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69章

作者:半章水墨

一个接一个与东林党有关的文官,被革职查办,朝野一片哀嚎。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时间,朱由检才终于露面,制止了这场风波的蔓延。

只不过,谁都知道,党争已然开始,那就不是说停止就能停止的了!

而对朱由检而言,要掌握其中的平衡,也绝非一件易事。

历史的走向再次分岔,面目全非,谁也不知道,这艘破财腐烂的大船,最终会行向何方,是轰然倒塌,还是重建新生……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知肚明

暴雨来得无比之突然,似天公震怒,雨水倾盆而下,一颗颗雨滴砸得生疼。

在这瓢泼大雨之中,绵延至天际之间的行军序列,就好似一条盘踞在山脉之间的长龙。

蓑衣遮盖面庞,马蹄脚步踩踏在雨水泥泞之间,溅起泥水,沾染一片,不时有阵阵呼喝声响起,维持着行军秩序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催促着大军后方运送粮草的民夫。

这是在通往陕西的官道之上,这支大军,自然是从真定府开拔奔赴陕西的勇卫营一部。

准确的说,现如今,已然抵达山西与陕西交界处,已然快要进入陕西了。

一场暴雨,对行军的将士们而言,自然是无比之烦恼,但对此地的百姓而言,却是如同天降甘露,解去部分大旱之患。

但暴雨来得突然,消失得也极为突然,不过片刻,便是雨过天晴,毒辣的烈日在失去雨水的清凉后,肆意的向大地挥洒着属于它的毒辣。

那侵入地面的湿泞,亦是极快的被烈日蒸发,刚还清凉雨水,马上就是毒辣阳光,蒸腾热气,这番转变,着实让人无奈。

“传令,今日就地扎营,让火头军准备好去暑汤药,务必让每个将士都安然无恙。”

“还有,让骑兵营好好检查一下战马的情况。”

驻马一侧,李修感受着这潮湿蒸腾的炙热,亦是果断下达了命令。

传令兵纵马奔腾,准确无误的将军令传至每一个将士耳中,原本缓缓前行的大军队伍,亦是随之停滞下来。

“驾!驾!驾!”

在这休整之间,数匹快马飞奔而来,在这大军调动休整之时,快马飞奔,自是正常,只不过当李修瞥了一眼那其中一名骑士异于勇卫军甲的着装后,眉头却是突然一皱。

距离李修约莫两百步之地,这飞奔的快马便被拦下,随即便有一名亲卫飞奔而来。

“将军,三边总督府派人来了。”

“带他过来。”

很快,在数名亲卫士卒的左右“护持”下,一名身着五品官袍的中年文官,便昂首挺胸的走到了李修面前。

“三边总督军令!”

文官双手背负,语速不紧不慢的吐出了一句话。

“嗯?”

李修还正准备听一下三边总督府的安排,可话音至此,却无下文了,望着眼前这趾高气昂的文官,李修也不禁有些没反应过来。

“三边总督军令!”

正当李修疑惑之时,那文官眼见李修依旧端坐战马,没有丝毫动作,脸色阴沉的又重复了一句。

见到这文官的神色,李修哪里还不知道这文官是何意思。

纵览大明一朝,自土木堡之变,被那朱叫门一番神操作,致使勋贵支柱几乎被一扫而空,文官彻底掌权之后,文武之地位,便彻底失衡。

文贵武贱,已成事实,且随着时间发展愈发严重。

事至如今,高品级武官见到四五品文官,点头哈腰都算是文官礼遇了,甚至下跪都是常态!

而眼下这装腔作势的文官,要做什么,显然很是清晰。

“什么狗屁军令,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在这装什么王八犊子!”

二娃子明显是个暴躁之人,眼见这文官装腔作势,顿时拔刀而出,恶狠狠的骂了起来,

一旁亲卫士卒,此时亦是立马心领神会的恶狠狠看向这文官,明晃晃的刀锋,亦是有些跃跃欲试。

“放肆!你们想要干什么?要违抗军令,你们是要造反嘛?”

这文官俨然有些底气不足,但还是强壮声势,厉喝出声。

踏踏踏……

李修催马上前,最终,缓缓停在这文官面前,刀锋轻抬,直接挑起这文官的下巴,望着此人已然满是惊惧的神态,李修满眼厌恶,抬手,一把抓过文官手中的所谓军令,扫了一眼,却是忍不住轻笑一声。

这杨鹤,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通篇调兵之令,却无丝毫后勤安排,粮草军械调拨!

虽说早就做了打白工的准备,但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

“回去告诉你家总督,本将率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粮草短缺,希望你家总督尽快拨下足够的粮草军械,以定军心!”

杨鹤的吃相很难看,李修的态度也很显然,他既然来到了这陕西,剿贼之责,他自然是需要履行的。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天子厚待,他自然不能辜负天子。

但,剿贼归剿贼,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要想指手画脚,也不是不可以,拨下足够的粮草军械,他自然也能响应一下三边总督府的号令,维持一下表面关系。

“还不快滚,再瞪小爷把你眼珠子都挖出来!”

李修声音落下,二娃子举起战刀,恶狠狠的骂上一句,那原本还面带怒色的文官,便在这刀锋威逼之下,屁滚尿流而去。

“什么玩意,装模作样,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修哥,你说句话,俺这就带人把他宰了喂狗,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就你屁话多,没事就在骑兵营待着,到时候骑兵出岔子了,腿都给你打断!”

这话一出,原本还气势汹汹的二娃子,顿时就焉了,讪讪一笑,便忙不溜的消失在了李修视线之中。

“将军你这可是彻底把他给得罪了,到时候他回去谗言几句,将军你可就彻底与那杨鹤撕破脸皮了!”

