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113章

作者:宁溪南

第4卷 初中与社会变革

第159章 巴渝,巴渝(4)

85年8月3日,二台越野一台商务三辆车驶入巴渝市区,经过连续三天的驱驰,张兴明到达了现在还是巴蜀省下辖地级市的巴渝市,这个上一世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

80年代的巴渝,可以叫一声老巴渝,是一座彻彻底底的老城。

整个城市附山而居与江为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窄窄的街道起伏弯曲着,黑色的鱼鳞瓦覆盖着,斑驳的老墙充斥着,蜿蜒的石板路纵横交错,混浊的江水把整个城市分割的支离破碎,一股沧桑、压抑、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绵绵细雨洗刷着张兴明一行的满身风尘,整个城被轻雨包裹着,在灰黑的主色调中显得有些阴冷。

路边低矮的房子里透出灯光,这里的老式民居大多都是木板墙,少用砖,木板用桐油处理后可以百年不腐,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加显得陈旧乌黑,映着昏黄的灯晕。

张兴明就趴在车窗处向外看着,在陌生中寻找着曾经的熟悉,可惜年代差距太大,上一世他来到巴渝已经是2002年,那时候巴渝已经直辖了5年,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道,高楼频起,已经和85年的巴渝彻底不一样了。

这次张兴明一共带了七个人,六个从安保公司临时调过来的转业军人,一个省公安厅派下来的干事。

那个时候银行还没有通存通兑的服务,存折只能是哪存哪取,换个储蓄所就不行,支票也只能公对公,老百姓出门必须带现金。

80年代末的个体户都是背着现金南下北上,于是抢劫偷盗诈骗层出不穷,那时候出门都是把钱缝在衣服里裤衩里,或是缠在腰上装到裤腿里,甚至踩在鞋里,只留刚好的钱在兜里以供一路花销。

太多了没法伪装就只能多带人,带着刀,24小时有人抱着,坐车都不敢睡觉。

而且在80年代驱车连跨数省也不是想像中那么平静美好,车匪路霸到处都是,还要经过大量的无人山区,所以这次七个人带了六把64一杆冲锋,公安厅派了一名干事随车,好随机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包括必要时同沿途地方政府部门沟通。

从奉天到巴渝一路行来,几台车被拦了十几次,要不是带着枪,还说不上怎么回事呢。

在市里吃了一顿地道的巴渝火锅,住了一夜,第二天三台车就离开主城,去往张兴明这次的第一个目的的,永穿仙农,距巴渝主城区一百多公里,全是乡间盘山土路,好多张兴明记忆中的公路都不存在,如果不是因为张兴明能说本地话,光找地方就得花个几天时间。

早起出发,下午三点多到达。

这一路车都在山上河边绕来绕去,不时的看见稀疏的树木,到处是水塘,从路上往下看是一畸一畸的各种形状的田地,掩映在树丛里的乌黑鳞瓦房顶。

这边种田不打垄,也不修整,就是随着自然形状把土挖松,随意的种,随意的长。从路往上看田地像梯田一样一梯一梯的随着山势向上,房屋这里一座那里一座,几乎没有挨在一起的。

黑色的木板门夯土的墙,窗户很小,倒是有些像庙一样。这里的树没有什么枝桠,一根笔直的树干,最顶端一蓬叶子,树和树也离的远远的,并不长在一起。

越靠近人家多的地方,水塘就越多起来,大部分栽着莲藕,清绿色的莲叶舒展在水面上,竹子就一蓬一蓬的乱长在水塘边,路边,房前屋后,大都是手指粗细的竿,看上去颜色深深的。

不时的在路上就遇到公共汽车,像一块大面包一样的客车,个保个都是超载到实在挤不上去了的程度,晃晃悠悠哼哧着行走在盘山小路上。

三台车一进镇子就吸引了所有的目光,这时候乡下拖拉机都还是高端交通工具呢,平时出行全靠走或是牲畜拉车,去里就是挤客车了。

85年的小镇和后世的变化不是很大,后世乡民自家盖的临街砖楼现在还是一片老式吊脚木板房,但大体布局基本相同,张兴明四处看了一圈,想了一下也就搞明白方位了。

找了个宽敞的地方把车停好,四个人守车,三个人陪着张兴明去找人,张兴明上一世的第二任老婆郭永红。

镇子的主路两边是参差不齐的几栋政府盖的红砖小楼,基本都是两层,上面用白漆刷着毛主席语录,楼角装着铁皮电喇叭,几根木制电线杆斜立在路边。从主路下去走一段下坡,就是一片大大小小的古旧川式四合院,郭永红家就住在这里。

她比张兴明大1岁,现在应该是12岁了,和张兴明一样,现在正是小学最后一年,明年她就要到十几里地以外去念初中了。

85年的时候,郭永红的爸爸已经在永穿县城上班了,她妈妈也带着她弟弟和爸爸一起住在县城,她和爷爷一起生活在老宅里,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每个月从她爸爸那拿五块钱的生活费用。

