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2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好吧,这也算是一个无奈举措吧。”约翰·梅杰无奈的说道,他扶着额头自言自语,“就是不知道我们北约的盟友法国人现在是什么心情,真心希望这次的事件之后,它还能继续跟北约保持精密联系。”

“放心吧,首相大人。”汤姆·金信心满满的说道,“虽然法国人对美国强势崛起一直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但是在苏俄问题上,它跟我们绝对是同一阵线的盟友。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让人顺不安稳的邻居。”

法国人倒没有像英国人那样耿耿于怀的放在心上,事实上看到德国和英国吃蔫的表情还在暗中嘲笑,作为一个一直想要光复拿破仑荣耀,成为欧洲诸国统领的法国领袖,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就在荆棘遍地的光复之路上寻找可能的出路。遗憾的是法国到现在除了口号其他都一无所有,向来看不惯的英国人和美国紧紧团结在一起。虽然在几十年前就和世仇德国握手言和,但是一直自诩欧洲正统的法国人却在内心深处对德国抱着深深的成见。

或许法国只是象征性的缘故,苏联对法兰西的作为倒是嘴下留情,只是没有直接说法国巴黎公社是共产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只是讲希望法国政府在对外问题上能够认清形式,不要做出非理智的行动,并且希望能够跟法国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对峙。

按照外交术语的法则来讲,前两句都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在最后一句话,更深层次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对峙。很明显,美国人在这里嗅出了危险的信号。

“你是说苏联有意拉拢法国人?这怎么可能?按照他们的对外政策就是要将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满整个欧洲才善罢甘休,拉拢法国真是天方夜谭。况且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反对共产主义几乎成为他们的国策之一。”布什显然对智囊团上交的报告不尽人意。

“话不能这么说,总统阁下。弗朗索瓦·密特朗这个人的政治倾向就是反对戴高乐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化的,跟苏联亲近也不是绝无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遏制住这股苗头。”布朗特急了,把话说的更加直接,“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让欧洲国家退却,还需要盟友们再逼迫苏联一次,如果我没猜错,看似强大的苏维埃其实已经底牌用尽。现在表现的强硬不过是强弓之末而已。”

“够了,布朗特!”一直忍耐的布什突然向他发难,“外交政策这种事不用你教我!而且就在你提出武力逼迫苏联那个荒谬的建议之后,我告诉你情报局回传了一条怎样的信息,他们通过卫星监测到苏联的陆基弹道远程导弹发射井正在启动,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盟友当时跟苏联硬碰硬的对上,整个世界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亚纳耶夫的确命令过陆基导弹发射井进行启动,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西方国家上演一出危险的戏码,好让布什知难而退,当美国总统知晓这一情报的时候立马选择了收手。他知道事情已经闹大了,触碰到苏联的底线,随时可能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给我接通莫斯科,还有我们的欧洲盟友。我想我们需要一起坐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些问题了”布什叹了一口气,脸色苍白憔悴,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一样。

第二十六章 坐下谈判(上)

就在亚纳耶夫几乎快失去耐心的时候,终于等到了美国人发表的谈判声明信号。布什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呼吁各方克制,武力并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出路,希望所有人都能坐上谈判桌进行友好协商。当然布什的声明让亚纳耶夫有一种美利坚是不是拿错发言稿的感觉。

同样身为北约盟友的英国和德国听到这番话心里倒是非常别扭,提议冲锋陷阵的是你美国,怎么到最后出现危机然后出来扮演调停者角色的人还是你们美利坚合众国。

卖了还帮别人数钱,这是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此时此刻唯一的感受,也是第一次对自己信赖的盟友美国产生了一丝的信任裂痕。似乎对方的面孔有些陌生,再也不是柏林危机时刻无私提供帮助的那位尊敬的国际友人了。

亚纳耶夫当然乐意很接受了这一次的美国调停,并愿意就波罗的海事件中发生的冲突与西欧国家进行友好磋商和交流,前一秒还是端举着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目露凶光的红色北极熊下一秒就变成了穿戴绅士礼服坐在谈判桌上和西欧各国谈笑风生的优雅贵族,画风突然之间的转变让这帮家伙有点无所适从。

