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382章

作者:宁溪南

园区参观完毕,那边的发布会还在进行,必竟这是意义上新中国首次在汽车工业上取得了大成绩,技术上追平或超越了欧美汽车工业,而且本次下线的不是两款车型,而是两个车系,光介绍也得花点时间。

这些就和各位领导无关了,他们来参加这次下线仪式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看看新车听听报告。

这会儿,领导们正聚集在二十世纪大厦的顶楼会议室里,顺着玻璃窗眺望远方。

从这里看下去,周边景色尽入眼底,从居民区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一览无余。

老爷子陪着陈副总,端着热茶,站在一面窗前,老爷子指着下面远处说:“从这里,到那边那个山坡,整个土地都已经划出去了,这里将围绕着汽车工业园和轻工业园区建立一个新的园区,已经有十六家企业入驻,有近二十家正在谈,包括配件,机械,电子还有石油橡胶,外企就达到了十二家,都是国际知名大企业,我们辽东的信息渠道建设还是有一定成就的。”

陈副总喝了一口茶水,扭头瞥了一眼被几个部长围着的张兴明,笑着说:“你手里有宝嘛,这个吸引力太大了,国内暂时来看哪也没法比。现在辽东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像,仅仅稍落后于沪海,是国内目前第二大发展集团,而且走的还是重工兼商路线,中央已经成立专门的小组在研究了。”

老爷子笑呵呵的说:“现在可不能说是辽东的喽,你又不是不清楚,这小子已经打算把总部迁到京城去了,包括他的审计中心和安保公司,哦,现在不能这么说了,已经迁过去了,好像只有酒店管理公司还在这边。他重金建立的电子研究所也设在京城,现在啊,和祥是国家的,看看这两年的布局,这小子心大着呢。”

陈副总笑着说:“聪明人,好像每步走的都对,你教导的好啊。你看你现在这一男一女两个孙子,简直是咱们这群老家伙的集体羡慕对像,上次平公说,他家大公子有智慧,可以和你这个做朋友,二公子是小聪明,只能做你这个的下属,就当着二个公子说的,这可算是极高的夸赞了。”

“商业极速扩张,工业抱团稳扎稳打,平衡各省,反哺辽东,这小子厉害啊。你没问问他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国内的,港岛那边不算。”

老爷子说:“说过一嘴,好像要在沪海建个什么中心,金融方面的事情我不太懂。”

另一边。

张兴明说:“现在国际上就是这样,我的团队已经在东欧,加拿大和美洲成立了信息中心,虽然时间尚短,但还是能传回来一些有用的消息,经过下面分析,现在东欧面临着大变动,包括俄国。所以我觉得国内目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清查企业,进行资源的栽撤整合,做好产业布局,随时迎接国际变革的到来。”

机工郁部长问:“确切吗?”

张兴明笑着说:“世界上哪有百分百的事情,不过即使我的判断错了,国内的企业也到了该有所转变的时候了,散兵游勇的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重新整合布局,让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是必然的趋势。先把手指捏成拳头,形成战斗力,然后再清理边边角角就要轻松许多,现在这么放任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现在停工停产的厂子虽然不多,但以点概面,有多少能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生存下来?最后还不是得各位叔叔伯伯来解决?”

计委田副主任问:“张顾问,你有这方面的计划,或者报告吗?”

张兴明说:“还没有,我只是这段时间都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在未来,我们会以技术或资金的形势选择一些企业进入,但条件会嗯,怎么说?有些苛刻。我没有太多时间去进行什么沟通整顿,更没有时间因为几个人的私心勾心斗角,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自己新建一个。不过,如果有能满足条件的,我们也不介意合资或者进行某方面的支持,必竟工人要吃饭,社会要安定,虽然我只是一个不算太合格的商人,但为国家做些贡献的心还是有的。”

郁部长问:“有方向吗?”

