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武大郎,开局一米九 第311章

作者:天上小凤凰

“是!”

汤隆退下。

汤隆刚退下,戴宗进来,欢喜地对武天道:“陛下,武松兄弟回来了。”

武天欢喜,喊道:“快让他进来。”

戴宗出去,不多时引着武松进来。

“拜见陛下。”

武松跪下。

武天起身亲自将武松给搀扶起来,笑道:“兄弟安全回来就好,朕甚是想念。告诉朕,大理王那边怎么样了?”

武松道:“大理王已经被臣说服了,他决定投降。就跟我们在贵州城外三十里处会盟。”

武天听到这消息,满心欢喜,拍了拍武松的肩膀。

“兄弟,你这一次真是立下大功了。平定大理国,稳固西南方,朕便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北方了。”

武松笑了,拱手道:“还有一件事,臣想和陛下商议。臣觉得大理毕竟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尤其是目前铁路运输还没有完全建设完全,不便于我们统治。臣觉得,暂时将大理王留在这里,但是为了防止他在我们离开后又复辟,我们可以派遣一位将军,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同时将大理国内的十万人马打散改编,就地监视大理王治理大理国。等铁路运输全部建设完毕,那时,陛下再将大理王调往邺城。”

武天沉默了不语,思索着武松所说。

大理国中间隔着蜀地和贵州,这两块地方都是山地,铁路运输一时间确实没有办法将这三点连接起来。

留下大理王可以很快就安定大理国,同时留下兵马监视大理国,可以防止大理王复辟。

这确实一个目前可行的办法。

“好,朕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办,这个统兵驻守大理国的将军,也不用选别人,就兄弟你吧。朕现在就改封你为云天王,镇守西南地区,不仅管理大理国,还管理贵州和蜀地之事。”

武松惊喜,连忙朝武天跪下磕头。

“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微臣一定会为陛下守护好西南地区。”

转眼两天过去了,武松安排大理王前往贵州城外三十里郊区布置好的营地里见武天。

“罪臣见过陛下。”

大理王一见到武天就要下跪,被武天给拦住了。

“大理王不必客气,朕今日来乃是和你商议大理国归降之事。”

大理王点头,拱手道:“罪臣不知天高地厚,冒然起兵入侵梁国,致使战争连年不断,生灵涂地。罪臣不求再掌管大理国,但是希望陛下能保住我大理国臣民,给我罪臣的家族一条活路。至于罪臣,陛下任意处置。”

武天听着大理王这一番说辞,微微点头。

“大理王知错能改,朕甚是欢喜。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朕可以保证,不杀大理国一人。同时,你还是大理国的王,只是所有兵权和政权都要交给武松。武松是朕封在西南地区的王,西南地区所有的事务,通通都是他来负责。朕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大理王连连点头。

“那你可有什么话要说的?”

大理王摇头,说道:“罪臣能免一死,已经是陛下隆恩,罪臣没有什么想说的了。”

武天点了点头,起身:“那好,梁国和大理国从此就是友好联邦。”

大理王也跟着站起来,朝武天拱手:“罪臣永远不会忘记陛下的恩典。”

当晚,武天设宴,款待了大理王。

君臣之间还是很和谐的。

次日,武天将所有事情都和武松交接完毕后,留下十万大军,一百门榴弹炮,三千支火铳,同时还留下一批铁路运输技术人员,准备修建从大理国一直通到中原的铁路。

大理王从此不问大理国事,所有的政务全部交给了武松。

武松异常繁忙,但处理的事情大都是符合各方的利益,西南地区就此平定。

第406章 收服高丽(1)

武天班师回朝,眼看就要到达东京城的时候,他突然叫停,对身边的戴宗道:“传朕的命令,就说朕想前往邓州察看一番,命令火车直奔邓州。”

戴宗连忙去传达命令。

火车调头,直奔邓州。

这个临时决定令很多将军都不解,但是武天既然这么说了,他们也只能听着。

两日后,火车在邓州停靠,早已经获得通知的公孙胜等将军连忙前往火车迎接武天。

武天下车,公孙胜等将领齐齐朝他跪下,拱手说道:“臣前来迎接陛下,陛下降临邓州,实乃臣等福分。”

“诸位爱卿都不必客气,朕这次来,一来是向诸位爱卿告知大将军卢俊义已经牺牲,朕要重新安排邓州事情。二来乃是顺便巡视一下邓州守卫情况。”

公孙胜等人得知卢俊义死了,眼眶顿时红了,有几个忍不住低声哭泣。

“陛下,大将军与我们是结义兄弟,昔日在梁国危难之时又率领我们一同守卫邓州阻止倭人入侵。想不到,他这么快就离去了。”

“臣等恳求陛下,准许臣等在邓州设立灵堂祭奠大将军。”

武天微微点头。

“这是应该的,大将军对梁国有重大功劳,朕决定封他为齐王,建立宗庙以供后人祭拜。”

邓州诸将听到这话,齐齐朝武天拱手:“陛下英明,臣等不胜感激!”

当天邓州诸将便开始在邓州城内大将军府内设计灵堂祭奠卢俊义,足足三天,祭拜的事情才算是完结,邓州诸将也收住悲伤。

武天在这三日除了出席卢俊义的丧礼外,同时观察了邓州的军事部署和邓州经济发展。

他发现,邓州的军事部署还处于旧冷兵器时代,在人数上虽然是有十多万人马,与对岸的高丽国内的倭人人数相当,但相对梁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简直就是落后了一个时代。另外,邓州虽然靠近大海,但是由于倭国正处于邓州出海口的位置,导致海路不通,无法发展海上贸易。

至于邓州与内地,除了铁路运输外,其余道路都是一片凌乱,城内百姓生活原本就困难,加上驻守在这里的十万大军所需要的消费等等,邓州的经济发展出现倒退。

看到这一切,武天的眉头紧锁。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汤隆,说道:“汤隆兄弟,邓州经济发展如此出现倒退,有两面原因,一面是邓州与内陆的道路不通,一面是因为海运被倭国阻断。倭国之事,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至于邓州与内陆的道路问题,朕想加多一条内陆前往邓州的铁路运输,同时,修缮邓州通往梁国腹地的道路。这两条路,朕交给你来安排。”

“除了修路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制造新式武器的事情。西南地区和南部地区都已经彻底平定了,哪里有的是矿石等制造原料。朕要你在半年内,加紧制造出一千门红衣大炮和六百门榴弹炮。”

听到武天的要求,汤隆眉头微微一皱。

良久,他朝武天拱手道:“陛下,不是臣不愿意为陛下分忧,只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修路又要制造新式武器,人手和钱粮恐怕不够。”

武天笑了,拍了拍汤隆的肩膀道:“关于人手和钱粮的问题,这你就不用担心。臣让邓州所有百姓都交给你,助你修路。只要给他们发工钱,提供吃住,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邓州百姓念到这是为他们自己谋福利,一定会全心全意投入到修路事情当中。而你的制造局的人便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制造新式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