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第126章

作者:华光映雪

而此事,也就是白凡在议政殿的时候突然想到的!或许,此事可为!

议政殿内,当众人都低头沉思,没有好主意的时候,白凡开口了!

“陛下,臣或许有办法撑过这十天!”

李二立刻追问,“是何办法,速速讲来!”

“旱灾起处,乃是河东道跟河北道的交接处,朝中运粮队还差十天能到,所以只有向本地富户征粮,别人恐怕不愿意出粮食,但是那里距离清河崔氏很近,属于清河崔氏的地盘!

臣有办法让崔氏主动出粮赈灾!”

什么?

众文武都是一愣,这小子不是在吹牛吧,清河崔氏怎么会好心帮朝廷?世家大族不趁着国难之时捞一笔就是厚道了!那帮人都是自私的,谁会管普通百姓的死活?

李二也是不信,但是还想听听白凡的解释!

白凡自信道,“三个月前臣开始部署针对崔氏药材的生意,如今效果不错,前几日崔氏派人来跟我议和,但是我没有答应,他崔氏设下十面埋伏截杀我,就应该不死不休的!

但是如今国难当头,赤地千里之状,在下实在不忍见到人间惨事,所以准备和崔氏议和,条件就是崔氏在河北河东两地,他们所能做到的地方,开仓放赈十天!”

众人再次被震惊了,没人相信白凡竟然三个月就能让崔氏低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们怎么不知道?

“小子,你说的是真的?你那个手下真的做到了?近几日忙于治灾,朕还真的没有关注过此事!”李二惊喜的问道。

“千真万确,如今崔氏八成的药材生意都已经被丐帮接手了,所以他们不得不低头!”

李建成开怀的笑道,“你那个手下是个人才,不如调到户部任职吧,去做乞丐商人,有些浪费了!”

白凡连连摆手,“岳父说的哪里话,正是因为有他在,丐帮才能保证不再饿死一人,你把他弄走了,天下几十万乞丐儿郎怎么办?大家都指着他吃饭呢!”

“好!”李二大声叫好,这小子无心插柳的,竟然能够解决这么大的麻烦!

“小子,你能放下私人恩怨,为国济困,实在难得!

你那个姓刘的手下,此次立下了大功劳,单凭一己之力就能为大唐养活了数十万穷苦百姓,朕给他授爵!”

“臣代替丐帮商人刘忙,谢过陛下!”

此议过后,白凡迅速派人跟崔氏达成了协议,崔氏在河北河东两地,以朝廷的名义放粮十天,丐帮归还药材生意的五成给崔氏,只保留三成作为丐帮活命的路子!

至于白凡和崔氏的恩怨,白凡也让人传话给崔氏,冤有头债有主,到时自会找当事人解决,跟崔氏其他人无干!

崔君肃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中感叹,崔氏再次被这小子算计了!

此次事件,不单单这小子在朝中获得了好名声,以后传出去,河北道河东道的百姓都会念人家的好处!

同时崔氏也会因为白凡最后一句传话而分裂开来,白凡再也不是崔氏的仇敌,仅仅是自己兄长崔君绰的大敌!

随着有大家族带头放粮十天,其他家族也在朝廷或明或暗的压力之下,开始放粮做做样子,毕竟同为五姓七家,崔氏已经带头做出表率了,其他家族若不出手,以后朝野舆论就会不利!

而经过十天之后,朝中的第一批南方救命粮食,也顺利的在北地各州道铺开,此时白凡在书院教育的学生们终于开始了大展手脚的时候!

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收藏、求打赏、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

今日三更之二送到!请大家多多支持!

感谢书友不相识的打赏!

本章完

第153章 崔氏低头 达成交易

幽州首府涿郡城中,新任守将柴绍正在为一件事情发愁!

今年北地大旱,整个幽州,整个河北道都是灾区,前几日幽州西侧已经起了流民,好在当地崔氏答应了朝廷开仓放粮!