张兴明说:“重工,这是第一个大方面,这个我是肯定会进入的。其他,通信电子科技,船舶,飞机,石油化工都不排除,这个可能要明年年底,会有相关的计划拿出来,到时候我会在京夺请各位叔叔伯伯一起商议,你们可是大佬,我做什么得让你们满意不是,你们不点头我敢干啥。”

郁部长又笑着问:“张顾问,你手下的地产商场现在全国开花,是不是考虑考虑工业也走出去啊,比如汽车。像江城,粤省,豫南皖北这些省份基础工业都是不错的,完全可以发展出一个产业链来。”

张兴明笑着说:“也不能我一个人把全国的事都干完了啊,当然,如果这些地区在技术上有什么需要,还是可以商量的,该支持的我们绝不推拖。如果将来有合适的机会出去也可以,但目前还不成熟。”

田副主任又问:“那对于地区性企业的兼并改造,张顾问有没有什么成熟的建议?”

张兴明说:“这个我真不能说什么,没有调查过,说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要是再起了反效果,到时候可真得提头来见了。不过,总归就是资源资产技术工艺的集中嘛,只要不考虑人情不考虑琐事,只坚持资源资产的整合,我想这个工作还是挺容易做的。

我知道地方情况都复杂,有许多情况做为管理部门必须考虑,但是你们换个思路,不整改,考虑太多人情世故的结果是什么?你首先得保证企业能活下去,能有一部分工人能生活吧?这样是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少了不少?这边整合好了再去解决下一个问题会不会就轻松些?手解乱麻,总得从头一点一点来,越想的多越麻烦,越麻烦越不好解决,然后最后变成什么也解决不了,厂子倒闭,大家喝风。”

第536章 轻工重工

机工部的一个委员在一边插话,说:“你好张顾问,我是小李,主要做轻工方面工作,我们这边轻工这块现在问题最多,希望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向,现在辽东轻工业园算是国内最成功的轻工产业园了,能不能请张顾问抽时间到部里指导一下。”

张兴明冲他点点头说:“你好李委员,轻工这块事实上比重工还要复杂,事实上我们涉猎的也不多,但相对重工来说,轻工有一个好处,就是转型快,尾巴少,包袱轻,只要多了解国际环境,相应的调整集合,这块比重工更好安排。比如具我所知,从东欧到苏俄的轻工基础都特别薄弱,轻工产品供不应求,为什么不能整合一下主动走出去呢?”

李委员叹了口气,说:“我们没有进出口资格啊。”

张兴明说:“现在不是进出口贸易已经改革放开了吗?我还真不太清楚。”

郁部长说:“改革放开这个话题到是说了有些年头了,但事实上变化不大,由其是系统内部,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到是民间变化不小。这也是想向你张顾问求助的原因。”

张兴明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过几天就要回京城,等到时候我带几个人到部里来参观学习。”

老爷子和陈副总端着茶杯向这边走过来,郁部长说:“好,那我就在部里恭候大驾了。”

张兴明摆手笑着说:“得,您可别这么说,你是长辈,这不是叫骂我嘛。”

其实随着改革的进程,市场化经济的逐渐抬头,国内原有的计划市场已经濒临崩溃,但死而不僵,仍然在地方上坚强的挣扎着,形成了这一时期非常特色的地方性经济结构,也给许多地区的市场发展增加了许多麻烦。

而在90年代初这段时间,轻工业的波动是最大的,国企僵化但是亲儿子,资源资产众多,私企渐渐增多却没有什么资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但就像张兴明所说,轻工转型快包袱少,生存机率比重工大太多,经过整合转型兼并改制,最后活下来的要比重工这块多的多,反而成为最稳定的行业。

老爷子把手里的茶杯放到桌上,乐呵呵的问:“说啥呢这么热闹。”

郁部长笑着说:“和张顾问请教一下轻工改革的事,这方面目前国内来讲张顾问是权威。”

陈副总说:“轻工方面问题多但不大,还是多考虑一下重工这边,现在重工这块咱们和外头差距太大了,而且越落越远,这马上国家又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了,等外面大批进来,咱们重工这块路怎么走?重工影响的可不是一城一地。”

石钢的李经理说:“陈副总这话说的对,现在确实头疼。不过,现在国内特钢这一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结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没被落下,还追了几步,这也是小张顾问的成绩。我这来啊,也是来取经的,要说技术方面,目前也就是和祥这头的几个研究所了,成果累累啊。有时候一想,都感觉丢脸。”

张兴明摆手说:“可别这么说,这不是谁个人的责任,咱们主要就是吃亏在信息不畅通上了,离的太远,信息跟不上自然就会落后,再说这几年以来,咱们国内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咱们已经被国外称为中国速度了,咱们国土广大资源丰富,只要有信心,赶超不敢说,迎头并进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必竟人家先跑了上百年了。”

老爷子坐下来说:“你对国家现在对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有什么想法没有?”

