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三大少
想不到历史上日后大名鼎鼎的南宋东京留守,抗金名将宗泽现在竟然就在京东东路,且还是在登州那个海边的边鄙之州担任通判!
宗泽的大名可比马扩响亮多了,后世谁人不知?西门庆记得,历史上岳飞也是得到宗泽的提拔赏识后,才当上了一军统制,由低级军官一跃升为中高级军官。
西门庆不知道,因为辽金战争的爆发,北方边境不稳。而登州隔海与辽朝、金国、高丽国相望,宋王朝为了加强北部边防,下令将登州等四州提升为“次边“州,要选拔一些干练的官员充任通判,以应对北方的乱局。
政和五年,也就是西门庆穿越过来的前一年,宗泽由莱州掖县知县升任为登州通判,与马扩的父亲,登州兵马矜辖马政等共事并交好。
宗泽虽是科举出身的文官,但他青年游学时曾经熟读兵书,苦练武艺,是一个博学广识、文武兼备之人。他在与马政交往时,发现马扩是一个可造之才,就传授给马扩阵图,教他排兵布阵之术。马扩自此也以师礼相敬宗泽。
马扩在与西门庆对话时,从西门庆的神情中看出他对宗泽之名绝不陌生,是以方才得知自己的老师是宗泽时,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马扩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宗泽老师在河北、山东一带为官二十载,政绩卓著,所至称治,可谓是官声远扬。西门庆身为山东的一方豪杰,听闻过老师之名也不为怪。
西门庆从最初的震惊中平复过来之后,仔细一想,也是释然了。既然比宗泽名声更大的秦桧现今还在山东密州担任州学教授,岳飞还是汤阴县乡下的一个乡村少年,那么宗泽还在登州担任着与黄文炳一样的通判职务,也就不奇怪了。
秦桧、岳飞、宗泽这些人,都要等到宋金战争爆发,大宋被打成猪头一样之后,才会一个个地华丽现身,登上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不管怎么说,秦桧和岳飞都见过了,西门庆还是想寻个机会去见一见那宗泽。于是,他将心中的想法告知了马扩,让马扩寻机引荐自己去见宗泽。
马扩闻言,爽快地应承下来。他对西门庆说,自己此去东京汴梁参加武举考试,等自己返回登州时,再到这阳谷县来,邀请西门庆一起去登州游玩,并将他引荐给自己的老师宗泽。
马扩告知西门庆,自己这位老师虽是文人,也好武艺,性喜结交江湖好汉、地方豪杰。并且,西门庆此次大败梁山贼寇,抓获孙立等逃犯,早已让宗泽对西门庆赞赏不已。是以,宗泽老师一定会乐意见到西门庆。
马扩送给西门庆的日本刀和高丽扇,让西门庆注意到登州是一个通商口岸,与辽、金、高丽和日本都有海路联系。西门庆对登州的兴趣大增,决意待马扩返回时,随他一同前往登州。
第三百四十九章 浑水摸鱼的高丽
知道马扩是官宦子弟,又身处临边的登州,对朝廷和北方邻国之事必定知之甚多,西门庆在接下来的两日里与马扩畅聊国事,果然从马扩那里了解到许多辽、金、高丽等国的新消息。
马扩告知西门庆,如今北方的辽朝当真是日薄西山,日见颓势了,不仅是在辽东战场上输给了新崛起的女真,辽国内部也爆发了董庞儿之乱。
董庞儿,又名董才,是辽易州涞水人,出身贫贱,为人沉勇果敢。
辽天庆间,天祚帝的统治更加腐败黑暗,而自阿骨打举兵反辽后,为了抗击金兵,辽政府进一步横征暴敛,征兵征粮,压榨人民。
为了反抗辽朝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天庆七年二月,也就是去年西门庆在青州剿灭桃花山的时候,董庞儿在南京辽阳地区率领千余人发动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给辽朝统治以沉重打击。
