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第381章

作者:清扬飞鱼

隆美尔在经历了托卜鲁克的失利之后,他悄悄地在日记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意大利的的装备太差,而多数军政领袖对战争都普遍不感兴趣。他们的无能,致使我的作战计划完全落空。”

而事实上,这次托卜鲁克的失利和意大利军队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关系。隆美尔这次甩锅,甩的就没什么水平了。

再加上,叫停意大利非洲军的,也不是意大利的军政领袖,而是德国的元首莱因哈特,通过罗西叫停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德国领袖的原因。

当然,隆美尔这样说,其实与他极强的荣誉心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没有不想得到勋章的真正军人。”

换句话说,他认为合格的军人都应该想得到军功章。

当隆美尔还是下级军官的时候,他就把荣誉看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的载体,因为他的荣誉感,甚至还在20年前与莱因哈特打过一架。

而隆美尔最大的短板,恰恰是他最大的优点。

他总是思考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自己的战场打出最好的战果。但这样一来,就有偏重战术,而轻视战略大局的嫌疑。

当然,过于重视自己负责的战场,并非什么坏事。就连德国最著名的战略大师曼施坦因,其实也爱这么做。

区别在于,如果隆美尔能像曼因斯坦提出合围波兰反击主力,或者绕过马其诺防线的计划那样,在战略上有所建树,那他也不会被人揪住战术大师战略矮子的小辫子不放。

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碍。

毕竟一场战争中自然会有人在战略上做出决断,作为战场指挥官,隆美尔需要的是理解力和执行力,把元首的命令经过自己的手一次次转化为漂亮的战术胜利,而不是去代替统帅部思考,他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事实上,隆美尔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但这次在托卜鲁克的战斗之中,倘若隆美尔能有着像曼施坦因那样的战略眼光,在后勤补给上多下一点功夫,那么或许像这次这样的失利就能够一定程度上的避免。

当然,失利归失利。这场失败的进攻,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莱因哈特的反对,导致负责非洲集团军供给的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不给力。

因此,隆美尔因为供给不足,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只能供应有限部队作战,导致进攻失败。

好在,贝当答应莱因哈特向非洲派去的法国部队,现在已经陆续抵达了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而隆美尔麾下第15装甲师剩下两个装甲营的装备,也已经抵达。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港口。

负责在阿尔及尔接应法国登陆部队的两名德军士官,看着自己眼前一艘艘维希法国的运兵船接踵而至,一个个曾经的敌人,穿着似曾相识的军服,前来非洲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时候。

两位曾经参加过法国战役的德军士官,一时感慨万分。

“你说这法国人现在会怎么想?之前和英国人一起打我们,现在又跑过来和我们一起打英国......真是想不通。”其中一位德军上士,对身旁的几名黑人士兵中,最年轻的一位开玩笑道。

这名黑人士兵是阿尔及利亚当地人,是与隆美尔一道来到非洲的汉斯中将,借鉴贝朗特的方式,临时征召的黑人士兵中的一员。

这名黑人士兵从小就受到了德国人的影响,所以勉强能够懂得一些日常的德语,对于这名德国士官的话,他也是完全能够理解。

随即他便用一口蹩脚的德语缓慢回答道:“长官,我也不明白法国人会怎么想。不过我觉得这样倒也不错,至少英国人看到了我们这边的阵势也会被吓到,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后面还有陆陆续续的援兵到来,虽然这其中的大部分援军都是法国人。”

黑人士兵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一口气说出这么多的德语,他惊讶地看向旁边的几位黑人士兵,向他们点了点头,意思是问大家听没听懂。

两位德国上士倒是很轻易的理解了他的意思,并告诉他:“我们听懂了,不过也是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说的什么,你的德语最好在多练习练习。”

听到了德国士官的表扬,黑人士兵高兴地笑了起来,他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在德国生活,而想要在德国生活学好德语就是第一步。

在他们面前,整个阿尔及尔市都充斥着德国豹式坦克的轰隆声和围观者的欢呼声,这次到来的豹式坦克似乎没个完。不知情的,至少会以为有两个团规模!

