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49章

作者:半章水墨

待李修迈开步子,群臣亦是紧随其后,鱼贯而入。

从午门,穿过金水桥,再至皇极殿外广场,最终,再于宦官的高呼声中,百官列队进入皇极殿。

随着百官朝拜天子,靖武元年,第一场朝议,亦是正式拉开了帷幕。

“臣,有本启奏!”

开年第一朝,骤然响起的声音,顿时让百官为之一静,而当看到那一袭蟒袍后,众臣下意识心头一颤。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这位秦国公,每每上奏,皆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新年第一朝,又要掀起什么风波?

除了寥寥几个知情人外,其余群臣,亦是紧紧盯着李修,满是忐忑。

事实上,不仅仅是群臣忐忑,此刻,就连纱帐之后的周太后,亦是明显忐忑,葱指紧握,捏得发白。

自那日李修汇报之后,她便翻阅了诸多史书,那一幕幕青史记载的改革之景,那无边的血雨腥风,着实让她胆颤心惊。

她不敢想象,失败之后,会是怎样的后果。

可事至如今,似乎,也没有再后悔的余地了。

周太后紧紧握着小天子的手,强作镇定,朱唇轻启:

“准!”

“启禀陛下,太后娘娘,臣奉先帝遗命,掌五军都督府……天下卫所,糜烂已久……”

和往常一样,李修一如既往的开门见山。

只不过,这一次开门见山,却是让群臣,为之颤栗!

天下卫所的糜烂,谁人不知?

甚至,还有不少能臣曾欲改变。

可……一切终将是徒劳。

但,曾经,终极只是曾经。

如今,这块遮羞布,被这位秦国公撕下,联想到那乾纲独断之下对各地卫所的调动升迁,这位秦国公,想做什么,无疑是已经极为清晰。

一句话,一个提议,在这权利中枢,所提出的人不一样,意味的含义,自然也不一样。

以往,不管是谁提出,谁也不会认为能有太大成效,或者说,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效。

两百余年的崩坏,两百余年的积重难返,两百余年的利益勾结,又岂是轻易可以去除的!

但眼下,这位以军功起家的秦国公提出,以这位秦国公历来的行事作风……

思及于此,不少朝臣额头上甚至都渗出了汗水。

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场大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腥风血雨,已经在这皇极殿中成型!

很快,就会随着那秦国公的意志,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大明!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天下震荡……

已然近在咫尺!

第两百六十五章 东风已起

“臣欲派出监察队伍,巡视天下卫所,清查天下卫所军籍屯田黄册!”

这寂静之间,李修拱手一拜,掷地有声。

此言出,群臣惊骇,可没待众臣反应过来, 武勋一列,一众武勋,却是如有默契一般,尽皆站出。

“臣附议秦公所言!”

殿中寂静,在这整齐划一的附议声中,瞬间告破!

这场景,无疑是让不少文臣更是惊慌,一道道目光, 立马汇聚在了几位部堂重臣之上。

可这一次,却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以往朝政上与这位秦国公据理力争的部堂大臣们,此刻,却恍若未闻,老神自在的伫立着,纹丝不动。

如此场景,若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那也不配站在这朝堂之上了,众臣噤声,默默的看向那纱帐之后,等待着太后的出声。

“秦公之奏,哀家以为可,秦公安排好吧, 诸位臣公,当尽心配合,不得有误!”

“臣定不负先帝期望, 不负娘娘陛下厚望!”

李修躬身一拜,没再多言,便退回了武勋队伍之中。

已通过中枢决议,便有了法理大义,目的既已达到,其他的,就是武勋内部的事情了,放在朝堂讨论,不过是自添烦恼而已。

“臣,有本启奏!”

李修刚退回武勋行列,群臣还没来得及接受这个惊天事实,文官行列,工部尚书李邦华,便站了出来。

可就当不少文臣将期待的目光汇聚而来时,李邦华响起的声音,却如一道晴天霹雳,将不少文臣震得七荤八素,简直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两陵贪腐一案,涉及各级官员高达四十二人,几乎涉及所有与两陵修筑有关的朝堂各部及相关官员……贪腐成风,各级官员串通一气,视朝廷法度如若无物,长此以往,定是国不将国……”

李邦华一字一句的说着,这一字一句,就好似一柄柄重锤一般,敲在殿中所有官员心中。

就是再蠢的人,到这个时候,也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

这一个正月,这位辅国理政的秦国公,似乎,和这些部堂大臣,站到了同一阵线?

而且,皆有大动作?

事实并没有超出群臣的预料,从工部尚书李邦华,再至兵部尚书孙传庭,户部尚书刘起元,几位部堂重臣,尽皆站出。

自秦国公剑指天下卫所后,这些部堂重臣,亦是直指吏治!

