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新豪门 第382章

作者:任猪飞

京城的一间写字楼里,林祖辉和罗文祥、杜慧伦、张国诚等恒昌饮料食品的高管们,聚在一起开会。

听完大家的汇报,林祖辉表示了肯定,恒昌饮料食品凭借领先时代的创意、强大的资金、高效的管理,在这个时代就是‘战神’一样的存在,在食品饮料领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林祖辉继续发挥远超时代的眼光,说道:“今麦郎方便面,口味要多样化,但又要主打‘老坛酸菜面’和‘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然后再开发其它口味,比如日式豚骨面、干拌面、干脆面等。”

今麦郎总裁杜慧伦点点头,说道:“嗯,我们有在这方面做功课,目前已经开发出五种口味的方便面,都已经推向市场。”

前世康师傅有几十种口味,当然最畅销的还是拿几款,最不畅销的就有鸡汤香菇面,因为当货架其它口味方便面都抢光后,鸡汤香菇面还满满的堆放在一起。

当然了,小众口味的方便面,都是为一些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准备的。

林祖辉问道:“我们的高端品牌‘汤达人’研发得如何了?”

在林祖辉看来,汤达人之所以好吃,就是那包酱料,让汤的浓度增加;其次之外,酸辣豚骨、罗宋汤、海鲜口味,是经过市场检验的。

杜慧伦认真的汇报道:“预计年底将在内地推出酸辣豚骨,香江那边也筹备了冬阴功拉面试试水……”

林祖辉很满意效率,至于香港市场,只是尝试一下而已,人口基数太小了,没必要重视。方便面又不是高消费,有钱的地方反而没前景。

接着,杜辉伦还汇报道:“下个月我们的今麦郎冰红茶正式上市,我们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冰力十足,畅快够爽’是我们的主打广告词……”

发展速度很快,康师傅肯定措手不及。恒昌饮料食品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渠道,公司将旗下所有的品牌,都建在一个庞大的销售渠道里面,康师傅如何玩得动。

除了渠道,就是在广告上的投入,恒昌饮料食品旗下品牌都是投入了绝大的资金,每一个品牌大概广告成本都是康师傅的2倍以上,重要的是从包装设计到广告效果,都是很好的。

其实,台企在九十年代对内地的投资,是非常谨慎小心、防备的;他们大多数都会通过香港为跳板,然后再进入内地发展。事实也是证明,台企最终都是靠不住的,毕竟选边站迟早要出现。

今麦郎发展不错,王老吉也还尚可,能赚钱继续投资,无需再投入新的资金,靠自身就可以发展壮大。

农夫山泉方面,也是下个月上市,‘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都将出现,早早的占领广告市场。

至于红牛,林祖辉已经亲自拉拢了两家内地企业入局,其中一家就是华夏食品公司,妥妥的国企大佬,双方谈得很愉快,接下来就是顺顺利利的改造配方、邀请专家、通过审批。

此时红牛内地品牌在恒昌盈利食品手中,丝毫无需着急,内地的高档饮料市场,也不一定发展起来了,所以明年红牛才会上市。

最终,林祖辉得出结论,九十年代靠今麦郎、农夫山泉,来赚钱;千禧年后,四大品牌齐齐爆发,届时将会成为大型食品饮料公司。

当然了,林祖辉并没有满足这种发展,他还决定扩张扩张。

最后,林祖辉对杜慧伦说道:“今麦郎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快餐饮料食品集团,这也是为什么将冰红茶、冰绿茶交给你们,而不是单独做方便面企业。”

这些高管有些明白,但有些又不明白;在他们看来,王老吉、红牛、农夫山泉,这三个品牌之所以不纳入今麦郎,大概是老板觉得这三个品牌有单独成为大品牌的潜力。不过,老板是为什么如此自信呢?

当然,他们不是质疑,而是不明白。

杜辉廉点点头,说道:“好的,我们一定努力超越自己,做最好的食品饮料企业。”

林祖辉反问道:“难道你们就只想内部发展?难道我们恒昌控股、新时代集团的资金,是假的?”

众人一愣,脸上纷纷有些微红,老板这是讲他们放着集团的资源不利用,有些不思进取的意思。

杜辉廉反应很快,试探性的说道:“老板的意思是想发展洋快餐品牌?”他听到林祖辉刚刚说到的是快餐盈利食品,方便面是快餐,但肯德基不也是快餐嘛!至于中式快餐,这个压根不可能成为大型集团。

林祖辉并没有责怪这些高层,打工的永远没有老板想得长远,或者说不会有老板那么‘激进’。

“美国快餐大品牌,还有那些没有进入华夏的?”