这时,孙显有些担忧的出声。

“就算不撕破脸皮,他也不可能与本将和睦相处。”

李修很是洒脱,事实上,三边总督,总督三边军务,也就意味着,陕西三边,任何军事力量,都归属于三边总督管辖。

但,天子亲军,老老实实听从三边总督号令?指哪打哪?说干嘛就干嘛?

这可能嘛?

别的不说,朱由检恐怕第一个不愿意!

更别说,李修可是心知肚明的,他如今可是不少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

杨鹤有没有顺水推舟,也将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是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不然的话,这第一道军令,也不可能通篇命令,而不见丝毫军饷粮草供应……

第一百三十四章 推演

大军驻扎之地,乃是位于山西与山西接壤的吕梁县,临时大营依山傍水,虽算不得上好扎营之地,但仓促之下选择,倒也还算不错。

扎营这道程序,在勇卫营已经开展过不知道多少次,一切的一切,早已是形成惯例,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中军帅帐之中,那一副大明乾坤图依旧是高高悬挂,亦是早已彻底占据李修整个视野。

距离陕西可谓只有咫尺之遥,就不过百余里距离的延安府,就有大股叛军肆掠,可李修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都未曾有太多放在那些所谓的贼军之上。

一如往常,目光再次定格在京城以北的蓟州镇之上。

尽管他未曾亲身去过蓟镇,去过边关,但现在,他已然可以在脑海里模拟出蓟镇的每一处城关,每一处要地!

历史上后金那条破关而入的路线,李修更是烂熟于心。

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李修已经不知道在脑海里推演了多少次。

也正是如此,李修的期望,亦也是越来越低。

在最开始,他是有想将历史改写,甚至断绝后金绕路入关的可能性。

而想要这样,那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大明,要对蒙古各部,有极大的影响。

蒙古不定,努尔哈赤纵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绕路破关。

可显然,在这数月时间里,随着皇太极对蒙古的征伐,原本在大明与后金之间摇摆不定的部落一个个被后金平定,而大明朝堂却因天子驾崩,新天子登基,党争不休而毫无作为,这一点的可能性,已经趋于无!

可以说,至如今,后金绕道蒙古,征伐大明的前期战略准备,已然基本完成。

李修的期望,自然就此破灭。

而若无法断绝敌寇入侵的可能,那,正常情况下,要做的,自然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大明九边,本就是为防御边疆祸患而设立,而如今,纵数大明北疆祸患,自然是后金为首。

如此之下,才有了辽镇的特殊地位。

当然,若是单纯对京师而言,除了辽镇外,还有蓟州镇与宣府镇,两者互为京师咽喉重地,拱卫着京师,护北地安宁。

而这两者,若是单对后金而言,蓟州镇,无疑是重中之重。

所谓守辽必守蓟,便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之时,所定下的章程。

而如此说法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一旦有寇自蓟镇入,那便可直接切断华北与辽东的联系,使得辽东之师,瞬间化为孤军。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毕竟,大明其他各地大军也都不是瞎子。

不过,从此也可看出,对困守辽东苦寒之地后金而言,在辽镇难破的情况下,蓟镇,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点,李修自然不会认为朝堂百官,会都看不出来。

而且,还是在自己那一封奏本几乎将一切论据都诉说清楚的情况下。

只不过让人无奈的是,纵使事实摆在面前,很多人,也是选择性忽视,亦或者抱有极大的怀疑审视之态。

更别说,如今的朝堂,自天启帝驾崩后,就是暗潮涌动,而登基不久的朱由检,却根本没有根基去压制住这种情况。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种党争之中,通过平衡之术,一点一点的累积根基,培植力量。

纵使有小部分有识之士,可在这党同伐异的大势之下,也难有丝毫作为!

家国家国,家在前,国在后!

国家大事,在个人与朋党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这便是如今大明朝堂的普遍现象。

就好比李修上奏的那封奏本上,应对后金绕道破关的最直接方法,那就是加强改善蓟州镇军备。

事至如今,朝堂虽有就此事商议,但一旦牵扯职位变动,粮草军饷这些问题后,商议就成了无止尽的扯皮。

一直到现在,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东林与阉党纷争再起后,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仅有的雷声也都没了……

至如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可能性,也已然趋于无!

毕竟,如今蓟镇的情况,李修还是无比清楚的。

粮饷长期拖欠,兵将素质低下,士气军心近乎于无,要塞城防年久失修。

再加之长期驻边的原因,更是少不得捞偏门,如此更是与蒙古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此模样的守备重镇,又如何能担负起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任!

至如今,李修已经没了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想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后金,在这场战争中损兵折将,而非历史上堪称大胜的潇洒离去!

而想要达成这一切,他所能倚靠的,只有勇卫营。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得朱由检的支持。

但,对于这场战争而言,朱由检能够提供的支持,微乎其微。

毕竟,朱由检登基时间太短,徒具天子名义,对朝堂,根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目前的朱由检,在朝堂之上,更多的,是在观政,而非施政!

事实上,每一个继任天子登基,在最开始,也是处于这个阶段,当然,若是那种当了太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嫡系力量遍布朝野的那种,自然不同……

当然,某种程度上,朱由检的全力支持,对李修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事至如今,纵使有李修那一封奏本的提前预警,朝野上下,对此事的态度,也大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朱由检,自奏本至其手中,其深信不疑,且毫无保留尽其所能的支持,才是李修最大的底气。

说来也可笑,在以前,李修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他所做的一切,也不过都是为了自己能在这个时代,更好的立足,甚至,他日天变,染指神器。

可造化总是如此之弄人,让他遇到了朱由检,更造化弄人的是,因他的到来,朱由检竟提前登上了天子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