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87章

作者:半章水墨

况且,朝鲜国灭,思念故国,复仇起义者定不在少数。

后金辽镇要彻底让朝鲜为他们所用,也绝非短时间可以办到。

等他们费劲心机将朝鲜这块地方捋顺,他也应该能将大明捋得个差不多,到时候,兵出山海,平定辽东,接手一个已经后金辽镇被捋顺的朝鲜,再顺势而为,将其纳入大明统治。

如此,勉强也算是两全其美之事!

“不过……朝鲜王室,可不能留……”

思绪至此,李修轻声低语一句,便彻底定下了朝鲜的命运。

随即,李修蓦然转身,奋笔疾书,一封下达至山海关及登来的密令,最终亦是被盖上了秦公大印。

“来人!”

“末将在!”

立马,就有亲卫推门而入,半跪在地。

“立马派人,八百里加急,将这封密信,送至山海关督师手中。”

“还有,让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过来一趟!”

“末将遵命!”

亲卫领命而去,李修缓缓转身,再次看向那舆图上的朝鲜,眼眸深处,隐隐已有一抹激荡闪过。

数千年的中央天朝,要踏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步,就从这朝鲜开始!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少有一致的目的

“大人,多尔衮已经攻陷安州,朝鲜节度使南以兴自焚而亡,代善大军也已经破义山,凌汉,朝鲜连战连败……”

登州府衙之中,夜不收探明的情报, 亦是在这军议之上,汇报而出。

堂中舆图高悬,登来巡抚卢象升与登来水师诸将伫立舆图之前。

“再这么败下去,要不了几天,建奴大军,恐怕就要兵临平壤城下了。”

“朝鲜也是烂泥扶不上墙,之前咱们还支援了一批军械给他们, 这都没发挥什么作用,估计都被建奴给缴获了。”

“多尔衮不还是个毛头小子嘛,我记得,之前在漠南,那小子可是跑得贼快,当初徐督师亲自带人追,都没追得上……”

“这次咱们得给后金一个教训,打了这么久,也没抓几个关键人物……”

“抓住袁崇焕或者代善,那至少一个伯爵没得跑了,到时候, 你们可就得叫咱伯爷了!”

哈哈哈哈……

堂中众将, 亦是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嚷嚷着,只不过,纵使战局糜烂, 诸将也完全没有什么畏惧之色, 反倒是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模样。

自登来水师创立起,他们就是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壮大,对后金辽镇, 他们可没有丝毫的畏惧之心。

只有战争,才有功勋!

他们,渴望战争!

在他们看来,只要命令一下,他们出师支援,定会和上次朝鲜之战一样,再次化险为夷。

如今所缺的,也就是只有出兵的一道命令而已。

“你们别高兴太早。”

这时,卢象升却是突然泼了一盆冷水。

“漠南蒙古那群狼子野心之辈,已经背信弃义,山海关那边,这次也是损失不小,咱们登来这边,虽然没什么损失,但也抽调一部到了江南,而且,东江毛文龙刚走不久,东江那大摊子还没捋顺。”

“这仗, 可没那么容易打!”

言语至此,卢象升刚想再说什么,这时,堂外,数名士卒匆匆而来,其中一人,背负令旗,风尘仆仆,赫然便是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着装。

“秦公的命令来了!”

众将顿时眼前一亮,那传令兵快步走进堂中,随即便将那一封密令,递交到了卢象升手中。

而登来众将炙热的目光,亦是立马汇聚在了卢象升手中的那封军令之上。

感受着众将这炙热的目光,卢象升也不禁嘴角一抽,封赏刚过,这劲头,显然还未散去,一个个嗷嗷叫着想要战争,想要立功,虽是好事。

但如今之登来水师,可以说是辽东唯一可大用之机动兵力,不能不慎重。

思绪之间,卢象升揭开信封,当看到信纸上那一行命令之后,卢象升亦是一愣,随即,目光勐的定格在信纸下侧的秦公大印之上。

看着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命令,若非这母庸置疑的秦公大印,他甚至都以为自己是出现幻觉了!

“这军令,真是秦公下达的?”

卢象升看向还未离去的传令兵,忍不住问道。

“属下亲自从秦公府中拿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而来,绝无差错!”

