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143章

作者:宁溪南

同时火起来的还有长城风衣,在张兴明这边有意的推动下,北方这边穿风衣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时髦打扮,而且正在向南方漫延,全国大火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衣服不像电子产品,产量受厂房设备约束,现在制衣三厂那边已经提前好几年建厂了,张兴明建议他们把大部分散活包给个人拿回家干,再收回来成衣,一下子产能提高了几十倍,有这边的市场支撑,新厂房已经破土开建了,到86年底,规模会再上一个台阶。

活力28也一样,因为洗衣机的提前普及大受其益,卖到了千家万户,再加上他们的广告已经开播,在这个洗化用品严重缺乏的年代已经成为大部分地区市民的首选。

不过卖的最好的地方还是张兴明这里,和其他非代理地区相比,85年中的销售比是12:1,张兴明这里卖12包,其他地区才卖一包,让28厂那边有点上火。

现在28厂那边正和这边联系,希望扩大代销规模,但好像还是有点舍不得一样,只是提了几个空白省份,张兴明没同意。

按张兴明的意思,肯定是要拿全国销售权的,就像现在,巴渝那边的商场开业以后,就没办法直接销售28洗衣粉,必须再去厂家另外拿货,另外谈价,张兴明觉得有点麻烦,总不如自己内部调配来的方便。

不过他也不会拒绝销售28,这是自己的民族品牌,条件再不好再不方便也要支持,还要想办法帮他做强做大,不让他走上上一世的老路。

86年的时候,洗化用品市场就要变天了,连和力滑将进驻尚海,88年保洁进驻广周,从此这两大外资品牌开始统治中国洗化市场,两家合起来洗化市场占有率一直高居80%以上,一直到张兴明重生。

后面还有尼为亚,94年进驻尚海,在当时政府的帮助下,一进来就占拒了护肤品的半壁江山,把国有品牌打的七零八落。

国内这一时期的大品牌都将渐渐消失在市场上,这是张兴明心里的痛。

他正计划着弄出一笔专项资金,就用于民族品牌的扩大规模,帮助它们扩大市场,提升产品,建立研究机构,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保护它们。

郁美净,百雀羚,中华,美加净,大宝,乐凯,娃哈哈,乐百氏,南孚,小护士,活力28,长城,苏泊尔,太多了,食用油,方便面,钢铁到汽车,在后世无一不是外资的天下。

张兴明这一世要用最大的力量来抵制这些遗憾的再度发生。

吃过饭,把弟弟和毛军送上楼,又被大姐抓住,不过因为有老师同学在,还是很快把他放了。

张兴明安排中巴车把自己和富老师这群人送到培训中心。

大伙下了车,在寒风中抖着跑进宿舍,还好,暖气烧了,现在是各单位自己供暖的时期,冷了就烧,不像后世统一供暖,不到十月底暖气就是不供,睡觉都不敢脱衣服。

进了宿舍,这些人的兴奋劲还没过去,这屋窜那屋的,最后聚一起打起了扑克,张兴明没玩,就靠在床上看着他们贴纸条,也挺有乐的。

一直到半夜十二点过了,在富老师的强制压迫下,大家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洗洗睡下。

窗外寒风呼啸,室内呼声悠长。

第二天一早,张兴明起床到操场上跑了几圈,练了一会儿拳,再回房间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起来了,初三年级的学生还挺有哥哥样,跑去水房打来了热水,给这些弟弟妹妹们洗漱用。

果然,周天英又过来帮他把被子叠了,张兴明笑着摇摇头,也没多想。

然后是早餐,按例还要到那边宿舍的食堂去,同学们都不是很愿意。

张兴明也不想去,不好吃还吃不饱,纯是糊弄孩子呢。

后来干脆就在培训中心不远的小馆子里吃了一顿筋饼豆腐脑,没用张兴明请客,富老师出的钱,十来个人只花了十块钱,张兴明也没硬撑着拿钱。

吃完回到会议室这边,其他学校的陆续也到了,人一多,屋里有了点热呼气,坐着不那么冷了。

八点半开会,也没有什么报告之类的,就是老师把名字念一遍,各个学校的学生轮着上台领奖品,戴红花,奖品果然是一支钢笔两个硬皮笔记本,硬皮笔记本在这个年代还是蛮高档东西,学生几乎没有用的,舍不得钱哪。

这个年头,一个最普通的泡沫文具盒要三块五,而一个铁皮盒子才几毛钱,一个硬皮笔记本要一块三到二块多,一个普通软皮印刷的笔记本才一毛二毛。

虽然仪式简单,但整个本钢教育口的学校不少,等所有受奖人员都领了奖,一上午就过去了。主持的老师宣布原来定于明天的联欢改到今天下午,明天自由活动,也就是不用在这呆着了,逛街去吧。

