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第765章

作者:张围

薛稽说话道,“我们在倭国开设分厂,让不少倭国人来我们这里劳作,倭国人见到银钱与粮食之后,挤破了脑袋想要进来,连倭国的贵族都想要进来,因为工厂给他们的收益比倭国的人种田的收益来的太多太多了,有时候我看一大群的倭国人在分厂里劳作,他们的眼神是木然的,表情是僵硬的,就像是被控制了一半,他们有时候会一言不发的干活,一片静悄悄。”

“我拒绝倭国未成年的孩子进入工厂劳作,是为了保住倭国下一代的劳动力不被我们榨干,我知道一定有不少人瞒报的年龄,倭国人都长得很矮,有时候我根本想不到他们的年龄。”薛稽喝下一口汤,“如果工厂里的情况蔓延至整个倭国,倭国不再有人去读书,所有人只是干活的傀儡。”

第一千一十章 知识的重要

“所有人都是那种木然的表情,孩子从出生就开始等着去工厂劳作,甚至没有人想着去读书识字,都成了工厂的傀儡,工厂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那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薛稽想到这里有些后怕的说道,“阎叔,你不知道那种寂静的场面有多可怕,那些木然的表情有多么让人疾病发凉。”

“直到我回想起大唐书院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在书院里求知的眼神与充满活力的笑声,我心里才好受一些。”薛稽苦笑着,“或许对倭国人来说大唐实在是太美好了,这次随我们回来的还有当年倭僧混进来的探子,我是故意放他们进来的,我也知道这些人终究会离开倭国,来到大唐之后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想着回去。”

“因为只要他们去了长安,他们就知道如今的倭国会有多么的可怕。”薛稽低语着。

“你的意思是顾青从一开始在倭国引爆阿苏山开始到如今让倭国子民臣服来工厂劳作顾青就是为了达成你说的目的?”阎立本问道。

薛稽缓缓点头眼神中露出一种对顾青的畏惧,“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有多么的可怕,都说顾青杀人不眨眼,我看都是轻的,杀人不过诛心,顾青从来就想要倭国人好过,从一开始顾青就没把倭国人好好看待,可能当初引爆了阿苏山那座火山开始,顾青就已经有了要倭国从此消失的决定,他对倭国从来没有一丁点的仁慈。”

“这种从想法,从思想上让倭国人成为傀儡,当初倭僧想要劝住自己倭国子民不要去工厂劳作,可是倭僧这么做却成了倭国人摒弃的对象,谁敢拦着倭国人去工厂挣钱,谁就是全倭国人摒弃的对象,连读书对他们来说都是厌恶的,能够在工厂里简单的力气活挣得收益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倭国人会变成这样,软刀子割肉,骨头上剔肉,温水里煮着青蛙,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些倭国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永远不知道知识的重要,他们就一直会被我们被这样奴役着。”薛稽苦笑,“要是我的话,我会觉得这比让倭国亡国灭种更加可怕,这是一种常理上的改变,心智上的改变。”

“杀人不过诛心。”阎立本也感叹。

“顾青是我见过最可怕的人,他可以让大唐富有,他更可以毁掉一个国度,他到底是何方神圣。”薛稽说出这话语气带着颤抖。

阎立本陷入沉默。

整个港口也因为海船的归来陷入了狂欢,海船回来了带来的是更多的财富,这里面有这三大船烧制出来的琉璃,还有新制成的橡胶,还有砖石,矿石等等。

阎立本也下令港口修整两天,两天后送船队返航长安。

薛稽吃了饭洗了一个热水澡就睡下了,狂欢之后阎立本看着港口的安静,深夜的港口很安静,不少人归来的船员都躺下了,阎立本吩咐着人说道,“叫醒那些睡在地上的人,让他们谁床去,不要着凉了。”

“是。”

薛稽一直睡到了第二日的傍晚,洗漱之后好好又吃了一顿,这才开始对海船上的货物开始分类,准备组织返航长安。

阎立本也在记录着船上的货物,为了保证货物到了长安之后没有缺漏,港口也要做一份记录送往长安,薛稽带着阎立本一起核对着。

“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就是橡胶?”阎立本对琉璃已经不足为奇了,对这个见所未见的橡胶倒是很好奇。

“烧制这个东西指出废了不少周折,知道了方法之后这个东西就可以很快做出来,不过烧制的时候有黑烟,很刺鼻我们的人不靠近都是倭国人在做。”薛稽说话道,“我也不知道黑乎乎这个玩意儿有什么用,好像对顾候爷很重要。”

“怎么硬邦邦的?”

薛稽拿出一块橡胶,在手中用力掰弯之后放开之后它由恢复的原型,笑着说道,“这个东西作用就是这样,据随行来工厂的人说这个是做发动机不可或缺的东西,现在工厂都不敢做太多,这些都是倭国在做出来的。”

“嗯嗯,想来顾青在几年前就开始摸索这个东西了。”阎立本说首发

“是吧。”薛稽说道,“倭国的无花果树不多,我们能做出来的也只有这一船舱,现在倭国不少地方都种起了无花果树,我试过用别的植物的浆汁也行,不过也没有无花果来得好。据工厂的人说顾候爷当初无意间提到过一种叫做橡树的作物,那种东西用来提炼橡胶更好,只是这个东西中原没有。”

“顾青他倒是什么都知道。”阎立本苦笑。

几日后的长安,顾青也收到了从港口快马加鞭传来的消息。

“家主。”范健拿着七八封信说道,“船只已经进入港口开始返航了,这是从东吴沿途港口传来的信件,最近的是岳阳,想必船队已经过岳阳了,不出三日就可以到长安。”