而实际上,这是隆美尔命令抵达的两个装甲营在从港口进入阿尔及尔市后,先绕法国人在这里的议会大厦转上几圈,以虚张声势。

同时,为欺骗英国人的空中侦察,隆美尔还下令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以假乱真的假坦克,然后装在“大众”轿车上面转来绕去,而真坦克却避开敌人的侦察秘密驶抵前线,规建第15装甲师。

事实上,隆美尔上次在发动对托卜鲁克进攻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部队不满编,各部实力不足。而这次有了这几个法国师的支持,加上第15装甲师最好的两个营坦克送到,隆美尔对于非洲战场的把握性将会更进一步。

毕竟,他本来输的就不大。

意大利盟友没有加入,法国盟友没有加入,就连汉斯中将的第30机步师,也没有加入。真正参加之前作战的,只有不满编的第15装甲师。而且,就这不满编的第15装甲师,还因为盟友在补给上不上心的问题,不能全部到位。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失败,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

如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狡猾的欺诈技能,让英军误判自己的增援坦克数量,从而更能充分制定下一步令韦维尔眼花缭乱的作战计划。

幸运的是,英国人在阿尔及尔的当地民众中安插的情报人员,顺利的把隆美尔散布的假消息,带了回去。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武器(上)

元首车队,顺着一条小道向离柏林市区20里外的一个军事研发区驶去。

当车队来到四面围墙,中央一扇印有莱因财团六芒星标志的大门前,那扇近十米宽的大门,缓缓推动大开了。

车队旁,几位党卫军的安保军官,在阿卡多少将的带领下,纷纷先行下车,列成两队,排在大门两边。

在一位党卫军少校打开车队中间的一扇车门后,德国元首莱因哈特,侧着身体,大步走了出来。

“走吧。”莱因哈特朝阿卡多挥了挥手,示意他与自己一同进入眼前的古铜色大门。

这是一次重要的新式武器实验会,仅仅从元首莱因哈特亲自前往,就足以看出其中的意义,是何等重要。

其实说到底,这场实验会,也就两个主角。

一个,是莱因哈特自己的莱因财团。

另一个,是莱因哈特大舅哥的克虏伯公司。

因为莱因哈特的插手,德国的军工产业,实际上已经与历史上有了很大的归属差异。

以亨舍尔公司为本钱成立的莱因公司,借助凡尔赛条约下,德国各军工厂,民办厂经济困难的契机,或收购,或兼并,或提前出资成立子公司,囊括了包括莱茵金属集团,奥格斯堡机械工厂,奔驰公司,宝马公司,梅塞施密特公司在内众多军工产业。

而克虏伯集团,则也靠着与莱因哈特的关系,在前期莱因哈特手段还不成熟时,也趁机分走一杯羹,拿下了哈诺马克公司,以及奥地利的维也纳新城飞机厂等产业。

而这一次,就是莱因公司与克虏伯公司,两大军工巨头名下,梅塞施密特子公司,与维也纳新城飞机厂的争标。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一早就来到了实验会现场。毕竟,这次的争标,对他的集团有着重要利益。

一旦成功,他们生产的新式武器,就将接到大量订单,从而让克虏伯集团在德国军工界的地位,更加巩固与强大。

而知道莱因哈特与莱因财团关系的克虏伯(事实上,德国高层以及有不少人都知道,莱因哈特就是莱因财团的幕后领导者。),更是感到此次竞标的巨大压力,所以亲自郑重前往。

莱因哈特与克虏伯,这两位军工帝国领袖的比较,以及成为了本场新式武器实验会的主题。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内幕,也做到了见证结果的准备。

现在的战争形势下,分裂和失败,自然是不被大局所允许的。因此,大环境下,这场争标中的矛盾也并不尖锐。再加上克虏伯与莱因哈特的亲家关系,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两人也不大可能针锋相对。

只是,谁也不会嫌弃自己的财富,自己商业帝国的地位,更加庞大巩固。

克虏伯,想要为自己的老牌家族集团,为克虏伯商业帝国,成为一个能够永远不灭的超级家族集团!

而莱因哈特,则是想把自己一手建立的新兴莱因财团,利用自己元首的便利,打造为一个商业领域的“第三帝国”!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为自己那刚刚满月的儿子,留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起跑线。

上一篇:重生之逆天神豪

下一篇:调教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