学生一片欢呼,然后起来跟着老师出去吃饭。

一大群人出了楼,来到操场上,因为人多,所以中心联系了好几个宿舍食堂,大家去的地方都不一样。

那个年代,无论是厂矿还是学校,食堂都是和宿舍建在一起的。

走到大门口,女生们就开始相互看,男生低着头,都不出声,就是脚步越迈越小。

富老师也纠结,饭量菜钱都是规定的,各个学校都一样,也不可能多给六中,她当个老师也难哪。

张兴明说:“干脆,咱们不去那个食堂了,富老师,咱们去联营后面吧,那有个开封灌汤包,还有坛肉,可好吃了,我请大家去吃。”

第203章 坛肉和灌汤包(3)

联营就是联营百货公司,新中国成立后,鼓励企业主和政府联合经营,逐渐把原来私人经营的各种公司厂矿商场变更为了公私联营的性质,名字叫公私联营某某公司,后来就叫某某联营公司。

再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私人股份“退出”,就改为国营单位了,联营的名字渐渐消失,代替的是国营某某公司,或商场。

本溪联营百货在80年代末改成了国营本溪百货大厦。

这两种美食是一家店卖,就叫开风灌汤包,包子皮薄的要透明的样子,味道鲜美,是张兴明上一世的最爱,还有坛肉,把五花肉切块放到一个大瓦缸里,在炉火上小火焖,调料主要就是酱油,吃起来不柴不腻,非常好吃。汤很浓稠,正好用来拌大米饭,吃完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说完张兴明还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吧叽了几下嘴,一副馋了的样子,其实他就是真馋了。

同学们就看向富老师。

富老师看看张兴明,再看看其他同学,想了想,说:“好吧,去吧,老师也是实在请不起你们,一个一个像小猪似的能吃。”男同学大笑,女同学一个一个羞红了脸。

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联营公司楼后,这时候还全是大平房,都是店铺,有几家饭店。

这时候东北的饭店都挂着幌子,红色的塑料皮包着个铁皮桶子,上面有塑料花,代表馒头花卷,中圆的部分代表盘子,那是炒菜,下面随风飘场的红色细穗表示面条。

无论大小,中餐饭店门口都要挂几个这样的幌子,有一些小店连牌子都不用挂,看到幌子就知道这是卖中餐的了。

挂幌子还不是能随意挂的,这还代表着饭店厨师的水平,最高是八个幌,俗称八大幌,这样的饭店就比较少见了,一个城市也不见得能有一两家,真的很牛逼。

一般六个以上幌子的饭店,老百姓称呼的时候就直接喊幌子数,六大幌,八大幌这样,替代了饭店的名字。幌子都是双数,没有单数的。

后来时代发展,装修越来越高档,慢慢这种幌子就再也看不着了,几百年的风俗消失了。

开风灌汤包位于房子的中间,两边还有别的饭店,有一家吊炉饼豆腐脑也好吃。

一群人推搡着进了饭店,里面不大,摆着几张旧圆桌,屋里还有三个小屋子占去了最多的面积,一间是包包子的,一间是厨房,这里也卖炒菜。另一间小点的就是坛肉了,大坛子就在炉火上焖着。

这年头进饭店没有服务员迎上问您好几位吃点啥,也就是抬头看看,有热情的喊声来了啊,一般声都不吱,像没看着一样。

大伙找张桌子坐好,85年能进饭店吃饭的人还少,所以虽然店不大但也不挤,饭店开作人员比吃饭的多。

张兴明喊:“一人一笼包子,蒜酱拿来,醋,来五份坛肉,大份。”然后问同学:“有谁要吃饭不?”大家相互看看,没人吱声,有包子谁吃饭哪。

饭店里员工接话:“过来交钱开票。”

张兴明脸一红,忘了这时候都是先钱后货了,还没有人给端,要自己去端。

他站起来走到卖票口,包子三块一笼,是大笼,一个包子有小孩拳头大,一笼有十五个,坛肉二块钱带饭,张兴明说不要饭,收了一块五,一共四十多块钱,醋碟和蒜泥不要钱。

速度很快,包子和坛肉就端了上来,可能是买的多了,服务员给端过来的。

同学们就两口一个包子三口带块肉的大吃起来,张兴明吃了一个包子一口肉,突然觉得不太对,他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不缺油水啊,汤包配坛肉,虽然味道对,好吃,但是有点腻了,只好起来不太情愿的去要了碗饭。没要钱,算捡了个便宜,省五毛钱。

陈子胜他们两个初三的也去端了碗饭过来,张兴明说:“我知道不够吃,还有呢,吃啥饭哪。别看我,我是太腻了没饭吃不动。”

另个同学就愣了一下,把饭又送回去了,陈子胜端着饭坐下来说:“我不和你客气,我是能吃,没饭吃不饱。”和张兴明一起笑起来,这一趟进市里他俩算是认识了,关系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