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28章

作者:半章水墨

开发辽省,开发河套,经营西南云贵,欲图谋西南疆外之土……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大恒开拓生存空间,争夺生存资源。

但……这些生存空间与生存资源,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到平头百姓身上?

权贵吃肉喝汤,落到百姓身上的,永远都只会是微不足道的残渣。

天子很清楚这一点,他做这些,也只是想让落到百姓身上的残渣,能够更多一点。

前明两京十三省,大恒开拓辽省,朝鲜,河套,琉球台湾,当前为一京十八省。

多出来的土地,就意味着能够分到百姓头上的残渣,又更多了几成。

他日再向外开拓,一京二十省,乃至三十省,哪怕是残渣,也能积累成甜饼。

诚然,上层的奢靡,上层掌握多少资源,事关国运安危,是阶级的矛盾,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

但可悲的是,哪怕上层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生存资源,但只要剩下百分之零点零一的资源,能够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能够让天下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再辅以意识形态的统一,以及律法的威慑,那这个天下,就能安安稳稳,国家统治,就能长久。

商君驭民之术,虽残酷,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性,但……商君短短几句,却道尽人性,道尽统治之至理。

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时代再怎么进步,商君驭民,皆可为统治之依据。

尽管天子也不愿如此,但在这一点上,天子没有选择。

他能做的,就只有尽可能的让百姓能够得到的残渣,更多一点,让百姓的那一点残渣,不至于还被人抢夺,贪墨。

毕竟……“统治”二字,亦或者说,自统治体系出现后,天子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就永远避免不了,也解决不了。

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计……

天子缓缓靠向椅背,眸中,满是难言的苦涩与无奈。

他不是什么非要一心为民的圣人,但……在其位,谋其职。

为天子,为开国之君,他自然想,尽可能的给大恒打下一个坚实根基。

让百姓好,这个根基立下了,便是大恒最坚实的基础。

可现实就是,他这个天子,想让百姓好……

就好比,他手中有一块蛋糕,要给百姓吃,那他就得先把这个蛋糕分给文武权贵,等文武权贵们,一级一级吃得满嘴流油后,最后,才是百姓。

为了土地改革,他将商业的利益全都分给了武勋,得罪了天下地主士绅,为了税务改革,他将税检兵权给了文官,让不少武勋不满……

一切的一切,皆是如此。

有得有失……乾纲独断,往往都是表面,看上去乾纲独断,那只是因为,没有人能阻止天子要做的事情而已。

至于如何做,仍然需要天子去妥协,去面对重重阻力……

可似乎,他做得再多,做得再好,最终的成果,也不过是让分蛋糕,吃肉喝汤的权贵们,能够趴在大恒的躯体上存活更久。

这……不可谓不讽刺…………

……

第七百零七章 锦衣卫

“陛下说了,今夜不逗留休整,直接赶赴辽阳。”

李若链策马上前,看向一旁勇卫营都指挥使黄陵。

对这一任勇卫都指挥使,李若链算不上熟悉。

尤其是自御前营建立后,他对禁军的关注,自然就集中在御前营之上,谁能想到,天子出行,随行护驾者,竟非是御前营,而是勇卫营。

这一点,李若链显然没有预料到。

待到反应过来后,显然就已经迟了。

他自然清楚,锦衣卫的地位,在很早以前,就有所变化。

虽还是天子禁军序列,但在前明之时的诸多锦衣卫职能,都被剥夺。

如祭祀典礼诸多礼仪大事,在以往,皆是锦衣卫为首要护卫,亦是锦衣卫地位的象征。

当下,这些职能,早已不属于锦衣卫。

哪怕是情报一项,锦衣卫的职能,也被划分。

东厂有实无名,但其势力,早已随着内廷所属的那覆盖天下的商行钱庄而彻底覆盖整个天下。

总参情报部有名有实,且还有诸多武勋支撑,财力人力皆不缺,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缺一样。

大恒疆域之外,与锦衣卫,已经没有丝毫关系。

大恒内部,还有“东厂”虎视眈眈。

且,李若链很清楚,往日一直伴天子驾前的御前营,为何这一次未曾随驾而行。

大恒的御前营,就是前明的锦衣卫!

