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2003章

作者:金01

这都五月中旬了,跑人群里摩肩接踵,这不是没事找事儿吗。

“要不去华亭路,那里现在还是尚海最大的服装市场。”

“呵呵!路工!你大概不知道,我未婚妻就是开服装厂的,你说我到服装市场里去干啥?”

路金水开始挠头。

思来想去尚海除了这些个地方好像真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地方了。

“要不去外滩吧!”

“外滩对面不就是陆家嘴吗?”

“对呀!”

“那去看看吧。”

九十年代初期的外滩就已经有国际都市的雏形了,道边的楼房一眼看去就不是华国楼房的样式。

万峰对这些楼房没什么观感,它们代表的只是殖民,根本没什么看头。

反倒是对岸陆家嘴建起的一些高楼大厦留下了他不少目光。

外滩最有名的事儿谈朋友,通俗点解释就是找对象,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因此这里的男女青年非常的多,勾肩搭背的。

当时在华国,尚海是最开放的城市了。

在别的地方青年男女哪怕是情侣也会离挺远,但在这里大白天搂搂抱抱非常的普遍。

“都说你们尚海有尚海女婿遍天下一说,是真的假的?”

万峰在外滩嫌溜达,问路金水。

“真的,从八十年代初期,所有的人都想出国,姑娘最简单快捷出国的方式就是嫁给老外,什么国家的都嫁,这才有了尚海女婿遍天下一说。”路金水的话自嘲意味浓厚。

“那么现在呢?”

“现在倒是有明确的目的地了,再也不逮着个老外就嫁了,而是都去日笨,好像到日笨就有赚不完的钱一样。”

虽然从广场协议后日笨就开始走下坡路,但现在日笨的生活水平是华国远远不及的。

哪怕前不久房地产崩溃,无数人奔赴黄泉也不是华国现在能比拟的。

人往高处走,谁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因此才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嫁到外国。

尚海人骨子里的崇洋媚外大概就是从这个时期留下的,哪怕几十年后华国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发达国家,尚海人的这种病也没治好。

都说尚海人视外地如草芥,其实在万峰心里也是不怎么看得起尚海人的。

就像现在一个老外搂着一个本地姑娘在大街上大摇大摆。

姑娘一脸娇羞拿出副小鸟依人的样子。

万峰觉得嗓子发痒,往地上狠狠吐了一口痰。

“呸!”

那个老外对着万峰翻白眼。

再翻白眼就拍你,别以为在尚海老子就不敢拍你。

一个戴着袖标的老太太过来了:“随地吐痰,罚款五毛。”

万峰挥挥手,韩广家就从兜里掏出五毛钱,面带笑容地交给老太太。

“去外高桥工地看看吧,在这里待着闹心。”万峰建议。

坐渡轮过江来到了自己的建筑工地。

万峰上次来是一个多月前,与一个多月前相比,工地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研楼和厂房的楼层都在加高。

变化最大的是和他的建筑对面也有工地开始干活了。

到底是老干建筑的,谭春的工程队和于家栋的工程队比起来就是云泥之别。

“咦!小万!你怎么又来了?”

于家栋看到万峰有点疑惑,好像才来过不两天呀,怎么又来了。

“我怕你干活偷懒就过来监视你。”

“呵呵!”于家栋呵呵一声。

“过来办点事儿,今天没事儿闲着溜达就过来看看。”

万峰确实是闲着没事儿过来看看,没有什么目的。

第1798章 小中见大(修)

谭胜还是有办事能力的,他用什么手段和什么方法把万峰画出的十六个人请到王宝和酒家的,万峰不清楚,也没想过问。

反正人来了就行了。

王宝和酒家在尚海属于非常古老的酒家之一了,据说创办于1744年。

1744年应该是乾隆年间了,万峰一算吓了一跳,二百四十多年!

王宝和在尚海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称,以专营王宝和老酒,清水河蟹闻名。

在八十年代,到这里吃饭人均就超过百元。

八十年代的人均超过百元的消费是什么概念,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一个工人几个月的工资。

就是放在现在的九一年,到这里吃一顿一个月工资也就报销了。

因此,这里根本就不是工薪阶层能消费的起的。

那这么多年这里的饭菜都被谁吃了?

万峰自然就想起了万恶的资本主义。

既然敢叫蟹大王,说明这里的菜肴十有八九和河蟹多少都能拉上关系。

谭胜这货还是没练到火候呀,作为南湾集团公关部长,你连老总我喜欢什么口味都没弄清楚,还想不想往上爬了?

芙蓉蟹粉、翡翠虾蟹、流黄蟹斗、阳澄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