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2208章

作者:金01

反正每次头天来了,第二天春风满面地回去了。

一月十号,万峰在外面的各项投资也汇总到了他手里。

西湾摩托今年一共创造了八亿元的利润,这里面自然有他是一半分红,这个利润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今年的尚海华光电子因为加入了移动电话和传呼机的生产,实现了盈利。

在军方的电子元器件可以保证企业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情况下,移动电话和传呼机产生的两亿利润就是纯利润了。

华光电子产生的利润被万峰转手就投入到科研去了,华光电子一年现在需要的科研经费达四五亿元。

这主要是一些化学材料的研发消耗的经费较高。

柴油机厂的主厂和开发区的分厂今年单为南湾汽车就生产了三个型号的柴油机二十三万台。

每台发动机的净利润是八百元,总利润是一亿八千多万,自然也有万峰一半的红利。

千栋建筑有万峰四分之一的股份,去年千栋创造了两亿元的利润,万峰躺着又捡了五千万元。

方便面企业现在已经有了五个工厂,分别是红崖南湾、天晶康师傅、尚海康师傅、西湾厂和川蜀分厂。

康师傅方便面现在占据了华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市场份额,年产方便面十亿包,实现利润一亿两千万元。

作为六位股东之一的万峰躺着捡了两千万元。

万峰投资的这些企业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晶东方。

晶东方去年为华光科技生产了九千台显示器,在市场上零售了大概有千八台显示器。

显示器的利润还是很喜人的,成本两千一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一台显示器的总成本在两千四百左右。

这还是产量少的原因,生产的少背在产品身上的费用就多,如果显示器产量再大,这个费用还会进一步的降低。

晶东方去年创造了一千六百万左右的利润,虽然他们自己仅仅获得了八百万的利润,但起码保证了员工可以不到市场里去捡菜帮子了。

万峰得到的八百万分红一分钱没提,全部投给了晶东方,不但利润全部投进去了,额外万峰又投了一千万进去。

晶东方现在在研发LCD,没有钱根本不行。

晶东方去年的那点利润,仅仅够职工发薪水和养老金,哪里有钱去搞什么科研。

这个钱万峰不投谁投。

LCD并不只是晶东方自己在研发,顾红忠也在鼓捣。

万峰的计划是今年把晶东方的研发人员调到南湾来,和顾红忠一起研发,预计到今年年底研发出成果,明年生产2G手机的时候,这些LCD将用到新手机上,就不用像现在的大哥大一样去买日笨人的了。

今年还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投资盈利点。

就是万峰和林来嵘合资创建的那份巨华报纸竟然还给他盈利了三十万。

虽然钱不多,但除了在湘港有一个自己的喉舌之外,它竟然还能盈利了。

还有一个意外的盈利就是交换机了,殷振飞的交换机今年的分红是一亿五千万,超过去年的分红近九千万元。

上一世,华威在九五年实现销售额十五亿,至于利润没人知道有多少。

而去年华威就达到了十亿的销售额,这么说华威在今年就能超过十五亿的销售额。

华威的下一步是不是该做通讯基站了?

既然手机的供应权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华威在基站建设上达到垄断不太可能,毕竟那还有电信中星等国企在那里,但是分一杯羹应该没问题吧。

这个事情在年前要和乌部长联系联系,多的拿不下,东北三省拿下来总可以吧。

有了自己的手机参数,华威做个通讯基站应该问题不大。

今年这些外面的投资整体来说基本和去年差距不大,就是有增长也是幅度有限。

今年华光电子可是带回了两亿的利润,华威那边也多了近一个亿的利润,那是什么利润减少了呢?

摩托!

西湾的摩托今年足足减少了两个多亿的利润。

去年南湾摩托是十六亿的利润,西湾是十亿五千万的利润。

可是今年西湾仅仅才八亿多一点的利润,少了两亿五千万。

正这少的两亿五千万利润,抵消了其它项目的利润增加。

看来摩托车有卖家市场向买家市场转移已经比上一世提前一年到来了。

上一世这一天是九五年到来的,主要是90CC摩托的混乱。

90CC摩托这一项如果不做出改变,明年弄不好会跌入少赚钱或者不赚钱的境地。

想到这里万峰拿起电话打通了陈道办公室的电话。

陈道不在。

万峰起身走出办公室走进了摩托车车间。

有人告诉万峰陈道在研发室。

本来科研楼里是有摩托车的研究部的,但是陈道不怎么爱待在那里,反而还在以前老厂的研发部里。

他的理由是在这里他能找到灵感。

此时陈道正在和一群人在电脑里研究模型,他们在演算电喷发动机的各种工作原理。

陈道虽然不怎么会摆弄电脑,但他们部门也是分配了很多大学生来,这些人会摆弄。

万峰还凑过去看了几眼,看得云山雾罩的。

既然看不懂就别装内行了,万峰把陈道从人群里叫了出来。

第1979章 顺手就做了

万峰叫他那一定是有事儿了,陈道洗干净手把万峰领到他的办公室,亲自给万峰倒了一杯热水。

“陈叔!立式90CC的发动机换成电启动的要多长时间?”

“换它干啥?”

“我感觉明年90CC的摩托市场要乱***不好会有十几个厂家推出发动机,推整车的也不会少了。”

以前做整车的少是因为发动机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