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酒馆/大唐:我的绝世才学被曝光了 第240章

作者:小胖的熊猫

第600章 新式执政的威力

马周可不知道这位爷这会儿思绪又跑到哪里去了。不过,该说明的东西还是要说的,毕竟刚刚李世民还在提问来着。

“陛下,军械厂那边是建立在研究院附近的,一则为了保密,毕竟那边的守卫是整个平壤城里最严密的,比王宫这边还要严,另一个则是因为军械厂那边有好些个技术都是研究院刚刚弄出来的,所以在那边也方便那些工匠们两边交流!”

“您刚刚问的甲胄和兵器都是在那边生产、保存的,甲胄就是精钢龙鳞甲,跟以前的相比,无非是重量更轻、硬度更硬一点而已,好像殿下还搞出了一个什么新式的淬火法子,让那些甲胄能防锈蚀!”

“至于新式兵器的话,其实也不是新式兵器,还是以前的陌刀,只是材料变了,同时把陌刀的刀柄分成了两截,这样方便携带,哪怕近战的时候也能用刀柄迎敌!”

李世民听到这里就彻底嗨了起来,张诺以前弄的什么火炮、炸药之类的东西,威力确实是大,但是他根本不懂啊。

所以很多时候他都跟条只会喊666的咸鱼一样,在一旁「喔喔喔」的震惊,不是张诺故意要这样,而是他真的不懂里面那些弯弯绕的理论。

他只能从一个君王,一个统帅的角度出发,去琢磨这东西会对战争,对国家起到多大的作用,应该怎么去运用等等。

可如今这东西不一样了啊,不管是龙鳞甲也好陌刀也罢,这都是他最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而且听马周刚刚介绍的情况来看,这次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新技术,更没有什么他看不懂的东西。

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材质以及工艺的改进而已,那这就能明白了啊。

李世民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张诺老弟果然是朕的贴心人啊,只是在电报里提了一下,如今不声不响的就已经快生产得差不多了。

这要是其他人干的,估计三天两头得去他那儿邀功请赏什么的,可张诺呢,要不是这次来平壤恰好碰上了,恐怕等他真正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已经是张诺完全生产好了打包运回去的时候了吧。

不得不说,张诺这样的搞法,是真的很让人放心啊!

不过哪怕这会儿李世民早已心都飞到军械厂那边去了,可眼前还有一堆公文等着他处理呢,他总不能撒手不管了吧。

如今张诺已经先行跑路了,要是他再撒手不管,估计整个平壤道和辽东道都得乱起来。

于是李世民只得暂时按下自己的好奇心,交待了一句马周,让他待会儿陪着自己去一趟军械厂,接着就开始认真的处理起案头的公文来。

这些公文当中一半是情况汇报,一半是各类申请,一些小事直接在马周那里就处理了,能报到这边来的,绝对都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物资或者数量庞大,根本不是马周的权限能调动的,这才汇集到了王宫这边。

李世民认真的一份份公文看着,虽然兴本在电报当中几乎每天都会给他说说平壤这边的情况,同时偶尔张诺在的话说得更是明白。

但终究还没到年底总结的时候,所以这边很多东西也是简要的跟他说了说而已,具体数据只有年底的时候才会盘点。

但是从公文当中来看,整个平壤道和辽东道在张诺的管理下,已经发散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光芒。

这边作为张诺新弄的特区,很多政策都是张诺新制定的,譬如李世民手里新拿到的一份公文就是。

看起来这份公文非常普通,就是当地县衙上报的月度工作汇总。

可实际上呢,李世民从未看过这样的报告。

因为在大唐,根本没有每个月还需要上报本地各种工作情况,以及人口数据、生产情况、商贸情况这样的传统。

这政策就是张诺给制定的,作为后世人,他清楚的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要求每个月所有县必须如实上报情况,里面包含着本地精确到孕妇怀孕情况的人口统计以及年龄等情况,然后还有耕牛、武备、土地面积、种植情况等等。