张兴明说:“这事得分两面来看。第一,放开市场肯定是正确的,有压力有竞争才有动力,才能发展,但是反过来,适应不了也就只能死掉了,这个过程,可能会,怎么说?有些惨烈。但要想达到最终的发展目的,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只要抓住前面这点缓冲时间,及时的进行产业整合和重新布局,其实问题没有想像的大,但就怕企业张嘴伸手的日子过惯了,过一天算一天,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咱们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咱们的产业技术工人还是相当强大的,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机制,是领导干部的问题,这个不解决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说什么都没用。”

张兴明指着窗户说:“现在,就楼下这些厂,靠的是什么?老工人,老技师,他们一个人能顶半个厂,这话绝不是夸张,但目前国内的企业谁重视他们?谁尊重过他们?我不知道各位领导都去没去过日本企业参观,在日本,技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高的让咱们国内都无法想像,为什么?日本人傻吗?欧美企业家傻吗?

咱们原来啥也没有,创造了这么多成绩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那些领导干部?但是产业工人贡献完了以后呢?没名没利,饭都要吃不上了,谁在意过?这些领导干部在意过吗?这一点解决不了,国企永远翻不了身,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我不太愿意同国企合作的原因。”

郁部长讪笑了一下,说:“这只是个别现像,总体来讲咱们的福利政策还是不错的。”

张兴明说:“现在的福利政策就是大锅饭,可大锅饭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了,人生下来就不一样,头脑不一样,技术不一样,贡献不一样,为什么福利政策一样?我干不干干多少都一样,我为什么要干?大家都不干都是得过且过为什么我要干?大家都不干有一个人干了他还能在这个集体里存活吗?”

老爷子说:“不要说极端的话,有事说事。”

郁部长说:“没事,事实上这方面我们也意识到了,但积重难返,想一下改变过来怎么可能。”

老爷子说:“说说你自己,你有些什么计划,不要扯东扯西的。”

张兴明说:“我们目前来讲,商业,商业地产还有汽车这块基本上就是巩固,把基础打牢,最近几年不会有大的动作了,当然,继续入驻一些城市是不会停下来的。这两三年内我们的注意力可能更多集中在外面,学习,吸收,引进,然后三年吧,三年后,会集中资源在国内重工这块进行投资布局,不排除与国内企业合作合资,当然,是有条件的合作合资。”

第537章 回家

老爷子问:“有具体目标吗?”

张兴明点了点头说:“机械加工制造,机床,液压机,船舶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主要会集中在这几块,国内的选址也会在三年内完成,即使合资,我们也会像这里一样,新建整迁。”

老爷子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有这个必要吗?这个钱可不是小数,有这个钱又能做不少事了。”

张兴明说:“只有从根子上去掉老企业的影子,企业才能获得新生。而且,现在的企业大部分都集中的城区,我觉得会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把企业迁出来,直接去掉包袱变成全新的企业,然后原来的地块资源进行二次利用,这是我们研究所给出的最合理方式。举个例子,国企最大的包袱是退休工人以及家属的生活,对吧?比如现在的铁西,那么多厂集中在市区里,污染啥的咱就不说了,这块城市怎么发展?但如果把这些厂迁出来集中成一个工业园,那原来的地方能做什么?建一个综合商业广场能解决多少家庭的吃饭问题?”

老爷子眼睛一亮,扭头在人堆里找了找,说:“全书记,你对二明这番话有什么想法?”

全高官点了点头,思考着说:“是个办法,不过,投资太大了,问题也不少啊。”

张兴明说:“咱奉天这块没啥问题,先内部整合一下准备起来,这个过程我觉得咋也得二年吧?二年后我来出资,打造一个东北的鲁尔工业园,让咱奉天“共和国第一长子”,“东方鲁尔”的名头再亮起来。”

全高官问:“说真的?”

张兴明点头说:“真的,这个想法其实在弄这边的时候就有了,以后咱奉天应该山是山水是水,城市就是绿色的花鸟城市,要把厂子整个从里面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