那传令兵立马保证出声。

听到卢象升这话,堂中诸将,纵使神经再粗大的,无疑也察觉到了不正常的气氛,一个个,皆是颇为疑惑的看向了卢象升。

“行了,本官知道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卢象升摆了摆手,神色依旧有些恍忽。

“大人,军令说啥了,咋这副模样?”

终于有将领忍不住问道。

这时,卢象升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舆图上那已经糜烂的朝鲜局势,随即将军令递给了那询问的将领。

而那本还兴冲冲的将领,在看到这军令之后,原本兴冲冲的神色,亦是骤然定格,满脸难以置信。

而随着这封军令的传阅,原本还一片的跃跃欲试,亦是骤然沉寂,好一会,才有将领忍不住出声:“咱们只是做做样子的话,那恐怕要不了多久,朝鲜就得灭亡了!”

“怎么,秦公军令,你要违抗?”

卢象升眉头一皱,质问道。

“末将不敢!”

这话,顿时吓的这将领脸色煞白,违抗军令,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这帽子,扣上去了,可就完了!

“秦公军令已下,我等遵从即可。”

“尔等下去准备,明日出征,都把架势摆出来,要让朝鲜军民知道,大明,是有心无力,而非坐视不管!”

军令下达,众将亦是立马正色应声,不管情愿与否,在军令下达之后,那就必须上下一心,贯彻一致,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而此时,在登州码头,百余名锦衣卫锐士,已是乔装打扮,坐上商船,其目的地,俨然便是如今在后金辽镇兵锋之下,国势飘摇的朝鲜!

而锦衣卫在朝鲜的细作网,在源自京城的命令抵达之后,亦是开启了运作,其目标,俨然就是如今的朝鲜王室。

这个对待大明,如同事父的国家,怎么也想不到,向来对它恩宠至极,屡次救它于危难之中的大明君父,如今,已然悄然无息的向它张开了獠牙。

正如那如今踏破朝鲜大地的后金辽镇兵锋一般,手段虽不同,目的,却是少有的一致。

那就是,灭亡朝鲜。

非是名义上的灭亡,而是事实上的彻底灭亡。

历史早已分岔,在历史上,后金能不在乎这背后的朝鲜,最多让其臣服便可,那是因为,后金放眼的,是浩瀚的中原天下。

可现如今,秦国公的存在,就如一座巍峨大山一般,镇压着后金,一次又一次的破灭后金的美梦。

大明,这一块肥硕的大肉吃不到,而朝鲜,蚊子再小,也是肉,后金,也没有选择。

而在京城,原本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朝鲜使臣,在经过大明一场朝议,听到秦公允诺,会出兵支援朝鲜之后,原本的惊慌失措,已是骤然消散。

满朝诸公,对此,明显也没有太过在意,朝鲜被后金辽镇入侵,在他们看来,出兵支援,亦是理所应当之事。

毕竟,秦公当初提出的对后金战略大策,朝鲜,亦是其中一环,况且,纵使没有这战略大策存在,怎么看,都不能允许后金吞并朝鲜,得朝鲜人力物力,有喘息之机。

一切,皆是在预料之中,在情理之中。

至于会不会战败……

似乎,自秦公铸就辉煌之后,对于战争,朝臣们便再也没有担忧过。

如此种种因素导致之下,辽东再起的乱局,在这京城中枢,亦是没有引起丝毫波动,甚至,若非那朝鲜使臣上殿觐见,都不会有几个大臣关注此事。

如今,朝臣们的重心,皆是在秦国公身上,谁都知道,一手掀起这场改革,又一手镇压了改革带来的内忧外患的秦国公,是绝对会将这场改革继续下去。

这,才是大明中枢的重头戏。

第三百二十四章 改革大策。

改革大策已是既定政策,事实上,纵使大明国势飘摇之际,改革的推进,也未曾停止,一直按照着当初定下的先南后北的方针进行着。

只不过,在平定陕西之乱后, 先南后北,亦是变成了南北并重,乃至彻底翻转的先北后南!