正是有这样的数据在手,张诺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各地出现的问题,比方说人口比例失调,或者说婴幼儿夭折情况严重等等。

更别说当地粮食产量不足,存在饥荒或者粮荒、哄抬粮价的危险,这些都是可以从数据当中发现的。

张诺可是把这项工作当做了各地县衙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来抓的,中间还下狠手收拾了几个敢于顶风作案的蟊虫,这才真正树立起他秦王的威严。

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虽然没学过正儿八经的数据分析,但是天生的政治敏感性,让他也能对各地的数据进行一个粗略的判断。

而这也是他惊讶的原因,因为从情况来看,整个平壤道目前虽然赶不上关内的富裕,毕竟是战败以后打为奴隶的亡国奴,短期之内不可能追上关内。

但是从粮食种植面积,商贸情况以及工业发展情况来看的话,李世民惊讶的发现或许用不了一两年,这边每户居民兜里就比关内还富裕了。

哪怕只是看如今的情况的话,每户也有足够的储备粮来应对各种天灾人祸了。

长安周边自然比这个富裕得多得多,但有些州府的话,就比这里好不了多少,甚至还要差上不少了。

可他刚刚看到的,问过马周以后也确定了,不是平壤旁边受平壤福泽的县府啊,就是内陆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府而已。

唯一跟以前有差别的就是大唐的商人们进驻了,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并且种植、养殖都在雇请人手。

难道朕治下的州府还不如张诺手底下一个普通的县衙?

李世民想到这里,顿时脸上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得好好琢磨琢磨,那些刺史、长史们还有没有必要呆在那个位子上了。

第601章 李世民的反思

李世民的感叹不是胡乱来的,对于大唐来说,最基层的治理范围就是县府了,而村镇一级基本上都是靠的当地自治,县令有手段有能力,当地民风又比较淳朴的话,那还好说。

可如果当地宗族势力比较强的话,那县令基本上也就在县城里面威风一下了。

但仅仅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前朝也是这样的,可偏偏平壤道这边明显县府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关内那些政令不下乡的县府能比的了。

在平壤道这边,县令的每一个命令,那只要是自己的辖区,那就绝对要执行到位,这点是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的,绝对不存在什么政令不下乡的情况。

毕竟,县府的政令下不去,不就代表张诺的政令也下不去了嘛?这不特么开玩笑嘛,张诺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张诺倒是借着高丽亡国,同时整个高丽被划为平壤道特区,所有政策由自己制定的便利条件,几乎在一瞬间让整个平壤道全部打破重来。

虽然高丽作为一直崇尚中原文明的国家,一直以来也有不少地方宗族势力作祟,但是在张诺摧枯拉朽般的强势推动下,什么地方宗族都得滚蛋。

尤其是张诺在好些个地方都是直接杀鸡儆猴,重拳出击,几次下来以后大家都老实了,毕竟连高丽的荣留王以及整个王室都说没就没了,地方宗族势力算个屁,是大唐这边的刀子不利了?还是他们这些人头铁了?

就是张诺这种强硬的手段,硬是让整个平壤道真正做到了他秦王张诺一个命令下去,整个平壤道莫敢不从的地步。

有了这样的条件作为基础,那么张诺能弄出如同后世一般精确的户籍信息以及地方信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说信息传递问题,这个更加简单,无非就是个人力成本问题嘛,舍得花钱什么都好说。

毕竟张诺可是很清楚的,有些事情之所以办不好,不是下面人不尽心,完全是因为上面又要事情办得好,又要花钱花的少,这特么不是为难人嘛。

张诺自然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在铁路还没有彻底覆盖整个区域之前,该给的人员津贴、食宿补贴等等,一律由他这边的城主府来掏钱。

这样一来,不管多偏远的地方,你只要调派人手按时报送公文就行了,这人手的所有费用上面承担了,那这时候还能有什么理由?