亚纳耶夫却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斯拉夫民族又不是粗鲁的强盗,他们擅长武器暴力的战争美学,也同样擅长音乐绘画的优雅艺术,亚纳耶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卫国战争时期在城市废墟之中弹奏钢琴的苏联士兵。而这一次,优雅的俄国贵族将从莫斯科带着诚意到慕尼黑进行谈判。

据说逃跑的两位领导人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也会出现在会议上。

“普京同志你知道吗,其实核武器这种东西从研制出来的那一刻起,共产主义几乎就已经失去了统一全世界的机会。无论苏维埃后来在其他人眼中看起来有多么的强盛,他都是一个有着致命缺陷的国家。”与亚纳耶夫一同乘坐汽车的普京听到总统这样的感概,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但亚纳耶夫并没有给普京作答的机会,继续自言自语的说道,“马克思之前说过无产阶级就是要通过斗争解放世界,断开束缚的锁链。但是原子弹的发明却让世界大战成为一种不可能发生的战争。因为核热战一旦爆发,地球将进入最可怕的凛冬,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在废墟中站起来。这就导致无产阶级无法从旧时代的桎梏中解脱,获得新生,我这样说你懂吗?”

“无法对全球的利益进行统一分配,加上国家计划经济到后期的畸形发展,苏共才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我们需要改变方针,从现在起,经济建设要比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重要。当然这些话我也就跟你说一下,普京同志。千万不要传出去,否则会有不小的风波。”

亚纳耶夫点燃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略带忧郁的望向远方,“我是老了,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挥霍的时光了。而你,充满了朝气与精神,不应该与这个暮气沉沉的红色帝国一同老去,等苏联度过了这一段最苦难的时期,一个新的,安稳的庞大的帝国就会交付到你的手上。到时候我希望你能够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最艰苦的时期有多久?亚纳耶夫也不清楚,反正他知道苏联不可能恢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强盛的水平了。之前与雷日科夫讨论经济改革的成效,对方也表示就算按照平稳的改革方案,起码到1999年的时候才能形成新的稳定的经济局面。这还不保证美国那些西欧国家从中作梗的失败风险几率。

1999年就1999年吧,最高领导人终身责任制这个规定是应该改一改了,前人一直压着后辈,后辈怎么出头。难道要让西方世界诟病,说苏联领导人换代全靠政变?

这一段话可以说一锤定音了今后弗拉基米尔同志的政治生涯,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年轻的普京一下子愣在原地。怔怔出神了一会儿他才谨慎的问出他一直想询问的问题,“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你?面对这个问题亚纳耶夫一时之间也有些语塞,是啊,要不是该死的穿越给了我一个如此糟糕的身体,想必我也不用这么着急就从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把交椅上退了下来。但亚纳耶夫现在是苏共最高领导人,他的一言一行将会代表着整个国家。只能假装深沉的说道,“整个莫斯科政坛,你是我发现的唯一一棵值得培养的苗子,我也一直坚信你是带领苏联走向荣耀的最佳人选。这几年你就待在我身边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虽然你还是克格勃特工的时候接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但到了领导阶级看问题又是另一个角度了。”

之前外界也有人猜测过普京和亚纳耶夫的关系,有人甚至认为普京是亚纳耶夫的私生子,其实亚纳耶夫看中普京的能力,也不过是按照历史穿越者的惯性思维去出发。如果时间再早几年,他还能阻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阻止美国利用石油打击苏联的计划,这两件事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最大间接推手。但这一切都成了既定事实,亚纳耶夫能做的,也就是阻止一些未来的事情的发生。

普京被亚纳耶夫这番话感动的说不出口,朝亚纳耶夫深深的一鞠躬,“我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对我的栽培。”

