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62章

作者:半章水墨

“不决一死战,不将徐贼击退!怎么撤?”

“他徐枫会让咱们撤走嘛?”

“能撤走,咱们也不至于被拖在这里几个月不能动弹!”

一声声质问在帐中响起,劝戒的诸将,一时之间,亦是无言以对,但很快,便有部将出声,随即,更是引得诸将纷纷谏言!

“王爷,不能再拖下去了,就让末将率将士们挡住徐贼吧,您率精锐先撤!”

“对,王爷,怎么也得给大金留点种子,您率精锐先撤,末将等人,在此拖住徐贼!”

大部撤不了,那就留下大部主力,撤走小部精锐!

这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行,你当本王是什么,丢下将士们逃跑的懦夫嘛!”

多尔衮厉喝!

“王爷,您想想大汗遗命啊!”

“主力没了,辽东也回不去了,咱们,不能都死在这里啊!”

“大金,总得传承下去啊!”

部将苦苦劝戒,多尔衮依旧不为所动!

帐中一片悲切,诸将从劝戒,到苦苦哀求,多尔衮依旧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

最后,几位部将对视一眼,却尽显决然之色,他们朝多尔衮勐叩首,随即,还未待多尔衮反应过来,几位部将,便直接暴起,一个手刀,多尔衮便只感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

“带王爷走,走得越远越好!”

其中一名部将看向一旁拔刀而出满脸戒备的亲卫将领!

“我们来拖住徐贼!”

闻此言,亲卫将领眼中戒备消散,归刀入鞘,朝几位将领抱拳,未言一句,便上前将多尔衮扛起,大步走出帐中。

帐中诸将,亦是毅然决然的拔刀而出,走出帐外,在这片大漠之上,稍稍停歇片刻的战事,又再次开启。

而当鏖战正酣之际,一队千余人的铁骑,却是草原飞奔而去……

而在辽河,阿济格部,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肃武侯部虽占据兵力优势,但地处辽东这个后金的基本盘,虽偏师横扫各地,但后金女真小规模的暴乱几乎是绵绵不休,袭扰粮道,饮水下毒等等几乎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个遍。

如此之下,能将阿济格部挡在辽河之外,已然是拼尽全力之下的事情。

若阿济格部想要撤退,要追击的话,亦是无能为力!

相比多尔衮的坚决,阿济格反倒是干脆至极,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整顿兵马,毫不犹豫的脱离了日益维艰的鏖战,率领着两旗人马,向那茫茫大漠奔涌而去。

后金仅剩的两支生力军,一支,拼死一战,一支,毫不犹豫的抛弃辽东而去。

这浩瀚的辽东大地,这个兵锋赫赫的大金,俨然已成昨日之黄花,彻底凋零,只在旦夕之间。

昭武二年,六月初一,黄得功率勇卫营于三边总督部会师古北口,两部合围之下,拼死顽抗的多尔衮部,亦是在这大漠戈壁,化为了彻彻底底的历史。

在宣化,滔天的血腥依旧尚存,只不过,曾经鏖战此处的大恒主力大军,已然不见踪迹,空荡的营寨,只驻守着数千老弱,以及一队军中医师,清理着着这片血腥战场的同时,亦是照顾着负伤的恒军将士。

昭武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山海关。

遮天蔽日的大恒龙旗,飘荡在山海关之下,二十余万大恒将士,构铸成绵延至天际都望不到头的宏伟。

在那天子大纛之下,是将帅云集之场景。

京城三边总督徐枫,山海督师赵武,陕西三边总督周遇吉,肃武伯张默,黄得功,贺人龙……

本就青史留名者为好,还是这个时空从龙而起者也罢,此刻,这些坐镇一方,手掌一地,乃至数地军政大权的大恒权贵顶层人物,皆是毕恭毕敬的立在大恒天子面前。

“天下第一关,果真雄伟!”

天子眺望山海关,注视许久,亦是忍不住感慨一句。

随即,天子才环视诸将目光定格在山海督师赵武身上,赞赏之色显露。

“不错,打得不错!”

“陛下用兵如神,一战全歼后金主力,末将只是尽了点微末功劳……”

“哈哈哈哈……”

“你小子何时也学会拍马屁了!”

天子大笑,神色之间,满是畅快之意。

这一战,山海镇的表现,却是很让他满意。

他从来就不会坚信所谓的忠诚。

当忠诚与自身利益,乃至阶级利益发生冲突之时,所谓忠诚,又有几个人能够坚守!

而山海镇,就正如昔日之辽镇。

山海关为天下第一雄关,兵多将广,防备森严,且还有登来水师侧翼协防。

正如从山海关而出,难以打通辽东走廊一般,从辽东走廊而来,也难以攻下山海关。

山海关无忧的情况下,山海镇,可以说是稳若泰山,如此,只要对面之敌存在一日,山海镇,就可逍遥自在一日。

当初辽镇的纠结,辽镇的养寇自重,辽镇的利益阶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在山海镇!

所幸的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在山海镇,当然,利益勾结或许已经出现了,但根基不足,占据不了话语权的主导也说不定。

但不管如何,如今,辽镇已经没了,后金,也快没了,养寇自重的寇,都没了,什么利益勾结,自然都是虚妄!

“陛下,此战,还多亏了登来水师这几位将军……”

此时,赵武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一眼天子,犹豫一会,还是随之出声。

“朕知道。”

天子目光定格在孔有德三人身上,这历史上的三藩之二,当然,若非孔有德没有战死,历史上,三藩之乱,恐怕就变成了四藩了!