张诺等于是硬生生的用钱砸出了一个数据搜集上报体系。

李世民在跟马周沟通以后,也终于了解到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但转头他稍微盘算一下就直吸冷气。

貌似,这事儿他暂时在关内办不到啊。

从张诺的作法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下力气,一个是肃清当地宗族势力,把乡镇村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真正做到政令全覆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府搜集的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

而另一个手段就是额外掏出一笔钱来,专门用于数据上报的相关费用。

正是这两点,保证了张诺对于平壤道的彻底掌控!

可李世民捋清楚脑海中的思绪以后,除了直吸冷气以外,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

首先那个肃清当地宗族势力就是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张诺这边要不是借着高丽亡国这个机会下手的话,平时也不可能完成。

毕竟宗族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相比那些上面派来的任职几年就会走的官员,当地人还是对同根同种的宗族长辈更加信任。

高丽尚且如此,那么宗族文化盛行的中原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李世民敢于动手肃清地方宗族势力的话,这个命令刚传出去朝堂就得乱起来。

因为目前朝堂上所有的官员,哪怕出身寒门,可实际上在当地都可以算是宗族势力的一员,只是有的家族发展得比较好,所以算是士族或者大族,有的发展没那么好,影响力没那么大而已。

哪怕是所谓寒门,可实际上能让孩子进学的,在当地都是有点小名声、小威望的!

这种现象别说现在的大唐了,哪怕千年以后的现代,在很多地方宗族势力都是盘根错节非常顽固的存在,村官就是宗族长辈,哪怕县长来了很多时候也得行礼。

有什么政策得商量着来,不然的话,这些宗族长老振臂一呼就能拉起几百上千人的队伍去闹事去了。

而且中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宗族势力并不一定就是反对官府的,很多时候里面还真有蛮多人性化的理念的,比方说,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姓的,所以哪家真出了什么意外遭了灾之类的,其他家就会帮忙抚养孩子、救济孤寡之类的。

甚至可以说朝堂上不少寒门子弟之所以会反对肃清地方势力的决定,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当初也是受到了宗族帮助,才能心无旁骛、老老实实的求学的。

如今他们已经身居庙堂了,难道要反过来对那些救济、帮助自己的宗族下手?

所以,这第一个条件李世民在中原就有点弄不下去,或者说根本无从下手。

当然了,也不是说完全没办法,只是说张诺这种强硬、直接了当仿佛掀桌子一般的手法,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是如果换成怀柔或者其他手法,说不定就能起到奇效呢》

这一点李世民还在琢磨,甚至打算回去以后好好琢磨琢磨,如今帝国正是百废待新的腾飞之势,自然得有些新的变化才是。

至于说张诺的第二个办法,直接拿钱砸人,报销所有费用,这对于李世民倒是没什么,毕竟如今的老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登基一穷二白的老李了,如今不说盆满钵满,但至少也能说上一句家底丰厚了。

但这中间也有个问题啊,高丽这边最远的地方到平壤城也就半个月左右的路程,可大唐不一样啊,远的地方得走好几个月呢!

难道这些人一年就走一个来回?

第602章 马周的冒险

李世民原本以为自己能从张诺的新政当中得到一些启发,或者干脆看到好东西直接搬回去自己也照着来一遍的。

可没想到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根本用不了,这就有点尴尬了啊。

但是,这不能阻止他一颗逐渐滚烫起来的心,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些政策至少目前在平壤道是真正在起到好的作用的。

那么这些政策如果能在中原大地上落实的话,必然也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只是落实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考虑就是了。

而就在李世民打算把手头这份公文放到一旁的时候,在旁边观察了许久的马周终于抓到机会开口了。

“陛下,如果您是想在关内施行这个政策的话,其实也是有办法的!”

马周这话刚说出口,李世民那双原本还带着一丝笑意的丹凤眼瞬间就盯了过来,马周剩下的话也被憋在喉咙里不知道该不该说了。

其实马周自己也知道,揣摩帝王心思没什么,毕竟但凡想在朝堂为官好好干的,谁不得揣摩圣意?

