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扬飞鱼
党卫军的人把机枪都架起来了,还需要还个屁的手,就差拉枪栓了!
你莱因哈特会真的不知道实情?龙德施泰德就算再老实,对于打了这么久交道的元首,这点了解还是有的。
睁着眼睛说瞎话嘛,党卫军那帮孙子不都是你一手教出来的!作为学生的党卫军,尚且把这一手玩的如此娴熟,莱因哈特这个老师的品信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贱人!
“咳咳.......”干咳两声,龙德施泰德也懒得和莱因哈特继续胡搅蛮缠下去:“元首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党卫军那边,我不便处理,就由元首自己看着办把。”
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莱因哈特拼命按捺住愉悦的心情,憋着笑装腔作势道:“党卫军的这帮混蛋,我回去一定安排他们加量训练,好好整训!”
正文 第两百一十一章 谁更快
远东,诺门坎。
就在荻洲立兵为最后决战做准备的同时,朱可夫策划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反攻。
从9月中旬开始,朱可夫便要求苏联政府规划大规模向前线调派作战物资,以弥补前期作战的损耗。到了10月上旬,苏联向偌门坎地区又紧急输送了60000吨军火物资,其中仅炮弹就20000多吨!
毕竟,西线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波兰战场上的苏军,在铁木辛哥的统筹协调下,终于在10月初,胜利结束了对波作战。
虽然占领的土地面积不尽人意,比斯大林预计的要少很多。但也还是总共向西推进了将近140公里,勉强达到了建立一道西面对德军事缓冲地带的战略目的。
没错,140公里!这比铁木辛哥实际打下来的距离多了整整50公里!
倒不是因为铁木辛哥胆敢在这最后的汇报上欺瞒斯大林。正真的多出这50公里的原因是,德军与赫鲁晓夫还有叶若夫秘密接触后,主动后退让出了50公里,好让他们回头能向斯大林交差。
至于,德军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绝非是纯粹的为了帮赫鲁晓夫他们做好人好事。
在得到赫鲁晓夫等人的请求后,占领苏德两军分界线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马上就电报通知了莱因哈特。权衡再三以后,莱因哈特认为有利可图,就批准了里宾特洛甫秘密赶往交界线出全权谈判。
莱因哈特给里宾特洛甫的要求是,赫鲁晓夫他们可以用50万战俘交易换取德军后退50公里。
另外,这个交易还有两个附加要求。
第一,50万战俘一个不能少。因为在莱因哈特的计划里,德国需要这么多人来充入新建的劳动营里的劳动建设兵团。波兰战役已经开始收尾工作,德军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武器生产高潮。当下德国需要的劳动力,决定不会嫌多。
第二,50公里是德国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一寸都不能在多了,哪怕赫鲁晓夫能凑出更多的劳工,这一点也绝对不能让步。毕竟,德国也需要对苏军事缓冲区,而且越多越好。
当然,莱因哈特计划中还对这后退的50公里做了点小手脚。
首先,德军并没不会均匀的退后这50公里,而是会保留一点不明显的弧度,也就是在两翼稍稍少退5到6公里的距离。
如此一来,未来德军与苏军打起仗来,就可以利用这稍微前突的两翼出动装甲部队,更容易的实施包围作战。
再者,苏军看上去是赢得了更多的缓冲空间,实际上却把西北面连接维斯瓦河与布格河的优势防御地段,前移到了平原地带,更不利与未来抵御德军的装甲部队。
这一点隐秘的小手脚,是莱因哈特向老资历的国防军参谋长凯特尔询问,确定可行后才做出的决定。别说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两个政客,就算是被他们两人称为苏联名将的铁木辛哥上将也没能看出端倪。
虽然被算计了,但是赫鲁晓夫他们却毫无察觉。他们不但没有花费半点心思去细想,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怎么凑够这整整50万的战俘身上。
东线苏军其实打的并没有他们向斯大林汇报的那么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远没有达到别人德军十分之一的战绩。要不是铁木辛哥还有点真材实料,及时抓住了波军良将费利波维茨率部离开的战机,苏军可能还得在边境线上多挣扎几天。
打是打赢了,但俘虏震没多少。
即便凑上那些被波军拉来凑数的民兵,满打满算也不过30万人,离50万战俘的目标还差整整20万!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上哪补上这20万呢?