“呵呵,我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是你的能力像无法掩盖的光芒吸引了诸多的欣赏者,我也很希望你能从这次的波罗的海危机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外交手段,政治手段,诚如你所见的,如果不是西欧国家最后选择谈判桌,我们就输的一塌糊涂。这种政治冒险手段以后只多不少,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先有个心理准备。”

普京点点头,他刚想开口,汽车便停了下来。他们总算到了目的地,慕尼黑的会议大厦。几十年前英法两国在这里选择了绥靖,几十年之后西欧各国同样也在这里选择了妥协。

“现在我的总书记办公室助理,跟我一同去踏碎苏维埃敌人最后的防线吧。”亚纳耶夫朝普京微微一笑。

总统专座的车门被打开,车窗外闪烁的镁光灯令人眼花缭乱,亚纳耶夫从车里走下来向警戒线外望眼欲穿的记者挥手致敬,普京紧紧跟随在他身后,第一次流露出上位者的坚毅神情,在亚纳耶夫身后,踏着坚定地步伐走向慕尼黑会议场的门口。

你好,苏维埃的敌人们,红色北极熊来了。

第二十七章 坐下谈判(下)

谈判的地点选在了慕尼黑也是别有深意,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继续推进绥靖政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而1991年的今天,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六国首脑同样聚集在这个地方商讨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会议举办地点就已经很明显告诉了苏维埃这次的会议只是流于形式,来一次装模作样的谈判西欧国家好就坡下驴,给民众一个该有的交代。至于你要怎么处理波罗的海国家的政权这就是你的分内事了。

苏联当然会尊重西欧国家的决定,所以恐怕还没看清形势的,就只有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两个小国领导人。他们还自以为找到了可以对付苏联的强大后援,却不清楚自己早已被人明码标价,作为筹码丢了出去。

西方世界忌惮苏联简单粗暴的手段,他们在威慑行动失败之后选择了妥协。

布伦特也同样出席了这次的会议,他的目标可不是参与讨论,而是负责暗中观察亚纳耶夫的一举一动,通过亚纳耶夫的行为分析其性格以达到了解自己对手的目的。不过布伦特还有一个意外发现,他发现跟随在亚纳耶夫的那位年轻人总是用一种不怎么善意的目光打量着自己,那种眼神他只有在中情局驻外特工打交道的时候遇见过。一种似乎能够洞穿人心的眼神,将内心深处最阴暗的秘密暴露无遗。

“真是有意思的年轻人。”布伦特因为紧张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他决定不在继续观察亚纳耶夫身边的家伙,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谈判桌上,静静的等待议会的开始。

就像所有首脑会议召开时候一样,总是有一段基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总结发言,而这发言的机会自然让给美国总统布什,无非就是庆祝很高兴所有人能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也很荣幸主持这次的会议之类的。听完这些无聊而又虚伪的发言之后亚纳耶夫快要昏昏欲睡,他瞥了一眼其他国家领导人也同样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这一瞬间亚纳耶夫觉得自己启动死手系统也总比在这里勾心斗角轻松得多,苏联人的内政事务,什么时候轮到你们美国人来指手画脚了。

“够了,布什先生。你的演讲很精彩,但我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所以你能废话少说直接进入主题吗?难道你就不看一下大家不耐烦的神情?”亚纳耶夫直接问道。他的回答简答粗暴,甚至有些粗鲁无礼,直接将布什原本还要继续下去的发言硬生生的堵了回去。

“性格比较冲动,易怒,嗯,这是苏联领导人的诟病嘛。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后来的勃列日涅夫,似乎是一个难解的恶性循环呢。”布伦特小心翼翼的在纸上记录着他看到的数据,殊不知坐在正对面的亚纳耶夫也在有意无意的打量他的着一举一动。

之前克格勃提供的议会名单里他就注意到了布伦特的名字,看完各方收集的资料之后亚纳耶夫才发现这位智囊人物曾经担任过CIA的侧写师,所以亚纳耶夫才故意在会议上表现出与之不符合的冲动性格,为的就是让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候会因为性格问题而产生数据偏差。他们就是喜欢沉不住气的苏联领导人。

