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399章

作者:半章水墨

扩建京城,这个想法,他一直都有,但对北京这个都城,他着实有些不满意。

历史上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都表现出了对江南统治的无力。

定都北京,虽更容易统筹边镇军力对付北疆边患,也更容易掌控边疆军镇,不至于发生边镇失控之祸。

可这些虽重要,但未来的大趋势,在于海洋。

只要生产力发展,定都南方,控制北方,也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唯一的顾虑,就是定都南方之后,尝到海洋的利益甜头后,南方中枢,会忽视北疆,乃至收缩北疆防御……

天子思绪流转,洪承畴亦是缓缓汇报着。

对于他们而言,自然不清楚天子的迁都之念。

但对如今的京城而言,扩建,已是必然之事。

如今的京城,不仅仅只是南北商贸的中心,更是控制北方绵延天灾的定海神针。

以前的南粮北运,是为了供给京城,而现在的南粮北运,是为了维持大半个处在天灾之下的北方省份的稳定安宁。

所有粮食,皆是通过漕运海运,至天津,至京城存放,再拨给地方。

其他一切需要朝廷拨给的物资,也皆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举国之力在办这件事,才有了如今京城异于往常的繁华,也带来了暴增的人口。

再加之商业的慢慢兴盛,带来的人口汇聚,而现如今的京城,或者说,这座京城,从建设之初,就没有做承接南北商业繁荣的准备。

显然,现如今的京城,已经有些承担不起时代变幻之下的种种职能,京城的扩建,在这种种因素影响之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工部再商议一下扩建整修方案。”

最终,天子也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反对与赞成,只是留下了这一句模湖的话语。

“臣遵旨。”

洪承畴立马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步子迈开,随即朝城楼之下而去。

见此,洪承畴刘起元对视一眼,亦是连忙跟随而上,随着天子的脚步,朝着百川港而去……

……

第六百五十三章 需求促进生产

若说京城东城区,是市井之间的喧嚣繁华,那这百川港,就是明显给人一种畸形的繁华喧嚣。

因处在京城之外,且是各地商队,旅客的汇聚之地,人员之复杂,放眼天下,恐怕也没几个地方能够比得上这百川港。

更别说,还有这大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纵使有官员管辖,在这错综复杂之地,管辖的有效性,显然很值得怀疑。

当然,天子并不怀疑秩序是否存在,只是……这个秩序之中,是不是掺和了其他?

仅仅只是从城门,行至港口,这一路上,天子就敏锐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

曾经他好歹也在锦衣卫任过大半年百户,管理的辖区还是京城之中有名的乱地,他自然很清楚,秩序之下,有着怎样的黑暗。

更别说,还是在百川港这种鱼龙混杂,人员极其复杂之地。

地头蛇的气息,很是清晰。

拉帮结派,不止是在官场,在民间,更是盛行。

天子皱了皱眉,但很快,就舒缓开来,他知道,这背后,必然又是错综复杂的利益脉络,能在天子脚下立足,没点背景,岂不是笑话。

当年他入锦衣卫,那些京城附近,能叫得出名号的山匪贼寇,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权贵的白手套。

港口很是喧嚣,一艘艘河船停靠码头,船上码头随处可见一群群扛着货物的汉子。

也可见一辆辆车架,停靠在码头,货物装载完毕,便在一阵阵吆喝声中启程,朝着京城城门方向而去。

也可见北方的物资,如麦,豆,玉米,煤炭,在港口上船,最终出百川湖,沿着大运河,亦或者海运,朝江南而去。

但显而易见的是,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工艺,港口的一切,大都停留在人力的阶段。

马也好,牛也罢,哪怕只是骡子,在这个时代,也都是贵重至极。

人力,相比这个牲畜,反倒是廉价至极。

显而易见,肩挑手扛,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思及于此,天子似是想到了什么,眸中目光却是忍不住的闪烁了一下。

生产力的变革,从来需求大于产出,才会出现生产力的革新。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是因为庞大的殖民地,带来的庞大市场,而殖民宗主国的产出,根本难以供应殖民地的需求,也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殖民宗主国对殖民地的财富掠夺。

故而,才催生出了生产力的革新。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若不然,就好比这百川港,亦或者说在大恒天下,人力,廉价到了极致。

商人们很多时候连牲畜都不愿用。

毕竟,牲畜精贵,且价格不菲,人力粗贱,却又无比之廉价。

廉价的人力,再加之时代儒家的大环境……

完全可以说是将生产力革新的绝大部分可能掐灭。

如今看似红红火火的新学,实则全靠他这个天子的政策扶持,而这,除了他,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现如今推行的新学之真正含义。

就如工科院的蒸汽机,经十余年的研究,虽达不到天子想要的那种蒸汽火车的地步,但也绝对可以应用于生产之中。

如采矿,如抽水等等……

但高昂的造价,却注定了只是政策之下的产物。

就如内廷所属,户部监管之下的商行,但凡能让现阶段又笨又重的蒸汽机有丝毫用处的,皆在天子的意志下,花着巨额的银两,在工科院采购着蒸汽机做着人力也可代替的工作。

而对比现阶段蒸汽机的高昂造价,人力,简直不要太实惠。

甚至,完全是赔着本赚吆喝。

而历史上的英国,之所以能够发明蒸汽机,且没有什么阻碍的极快速普及使用,研发换代,直接带来工业革命。

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采矿,准确的说,是因为煤矿。

英国的煤矿,大都是浅层矿,也就意味着,开采极为容易。

开采容易,再加之地下水资源丰富,开采煤矿时,更是需要不断抽取矿坑之水,同时因开采容易,煤炭堆积,也需要水来浇煤,预防起火。

如此,人力肩挑手扛,自然难以胜任,也就催生了需要生产力革新的需求。

且,开采容易,也就意味着,开采成本低下,且利润丰厚,如此,便是财大气粗,对生产力的革新,纵使效用堪忧,却也有着强烈的需求所在。

当然,这也和社会的大环境有极大的关联。

而在大恒,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大都是深层矿,开采难度暴增了数十上百倍。

开采难度大,也就意味着利润低下,在曾经前明时期,私人开矿买卖,煤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利润恐怕还是可观。

