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第182章

作者:臊眉耷目

依照陶商的判断,白绕这小子很可能连“西至太行山脉,南自黄河沿线延津渡口以南,往大梁至颍阳”这一块地域究竟有多大都搞不明白。

这种事确实是有可能的。

在汉朝,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汉代虽然已经务具了雕版、套印、用色、连雕带套带敷、镂空版套印以及“夹缬”诸项具体技术的应用原理,但由于物资加工的落后和久经动乱的物资匮乏,简牍书章的产量还是非常低下的。

士族争文稿,尚且百金而不得一瞻,像白绕这样的底层贫民出身的人,可能连拓印出来的中国字长什么样子都够呛能见过,其学问更是可想而知了。

书读不起的人,州县的地图怕是更没看过几次。

一县之内,家中能藏有郡国羊皮地图的人,手指头加上脚指头,估计差不多就能数出来了。

像是白绕这种底层出身的人,从小到大,要是能看到过自家居住的县城方圆百里内的地图,就算是祖上烧高香有福的了。

但白绕很显然不愿意让别人埋汰他没文化。

他见郭嘉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一副很腻害的样子,于是也不管是真的假的,便拍着胸脯装腔作势的赞同。

“先生之言,甚和吾心,与白某实在是不谋而同,此事对你我而言,确实都是有益之事。”

很明显,白大帅的虚荣心有点强,亦或是可能自卑,所以不懂装懂。

郭嘉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迟,喝完这顿酒,郭某便即刻奔南而去,待日后功成,当有与白大帅相会之日。”

陶商以不为人捕捉的速度,迅速的挑了挑眉,然后站起身来,冲着白绕一拱手,道:“在下也要先行返回徐州,另外我兄长既要南行成就大事,一路之上可是不能没有人保护,兄长,不如就让小弟领兵护送兄长渡河,如此也好让白大帅放心,如何?”

郭嘉本想出言拒绝,不过转念一想,若是不按照陶商说的话办,万一白绕一时心血来潮,派黑山兵马保护自己一路南下去劝降什么刘辟、龚都之流,那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谁会真的去找那些傻瓜啊。

如今陶商既然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那自己又何尝不能反过来给他一个台阶下呢?

“既然如此,那便有劳弟弟费心了。”

白绕今天喝的很高兴,且一下子能结识袁绍的干儿子,还结识了两个,可谓是非常的开心,再加上郭嘉适才话里话外还为两方制定了“前途大计”,就算听不明白,但也深得白绕之心。

既然友情已经如此深厚,又何必在乎多欢聚这一时呢?

打着酒嗝站起身来,白绕一伸手,哼哼哈哈的道:“白某送送二位儿子!”

陶商和郭嘉的脸色不由齐齐一变。

“是送送袁公的两位干儿子!”白绕急忙改了口风。

一行人等,就这么奇奇怪怪的与黑山军的白绕结识。

临走的时候,白饶和眭固还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冲着陶商等人使劲挥手作别。

陶商细细的打量着白绕,突然泛起了一个念头。

不论一开始的目地是如何,但今日终归是与这位黑山军的白大帅有了一面之缘,这个人的骨子里虽然有贼寇的凶蛮和毒辣,但对自己这个“袁氏义子”还算是颇为认同的,其实这也算是结下了一个善缘吧。

白绕身为黑山军的一位渠帅,身份不低,若是能保住这个人的性命,日后再与黑山军有交集的时候,或许还有一步暗棋可以下呢?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妨一试。

在即将与白绕分别的时候,却见陶商突然一转头,冲着白绕笑道:“白大帅,临别之时,陶某有一句良言相赠,不知白大帅肯听否?”

白绕没想到陶商临走之前还要给自己送祝词,很是欣喜,哈哈一乐,大咧咧的道:“有什么话,陶公子但说无妨!”

陶商沉吟了片刻,低声道:“陶某不才,曾略习三易之术,我观白大帅命格在北,往南恐凶,数年之内,黄河以南若有战事,还望白大帅为自身计较,不要前往,能在河北待着,便在河北待着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诚心待你

陶商劝白绕近几年不要渡河,留在河北,白绕听了这话,心下陡然就是一惊。

前一段时间,首领张燕曾召集黑山军诸位渠帅,意有南下黄河,向兖州攻略拓展之意,张燕对于此次南征,似是比较意中白绕和另一位黑山将领于毒

那次会议乃是秘密中的秘密,参加的只有黑山军的诸位头领,袁绍的干儿子若是想知道其中的细节,却是万万不可能的他说他懂三易,难不成是真的?

