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31章

作者:关古威

而此时,李鸿章正奉旨去与法国代表谈判。其实纯粹就是去找麻烦的。既然皇上已经执意要打下去了,这种象征性的谈判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远从法国赶来的基尔脸色相当难看,听完翻译的话之后说道:“看样子,贵国是没有任何诚意跟伟大的共和国谈判了?要知道,我们是跟越南签订过协议的。那里的土地已经属于共和国了。贵国必须承认!”

李鸿章微微一笑,说道:“基尔先生,越南本就是我大清的属国。越南国王都是我们皇上册封的,换句话说越南国王只是我们大清皇上的一个臣子。他有什么权利跟你们签订什么协议?他跟你们签订任何协议,大清都是不承认的。”

基尔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但是还是耐着性子,努力作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李先生,我想我们还是来谈些实际的吧,你认为贵国军队可能从我共和国军队的手中夺回越南吗?如果不能,那你们所谓的不承认又有何意义?”

李鸿章冷笑道:“我大清已经整军十万,旦夕之间就可平定越南。”

基尔彻底被李鸿章逗乐了,“是吗?就你们那些抽着鸦片的十万大军吗?我国政府一再要求军队隐忍,不然早已经突破北宁,踏上贵国的土地了。共和国是爱好和平的,不愿意再见到流血事件。所以才主动要求和谈,你们切莫不要把这当成懦弱,若贵国执意如此,我们只能在战场上见了。”

李鸿章收起笑容,拉长了脸说道:“那就战场上见吧。”说着作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基尔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养心殿内,关绪清召见了恭亲王。如今朝廷的势力可以说分为三派,一派是当年慈禧的爪牙。慈禧倒台之后,一部分被抓、被革职查办。一部分归入到了醇亲王名下。一派是帝党,以董梁、李震、左宗棠、翁同稣为代表的。衷心于关绪清。另一派就是恭亲王的党羽,恭亲王在道光年间就开始扶植、培养自己的党羽。门生、党羽遍天下。连如今的李鸿章都是恭亲王的包衣奴才。

不过对自己的这位六叔,关绪清还是比较尊敬的。可以说他是满清贵族中少有的几个看清世界的人。虽然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但他的能力和智谋还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得到他的鼎力支持,自己很多事情办起来会相当顺利,毕竟什么事都需要基层的人去执行。就算计划再完美,如果恭亲王不合作。他手下的那些办事的地方官不卖力,结果会大打折扣。

“六叔,叫您来只是跟你说几句心里话。朕知道,您对侄儿这次的决定有些不满。可您也看到了,大清现在的样子。老是割地赔款,一条条的条款把我们的脖子勒的死死的。到现在税务司还在英国人的手里,如果再不挑场硬仗打,怎么翻得了身啊?”关绪清推心置腹的说道。

恭亲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峻,什么都没有说。

“我知道,这江山原本应该属于六叔您的。说句不敬先帝的话,如果当年是您坐上了这把椅子而不是咸丰爷,可能大清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大清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前些天,我去圆明园里转了下,看到那剩下的几根柱子,就像扎在朕心里的刺一样疼。辛酉年的耻辱难道六叔忘记了?侄儿想把大清变强,还望刘叔帮朕啊。”关绪清深情的说道。

“臣谨尊皇上教诲。”看着恭亲王一如既往的死板面孔,关绪清不知道这番话起到了多少作用,无奈的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关绪清就越南战事由兵部拟定了几种作战方案,并由军机处反复研究。却最终没有定论,主要还是陆军兵力有限。要防着北边的俄国、东边的日本、西边的新疆、西藏、蒙古各部,及东南沿海。实在掰不开兵力。十万人马入越已经是极限了,但是要短时间内占领整个越南还是相当困难啊。

但是出奇的,军机大臣、户部、各省督抚、知府都相当配合调兵、征粮等一系列的举措。看来恭亲王表面不说,内心还是希望能辅佐关绪清把大清变强的!

如今君臣一心,积极备战。对越南的战争马上就转入了战略反击了!

新的号角又要吹响了……

此时,台湾传来捷报。基隆收复了!

雄狮苏醒 第四十六章 四面之敌

宣德门大街,礼亲王府内。

载涟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笑着说:“你们看看,天下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这边李鸿章谈判破裂,那边台湾基隆就收复了?”

庆亲王奕劻摇了摇头说道:“小皇帝早就铁了心的要跟法国人打到底啊。”

载涟撇了撇嘴说道:“看那报纸上把他夸得跟圣祖再世似的,依我看他有个屁的本事。把祖宗的规矩都改了,哪里有不给旗人粮食、银子的道理?把我们这些皇室宗亲都赶出了朝廷。”

礼亲王世铎这时叹了口气道:“皇上想用谁这个我们暂且先不管,但他不该为名而妄顾祖宗家业,放着好好的和议不谈,偏偏要跟法国人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法国人再打到家门口,怕是祖宗的江山都要丢了。”

奕劻道:“礼亲王,您是宗室的长辈,你得去找皇上说说啊。”

世铎摇头道:“皇上?他会见我?我是个屁啊!”