杜辉廉连忙说道:“德克士和汉堡王,好像都没有进入内地。”

林祖辉点点头,说道:“和德克士谈谈收购的问题,但不要表现太急切,哪怕是他们准备来内地开设门店,也可以让他们试试水再说。”

“好的,我知道了。”

“一旦收购达成,就得重塑企业文化,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抄。”

“我明白了”

林祖辉并不是操心这些事,可能就只是临时起意,顺手为之。

一个企业发展,业务不能说越多越好,但是某一领域最好是全面发展为好,可以不要跨界,但是一定要全面发展。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可以分担风险,比如如果哪天今麦郎开启了方便面‘大竞赛’,送卤蛋或者火腿肠,那么方便面领域肯定会利润大降;但如果你有饮料的利润支撑,就可以比对手更有优势,公司的利润依旧保持有不错的表现。

第五百四十章 【地产商掌控香江】

在内地考察一个礼拜多,林祖辉回到香江。

新时代集团在内地的投资,每年都在增加不少项目,林祖辉也是每个项目都会参与,并听取属下的意见。

他效率很高,一个项目只要实地考察一次,便已经了然于胸,后续的发展以属下汇报为主;若是正好在哪个城市考察,也会尽可能的抽空去一趟考察。

内地投资的地产项目,都是大项目,小打小闹没有什么意思。

……

5月中旬,林祖辉将经纬资本的资金抽出33亿港币,即经纬资本初始资金调整为17亿港币。

抽回33亿港币之后,林祖辉又从今年的股息分红中拿出17亿港币,凑足50亿港币注入恒金投资,悉数购买美国银行类股票。

这也是为了避免资产不升值,而造成浪费。

而美国银行类股票,将在1995~1998年大涨,回报率非常的高,可能平均高达35%以上,例如:合众银行、末更大通、道富集团、富国银行、美联银行等。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形成金融股票大涨,原因是在1991~1994年,美国的银行业经过了一轮大合并、重整,再加上美国经济整体旺盛等因素。

去年的100亿专门投资的信息科技、健康医疗,一年的时间左右,已经投入150亿港币进入美国股市二级市场,这还不包括家族办公室、恒金投资,前面投资的大量美股。

这些二级市场的美股投资,在九十年代末,可以将会给林祖辉带来3000亿港币以上的账面资产,仅微软的2%股权届时就值800亿港币、甲骨文2%股权也值300亿港币……

至于经纬资本的风险投资,届时相信也会是2000亿港币左右的规模。

当然,如果到时候真的有5000亿市值的美股,林祖辉也不会选择全部套现,他大概会从1999年7月~2000年3月,长达九个月的时间进行套现。

像亚马逊(暂替)、谷歌这样的互联网股票,完全无需套现,因为泡沫危机对他们影响较小;

耐克、强生、可口、宝洁等类股票,也无需套现,雷曼的时候倒是可以考虑高抛低吸。

今年再投资50亿港币的美股之后,林祖辉打算收手,不再进行美股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他一贯的方针。

香港,恒金投资。

和乔治等一行高层,交代完毕之后,林祖辉留下了吴国铭。最近亚太没有好的机会,香江恒金投资的高级职员也纷纷去美国工作,还可以开拓国际视野。

最近几年,林祖辉有在慢慢的改变一件事,那就是增加家族办公室、恒金投资的华人高级职员比例;并不是不信任洋人,而是希望能有三分之一的华人高级职员,这样搭配最好。

“安排10亿港币,沽空美元日元,并拿出10亿港币作为备用金,采取20倍杠杆沽空。”林祖辉淡定的说道。

他纯粹是临时起意,决定沽空美元日元。目前美元日元指数是103点左右,前段时间110点以上他都没有沽空。当然,虽然是临时起意,却有很大的把握。因为林祖辉知道,明年美元日元指数将达到历史新低80点,所以这期间当然是沽空了。