但不但揣摩透了还直接开口插话,这就是大忌中的大忌了,因为你这就表明你对于这位君王真的非常非常了解,而且见识还在他之上。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可以做可以默认但就是不能挑明了干,一旦挑明了这事儿就有点不能善了了。

此时的马周就是如此,你既然猜到了陛下想要在关内复刻平壤道的新政,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在关内根本没法启动,那你事后悄悄地送上个谏言的折子不就行了?

好嘛,这么一跳出来不就等于当面打脸?

李世民能高兴了才怪!

李世民此时那双眸子里已经满是冰冷了,他虽然确实是个能听得进谏言的皇帝,但是那也得分人的。

张诺能跟他勾肩搭背,长孙无忌、魏征都能直言上谏,但这不仅仅是因为李世民能听得进去,更因为这些人跟李世民之间的交情以及这些人的地位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所以李世民才会那么的平易近人。

可马周呢,仅仅只是张诺手底下的一个长史而已,而且还是寒门出身,跟李世民之前基本上也没打过交道,这突然冒出来一句话让李世民下不来台,这是找死?

马周其实此时心里也是直打鼓,他以前可是在常何府上干活的,难道他不知道这些忌讳?

他当然知道!

但是也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清楚,一个能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多么的难得!

他出身寒门,早已过了年幼无知、心比天高的年纪,更是在长安城里蹉跎了好几年,如果不是张诺提拔他一手的话,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一展才华。

但是,哪怕张诺再怎么提拔他,如今的长史已经是张诺能给出的,他麾下最好的职位了,如果还想要往上走,那么就必须投入到陛下的阵营当中,真正去朝堂上面厮混才行。

可机会哪有那么容易到手的,哪怕李世民曾经承诺过到时候可以让他从铁道这方面入手,同时也表示比较欣赏他,貌似这个开局已经非常不错了。

可实际上呢,马周最最清楚,这些东西没到手之前都是扯淡,而且一旦脱离了张诺真正走上朝堂的时候,没有「秦王府长史」这个代表着张诺的称号加持,他其实屁都不是。

陛下不会对他多看一眼,其他大佬也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只会以一个看待普通下属的眼光看他。

那他到时候怎么往上爬?他拿什么去跟陛下以及其他大佬亲近?

真当陛下和大佬们是傻子呢?

有这种想法的可以说遍地都是,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在朝堂里厮混的,就没有不想这样干的。

可实际上呢,除了张诺这个硬生生拿别人想都没法想的功劳直接砸出个秦王封号的异类外,还有谁能脱颖而出吗?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陛下看似平易近人,但实际上暴怒的时候杖毙人是常有的事,大佬们看似亲切随和,可实际上可能前脚还在当面夸你不错,转头就是一封贬书把你弄到千里之外当县令去了。

在朝堂上,真正有资格跟陛下还有那些大佬们谈笑风生的,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国公,其他的其实都只不过是渣渣而已。

而马周之前只是沾着张诺这位秦王的光,才有资格站在陛下和几位大佬身边而已,脱离了张诺以外,他也只不过是个「颇有才学」的普通人罢了。

没错,马周非常清楚,他顶多也就是混这么个评价就完事儿了,剩下的就靠在衙门里面慢慢熬资历了。

虽然张诺已经清楚的跟他说过,新建立的铁路部会有多么多么光明的未来,会有多么多么的重要,但马周等不起!

是的,马周今天一反常态的发言,其实就是因为他觉着自己碰到了一个好机会,一个没有秦王殿下在,真正能跟陛下相处的机会。

只要能在陛下面前一展自己的才学,那么他不再是以「秦王府长史」这个身份面对陛下了,而是真正的以大唐臣子的身份去面对陛下,去展示自己的锋芒。

为此,他愿意搏上一搏。

虽然计划只是刚刚临时想起来的,毕竟秦王殿下开溜独留陛下在这里处理政务也是今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场景却早已在他内心深处出现过无数次了。在他看来,他马周终究还是要在朝堂上绽放自己的光芒最终留名青史的。

想要真正在朝堂上厮混,又怎么可能平平淡淡的走过去,又怎么可能不冒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