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三大少
可是,这一次,西门庆却不准备跟着完颜宗翰他们赤膊上阵,千里转战。
西门庆决定另辟蹊径,在其它地方为老丈人完颜阿骨打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
如今金辽大战,辽国身后的大宋已经与金国结下了《海上之盟》,虽然宋国君臣举棋不定,没有及时响应金国共同出兵的要求,但完颜阿骨打也不担忧宋国再援救辽国。
西夏国虽然与辽国是甥舅关系,与辽国的关系很好,有援助辽国的可能,但西夏国远在辽国西京道以西,对于发生在中京大定府的战事,可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宋国与西夏国都不会成为金军攻占中京大定府的障碍。
如今对于精锐尽出的大金国威胁更大的,是与大金国接壤,东南方的高丽国和西北方的草原各部。
高丽国曾经是辽国的藩属国,草原各部首领也都领受有辽国的官职,这两方势力都与辽国契丹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目前这两大势力在辽金之战中保持了中立观望,但也不得不提防他们突然参战,直接攻击金国的领土。
完颜撒改让西门庆部协防婆速府,就是出于这个隐忧。
虽然西门庆的兵力被抽调得不多,但婆速路的其它女真部落却是全副武装,进入了备战状态。
婆速路的情况,完颜兀鲁的信中已经告知了西门庆。
西门庆相信,金国的北方边境,对于蒙古部为首的草原各部,必定也是戒备森严。
西门庆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老丈人完颜阿骨打担忧草原各部参战时,去为他“排忧解难”,“帮”大金国笼络蒙古诸部,解除完颜阿骨打的后顾之忧。
孛儿只斤?阿兰曾经对西门庆提出,想要回草原上看望父母兄弟。
这一次,西门庆正好借机穿越金国,带着孛儿只斤?阿兰回娘家,并与蒙古部建立自己的联盟。
在西门庆的安排下,孛儿只斤?阿兰与乌伦珠日格女扮男装,带着几个蒙古属下换了武士服,混迹于焦挺统领的卫队之中,跟着西门庆一同北上。
……
西门庆启程北上之时,辽国中京大定府的留守府中,四军大王萧干正在召集大定府诸将商议紧急军情。
驻守中京大定府北方门户的辽军名将耶律马哥在上京临潢府被俘遇害后,辽国一直未能派遣强力人物去上京道饶州驻守。
因此,金军北路军杀到上京临潢府后,很快就扫平耶律马哥留在饶州的守军,从北方杀入了中京道。
曾被天祚帝死马当活马医,任命为上京留守的萧乙薛并未能集结大军杀到临潢府城下,牵制住完颜杲的北路军。
善于逃跑保命的萧乙薛也很无奈。不是他不尽忠职守,而是草原各部如今都不怎么听他使唤了。
乌古敌烈统军司的蒙古部落早就与辽国离心离德,在长春州、泰州之战中就做壁上观,坐视金军攻克两地。
此后的浑河之战,上京临潢府之战,乌古敌烈统军司的蒙古部族军未派遣一兵一卒参战。
可以说,日渐式微的辽国已经失去了对蒙古部族的掌控,乌古敌烈统军司名存实亡。
萧乙薛面对金军的进攻,已经自顾不暇,自然无法派兵前往斡难河,恢复辽国对那里的统治权。
黑车子室韦部和阻卜部虽然与萧乙薛交好,曾经派兵支援萧乙薛。但是在连续遭遇浑河之战、临潢府之战的惨败后,这两部的青壮大量的战死,已经元气大伤。
完颜宗翰与完颜宗峻占领临潢府后,多次派出使者对黑车子室韦部和阻卜部进行安抚,这两部如今也已动摇,似乎正在步上蒙古部的后尘。
在临潢府周边招募不到部族军的萧乙薛费尽心机,也只在西北路招讨司境内拼凑了两万部族骑兵。
萧乙薛虚张声势地杀向临潢府时,被毛子廉军挡在了半道上,未能对完颜杲的北路军构成一丝威胁。
因为上京道萧乙薛军的无能为力,金军北路军从北方进入中京道后,势如破竹地连克高州、恩州及回纥城三城,击溃了沿途的辽军,兵锋直指中京大定府城。
而这时,四军大王萧干才堪堪率领援军进驻中京大定府,接过大定府守军的指挥权。
萧干望着大厅内的契丹人、奚人、汉人和渤海人诸将,亦感大为头痛。
自从耶律余睹被皇帝逼得投奔金国,耶律马哥在临潢府被金军俘虏杀害后,这中京道的辽军士气就十分低落,接近崩溃了。
若非如此,金军虽强,又怎能半月不到就连克三城,使得中京大定府北方的门户大开?
恩州及回纥城的守将几乎未做像样的抵抗,就弃城逃走了。那高州守将更是直接投降了金军向导耶律余睹。
如今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落,真的能够守住大定府么?
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辽国的梁山好汉
此时,金军的南路军被耶律大石军阻击在锦州城外,未能对中京大定府形成夹击之势。
但是,耶律大石军也因此被金军的南路军缠住,无法再支援接应萧干。
萧干要依靠城中的守军,独自迎战金军的北路军。
萧干此番前来坐镇中京大定府,从南京道带来了三万契丹人、奚人和汉人组合而成的军队,这中京大定府也有三万契丹军,再加之从前方逃回来的一万余败军,总兵力也有七万之众。
可是,如今这些军队的将领却是意见不统一,对于是战是守,还是放弃中京大定府,都各持己见。
中京大定府原本的守军和退回来的军队士气不振,对于战胜金军失去了信心,这些军队的将领纷纷要求撤离中京大定府,退往南京道或西京道,保存辽军战力,等待东山再起。
对于中京大定府,这些将领建议坚壁清野,将带不走的粮食财物付之一炬。
他们认为,金军粮草不济,在这中京道呆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迫撤军。如此一来,危机自解。
然而,萧干从南京析津府带来的三万生力军则是有一战之心。将领们纷纷表示领受皇命前来守卫中京大定府,岂可弃这都城于不顾?
在这些将领看来,城中有七万大军之众,已经超过了金军的数量,兼且占据地利,以逸待劳之下,定可挫败金军于城下。
甚至于还有几个激进的将领认为金军前锋的兵力并不多,辽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歼灭金军前锋,给猖狂的敌军当头一棒。
几派将领争执不下,都将目光投向了主将萧干。
萧干心头叹息一声,对天祚帝耶律延禧颇为失望。
若是皇帝听从群臣的建言,率领辽军主力驰援中京大定府,这城中军民的士气一定会大振,未尝不可与金军一战。
可是,皇帝躲在后方的南京析津府,毫无进取之心,也难怪这中京道的守军没有士气了。
皇帝带头逃跑避战,又怎能指望这里的守军为国尽忠?
对于从前方败退回来的辽军,萧干本可斩杀几个将领立威。然而深思熟虑之后,萧干还是放弃了杀鸡儆猴的做法。
因为,天祚帝耶律延禧和东北路都统,上京留守萧乙薛都是一退再退,对于这些将领,又怎能苛责?
对于四军大王萧干而言,他不选择杀人立威,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对于能否战胜金军,守住这中京大定府,萧干自己也心中无数。
今日他随意斩杀败逃回来的将领,那么异日自己放弃中京大定府时,会不会被以同意的理由斩杀?
身为辽国名将,奚人的英雄,手握七万大军的萧干也干不出弃城而逃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