董庞儿起事之后,辽廷立即派西京留守萧乙薛、南京统军都监查刺领兵前去镇压。双方大战于易水,义军战败散退。
去年三月,义军复聚,但在奉圣州又被辽军打败。
此后,听闻董庞儿率余部转战于云州、应州、武州、朔州等地,与辽朝展开了游击战。
去年辽朝内部有义军作乱,对外则再次败给金国,丧失了显、乾等八州领土。
为了防止金兵的进犯,前年辽天祚帝命燕王耶律淳招募辽东因战乱流离失所的饥民为兵,名为怨军,取报怨于金之意。辽朝统治者希望利用饥民们对金国的仇恨,打造出一只善战之军。
去年怨军成军后,置怨军八营,布防于燕京至阴凉河一线。其募自宜州的称前宜营、后宜营;募自锦州的称前锦营、后锦营;募自乾州、显州的分别称为乾营,显营;此外又有乾显大营、岩州营,八营总共有二万八千余人。
去年十二月,辽金战事再发,金将斡鲁与知东京事斡论领兵大败屯驻于卫州蒺藜山的辽军。
两军大战时,怨军帅郭药师乘夜领兵袭击金军,却被斡论击退,金兵乘胜攻下显州。
曾被辽朝寄予希望的怨军在金军面前一触及溃,逃向南京。随后,显州附近之辽乾、懿等七州相继降金,全部为金所有。
在辽金大战时,大宋的海上邻国高丽国却是借机浑水摸鱼,从中渔利。
高丽国原本一直奉中原王朝唐、后晋、宋等国为宗主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在国内推行佛教和儒家思想。后来辽宋战争中宋朝战败,辽军又入侵高丽后,高丽国臣服了辽朝,将其奉为宗主国。
辽天庆六年四月,也就是前年,金国主完颜阿骨打派使者阿只出访高丽。
高丽睿宗获悉辽朝崩溃之状后,乃接受中书门下省之建议,停用辽朝年号,改用干支纪年。以示断绝高丽与辽朝的宗藩关系。
与此同时,金国主完颜阿骨打也在拉拢高丽。他在去年春以“兄大女真金国皇帝致书于弟高丽国王“开头的国书送致高丽,申明两国结为兄弟的修好之义。
面对强势崛起的邻国,高丽睿宗一面将北方边境的千里长城加高三尺,以加强对金朝的防备;一面派中书主事曹舜举报聘于金,因国书中强调完颜氏源自高丽而被阿骨打拒绝接受。
在辽金战争的混乱期,高丽趁机取得一大实利,就是夺取辽保州及来远城。
这两座城池是高丽契丹战争期间契丹为监视高丽而在鸭绿江东岸修筑的,对高丽来说一直骨鲠在喉。高丽奉辽国为宗主国后,曾多次请求撤城,却为辽朝所拒绝。
金国崛起,攻占了辽国在辽东的大量国土后,地处鸭绿江东岸的辽保州及来远城孤悬一隅,与辽国分隔开来,陷入了困境。
前年金军围攻辽保州及来远城,高丽睿宗派人招谕辽朝守将耶律宁,给他送去一千石粮食,要他归降高丽,但为耶律宁拒绝。同时高丽睿宗派人去金国,告知该地本为高丽土地,金国国主完颜阿骨打推行与高丽交好的国策,对高丽的领土要求予以了原则上的同意。
去年三月,辽朝守将耶律宁等因缺粮而向高丽借粮,高丽要求归还两城人物才能借粮。耶律宁等缺少军粮,无法再在保州坚守,只好率官民弃城逃走,将两城移交给了高丽。
高丽利用金国对辽朝的攻击,兵不血刃地白捡了一个大便宜。高丽睿宗闻讯大喜,改保州为义州,从此高丽国疆域抵达了鸭绿江。
高丽国君臣可谓深谙以小事大之道,从不与强大的邻国争锋,而是甘为藩属国。在高丽立国期间,唐、后晋、宋、辽、金、蒙古等先后成为高丽的宗主国,这些强大的王朝覆灭后,高丽国却依然存在。若不是末代国王脑袋发昏,丢弃了老祖宗的智慧,强令手下大将李成桂带五万弱兵去与如日中天的明太祖朱元璋争夺辽东之地,逼得李成桂回军造反,推翻了高丽国,建立了李氏朝鲜,只怕那高丽国还能一直在东北亚大地混下去。
可是西门庆听了马扩之言后,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高丽国睿宗王俣君臣可比大宋这位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和他的一帮臣下明智多了。同样是利用金国从辽朝手中收回丢失的领土,高丽国做得多漂亮,最终也得到了金国的认可,没有给自己招来刀兵之灾。