而且,三藩之首,恐怕也不是吴三桂了,毕竟,孔有德加入满清之早,战功之多,也绝非吴三桂可以比拟的。

天子这般直勾勾的目光,无疑是让孔有德几人为之一颤,背嵴都被汗湿了。

“东江,人才辈出啊!”

天子下一句话,更是让三人为之颤栗,噗通跪倒在地,忙不迭的表忠心。

天子爽朗一笑,翻身下马,亲手将孔有德三人扶起:

“此战,还需几位将军多多出力,水师的责任,可不小!”

“陛下放心,末将必定誓死效命,肝脑涂地!”

孔有德三人立马跪倒,连忙再次表起忠心来。

“陛下,辽贼叛将曹文诏,吴襄,都被我军俘虏,您看,该如何处置?”

“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李修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策马而动,诸将立即翻身上马,紧随而动,随即,御前营将士,亦是紧随其后,朝着山海关浩荡而去。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恒的对外政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诛其族,灭其种,必须严格贯彻落实!”

“辽东大地,后金女真,一个都不可留!”

山海关城之上,天子言之确凿,母庸置疑的声音,清晰至极的传入众将耳中。

自古王朝,强盛者,莫过于汉唐。

但,汉与唐,对外的民族政策,却是完全不一样。

汉武帝打击异族,讲究的是消灭有生力量,是犁庭扫穴,是杀戮殆尽!是要永绝后患!是彻彻底底的汉化!

如此之下,如河西走廊一带,曾经就是异族之地,也正是因为汉武帝的杀戮殆尽政策,才彻底改变了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让汉民成为当地的主体,乃至唯一民族。

从而彻底扩大了汉族的生存空间,也正是这般举措,才让汉之疆域,永久扩大,而以汉家文化的向心力,再加之大一统的观念。

汉地,自然就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敌的疯狂杀戮,斩草除根,才有了失我祁连山,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我嫁妇无颜色!这千古名句。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才越打越穷,到汉武帝末期,甚至俨然民不聊生!

而唐朝,则与汉的对外民族政策完全不同,讲究的不是杀戮殆尽,也不是坚决彻底汉化,更不是永久性的开疆拓土!

只是打个巴掌,然后给个甜枣,保留所征伐地域的原本民族结构,保留其政治生态,统治结构,只需俯首称臣,更多的,是类似于羁绊政策,类似于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度。

唐王朝,是母庸置疑的中枢首脑,而周围各个民族,便是联邦邦国。

如此,唐朝强盛之时,自然是万国来朝,极尽盛景,且越打越富,但弊处也很显然,稍有衰落,便是墙倒众人推,曾经辉煌笼罩之地,根本没有任何的向心力,再次分裂出去,亦是必然!

两个朝代,孰优孰劣,难以区分。

但他李修,显然更倾向于汉之对外政策!

他不需要万国来朝这种虚无缥缈的名声,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是彻彻底底汉化,可世世代代为汉人生存空间的土地!

伟业不是虚名!

历史已经清晰证明,不能彻底汉化的土地,随时都有脱离的风险,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而要彻彻底底的汉化一地,要么,就是用漫长时间的侵蚀,去废其史,毁其文,去潜移默化!

要么,就是犁庭扫穴,诛族灭种!

他李修,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也没有太多时间消耗在这汉化之上,他,只能选择最粗暴,最简单的方法。

诛族灭种!

把辽东异族都杀干净了,辽东,自然就只剩下汉民了,只剩下汉民,汉化,自然就成功了!

辽东,自然而然,就成了大恒,成了汉民族永固的土地!

而朝鲜,严格而言,在漫长时间的中原文化影响之下,已经可以说汉化成功了。

他只需要派出偏师,诛灭辽镇残军,再好生清洗一番,建府立县,在本来就没文化隔阂的情况下,要不了多少年,朝鲜,自然就成了大恒永固的领土!

李修环视诸将,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周遇吉身上。

此战,有人立功,有人辉煌,自然也有人落寞。

而周遇吉,显然是落寞的存在!

堂堂陕西三遍总督,大恒国公,权贵最顶层的人物,却成了此战唯一差点被全歼的存在。

纵使有再多的外在因素,也掩盖不了差点被全歼的事实!

李修沉声道:“出兵朝鲜,周遇吉你去。”

此言出,稍显落寞的周遇吉亦是一愣,随即,朝天子深深一拜,他知道,这是天子给他洗刷耻辱的机会。

“攻下朝鲜,开府立县,政事,朝廷会派人来处理的。”

此言出,在场诸将神色皆是微变,大恒之土,如今大半实行的,可是军政一体!

将帅坐镇一地,军政大权尽掌!

天子如此旨意……

众将面面相觑,随即,目光亦是下意识的看向了周遇吉,等待着这位三遍总督的回应。

“末将……遵旨!”

可结果,注定要让绝大部分人失望了!

周遇吉彷佛没有听出天子的言下之意,没有丝毫犹豫,便抱拳领命。

天子环视一圈在场诸将,目光闪烁,却也没再多言。

只是,长久的军政一体,必然会滋长不该有的野心。

他倒也不是惧怕将帅心怀异心,造反威胁皇权。

他在一日,这些将帅,有这个胆子的,恐怕还真没有几个。

但,异心起了,又有实力,对国家的危害,可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