而当美元日元抵达80点后,也就是1995年,那么接下来就是‘美元强势’,为索罗斯等华尔街资本收购亚洲财富的先决条件了。

届时,反手就是买入美元/日元,赚的不比索罗斯少,而且还是轻轻松松,不拉仇恨。

吴国铭说道:“好的,我马上开始!不过,若是占用20亿港币的现金,那老板你能动用的现金,只剩下3亿港币左右了。”

言外之意,若是林祖辉有高消费,那可就紧张了。

一直以来,林祖辉都将自己的‘开销’放在恒金投资里(上亿的开销),身上只是放点零花钱(不超过1亿);这样一来,恒金投资其实就相当于林祖辉的‘私人办公室一样’。

而家族办公室,是面对整个林氏家族的成员,每年每个成员的生活费是1200万,孩子诞下的那一年就开始算整年。实际上,家族办公室的开销已经非常大了,家族成员每年领2.8亿,运营费为1.5~2亿。

一年4亿多的开支,若不是家族办公室投资的股票都是高回报,还真有些吃不消。比如这次香港蓝筹股的高抛低吸,一年时间应该就可以赚取15~20亿的收入,可以运营4年家族办公室了。

林祖辉说道:“没关系,十亿备用金不仅仅可以备外汇补仓,也可以作为应急之用。更何况,我那么多公司,何须担忧!”

吴国铭点点头,他只是提醒老板,万一老板又有私人飞机那样的高消费呢!

待吴国铭离开后,林祖辉摸摸鼻子,忍不住感觉有些好笑,世界首富居然就几亿的现金,这要是劫匪听见了,怕是认为林祖辉在耍他呢!

不过呢,林祖辉就是开银行的,筹借现金是不用花时间的。

……

回到新时代集团,林祖辉叫来了梁真勋。

“安排偿还50亿港币的贷款,将负债控制在150亿。”

梁真勋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的说道:“好的,正好最近也有好几笔贷款快到期了。公司目前账上有100亿港币的现金,偿还50亿,依旧是现金充裕的财团公司。”

五个月不到,新时代集团就回笼资金85亿港币,可谓是现金流超级玩家了。这主要得力于第一季度的住宅销售旺季,公司卖出去不少大型屋邨的楼盘。

林祖辉问道:“1994~1995年代的官地是什么时候拍卖?”

谈到这个,梁真勋脸上立马谨慎的说道:“5月26日开始第一批拍卖,第一幅位于粉岭联和墟,底价18亿港元,第二幅在元朗风琴街,起价4.8亿港元。不过,各大地产商似乎有意联手拍地,打算给港府点颜色看看。”

说完,梁真勋小心的看向林祖辉,他知道老板现在有些注重声誉,这种事是肯定不想参加的;不过,现在是大地产商全部联合,若是新时代集团缺席,那么就相当于和整个香江地产商疏离了。

林祖辉一愣,很快明白了,其它地产商不像他,还有其它产业可以大赚特赚,地产就相当于他们的主要财富来源。

而港府最近两个月频频打击楼市,干扰市场,所以大家觉得不甘心,从而打算联合起来,给你港府脸色看看。

大家一旦联合,那么两幅土地可能就比底价高个5%~10%,然后就拍下了;拍下之后,大地产商自然是共同开发,共同获利。

但这样一来,港府的财政收入可就是大大的减少了,而港府的运转全靠地产商拍卖官地、交补地费、纳税等。

各大地产商,认为此举拿捏港府,可谓‘给颜色’;重要的是,现在舆论倒向的是地产商,对港府有些不利——带头炒高地价、供应土地少等因素。

良久,林祖辉才说:“有点糊涂这些人,现在舆论对我们有利。若是联手拍地,舆论马上调转方向,我们将成为市民的出气孔。就算胜利了又如何?港府趁着舆论调转方向,势必要出台更严厉的炒风对策。”

梁真勋大惊,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老板分析的有理有据,其他地产商却看不明白。

“那我们怎么办?”他也不好说参不参加,毕竟这个不参加,也会被地产商‘孤立’。

林祖辉思考了一下,说道:“反正也是总裁级别的参加,各大地产商不会亲自下场。这样,陈斌也不要去参加了,由你去参加。记住,项目经理一定不要是我们,反正是不能带头,就当随大流了。”

梁真勋只是副总裁兼执行董事,陈斌是总裁兼执行董事,所以这样降低一下,也有一定的好处。

梁真勋点点头,说道:“好,我知道该如何做了。这次参与进来的,英资太古、新加坡发展银行、华夏海外、信和、嘉里,这些汇聚了各种资本。如果合适,我会将占股比例降到最少,不争不抢。”

