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812章

作者:天煌贵胄

霍雷斯藤惊叹道:“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反抗他们皇帝的残暴统治?”

科恩笑道:“当然有,但是他们都死了,而且大明的百姓还认为他们的皇帝做的是正确的,那些人就应该死,是不是觉得很可悲?”

不待霍雷斯藤回答,科恩便自然自语的道:“当然不可悲,他们的皇帝现在很少向他们征税,还经常给他们发下银币和衣服,还有精美的食物。

不仅如此,因为西班牙那些蠢货的挑衅行为,他们的皇帝派出了两艘舰队,屠杀了无数的西班牙人替他的百姓报仇。

这样儿的皇帝,他的百姓会认为他残暴?会想着推翻他?别开玩笑了,如果不是因为上帝的原因,我甚至都想改换国籍了。

你知道的,我会说大明人的官方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甚至已经打听过了这一点。”

霍雷斯藤握着烟斗的手突然之间就变得有些颤抖——这一切,简直推翻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太可怕了!

科恩却没有理会已经几近于崩溃的霍雷斯藤,反而把话题又拉回到了福寿膏的身上:“就是这么强大的皇帝,却命令他治下的百姓不能吸食福寿膏这种神药。

不仅如此,这个在大明人看来神圣而强大的皇帝还会对于吸食和贩卖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处以杀头的惩罚,你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吗?”

霍雷斯藤道:“你是说,福寿膏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坏处?”

点了点头后,科恩才开口道:“是的,我就是这么怀疑的,哪怕是到了现在我们都没有发现到底有什么坏处。

但是,这一次谈判的时候,我特意诈了一下李,发现确实是有什么不知道的坏处。

眼下所不知道的,就是这个坏处到底是因为吸食过量之后才有,还是长时间吸食后才能发现。”

说完之后,科恩也点起了烟斗,吐了口烟圈后才淡淡的道:“不过没什么关系,反正我已经命人去抓了些奴隶来做相关的实验了。”

霍雷斯藤道:“那就这么定了吧,咱们先不要吸食这东西了,但是鉴于这东西的利润,该卖的还是要卖的。”

略微一停顿,霍雷斯藤又接着道:“或者,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把这些东西卖给那些英国佬和西班牙佬?”

科恩颇为有些理所当然的开口应道:“当然,卖给谁不是卖呢?只要有利润,连荷兰国内我都打算卖,更何况那些跟我们敌对的国家?”

霍雷斯藤也是呵呵笑道:“当然,放着银币而无动于衷,上帝都不会原谅。”

……

崇祯皇帝在接到李承彦的回报之后,心里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刚刚消停了没两年的小冰河似乎又开始得瑟了,整个大明又开始不断的出现天灾。

当然,天灾这玩意没办法,出了也就出了,抗过去就好——而对于抵抗天灾最主要的粮食,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担心。

先不提常平仓和预备仓里面的粮食,就算是现运粮食给受灾的地区,崇祯皇帝都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已经连着铺了好几年的铁路,虽不说向后世一样四通八达,但是承担起物资转运的重担,却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最起码,成本小的多,时间也比用人力的时候要快的多。

唯一让人感觉闹心的就是蛮子不够用的问题。

就连铁道部尚书洪承畴也感觉这个问题很恶心,甚至于拉着户部尚书郭允厚一起研究过,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不影响铁路修建进程的情况下,给那些蛮子们画张饼,让他们更有动力。

至于说那些要移民实边,暂时被扔到铁路工地上面的百姓,洪承畴则是根本就没有打他们的主意。

移民实边的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也是有户籍在身的,莫名其妙的死上一个都是大麻烦。

以至于那些承担着监工重任的倭奴也是特意避开了这些大明的百姓,给他们的每日考核都上报了很努力,很能吃苦这样儿的字眼。

实际上,这些百姓有多坑,不管是崇祯皇帝也好,还是洪承畴和郭允厚也好,只要是亲自去过铁路工地的人就没有不清楚的。

干活确实很努力,但是一旦发现有危险的活,这些人跑的比谁都快——身后有官差还有蛮子,自己这些百姓往前凑个什么劲?

更加让人关疼的是有不少百姓还打起了另外的主意——前面孟繁星那些跑到关外捕奴的人,现在混的也不错?自己凭什么就不能去?

第六百二十七章 脱裤子放那啥?

洪承畴在找了温体仁和郭允厚等一众大佬们共同研究了一番之后,得出来一个结论——正在修铁路的这些人不能参与捕奴。

不是洪承畴不想让人抓更多的蛮子来,而是这些人都跑去抓蛮子,留下的修铁路的人手还是存在不够用的问题。

最坑人的就是崇祯皇帝,别管是为了什么,反正他老人家一句话,直接把徭役给废除了。

徭役废除之后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征召百姓干活得给银子,而且还不能往死里用。

这些人要是再跑路去抓蛮子,先不说路上和抓蛮子的过程中再死上几个的问题,光是留下的这一堆活儿都够让人头疼的。

然而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想过洪承畴等人有多么头疼——自己还头疼呢!

说是改变科举制度什么的,倒也是实施了下去,然而有多大的效果可就不好说了。

这种改变,最起码还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果,而自己最着急的就是时间问题。

穿越过来十四年的时间都没把科举给彻底改变,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打开了几个缺口,远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没说的,还是得接着挖坑。

好不容易闲下来,不用为了朝堂和军事上砍人而操心的崇祯皇帝再一次把目光盯向了大明的内部问题。

从整个大明唱凉凉的过程来看,除了最要命的小冰河天灾之外,剩下主要的问题就那么几个。

一个是藩王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随着往海外迁移藩王和百姓们的进度一点点儿执行,空出来的大片土地和大量新空出来的岗位,已经足以让大明的日子好过上一半了。

各地的叛乱和关外的建奴就更不是问题了——各地的叛乱是因为没有吃的才造反,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基本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至于建奴,现在残余的建奴倒是有不少,可是眼下都在奴尔干都司那边跟毛奴们死磕呢,哪儿还有胆子南望大明?

除去了这几个老大难的问题之外,剩下的也就是科举这方面的问题了。

哪怕是崇祯皇帝之前已经通过朝堂上面的讨论,把秀才到进士的各项优待都给一减再减也是一样,属于治标不治本。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明朝的人口基数太大!

不同于原本历史上经过叛乱和建奴大清洗过后只剩下了几千万人口,现在的大明人口基数已经奔着两亿大关去了。

而崇祯皇帝之前就重新搞出来的社学,也在这一点上给了崇祯皇帝重重的一击。

两亿人口的基数,哪怕是只有四分之一的适龄儿童,那就是足足八千万。

这八千万里面就算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儿童能取得秀才功名,那也足足有八百万,再到举人,估计也得有个一百万左右。

以一个举人给五十亩优待田来计算,一百万乘以五十亩,可不就是五千万亩?

换算一下,那可就足足有三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了。

如果说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概念不明确,那么用两个成都市的面积来比喻,是不是简单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