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810章

作者:新科奶爸

说到这里,宁总大概也摸清楚了孙祖杰的想法,他觉得这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开始了另外一个话题,“祖杰,你怎么把小秦调到了银州去啃沙子,他又没有犯错!”

“前年的选举,他太过侥幸了,放到边远地区,锻炼一下,沉淀一下,对他是好事!”

宁总笑着摇摇头,“你呀,对自己身边的同志太苛刻了!”

“老宁,这不是苛刻,这是对他们负责!我到京师前,秦皓只是一个副科长,不到十年,从一个副科长升迁到副部级,这样的快速提拔,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还有小高,对他的提拔也太快了,这样做,搞不好会害了他。”

宁总笑着说道,“搞干部梯队,就要大胆的把年轻同志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锻炼。小秦小高虽然提拔块,但还是得到不少历练的。相比于他们两个,青委系统的一些年青同志才让人头疼,小小年纪就身居高位,也不知道到底有几斤几两。”

宁总的抱怨,事实上从别的同志那里,孙祖杰也听得到,这两年声音慢慢多了起来,原因嘛,孙祖杰也知道,陶总这两年陆续启用了一些年轻才俊。

当然了宫总和孙祖杰也不例外,他们也用了一些自己看中的年青同志,但是相比于从国企调出来的同志,青委同志遭到的质疑比较大。

在国企工作,能力得强不强,表现得好和坏,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所以对这些同志的提拔,虽然说有些快,但最起码还有借口。

但是在青委这样的清水衙门,做做青年工作就能平步青云,很多人自然不服气。而这些同志到了地方之后,表现得也是参差不齐。

比如陶总非常欣赏的王平秋同志,在唐州书记的任上,除了增加钢铁产量迅猛的提高GDP以外,并没有什么让孙祖杰眼前一亮的表现。

当然了,也许是自己的要求太苛刻了,他们同一批下放的钟建安在金城的表现也同样中规中矩,不算好,也不算差。

但是孙祖杰知道,金城的工作环境远比唐州差多了,金城是省会城市,又处在西部,能够稳定局面,不出大的纰漏,事实上就是成功。

两相比较,孙祖杰反而觉得钟建安的表现更好。当然了陶总并不这么认为,这段时间,根据他的指示,组织部门已经准备考察几位年青同志。

虽然陶总没有明说,但是孙祖杰大概也猜得出来,陶总计划将王平秋提拔为直隶省委副书记,钟建安则是被平调,他的新职务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当然,作为交换,即将下地方的齐林森第一站职务就相当高,他将成为计划单列市鹭岛的新任市委书记。而在两年前,肖秋希同志恰好是从鹭岛书记的任上转任南湘省长,所以对于这个提议,宫总自然很满意的答应了。

对此,孙祖杰自然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孙祖杰很清楚,陶总这么做是有私心的,因为中枢已经决定推行常委分工制度,减少副书记的数量。

按照规定,重大事项都应该由常委会决定。但在常委会召开之前,一般会开个书记办公会。尽管各种工作条例规定书记办公会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书记办公会却承担了大量的决策事项。许多时候,常委会反倒成了走过场,这是很不正常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症结就在副书记配备过多。一个班子,一般由11名常委组成。其中书记一名,副书记四名。有的地方,副书记还会更多。如果研究人事问题,组织部长必须列席书记办公会。这样一来,参加书记办公会的至少有6名常委。

有的地方,两院主任还会列席书记办公会。而两院主任也是要列席常委会的,尽管他们在常委会上没有投票权,但他们有发言权。鉴于两院主任一般资力都比较老,他们发言的份量不可小视。

因此,只要参加书记办公会的常委统一了思想,即使未参加书记办公会的其他常委对书记办公会定下来的方案都投反对票,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书记办公会定下来的方案依然能获得通过。显然,这既不利于党内民主的充分发挥,也降低了书记集中常委会决策意志的难度。

但是党内实行一正两副的新机制后,书记们掌握的票数明显减少,书记办公会不复存在,党的常委会便有可能真正成为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

如果涉及到重大人事安排,按照新的规定,常委会确定提名人选后,还将交由党的全委会进行票决。这样一来,在常委会研究问题时,书记们就不好习惯性先定调子了。

应该说减负确实是好事,可以避免一言堂,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但是具体到王平秋这一次的提拔,孙祖杰已经看出,陶总不动声色间将王平秋与其他同志的距离微微拉开了一些。

王平秋升迁为直隶副书记的同时,直隶一位副书记被调走,而剩下来的三位副书记全部接近退休年龄,只要减负政策一执行,王平秋很快就会成为直隶唯一的专职副书记,换句话说,他已经做好了进入正省部级的一切准备。

而齐林森和钟建安只是省委常委,减负之后,他们的头上会多出一个专职副书记,所以他们要想同步升迁就需要破格,这就需要拿出足够的筹码来交换……

事实上这样的小算盘瞒不过别人,不过陶总毕竟是一号,大家都得给面子,但是他这样做,并不代表大家伙没有意见。

搞什么飞机,一个又一个年轻一代的提拔,大家之所以跟孙祖杰提醒,就是告诉他,你不能太让步了,该说的还是要说的,平衡很重要。

孙祖杰笑着说道,“青委同志都是大家看好的,提拔快也正常。有些不足,锻炼一段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说得轻巧,那你为什么跳开吉坚,用了一个年轻人?”