站在郭家老宅门口,张兴明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觉,有点兴奋,又有点伤感,还有点惶恐,左右看看跟在身边的两个安保,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去推开了院门。

一进院门就一个十几平方的院坝,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农具什么的,铺着青石板,四下打量了一下,张兴明喊:“郭永红,在屋头没得?郭永红。”

屋里就传出一个稍有点哑的声音:“哪个?”然后少年郭永红就推开堂屋门出现在了张兴明眼前,瘦瘦的,黑黑的,穿着蓝花底的连衣裙,手里拿着纸牌,头发被汗水杂乱的贴在额头上,如果不是穿着裙子倒更像是个男孩子。

看了看她手里的纸牌,不是扑克,是巴蜀地区的一种牌,打法和麻将差不多,当地叫“幺地勾”(语音,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和麻将一样也是上停胡,算翻。

张兴明巴叽巴叽嘴,郭永红后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牌,每天不是在打牌,就是在去打牌的路上,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那几年,硬生生被麻将和纸牌占掉了大部分的时间,包括她怀孕,月子,以及上班。

第160章 提前二十年的相见(5)

话说巴蜀叫天府之国,老百姓活的确实悠闲,这边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玩,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是麻将馆,走到哪都是随时听到麻将声,大街上坝子里,支起桌子就搓。

04年的时候张兴明就看到过在派出所门口支桌子打麻将的,一把输赢都是百来块钱,警察还站在一边看着支招。要知道在东北打个五毛的都要被抓赌罚款的。像不像两个国家?

张兴明正打量少年郭永红,郭永红身后又冒出一张汗渍渍的小脸来:“哪个嘛?”看着张兴明。

张兴明看了她一眼,能认出来这就是吴艳,郭永红的同学闺密,在郭永红家里吃住了几年,算算时间,正是这个时候。

03年认识她的时候已经是个大老板了,做针织品的,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但那时她对郭永红并不太友好,觉得郭永红穷,怕借钱,也不太联系了。

“在打牌?”张兴明走上去和郭永红打招呼,两个安保四下看了看,就站在院门口没动。

“你哪个嘛?”郭永红疑惑的看着他。

“找你耍(玩)塞,看你在作哈子,幺地勾唆。”张兴明伸手拿过她手里的牌捻开看。

郭永红愣愣的看着张兴明,眨了半天眼睛才问:“你是哪个嘛?你啷个晓得我也?”张兴明没答话,看向吴艳,说:“吴艳唆?啷个没回自己屋头哎?小学都毕业啦撒。”

吴艳一撇嘴,说:“你算哪个嘛?管得到我吖?”屋里又走出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围在郭永红身边问:“啷个啷个?爪子嘛?(干什么,同做啥子)”

张兴明把牌递给郭永红,问:“你公(爷爷)不在屋头撒?”

郭永红摇摇头,说:“没得,切大爹屋头老(去大姑家里了),做哈子嘛?”

张兴明:“考的啷么样嘛?初中豆在(就在)仙农读吖?”

郭永红低了一下头,说:“一般,不在仙农去哪里嘛?”

“去巴渝耍好不好?”张兴明看着郭永红说:“切吧切?(去不去)”

郭永红睁大眼睛看着张兴明:“到巴渝?你哄我哟?(骗我)”

张兴明说:“走嘛,到永穿和你老汉儿(爸爸)说声,我带你切巴渝。”

郭永红有点意动,她是个独立生活了好多年的小妹子,胆子很大,而且她的性格就是憨厚型的,特别容易相信人,如果张兴明不来,按照她上一世的轨迹,过几天8月底开学之前,就会有一个外地的演出队来这边演出。

郭永红特别喜欢唱歌,就跑去看,还问人家能不能带她走,她也想唱歌,人家看她一个孩子,就随口说行,你跟我们走吧。结果这傻丫头真收拾了行李,真跟着人家去了,幸好遇到的不是坏人,把她送回来了。

话说这一跟一送,一个多星期,她家里竟然没人知道,得感谢这个年代还没出现那么多人贩子啊。

“那你收拾一哈,这就走,等哈到永穿天都黑老。”张兴明推着郭永红进到屋里。

还是那么阴暗破旧,还是那张床,话说这床可是古董,2008年占地开发的时候开发商赔给她二十万呢。

郭永红就开始收拾东西,吴艳跟在一边,打量了一下张兴明,小声问郭永红:“他是哪个嘛?真的要切巴渝啊你?”

郭永红一边收拾一边转头问张兴明:“你叫啥子嘛?”张兴明上前把她装进小包包的衣服拿出来,说:“我叫张兴明,带钥匙,带好钱和重要的东西,别的不要拿老。”

郭永红拢了拢头发,说:“啥子不拿我用啥子撒?”张兴明说:“都买新里,这些豆不要老,对老,你户口本本在撒?”“在。”郭永红点点头,去柜子里拿出户口本晃了晃。

“好,钥匙,钱,户口本本,毕业证,还有没有重要的东西?”

郭永红在屋里来回看了一圈,摇了摇头,“没老,还有衣服,你不叫带撒。(不让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