顾青看着一封封的信。

范健接着说道,“想来江南那帮商客当初答应修建水道还是很用心的,现如今船队可以这么快行进。”

顾青也是微微点头,又拿过一封信这封信是东吴的吴王李恪,信上写着关于如今东吴的江东地带正在试种南诏的稻子,今年开始试种,话里话外还在恭喜自己船队回来,说了一堆恭维的话,对李承乾的作为又对自己说了不少宽慰的话语,还问了问种植南诏水道会不会成功。。

顾青看完之后拿起笔开始书写着关于南诏水稻的种植技巧,粮食作物的种植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诏一带的光照与气候和关中的区别很大,南方的作物移栽过来需要注意光照的长短,其实江南的粮食一直收获也不错,甚至可以收获两季,可以尝试一下,要多考虑水土和气候,光照长短的问题,最好派人去南诏实地看看南诏的气候。

写完之后顾青交给范健,“把这封信交给都吴王李恪。”

第一千一十一章 海贸司

海船就要回来,海贸司也陷入了繁忙之中,李治看着眼前桌案上的各地信件渐渐堆积成山,海贸司是与中原各地商人联动的,自从水路修建设之后各地的商客也开始借用水路来往与各地之间,以前倒没觉得,现在一下子感觉自己有些应接不暇,看向一旁的许敬宗和李义府也埋在一大堆的案卷宗,忙碌的批阅。

水路的扩大对贸易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可是随着而来的负担也很明显,当各地水路的各种状况积压之后来到海贸司的时候的不论是上效下行的效率,还是在各种事情的执行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问题。

李治搁下手中的笔对许敬宗和李义府说道:“你们也不要忙了,有件事和你们商量。”

上官仪也还在朝中上朝看起来这个时间应该是来不了,随着朝中开钱庄之后,朝中的事情也越加繁忙起来加之西方战局的变动,上官仪跟本脱不开身。

许敬宗和李义府也站起身。

李治回身对他们说道,“我想在各地重要的港口划分处海贸司的分司,如果将全中原的所有的水路情况都交给海贸司来处理,会一直都是杯水车薪,我们的计划永远赶不上他们当地的变化,你们看到没有去年的事情到现在依旧没有解决。”

许敬宗低下头,心里想着李治是不是在计较自己办事不利?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把各路水道的要点全部划分出来,标注出可以开设海贸司分司的地方,人员上的安排……”李治顿了顿,人员上的分配确实有些头疼。

李义府开口说道,“晋王殿下的忧虑在下明白,不如从书院中挑选,书院学子自主来应选,我们海贸司在从中挑选比较好用的人手,书院方面也可以让魏王殿下安排。”

李治微微点头,“据说最近书院也出了几个比较优异的学子,而且还是孔颖达夫子亲自带着,人手的方面我去找皇兄帮忙,你们把所有的奏章归整之后,连夜把开设海贸司分司的地点标注出来,我拿去和顾青还有上官仪商量。”

“是!”许敬宗连忙应道。

“辛苦了。”李治说完就急匆匆离开往书院而去,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个人用起来没有负担,比如上官仪来到海贸司最多是给自己帮忙,中间还有人情味在有些事情不好太劳烦,倒是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个家伙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用起来得心应手,用人方面最好还是没有交情的,李治想到这里心中笃定。

李治离开之后,许敬宗小声对李义府说道,“晋王殿下话里的意思是不是在责难我们。”

“不像是。”李义府说道,“晋王殿下要责难我们早就把你我数落了,我们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让晋王殿下说的如此委婉。”

“是啊。”许敬宗长叹一口气,“在海贸司有我们立足之地已经很满足了,总感觉自己在朝中成为尚书令这段时间,朝堂中的那些权谋与风云涌动如今想想像是做梦一般,倒是在这里我很踏实。”

“好好做事吧。”李义府说道,“晋王殿下以前手底下有一个人叫做薛稽,当年海贸司初立之时他就跟着晋王殿下干,而且在出海的事情上,他更是义无反顾的出海,这个家伙我们也不可轻视,他从倭国回来就是海贸司的功臣,咱们这段时间还是低头做事的好。”

许敬宗心中也明白,这种事情最好的就是在海贸司韬光养晦,不要想着争权夺利。

李治急匆匆来到书院找到了李泰,“皇兄!”

正在吃着茶叶蛋的李泰抬头看见李治,“都要成婚的人了,怎么做事还这么火急火燎的,遇到什么难事了。”

“也不算什么难事。”李治说道,“就是海贸司的事情,我需要很多的人手,想着不好从别的地方寻找,就想到了书院。”

“你想要书院的学子去你的海贸司?”李泰问道。

“正是。”李治点头。

“倒是可以,我可以在书院贴出公告。”李泰有些为难说话道,“不过最近书院就要大考,有一批学子要进行结业考试,这个时间成年学子都在忙着读书呢,怕是应付不到海贸司,你想要足够的人手也要等到六月之后才行。”

“六月之后。”李治心里掐算着时间,“有些太久,我怕赶不上,现在海贸司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各地水路如今都已经发展成熟,这个时候不统管起来我怕会出乱子。”

“也不是没有办法。”

说话声从门外传来,听着稚嫩的话语声李治转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顾晓就站在门外。

上一篇:圣秦霸途

下一篇:大宋第一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