“没办法,指挥不动呀!对青委,我心有顾虑,只好用一个自己人了。”

“嗯,你说得也对。我听说钱邦兴已经在部里讨论吉坚去哪里,以他的级别,下地方只能是正职!他这个年纪下去,是不得了的事情,我看需要平衡一下!”

“你放心吧,就算下放,他也不会立刻担任正职!小王才是陶总的心肝宝贝,估计吉坚还要等一等!”

“原来是这样,不过该平衡还是要平衡的!”

“人选老宫已经有了,小乐已经是华委成员,虽说有些侥幸,但毕竟是华委成员,他一个正职完全可以保证!”

宁总听到这里,顿了顿,想了想措辞,这才说道,“这个同志,我们不是很熟悉呀!”

孙祖杰笑着说道,“不熟悉,慢慢就可以熟悉起来嘛!”

宁总笑了笑,想了想说道,“最近有同志给我推荐了一个淮西干部,成乾林同志,你比较了解吧?”

孙祖杰点点头,“成乾林很有经济眼光,在淮西国债中心工作时,通过327事件狠狠赚了一笔钱,一举成名。那个时候,竺书平同志刚担任省长,就钦点他组建淮西省信托投资公司,他干得也相当不错。

所以到了九七年,成乾林就获得了下地方的机会,他第一站就去了淮西经济大市江城担任副市长,一年后,就升迁为常务副市长。

黄胤去淮西后,也比较欣赏他,很快就提拔他为江城市长。换届之后,成乾林已经成为中管干部,现在他是淮西省委常委,江城市委书记!”

“你熟悉就好,他应该还是你的老乡!”

孙祖杰点点头,“他是湖中另外一个县出来的,也可以勉强算是老乡吧。”

“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还不错,有老黄照应,前途应该很不错。不过你也知道,我不怎么回淮西,对这个人我了解不多,只能算是知道情况,听说他在江城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老鲍想把他调到政务院,担任副秘书长,参与金融这一块的工作!”

孙祖杰微微一笑,“这个提拔幅度不小呀!”

“呵呵,老鲍前几年在政务院主持农村农业工作,去过好几次淮西,他很欣赏淮西省委副书记普建辉,换届之后,就把普建辉调到了发改委担任副主任。普建辉是江城老书记,成乾林应该是通过这层关系搭上了老鲍。”

孙祖杰听到这里,想了想问道,“老宁,你又是怎么认识成乾林的?”

“还不是你和老郭太严肃了,不见人,连家乡的人才都不见,别人只好找到我了。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帮着当一当说客。”

孙祖杰看着宁总,笑而不语,宁总这才呵呵一笑,“老鲍找我谈过这件事,他觉得金融越来越重要,需要配一个专职的副秘书长。老鲍现在也就一个光杆司令,要找一个合适的人还真不容易,所以挑来挑去就挑中了成乾林。”

孙祖杰想了想说道,“老宁,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是不是也看中了这个年轻人?”

宁总点点头,“我见过两次成乾林,人确实很不错,在金融财税方面,绝对是专家。只要发展得好,日后主政一方,甚至是操刀一国经济,都有可能。”

孙祖杰听到这里,笑着说道,“行,你都这么推荐了,我肯定要见一见的,挑选一个时间,我喊上凌云同志,我们一起见一见他。”

孙祖杰这么爽快,宁总当然挺高兴,他离开之后,孙祖杰却打开了保险箱,拿出了一份档案,这是327事件参与各方的调查报告。

他从中挑出来成乾林的调查报告,看了一会。当年的327事件,淮西国债中心从负债几个亿到净赚几个亿,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当时政务院处理时,淮西国债中心因为是国有单位,自然没有处理,这也就成就了成乾林的名声,在淮西,有人把他比作孙祖杰第二。

甚至一些老同志的评价更高,说成乾林有孙祖杰之长,无孙祖杰之短,意思孙祖杰当然明白,就是说成乾林这个人相对圆滑,八面玲珑,比一根筋的孙祖杰要灵活多了。

这不,成乾林的发展,也确实验证了这句话,竺书平、黄胤都看好还不够,鲍文迪和宁高雄竟然也都看上了他,这可不容易,这背后代表着多大的势力,孙祖杰当然很明白。

所以孙祖杰自然顺水推舟,要说起来,成乾林也是他的同乡,鲍文迪考虑得真是太到位了,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想到这里,孙祖杰又想起了一位博士,现在在哪里?好像是京师农业局局长,虽说前途不是很好,但做了自己的老本行,稳扎稳打,未必不是好事。现在换成了这个成乾林,还真要拭目以待。

上一篇:北洋反动派

下一篇:美利坚巅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