑对大明的规矩有很多异议,但这也不代表着大明的规矩就都是错的,该遵守的还是要遵守的。

至于说为什么哪怕是护教王私自下的命令朱瞻壑也理解,那就是时代的关系了。

乌斯藏都司的黄金时代不是在大明,甚至可以说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能被称之为乌斯藏都司黄金时代的时间少之又少。

纵观历史,乌斯藏都司的巅峰是在唐朝,而那个时候的乌斯藏都司还叫吐蕃。

唐朝时期气候温暖,川蜀一带甚至还有大象生存,对于吐蕃这种高海拔地区来说,这种温暖的气候能让他们的粮食收成更好,百姓的体质也更加强壮,能够组建起战斗力颇强的军队。

而在大明,小冰河期的到来是注定的事情,现在的应天府哪怕是在长江南岸,比南北方分界线的淮河更远,但在冬天的时候仍旧是经常能够看到下雪的场景。

在这种时代,乌斯藏都司这种高海拔地区是最难过的。

气候更加寒冷,粮食产量降低甚至是欠收,牲畜也经常过不了冬,这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斯藏都司自然就没有吐蕃时期的能力了,只能依存于中原政权。

这就是为什么在唐朝时期吐蕃盛极一时,而到了明清时期却老老实实的,没有半分异动。

“挺好……”朱瞻壑看着面前的汉子,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就从表面上来看的话,这七万人看起来是有战斗力的,如果里面没有钩子的话,这将会成为他不错的助力。

“在给你分配任务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说着,朱瞻壑走进了两步,直至地注视着低着头的昆扎西。

“你们,了解过我吗?”

……

昆扎西身形一颤,虽然动作很是轻微,但奈何朱瞻壑靠得太近了,还是发现了。

微微点了点头,朱瞻壑很是满意。

是啊,能被派过来,并且言明一切都听从他调遣的人,在事先怎么可能不了解他,因为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他都是这些人的顶头上司。

就算是昆扎西不了解,护教王也不可能不去了解。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护教王不去了解,老爷子也不可能不叮嘱他一下。

“回殿下!昆扎西以及所有乌斯藏都司将士都听从您的号令!直至您将我们遣回!”

停顿了一会儿,昆扎西鼓足了勇气,沉声说道。

“很好。”朱瞻壑点了点头,他现在对这个昆扎西感到有些满意了。

“这里是大古剌司,暂时不需要你们的介入,你们的任务是进入若开山脉,阻拦除了我大明商队和将士之外的所有人。”

“若是有人硬闯,可就地格杀!”

“是!”昆扎西这次没有犹豫,很是干脆的接下了命令。

“这个,你拿着。”朱瞻壑从腰际解下了一块令牌,上面有个大大的汉字。

老爷子的改封诏书和圣旨来得有些不是时候,这就导致朱瞻壑还没有把相关的东西都换掉。

或者应该说,曾经的汉王一脉,现在除了汉王府门上的那块门匾换成了吴王府外,其他的一切都没有变化。

所以,现在朱瞻壑所用的大印、腰牌等都还是汉王等字样。

“等赞善王的将士们一到,你可凭借此令牌调动他们,除非接到我的命令之外,一切就都由你调遣,以我方才给你下的命令为基准。”

“是!”

……

看着带兵离开的昆扎西,朱瞻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护教王支援将士七万,赞善王那边还不知道有多少,但两边加一起凑个十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这十万兵,朱瞻壑就能把大明以南的诸国完全和德里苏丹,也就是后世的白象给分割开来,慢慢的解决。

看了看耀眼的太阳,朱瞻壑转过头,看向了沐昕。

“走吧,沐姑父,我们回云南府。”

……

升华府。

就在朱瞻壑动身返回云南的时候,沐晟也完成了他自大明收复安南之后的首战胜利。

在大量的百姓涌入安南,甚至是冲撞边界的情况出现之后,南掌和暹罗终于是率先坐不住了。

暹罗和南掌首次联合,派出了合计十四万的大军,直逼安南。

这次的沐晟并没有任何的退缩,在表现上也比之前跟着朱瞻壑征讨陈季扩的时候好了很多。

镇守边界,率领三万将士面对十四万的大军丝毫不畏怯,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以三万对十四万,率先冲锋。

沐晟其实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将领了,在明初虽然算不上是顶尖,但也绝对是中游偏上,而之前的他在朱瞻壑麾下毫无建树,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考虑太多了。

作为沐家的人,也是黔宁王沐英的后人,沐晟时时刻刻都要为沐家考虑,为大明考虑,还要为朱瞻壑考虑。

而现在,朱高煦改封吴王,这就犹如一颗定心丸,彻底稳定了沐晟的心神。

现在的沐晟,才是发挥了真正实力的沐晟。

他很清楚,暹罗和南掌的十四万大军不过是狐假虎威,因为最怕动起手来的其实就是他们。

对于大明来说,失败了也就失败了,损失的就只是三万将士,对于偌大的一个王朝来说,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但对于暹罗和南掌来说,挑起战争的后果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因为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鞑靼、大越国和倭国三个前车之鉴在前了。

是,以十四万对三万,就算是明军战力超群,这个悬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战胜之后呢?

云南可是号称有着三十万大军的,就算是除去眼前的三万和被朱瞻壑带去倭国的十万,那还有十七万。

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十四万的大军就已经是全部的实力了。

举两国之力,却只能凑起十四万的军队,这要是传出去了肯定会是个大笑话,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朱瞻壑将一系列的条件放出来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都想要进入安南,成为大明百姓的预备役,期待着在考察期过后成为大明百姓。

能够凑起来十四万的大军,其实已经超过了暹罗和南掌的预估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大动作

云南的大动作自然是被应天给收在眼底的,毕竟这一来朱瞻壑没有藏着掖着,二来很多的事情都是经过朱棣同意的。

所以,应天不仅对云南的动作知情和支持,自己本身也在酝酿着大动作。

首先就是科举考试,今年的春闱,也就是会试被安排在了顺天府举行,这在大明立国以来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