奕劻听了,长长的叹了口气,载涟也喝起了闷酒

紫禁城内,关绪清仍然对这越南的地图反复研究着。和谈失败后,法国人又对越南地区增援了2万军队。并且法军印度洋舰队中抽出了“都尔”号旗舰、“胜利”号铁甲舰、在内的二十四舰艇向南海挺进。而“优雅”号早就在南海的法军军港处接受维护了。

“都尔”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5700吨的排水量,比6000吨“优雅”略轻,但由于他不是铁甲舰,而是巡洋舰。航速达到了恐怖的18节。

也就是说,大清目前最快的“超勇”、“杨威”也追不上他。并且“都尔”号装备的火炮也很猛,主炮就有8门、稍小的副炮有13门,加上机关炮,足足有38门火炮,几乎是一般巡洋舰的一倍。

可惜德国的“定远”、“镇远”、“济远”、“威远”都无法提前回国,只能靠国内的舰队来对付他了。

“胜利”号跟“凯旋”号是一个等级的姐妹舰,“优雅”就不用多说了,其6000吨的排水量简直就是一个巨无霸,中了100多枚炮弹仍然毅力不倒。不过由于中弹较多,短期内无法修复。

如今两国海军对比又呈现弱势了,由于南洋水师中只有“不败”、“长胜”、“凯旋”、“居因”四艘铁甲舰。其余的如“杨威”、“超勇”、“南吉”、“南祥”四艘巡洋舰外。另外的几艘几百吨的蚊子船根本不值一提了。唯一的机会就是法国新组建的远东舰队还没有到达南海,如果能在他们到来之前就把越南境内的法军全部吃掉,那就无需再进行残酷的海战了。

正当关绪清在苦思破敌之策时,王商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道:“皇上,刘大人来电,说日本出兵朝鲜。已经攻入了王宫了。”

关绪清霍然站起,不是让刘三驻守在济州岛嘛。让他防着日本,怎么还让他们得逞了?刚想骂上几句,然而这一切还没有完,内侍又来通报:“启禀皇上,沙俄再次出兵犯我新疆。如今已占领了伊塞克湖东南的土地。聂军门请旨是否对沙俄反击。”

关绪清听后,脑子一阵嗡嗡作响。南边法国的战事未了,东边的日本、西北的沙俄都耐不住性子了。要来分一杯羹,可如今,大清对付一个法国已经够累了。还怎么腾出手来对付日本跟沙俄啊。

关绪清放下手中的电报,转身对着王商说道:“让左宗棠即刻回京,不得延误。”

“喳。”

此时,恭亲王求见。

“臣,恭请皇上圣安。”恭亲王说道。

“六叔来啦,朕正想找你呢。”关绪清兴奋地说道。

恭亲王铁着脸说道:“皇上,老臣听闻新疆、朝鲜又乱了起来。赶忙就跑来了,不知道皇上准备如何应对啊?”

关绪清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如今我大清正与法国人开战,日本、俄国都想来渔翁得利。六叔,不知道你觉得该如何应对呢?”

“臣以为对待三者应当分清主次先后,方能从容定计。”

“何为主?何为次?应当怎样区别先后呢?”

“臣以为,日本弹丸小国。虽明治维新以来发展甚快,但还不足以与我大清一拼;俄国自克里木之败仍未恢复元气,也无力东侵,固只派小队人马来骚扰我边疆;两国都是因为我大清与法国人交战才乘机出兵,想占点便宜。所以二国为次,法国为主。应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只要法人一去,两国必退。”

关绪清目光灼灼地看着恭亲王说道:“那如何击退法人呢?”

恭亲王停顿了下说道:“我观皇上行事处处占有先机,安南未乱已派兵南下,法人未攻台湾已先行驻防,而朝鲜之变也早有所料,东海一战更是算准法人会偷袭江南造船局。但是四处分兵、八面驻防,却是只能防守挨打,却不能伤敌。不如集中力量入越,新疆、朝鲜只是廯足之患,无须多做理会。朝鲜驻防五营人马,有无这五营人马,日本人都会进攻朝鲜。放与不放其实无实际意义。”

听了恭亲王一席话,真是犹如拨云见日。是啊,朝鲜放上五个营只能是个摆设,日本人大举来攻。五营人马又有何用?边疆的骚乱不如不去理会,让他去闹吧。等南边的事解决了,掉一部人马去新疆。仗都不用打,俄国人就跑了。

看来这个六叔真是大清不可多得的人才啊,看人处事沉着稳定。一定要把他拉拢过来,为自己效力!

“嗯,不错。是个办法。”关绪清满意的点了点头。

恭亲王继续说道:“臣还以为,既然法人、日本、俄国联合起来犯我大清,我大清未尝不可联合他国,以夷制夷。”

这个关绪清倒是也有考虑过,不过长久以来太过于注重内部发展了。外部的发展就少了点。当年日本不就是依靠英日同盟才发展起来的吗?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发展不也借助了苏联的力量嘛。在大清如今这样虚弱的时候,确实需要找一个长期稳定的盟友。但是找谁好呢?

英国虽然是老牌强国,但他与日本有英日同盟,不在考虑之列;美国也够实力,但现在他国内孤立主义势力横行,正在全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对外部国际事物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俄、法一北一南对大清虎视眈眈,更加不在考虑之列;那剩下的就只有德国了,德国自统一以来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无论工业、科技都处于国际领先,还有他那天下第一的陆军。并且在与俄国瓜分了波兰之后,已经与俄国接壤了。两国相互猜疑、防范。与法国更是水火不容,倒是一个不错的盟友候选人。

“六叔,您看找谁做盟友好呢?”关绪清试探的问道。

恭亲王思索了下,说道:“外交讲究的是远交近攻策略,需找一个我大清敌对国之邻,却又远离我大清的国家。如此看来,只有在法国、俄国旁边又远离我大清的德国最为合适。”

关绪清高兴的站了起来,朕是想到一起去了。

急忙说道:“我与德国相隔万里,两国互补之处甚多,若能结成同盟,则可得双赢之局。”

恭亲王点了点头,“皇上明鉴万里。”

上一篇:大明刑王

下一篇:侠武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