从考成法,再至京察,至督察院巡查天下……

一系列举措从几位部堂重臣口中吐出,一切,皆是让绝大部分文臣,皆是有些措手不及。

但显然,至少在这朝堂之上,李修不不会给任何人留出反对的余地。

自打响新年新朝第一枪后,李修果断再次站出,赤裸裸的表达了自己对几位部堂重臣的支持。

随即,太后定论,亦是将整顿吏治这件事,披上了法理大义,当然,朝堂定论,对任何一件事而言,皆只是开始。

不管是李修剑指天下卫所,还是几位部堂大臣欲整顿吏治,皆是如此。

靖武元年,新年,新朝,第一场朝议,就在众臣这般猝不及防之下结束。

可这猝不及防之下,朝堂定论的两件事,却已成事实。

朝会结束,群臣下朝,往日喧嚣的队伍,在这一次,却是诡异至极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无比的压抑。

吏治,整军。

两者之间,任何一事,放在任何一朝一代,皆是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可就在这新年第一朝,两者却同时降临,且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多事之秋,从此更加多事了!”

皇极殿外,孙传庭望着那压抑而行的百官队伍,轻叹一声。

“都是多事之秋了,也不在乎再多几件事!”

李邦华语气强硬,回头看了一眼殿中正在和太后天子交谈的李修,笑道:“大头都在他那里,他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哈哈,也对,倒是我魔障了!”

孙传庭摇头一笑,几人,随即同行而去。

而此时的李修,在朝太后简短汇报一下后,李修才缓缓出了皇极殿。

深冬烈阳高照,却无一丝一毫之暖意,环视一眼这绵延殿宇楼阁,李修心中复杂莫名。

“秦公!”

殿外等候的英国公与如山侯两人,见状,亦是走上前,拱手道。

“巡视清查天下卫所之重任,还得劳烦一下公爷你了。”

李修看着眼前的英国公,缓缓出声。

这个安排,倒也没有超出英国公的预料,虽然他不愿,但显然,这事并没有他选择的余地。

“老朽世代深受皇恩,秦公放心,此事老朽定当尽全力而为!”

“如此甚好。”

李修点了点头,这才看向严顺:“严顺你就随英国公一起,国公爷年事已高,有事的话,严顺你多担待一点。”

“末将遵命!”

严顺立马拱手应声。

见状,英国公苍老的面容之上,不经意间亦是闪过一抹无奈。

显然,这又是把他当个牌子,高高举起,象征大过实际……

“去准备一下吧,早点出发!”

李修摆了摆手,没再多说,具体的章程准备,他早已安排好,如今,万事俱备,东风已起,要做的,就只待这场东风,刮向整个大明了!

李修离去,独留英国公与严顺两人伫立殿外。

两人沉默些许时间,严顺才朝英国公拱了拱手:“小子经验浅薄,还望国公爷多多指教。”

“哈哈哈,指教谈不上,老朽年事已高,镇镇场子可以,具体事情,还得将军你去操持!”

话虽这般说,但英国公语气中的唏嘘之意,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严顺佯装没听懂这话的意思,笑着寒暄几句,便同样告退而去。

最终,亦是独留下英国公一人伫立殿外,望着这数十上百年未曾变过的宫殿楼阁,曾经的峥嵘岁月,亦是浮现心头。

唏嘘,无奈,寂寥……

沉寂许久,长叹一声,英国公步履瞒珊的一步一步朝宫外而去。

一代新人换旧人……

他老了……

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他的了!

第两百六十六章 磨刀霍霍

靖武元年。

新年新朝的第一场朝议。

两奏定论,就如一场龙卷风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京城朝野。

不同于以往的腥风血雨前的满城喧嚣,这一次,无论是整军,亦或者严明吏治,对京城百姓而言, 无疑是雾里探花,也没那个见识看出太多。

但对朝野官员士绅而言,这无疑就如一道惊天炸雷!

自京蓟总督,至镇北侯,再到如今辅国理政的国公爷!

这位秦国公,何时说过空话!

言必行,行必果!

乃是众所周知之事!

如今, 在新年,新朝第一场朝议,定下如此决议。

显然,这位秦国公不会是在开玩笑!

当初仅仅是整顿京营,就掀起了何等的风波,何等的腥风血雨,甚至,连天子,都为此而驾崩!

如今,朝天下卫所开刀,剑指吏治!

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似乎,显然意见!

一时之间, 整个京城,亦是暗流涌动,乌云压顶!

很快,李修便用事实, 再一次的证明了他的雷厉风行!

靖武元年正月二十日, 天子赐尚方宝剑,以英国公为首,如山伯辅之, 率领巡查队伍,同时领勇卫禁军八千,巡视天下卫所军籍屯田黄册!

随后,京军显武营,耀武营,两大营,共计两万余大军,以倭寇作乱为名义,从京城开拔,赶赴金陵,驻守陪都!

紧接着没过几天,大江南北,数十个卫所都司指挥使,接连上书朝廷,表示绝对拥护朝廷清查卫所之举!

一连串动作,无不清晰展现着秦国公清查整顿卫所军制的决心与能力,甚至,在那数十个卫所都司指挥使上奏附庸而后,俨然甚至都有种大势所趋的磅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