如今十日已过,崔氏放粮终止,朝中粮草已到,本来柴绍不应该着急的,但正是因为此事,柴绍却有些犯愁了!

已经派出了各路运粮队伍前往各处赈灾了,可是坏事就在这里,赈灾车队去时还好,非常顺利,当地百姓夹道欢迎!

但是车队回来的时候死活百姓们不让走,说离了车队我们吃什么?

最后竟然闹出了个大笑话,车队回来的时候,各地的百姓也纷纷跟着车队走,那意思很明显,跟着运粮车队至少不会饿死!

尽管运粮官已经明白告诉他们,粮食正在源源不断的运来,隔几天就会去派送粮食,但是流民们不信呀,这个大灾年景的,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以往听都没听过的!

既然朝廷这么说,那就是说州府有粮食,大家都去堵着州府,守着州府的大粮仓,至少比饿死在家里强!

于是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巧合,各地的百姓看到逃难的流民,那些个过不下去的也纷纷加入,队伍越来越大,河北道几座大城三天时间,就已经都被流民围住了,人家也不闹事,就等着饭点官府派粮吃饭!

如此,各地又一次聚起流民之事,惹得李二大惊!

不是刚刚安抚下去流民吗?已经开仓放粮了,为什么十天之后流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聚越多了?而且是遍地起烽烟式的,只要是大城市都被流民围住?难道有人从中作梗?

为此事,李二立刻派出了心腹精锐信使去查探,得到的答案却令李二哭笑不得!

百姓中不乏乱世走过的老人,大家什么没见过,旱灾、蝗灾、战乱、瘟疫,只要是三十岁以上的人,基本上这几种苦难都经历过!

大唐立国刚刚十年,十年间还有五年都是在征战天下,大唐立国前是隋末纷争,连年战乱不断,那时候所有东西都是靠拼杀抢来的,十年的战火,期间天灾人祸无数,谁在乎过百姓?谁在乎过天灾?

天灾来了收成不好?只要不是自己治下,死的不是自己地盘的民众,哪路反王会管?

如果是自己地盘出事,那好,为了生存,我们可以去拼杀,去抢夺,同样不用担心,无非就是胜败的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苦的都是受灾的下层百姓!

当天灾遇上战乱的时候,谁管过百姓们的死活,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等等,只要能活下去,基本上谁都会干!

即便是天灾之时,没有遇到战乱,朝廷面对大灾大难,或是祭天求告,或是各地开仓放粮!

但是粮食也很有限,基本上没过几天朝廷也撑不住了,最后大家还是要逃难,逃出受灾的家乡,逃到那有粮有水,富饶丰收的地方,熬过了灾年季节再回乡,这是老人们一致的观点和看法!

今年倒好,谁见过大灾之年,朝廷将粮食送到村上,让各家各户呆在家中就能度过灾难?没人相信,与其相信这么一个荒诞可笑的谎言,还不如早早趁着还有口粮,出来逃难的好!

所以各地大城都被围了,李世民案头三天不要,就堆满了议论此事的奏章!

这事在李世民看来,也好也不好,不好的是民众们还没有信任大唐朝廷!

好的是,民众们没有完全不信,至少还在尝试着相信,要不然他们就不是逃难到大城四周,而是一路集体南逃了!

对于此事,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发愁的,就这样吧,百姓们喜欢距离城池近些就近些吧!反正在哪里都是放粮!当然,若是外围所有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了,还省去了运粮的麻烦呢!

可是皇帝这么想,各地被围的主官可不这么想,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每天还要管他们吃饱,所谓无事生非,若是这些人聚在一起闹个乱子怎么办?

人越来越多,万一有人生个疾病,最后闹出了瘟疫怎么办?所以,接到皇帝的敕令后,有见识的官员再次上书此事!比如说柴绍!

就在柴绍为此发愁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有终南书院的学子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