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不愧是搞政治的行家,各种肮脏的手段那是信手拈来,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他们合计了一下,既然波军战俘凑不出来,那就用波兰平民来凑。在苏军控制下的波兰战领区里抓抓壮丁,硬说成是民兵不就行了。
反正德国人要的也就是年轻力壮的劳工而已,抓丁的时候按这个要求抓就是了。
至于良心上的内疚嘛......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本来政客就都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政界里面的弯弯肠子,就没几个拿得上台面。况且能在苏联政坛里混到现在这个位置,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自认为都不是什么好人。
在他们眼里,赶在东线的朱可夫打出大好成绩以前,尽可能好一点的结束西线战争,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在总书记面前交差,能打赢,能多占哪怕一寸土地,其他的都无所谓!
虽然对于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这种昧着良心做事的手段感到厌恶,但铁木辛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多管这件事。
说起来,那两人对于他已经够客气了。波兰一战,更是把他们三人变成了系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再说要是拿着这90公里不到的战绩回去交差,他回头也不会向斯大林解释。难道他还能承认,自己的确不如德国那些将领们,就是一个泛泛之辈而已。
放在任何一个将领身上,承认这种事都是为将者的奇耻大辱。况且放在苏联,这种将领说不定还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建设社会主义工程。
从这一点来看,远东作战的朱可夫就要显得幸运许多。
第一,他的身边没有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这种恶心人的高层政客。那位派来“协助”朱可夫政委,虽然愚蠢,但是也还能忽悠过去,没有影响到他的军事计划。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朱可夫本人也有着不逊于德军将领那样的优秀军事素养,对付起关东军那位荻洲立兵中将,绰绰有余。
在10月10日,这个德军刚刚攻下华沙城,一局定胜负的日子。朱可夫也为了即将到来的决胜之举,召开了最后一轮最强反击战前的,最后一次战前会议。
“日军指挥官已经把能收缩的部队都收回去了,他会这么做,只可能是为了筹划最强力量的进攻!”会议室内,朱可夫背着手,自信的为麾下将军们讲解道。
要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了,在这场最后的战前会议中,朱可夫和他麾下的将军们甚至不需要对照地图,就能顺利的梳理出接下来的作战任务。
看着手下这些早就准备充分的将领们,朱可夫满意的点了点:“日军和我们,都在准备一场决胜之战,现在要比的,就是谁更快一点而已。”
“大家做好准备了吗?”朱可夫大声吼道。
“时刻准备着!”
回应朱可夫的,是同样自信满满的吼声。
正文 第两百一十二章 还有什么比得过(加更)
如果说朱可夫的战前会议是一片自信满满,那荻洲立兵的战前会议就只剩一种沉雄悲壮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由于荻洲立兵一开场,就用到了“艰苦”这个沉重的词来形容这场会议,在座的关东军将领们,没有一个露得出轻松的表情。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是势在虎背,不仅我们,苏军也已经被逼的拼劲了全力。双方都在争一个决定乾坤的机会,谁要是退缩了半步,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虽然目光中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那种狂热,但荻洲立兵还是在尽可能的试图用语言给手下们打气。
其实,荻洲立兵能够在朱可夫的狂轰猛打下支撑到现在,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在日军将领中还算不错的了,要是换一个人来,说不定早就全面崩溃。
在这场局部作战中,朱可夫至今已经阔气的消耗掉了近乎31000吨弹药。要知道,即便是那场被誉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
荻洲立兵麾下第6军承受的炮击量,至今已经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三分之一!可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多少日军。
看上去,他麾下的纸面兵力好像有将近7万人。但是至今为止真正到战场的,就只有第8国境守备队1个大队兵力,以及一个第23师团,其他纸面上的部队,压根就没有出现过!
而在战场上担任主力的第23师团,虽然装备在日本陆军中尚属前列,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支新组建的师团,战斗经验完全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