林祖辉点点头,说道:“对,就是这样。新时代集团已经可以慢慢摆脱,发展地产的绝对位置,进行了全方位发展。所以,我们也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

“我懂老板的意思了!”梁真勋认真的说道。

他有种猜测,那就是美国的股票还会涨很多倍,而美国的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利润贡献点,还有伦敦的金丝雀码头项目,也将获得成功。

总之,集团欣欣向荣,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发展地产上,寸土必争,一文都赚。

最后,林祖辉说道:“你再让投资部的人,准备一下投资日本股市的准备,资金嘛,下半年争取将50亿港币,投资到日本股市的一只股票上。”

梁真勋早已经习惯老板的投资方式,对老板也是十分的佩服和信任。

“没问题,我一定做好财务安排!”

还剩下七个多月时间,新时代集团至少还可以回笼100亿港币,再加上账上还能剩下50亿港币左右;所以,就算投资50亿港币去买索尼股票,影响也不是特别大。

总比,将资金留在账上好!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来自港府的反击】

5月26日。

港府拍卖新财政年度首期2幅土地,第一幅位于粉岭联和墟,底价18亿港元,媒体依据市场行情,预计成交价在28~30亿;第二幅在元朗风琴街,起价4.8亿港元,预计成交价7~8亿港元。

预期的成交价自然属粗略估计,依据是以往的经验,但一切得看拍卖的结果。行业人士大都预测,成交价会高出政府底价的20%至30%。

拍卖结果“爆冷”,在毫无竞争气氛之下,以略高于底价成交。

粉岭的一幅地,成交价为20.4亿港元,比预期的28~30亿港元低了许多;

元朗一幅地,以5.1亿港元成交,也比预期的7~8亿港元低了3成多。

消息传出,股市骤起抛风,其中地产股跌得最凶。

香港各大报章纷纷报道此事,“内幕”渐渐“大白”。

据披露出来的“事实”,香港主要的华商及英资地产商,在拍卖前夕“密聚”于咖啡室,其中有长实的周年茂、新时代的梁真勋、新地郭炳江和陈巨源、新世界梁志坚、恒基温文仪、恒隆陈启宗和袁伟良、太古地产简基富……

人们怀疑发展商在拍卖前已“斟掂数”,但他们事后声称只是就地产商会会务召开会议。

有人对此仍持怀疑,拍卖竞投如战役,拍卖前夕各家都进入临战状态,哪来这份“闲情雅兴”商议与拍卖无关的事?

当天拍卖开始,拍卖官以18亿港元开价(粉岭一幅地),每口叫价加2千港元。开投后竟有8分钟没有买家承价,在拍卖场,无人承价竞价8分钟可用“漫长”一词。其后南丰首先承价,百保利竞价,再后新世界叫价至19.8亿港元。几大竞投财团“咬耳仔”异常忙碌,承价竞价之中,各财团大联合终于完成,最终由南丰出面以20.4亿港元投得。

这幅地的买家有13家发展商,它们是长实、南丰、新时代、新世界、新地、信和、嘉里、恒隆、恒基、太古、百利保、新加坡发展银行、中国海外。其中大古是英资;信和、嘉里、新加坡发展银行是东南亚侨资的在港公司;华夏海外是中资,隶属华夏建设部。

据称整项发展计划总投资约30亿港元,由长实出任项目经理。

第二幅元朗的地拍卖,简直就是第一幅地的翻版。起价4.8亿港元,每口1000港元,只叫了三口便彻底冷场,拍卖官只得以5.1亿港元落槌。第二幅地财团组合数更多,达15个。除上述的13家财团外,庄士企业及广生行亦欣然加盟。

参加拍卖会的采访记者及“观察家”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这是发展商以行动向港府摆姿态,切勿以强硬措施冷却楼市,否则会影响卖地收入;亦有人担扰发展商垄断组织买入低地价,可以赚取惊人利润。

5月27日《大公报》发表社论。社论说:

“可以说,这是近年拍卖场上少有的冷落景况。以往,多半竞投激烈,屡创新高……事实上,(官地)地价一下子暴跌1/3,也终究不是香港整体经济之福。以5月26日卖地的反应为例,股市就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地产股急跌,投资者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