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530章

作者:金01

五一是劳动节自然是要放假的,服装厂也放了两天假,栾凤的父亲喝完了喜酒在山顶和一帮老头缅怀过去,她母亲还在山顶帮忙刷盘子碗什么的。

家里只有赶完礼回来的栾凤在家。

“滚蛋,不是难看得也忍不住吗。”栾凤还惦记着那句话,要和某人斗争到底。

“哎!今晚上把你里屋的窗户打开呗。”某人浑不在意,厚着脸皮说道。

“干啥?”

“我晚上来咱们热乎热乎。”

“谁跟你热乎?你去找那难看的热乎去。”

“有好看的谁找难看的呀,看我媳妇多漂亮。”

“别臭美好不,谁是你媳妇了,混蛋!放手,我妈回来了!”

骗谁呢?你妈在山顶帮忙呢。

“好好,怕了你了,晚上我把窗户打开你偷偷地来,但是不许做出格的事情,你晚上不去闹洞房吗?”

“鬼扯,有外甥去闹姨姨洞房的吗?你这是不是要害我呀?”

“咯咯咯,反正你脸皮厚,你可以化个妆上去,说不定没人认出你。”

这主意万峰是坚决不干的,化妆别人就不认识他了?他就是穿着马甲别人也照样认识他,当他缺心眼呀!

小姨结婚闹洞房自然没万峰什么事儿,他连去都没去。

不过晚上也没有去钻栾凤的屋子,他就那么一说,如果不被人看见也就稀里糊涂了,要是被人看见那就丢老人了。

尽管栾凤傻老婆等野汉子般地等了半夜。

第二天就又对万峰横眉冷对了。

不过小姨终于出嫁了万峰还是非常高兴的,这回里间可属于他了。

把自己的行李搬到里屋,终于拥有自己的隐秘空间了。

大铁箱子也不用放在地上的架子上了,也被万峰搬到了炕上。

这回干什么都方便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楼竣工

五一过后是五四。

洼后的大楼到底没赶上五一竣工,不过也没耽误多少。

没赶上五一赶上五四了,反正都是好日子。

五四这天上午,洼后所有的人都聚集在新竣工的大楼前,等待大楼启用的剪裁仪式。

上午八点,在鞭炮声中,公社梁书记、将威大队的干部出席了剪彩仪式。

剪彩仪式后,大队书记和公社梁书记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大楼剪彩这是个重要的事情,万峰因此留在家里凑热闹。

此时他站在人群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地听了梁书记八股文似得发言。

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决不动摇,什么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豪言壮语。

发言完毕,梁书记带头走进了大楼内部,参观了大楼内各个楼层。

不知他心里有何想法,现在公社政府都没住上大楼呢。

按照万峰的吩咐,张海这时候狮子大开口了,要这个要那个。

“一楼这是办公的地方,你看我们以前这些破桌子,都看不到本来的颜色了,公社怎么也得支持我们一些新的桌子椅子什么的吧?有沙发就更好了,当然暖壶水杯也得有吧。”

“这是图书室,洼后社员们一天工作后晚上到这里学习,既然学习像什么书桌书架图书自然是不能少的,公社应该支持满足我们广大社员这种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怎么也得给我们几千册图书吧?”

“这是娱乐活动室,社员们学习劳累后会在这里进行娱乐放松,什么乒乓球、桌球、扑克、象棋围棋跳棋五子棋走兽棋飞行棋登山棋…公社都得支持,要是能给我们一台唱片机电影放映机就更好了。”

梁书记表面上乐呵呵的和蔼可亲,其实心里早骂娘了。

给你们些桌子椅子就不错了,还想要沙发?我还没捞着沙发坐呢,暖壶水杯也要?是不是扫地笤帚也给你们预备呀?

几千册图书?那得多少钱呀?没有!顶多给你们三百两百本,剩下的自己凑去。

还有娱乐活动室?乒乓球、象棋倒是没问题,但电影放映机是什么鬼?

张海也就是这么一说,他也知道公社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条件,能满足一半就不错了。

果然,参观完毕,梁书记做了重要指示。

“桌子椅子公社能给你们解决一部分,图书公社能给个几百本,一套乒乓球设备,象棋跳棋围棋什么的公社可以支持,唱片机也可以给你们一套,你们自己派车去公社拉就行。”

至于其它他没提到的要求自然也就无声无息没什么希望了。

参观完大楼,梁书记和大队干部在张海的陪同下去参观洼后的各项改革成果去了,什么鱼塘呀砖瓦厂呀机械厂呀大棚呀果园呀统统转了一圈。

梁书记看得满面红光,精神焕发。

毕竟这是他支持下的项目,弄好了可是大的政绩,眼见这势头不错。

然后,中午在小队吃完午饭,饭后听取了张海对洼后小队的整体规划。

“接下来我们的胶鞋厂也要开工了,往下我们还要开办塑料厂,纸箱厂,如果条件允许将来我们还会在因呐河和山后小队交界处的急水流地区建一个小型的水电站,彻底解决我们的用电问题…”

张海所说的流域就在洼后和山后地界的交界处,这里有一段狭窄的河道,是水流最湍急的地段。

万峰曾经无意中提起这里建个小型的水电站最理想了,不想张海这货竟然记住了,在今天也就吹出来了。

张海原本是想让万峰也和梁书记接触接触,但万峰考虑到自己现在还是弱冠少年就没有同意,一个少年是不会引起大人的重视的,等过两年再说吧。

第二天,为免夜长梦多,张海把砖瓦厂的三台拖拉机全部派到了公社,用一上午的时间把公社答应给的东西都拉了回来。

包括三十套桌椅,乒乓球台几个还算完好的书架和大约三四百本各种书籍。

经过一番布置,空荡荡的大楼里总算有了点东西。

八十年代初,人们正是文化饥渴最鼎盛的时期,新华书店里经常会出现排队买书的景观。

但公社这些图书一进入图书室,洼后的社员们像疯了一样地冲进图书室,废寝忘食的汲取文化营养。

公社给的这点书是根本不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