反观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他们身边那帮大臣,手中的筹码远胜小国高丽,却在收回燕云之事上失误连连,最后还与大金交恶,偌大一个王朝被人打得半身不遂,迎来了史册血书的靖康之耻。
西门庆隐约记得,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大致就是在这两年派人从登州北上,与金国勾搭,欲趁机谋取收复燕云之地。当然了,马扩虽是登州人,毕竟现在地位低下,此等军国大事不会让他知晓。即使他知晓一些风声,只怕也不敢透露给西门庆。所以,西门庆识趣地并未向他询问此事。
第三百五十章 大宋朝很盛世
在闲谈中,马扩还告诉西门庆,那高丽国不仅与金交好,并且也向大宋示好,就在去年,大宋朝廷还特地策试高丽进士。
原来在宋崇宁四年,王俣继承为高丽国王后,就派遣士子金端等五人入宋朝太学学习。宋徽宗大悦,特地为置博士负责教学。
去年二月,宋徽宗亲御右文殿策试高丽进士。三月,赐高丽进士权适等四人上舍及第。高丽士子权适等人往来高丽与大宋皆经过登州,马扩的父亲马政多次派兵护送,所以对此事知之甚细。
北方随着金辽大战的爆发,已然乱作一团,而大宋此时虽然西北边境还在与夏国拉锯,但内地还是一片歌舞升平,颇有点万邦来朝的的盛世景象。
就在去年,大宋册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颁赐日历一册,象征立国近二百年的大理奉正朔、臣大宋。
早在宋朝建国初期,大理国就多次向宋要求加封、通商,但宋朝总说疆土未平,灾害频发,册封之事得等到“治平”之时。
到了段和誉执政时期,大理与大宋交往的需求更加迫切,他决定不再空等大宋“治平”之时,而是主动出击。
段和誉物色外交精英,把他们派到宋朝寻找机会,最终在广南东路的广州找到了广州观察使黄璘,给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希望以他为桥梁,打通与宋朝上层的关系。
前年,黄璘上奏朝廷,说大理国“慕义怀来,愿为臣妾”。宋徽宗就诏黄璘置局于广南西路的宾州,“凡有奏请,皆俟进止”。
同年,打通道路的大理国派遣使臣李紫琮、副使李伯祥带着贡品至宋朝贡。宋徽宗诏令广州观察使黄璘、广东转运副使徐惕陪同赴京。
大理使臣由广州北上,去年二月到达京城开封,献上马三百八十匹,以及麝香、牛黄、细毡、碧轩山等贡物,并献大理乐舞。喜爱艺术的宋徽宗十分高兴,厚赏了乐师段皓德。
宋徽宗在紫宸殿接见了大理使臣,使团还带来了段和誉的国书,表明了与宋朝保持和平、通贡经商并希望册封的愿望。宋徽宗见段和誉言辞恳切,就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由于段和誉的请封成功,大宋与大理国的关系越发亲密,互通贸易日益频繁。
西门庆心中暗道,这马扩不愧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官宦子弟,对朝廷的风吹草动都十分关切。可惜他不能预知未来,一定和那宋徽宗一样,认为这大宋的国运正在蒸蒸日上吧!岂不知两年之后就会爆发方腊起义,紧接着就是宋辽燕京之战,宋金全面战争。大宋朝这艘装饰得富丽堂皇的画舫,即将在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掌舵下,驶入狂风暴雨之中,直至触礁沉没。
这马扩看上去还是一个不错的人,届时有机会就拉他一把!西门庆大官人心里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