而在大恒,煤矿与粮食,盐,布一样,被定为民生所需,严格控制着价格。

本该为垄断暴利的矿业,利润虽还存在,但显然高不到哪里去。

深层煤矿的生产工艺也难以革新,开采难,产量小,以及有着庞大的人口基础作为支撑,革新生产力的大环境,哪怕有着他这个天子的强力支持,但也根本就还未形成。

换而言之,环境的思想还未改变,以及,天下还没有促进生产力革新的迫切需求。

而这两点,便是天子一直致力解决的。

对思想的改造,以及,政策之下对生产力提升的需求。

这也是天子为何对朝中传统的文官士绅颇为不喜的根本原因。

统治天下,文官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但从小接受大环境教育影响的传统文官士绅们,他们的思想,大都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之上。

奇淫技巧,不务正业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思想没有换代之前,根本难以消除。

思绪流转之间,在两位部堂重臣的陪同下,天子在这百川港四处转悠着。

微服私访之下,一切都展现得无比清晰,没有丝毫之隐藏。

如税务司的吃拿卡要,如帮派横行的泾渭分明,乃至,驻守百川湖的水师,京军禁军,也明显有触角掺和其中。

一切都看在眼中,天子却没有太多神色变化。

一直到天色渐黑,天子才停下了步子,跟随天子转悠一天的两位部堂大臣也明显满掩疲惫,尤其是刘起元,本就年老体弱,这高强度的走一天,着实有些撑不住。

“朝堂的重心,要转移到内政之上。”

但天子接下来的一句话,却顿时扫除了刘起元的所有疲惫。

重心转移?

言下之意,不就是要终止这场演变至让他们难堪之境的风波?

天子也没有解释的想法,迈步上了马车,独留下洪承畴刘起元两人面面相觑。

但却也都似如释重负,都是文官,纵使立场不同,但也没人愿意被逮着揍,能结束,自然是最好……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军事重心

寒冬腊月,新年再至,持续了一年的风波,悄无声息的落幕。

风波虽落幕,但文武的矛盾,却在这一年多时间都纠缠之下,根深蒂固。

可在如今天子当权之下,这份矛盾,也只能深藏,等待着下一个可以肆意爆发的机会。

但显而易见的是,大的动静难见,但平日的小动作,暗箭伤人,估计是少不了……

这一切,天子自然也清楚,一年的文武争锋,虽造成相当大的动荡,但也清洗掉了一大批蛀虫。

最主要的便是,文武撕破了脸皮,抓着对面小辫子不放,必然会导致深深的隔阂,以及,隔阂对立之下的监督,勉强也算是良性循环。

当然,这个良性循环的前提是,天子,能够镇得住文武。

如若不然,那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明末党争。

只不过党争对象,从文官内部,转为文武而已。

时间也就在这平静之中一点一点的流逝,这个天下,也步入了昭武治下的第七个年头。

按大恒制,年末有大议,为朝廷总结一年之发展。

年初也有大议,为拟定新一年的国家大策,定下发展之计划。

而这些计划,往往都是对前些年国家实施的大策的阶段性补充。

如迁徙之策,如工程赈灾,如财税土地改革贯彻等等,皆会在年初的大议上定下计划,然后贯彻落实,同时,也有极其清楚的考评依据。

而这些,还只是文官治国层面的事情,武勋这边,同样也有大事商议。

如水师改制增编,如西南,西北,草原的战略进程……

只不过这些,就不是大议之上的事了,而是文武重臣单独的廷议。

虽说如今大恒的重心在于国内发展,但显而易见的是,天子对开疆拓土的欲望,却是一点都没有减弱。

这些年在西北,西南,草原的战略动作,以及水师改制,皆是清晰至极的显露着天子的意图所在。

这一切,在朝野上下,对官员将领而言,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相比大恒绝大多数省份的安稳,大恒之外,西北藏地,北疆草原,西南云贵,这三处重地,显然就混乱得多。

如西北藏地,自周遇吉统率陕西重兵对西北藏地开始侵蚀起,便可以说得上是举步维艰。

大恒之军威,在于大规模正面战争,而西北藏地,地形不要太险峻,根本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基础,只能以小股精锐兵力袭扰侵蚀。

而这,还是最简单的问题。

毕竟,如今盘踞在西北藏地的准葛尔这些部落,势力范围,还没蔓延到大恒西北边陲。

大恒面对的,也只是一些边陲之地的本土部落,在未触及西北藏地的核心之前,也不会与西北藏地的部落有太大的冲突。

真正难的,是地形,是道路!

大恒对西北藏地的侵蚀,自然是有严格的战略目标存在。

按总参制定的战略计划,假以时日,大恒马踏草原,必然是要一战尽全功!

即……一战定草原,一战平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