如今,李修归京,对大明军事体系的整编改制,自然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事实上,纵观历朝历代, 也难以找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 能够像大明这般混乱且糜烂的。

历朝历代,兵役制度无外乎卫所制或者说府兵制与募兵制,大都是择一路而行,两者并存的话,当是结合使用,同时应该根据军事和经济形势对卫所制与募兵制的比例和结构做出合理调整。

但大明却非如此,在嘉靖时期募兵已经占到军队员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情况下,却仍未对卫所制进行什么大方向的调整。

朝廷都是在不减少军户与军屯田,不对卫所进行改革的情况下,一再通过增加募兵的方式来应对日益频繁的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也就导致了朝廷只能一再通过增加民户和民田赋税的方式来支付募兵的粮饷。

如此, 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卫所不堪用, 募兵,缺钱,加征税赋, 农民起义,募兵, 再缺钱, 再加征税赋……

毫无疑问,这个恶性循环一成,那必定是踏上了亡国之路。

李修现在要做的,自然不可能是要一下子将卫所制革除,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卫所与募兵之间的平衡,调整出一个健康的军事生态。

李修从不奢望明太祖朱元章所说的那般,不费天下一粒米,便养百万军。

卫所制度的形成原因,也是在于兵农合一,解决元末明初,久经战乱,国初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当承平长久,生产力恢复,卫所制度,自然而然,矛盾糜烂便出现,

正所谓, 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付出与收获,每每皆是成正比的,他一向这般认为。

卫所制度,军民一体,换而言之,就是个形成制度的军垦。

任何一支军队,一旦牵扯到其他不属于战争的副业,那必然,难形成有效之战力。

就好比,翻了一天地,又怎么还有时间精力去操练兵戈,更何况,长时间的军屯军垦,必然会带来纪律的散漫,所谓闲时军操,忙时农物,自然也会轮于形式,流于表面,如此,更别说什么战斗力了。

如此,卫所制度虽然保留,但在李修的规划之中,更多的,只是将其看做一支自给自足的守备力量,预备力量,只不过尽可能的完善监督措施,提升军人社会地位,保证战斗力不流失太快。

毕竟,在任何一个时代,职业军队,都是极其耗费财力的事情。

卫所制度,便可看做后世屯垦兵团与民兵制度以及武*警的结合体,作为职业军队的补充,减轻职业军队的压力。

而募兵,则为主战兵力,保留在财政余力之内的一支精悍募兵主战兵力,以武院培养提升大明兵将素质,若战事规模扩大,亦可迅速抽调各地卫所兵将,以募兵将士为骨干,卫所兵将为枝叶,完成短时间的扩编。

当然,保留卫所制度,亦是限于国力的无奈之举,毕竟,以大明疆域之广,若骤然将卫所制度淘汰,那,且不说那数百万军户如何安置,就说国防压力带来的,那也必然是军事投入的暴涨。

纵使未来财税改革完成,对大明财政,也必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况且,未来之大明,重心亦是要逐步转向海洋,建立起强大的水师开疆拓土。

财力的消耗,必然更是一个天大的窟窿。

当然,若待到未来大明开拓海洋,掠夺了海外之财富,国力暴涨式提升,能够有余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国防体系,卫所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亦是无妨。

在这一点未来达成之前,糜烂的卫所制度,将其修补完善好后,还得继续发挥着其历史作用,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如此之下,卫所的这个基本盘,自然是要保住的,改革的重心,也在卫所之上。

至于如今大明各地存在的募兵,或者说营兵,自然也是改革编练,优胜劣汰。

显然,这淘汰而出的兵将,该如何安置抚恤,也是一个大问题。

故而,纵使只是对军事体系的改革,也已经牵扯到了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李修这位秦国公的一己之力,而是整个朝堂中枢,乃至整个大明统治阶级的配合。

好在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暂且压制,李修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关注这个方面。

当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战争,也从未停止。

北疆民乱兵变,可不是只有陕西一地,之所以陕西定,天下安,只是因为,陕西是闹得最严重,声势闹腾得最大的。

在四川,山东等等北方各省,民乱兵变皆是或大或小,皆还在蔓延着,只不过,如今大胜辉煌,一切,皆被暂时掩盖在了这辉煌之下。

身为一切的主导者,李修自然不会被这所谓的辉煌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