天子亲军,执仪仗礼仪,专祭祀大事,这是御前营替代的锦衣卫职能。

同时,御前营还有着如东厂那般有实无名的情报体系,这一点,虽说极其隐秘,李若链估计,满朝文武,察觉到的,也没几个。

甚至连他,若非机缘巧合,也难以察觉。

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御前营,就是一个有实无名的锦衣卫。

如此,御前营留于京,靖国公坐镇于京,其中意味着什么,无疑很是清晰。

其中详情,他也不敢打探太多。

同样清楚的一点,那就是锦衣卫,也绝非他的一言堂。

盯着他的,盯着锦衣卫的,也绝对不在少数。

当年魏忠贤批示的一场死士培训,成就了大恒,同样,也成就了锦衣卫……

当下的锦衣卫,亦或者说,当下的他,似乎经过处在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地步。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切,都由不得他操纵丝毫,他的一切,一举一动,皆在天子掌控。

要他进,就得进,要他退,就得退,要他死,就得死……

时至如今,他也只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住锦衣卫,他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的直到告老致仕。

能够到这一步,加上他这些年的苦劳,以及与朝中文武的人脉联系,也足以保他李家数代兴盛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安稳直至致仕。

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没信心。

之前诸多内乱,已然让天子对锦衣卫,对他李若链,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那东厂,御前营的出现,这方面的原因,必然不在少数。

他之所以还能存在,无非就是天子还在顾及往日之情份。

若司职再出错,这情份,还能维持多久,显然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行,我去安排。”

黄陵点了点头,也没有与李若链多言。

禁军将帅,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外臣有过多联络。

文也好,武也罢,哪怕与京军,也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体系。

这一点要是弄不清楚,那黄陵也到不了勇卫营都指挥使这个位置。

此时暮色已临,风雪漫天之间,火光闪烁,车队缓缓前行,

天子虽是微服,但随行护驾者,自然不在少数。

勇卫数百铁骑,锦衣卫百余锐士。

如此军力,莫说还是在大恒境内,就算是在草原,也足以面对大多数意外情况了。

舟车前行,天子也未曾歇息,桌面政事倒也未曾处理,天子透过车窗,望着车外昏暗的风雪之景,俨然一夜无眠。

时至翌日正午之时,天子之驾,才堪堪抵达辽阳府。

辽省的天气,亦是说变就变,本还风雪交加,似转眼便已烈阳高照。

白茫茫的天地,再加上刺眼之烈阳,入目之处,俨然有种难言的不真实之感。

天子依旧是在地图上随意选了一村落,便下令让车队朝其驶去。

李家村,位于辽阳府知河县,村落七十八户,共四百五十三口人。

天子桌桉之上,这一本户籍黄册,俨然将天子此行的目的地之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这一次,村中之景,较之以往,却俨然有些不同。

“秋收,应该已经过了吧?”

相隔老远,天子看着村中官吏收粮之景,皱眉问道。

“回禀陛下,农税收取时间,一般都在秋收之后至年末这一段时间……”

一旁李若链立马回道。

天子眉头一挑,却也明显来了兴趣。

每年朝廷汇总的数据,是农税商税年年新增,但具体到基层,这税,如何收,收取的程序为何,天子还没有亲眼见过。

“都在这侯着,你们几个跟朕去。”

天子摆了摆手,便走下马车,翻身上马,便策马而去。

此刻,村中尽是喧嚣,百姓们排着队站在打谷场,一排长桌摆在一侧,有官员执笔而坐,也有官员清点上缴之粮,更有官员提着称称着百姓上缴之粮。

天子几人突然到来,在这人群汇聚的喧嚣之际,也没有引起丝毫波动。

“朕记得,文宣司,每年都有至基层宣传朝廷农商之策的任务吧?”

望着这喧嚣之景,天子似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

“回禀陛下,每年都安排了。”

李若链抱拳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大恒的农税之策,很是简单。

没有其他的任何苛捐杂税,对百姓而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田亩税!

按亩征税,亩产多少,由朝廷拟定。

而这个亩产的数据,则是由朝廷统计历年田产数据,得出一个平均数值而定。

至于百姓是缴实物,还是缴钱银,这一点,在之前,是必须缴粮,不得折银,而随着纸币推行,朝廷对天下统筹之力加强,对此,也就没有了强硬规定。

要缴粮,就按朝廷制定的田亩地产数量,按比例缴税,要折钱代替,那就按朝廷粮行收购粮食的价格折钱代替。

当然,其他没有任何硬性规定,但这个钱,却必须是大恒纸币,金属货币一律不允许作为税款缴纳。

如此之政策,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政策尽可能的简单易懂,文宣司每年宣传,也是让政策尽可能的让每个百姓都明白,都能懂。

只有如此,官员上下其手的区间,也就才更小。

……

第七百零八章 事难了

思绪一转而逝,但很快,似是看到了什么,天子目光亦是骤然一凝。

似乎……每家每户,都会带上更多的粮食来上缴,缴完之后,往往都会有多余之粮再带回,且,更是无一人以钱折粮………

若说刚秋收不久,百姓来不及卖粮,无钱折粮,尚且说不得过去。

今几近年末,朝廷粮行收粮的高峰期都已过去,一个村,数十户人家,竟无一人以钱折粮……

这两点组合起来,透露的意义,俨然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一亩地,要缴多少粮,是清清楚楚的事情。

虽说朝廷每年都会统计天下粮产,但缴粮的数目,自拟定开始,就没有变过。

家里有一亩地,就是缴一亩地的比例之粮。

不可能有哪一家百姓会连这一点都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