白绕本身就是个没文化的汉朝底层社会闲散人员,因为素质的低下和文化的匮乏,导致此人对一些神鬼之论倒是颇为崇信,所谓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他这纯粹就是一句屁嗑。

历史上的白绕,在初平二年与于毒、眭固等人一同攻略东郡,虽然一时得手,但却最终引来了曹操,白绕战败身死,而通过击溃这一支黑山军的战斗,曹操得以顺利入驻兖州,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白绕心中忐忑莫名,随即与陶商和郭嘉等人告别,他自己率领着兵马,奔着黑山军的大本营而去说不得这次南下侵略兖州的将领,得劝张燕改上一改,谁爱去谁去,白某就在黄河以北待着!

眼看着白饶等人回返营地率领黑山兵马即将远去,陶商不由长长的舒了口气。

又过了一关。

而这个时候,韩浩亦是率领三千泰山军赶到,他上下打量了陶商一会,询问道:“公子,没什么事吧?”

陶商摆了摆手,示意韩浩无碍,接着看向郭嘉。

“颍川阳翟人郭嘉,字奉孝,与颍川书院历代诸学子交厚,深得颍川荀氏与陈氏族人之谊,与荀彧、荀攸、钟繇、戏志才、陈群、辛评等人为友,其余诸人皆为颍川士族出身,唯有你以寒门之却可与其等并列,盖乃你有天翔划宇之才,鬼神难辩之机对吗?”

陶商一番话说出来,饶是郭嘉机谋百出,有随机应变之能,也不由被他诓的有些慌,心中暗自惊诧。

颍川郭氏的户籍都在阳翟啊,这陶商是徐州人,他是从哪调查出来的?

连他平日里交什么朋友都知道的这些详细,这小子是干什么的?

狐疑的上下打量了陶商几眼,郭嘉一挑眉,道:“难道你原先认识郭某?”

陶商没有回答,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一叹,喃喃道:“没想到给人装儿子居然还能装出个鬼才义兄,你的登场可委实比我闪亮了许多”

说罢,忽然见陶商整了整袖子,微微一欠身,对着郭嘉做了一个长揖。

郭嘉见状吓了一跳,他适才在帐中和陶商、白绕相处了一会,知道面前此人虽然不是袁绍的干儿子,但却是徐州刺史陶谦的亲儿子,丹阳陶氏现任的嫡长子,日后的家门掌权人。

对于郭嘉这样的旁支子弟来说,被士族公子如此毕恭毕敬的行礼,还真就是头一回。

看着陶商对待自己这般谦恭,郭嘉不由长叹口气,摆了摆手,难得的有了点正经表情。

“罢了,陶公子何必行如此之礼,郭某儒门一介狂生,焉能受得起这般待遇?我不怪你刚才故意挤兑我就是了。”

陶商闻言一笑,原来郭嘉以为自己行此大礼是为了适才的一些言语冒失而道歉,殊不知本公子这一次乃是为了求才。

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齐桓公礼贤下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今日得蒙天意,大才落在了陶某面前,我陶商又岂可不仿效名人以求贤若渴之心请其入仕呢?

“郭先生,实不相瞒,在下丹阳人陶商,久仰郭先生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天意使然陶商年轻识浅,本没有资格请先生入仕,但如今天下纷乱,天子蒙尘,陶某欲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汉室天下,怎奈见识浅薄,恐不能与天下虎狼相争,今得见先生,实乃命中注定的缘分,陶某想请先生入仕陶府,陶某愿意以师礼待之!”

陶商这一番话说完,不仅仅是郭嘉,就连徐晃和韩浩,也不由的愣在了原地。

陶商是丹阳陶氏的嫡长子,又是刺史的长公子,更是被许子将评判为“太平公子”的天下俊秀,论及身份和眼下的资历名望,虽然尚是白身实际上已经被董卓敕封为丹阳郡守,邑比两千石,但日后必将能执一方牛而,成为当世青年俊杰中的翘楚人物。

至于这个郭嘉,一看就是旁支子弟不说,一身行头也是显得极为寒酸,看他那瘦削病态的模样,能不能吃饱饭都在两说之间,陶商为何要对他如此恭敬,岂不是自我降低身份?

但陶商此刻就是打的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