“很抱歉亚纳耶夫总统,看来这段充满诚意的演讲似乎并不能打动你们的内心。”布什话中有话的说道,“既然你们都不喜欢一段善意的演说,那么我也就直奔主题了。作为近期发生在波罗的海的动乱事件,世界各方都表示极大的关注。也希望波罗的海三国总理和苏联总统双方都可以保持克制。对于发生在爱沙尼亚总统身上的不公平判决我们也表示极大地关注,以及会对事件持续跟进……”

布什讲到这里,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两个人相视一笑,布什说的这句话已经表明了北约的态度和观点,就连对面的亚纳耶夫也稍稍皱眉,布什的言论跟他预料的稍有出入,难道这次的会议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接下来布什的发言可以说是峰回路转,直接让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的微笑僵死在脸上,“当然,我们充分尊重苏联的意见,表示波罗的海作为苏维埃固有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苏联领导人能在这次的会议上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答案。”

“布什总统,你这跟我说好的不一样啊。”阿纳托利急了,开始口不择言,“你答应过我们北约会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大力的支持,并对于来自东方的威胁表示密切的关注。这一切怎么说变就变了?”

“而且你答应过我们一旦独立成功机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难道你打算反悔吗?”维陶塔斯直接站起身质问布什,其他国家领导人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

“咳咳。”布什咳嗽了一下,继续说道,“没错,我的确这么说过,但是所有问题都是建立在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情况下才能对国内人权问题进行关注调查。”

亚纳耶夫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上演主权高于人权的戏码,就在阿纳托利还想争辩的时候直接打断了他的发言,“阿纳托利总统,你是耳聋了呢?还是思维不清晰了?布什总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所有的人权都不能凌驾于主权之上。再说这次的会议是我跟北约之间的谈判,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都没有插嘴的权利。你们之所以能在这个谈判桌上拥有一席之位,不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而是我们将你当做筹码使用,明白吗?”

“混蛋!”维陶塔斯直接朝亚纳耶夫骂了一句粗口,但对承受惯了之前北约的军事胁迫压力的亚纳耶夫来讲,这句粗口简直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软弱无力。他不依不饶的说道,“小国家的命运就是被大国当做手牌打出,别扯什么国际道德和正义,真理这种东西只存在炮火的射程之内,而遗憾的是,苏联在波罗的海的炮火射程要比其他自诩公正的大国更远一些,我说的对吧,布什总统?”

听到亚纳耶夫的问话,布什尴尬的笑了笑,其他国家领导人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这些本来都是大家秘而不宣的“真理”。被苏联领导人直接挑明实在尴尬,要不是这次北约慑于北极熊的军事压力选择了忍让,其他人可能就当场发飙了。

“你们这群懦夫,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还有国际正义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纵容暴力极权的历史。”维陶塔斯直接愤怒的摔门而去,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现在被苏联军队占领,又加上四面楚歌的国内动乱,维陶塔斯和阿纳托利已经回不去祖国了,只能四处漂流。所以临走之前维陶塔斯威胁亚纳耶夫说道,“不要以为你们扶植起一个残暴的傀儡政权就能吓倒立陶宛的人民,我们会在海外建立流亡政府,继续跟你们进行斗争!”

亚纳耶夫撇了撇嘴,无所谓的说道,“好啊,我等着。上一个威胁我们的人叫希特勒,后来他自杀在这个国家总理府之中,所以我不得不承认,维陶塔斯你的确很有直面死亡的勇气。”

第二十八章 为新的战争埋下伏笔

苏联用最粗暴的手段解决波罗的海危机,以及对西欧国家对苏维埃的妥协退让引发了其余加盟国之间的担忧。对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达维亚其余三个一心想着摘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帽子的国家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摩尔达维亚和亚美尼亚立马选择了闭嘴,不再高呼分离口号。

其他离心倾向并不严重的加盟国对苏联单方面修改最高宪法表示抗议,但是因为给了他们极大的经济自主权,所以抱怨的声音也没有太大。之前的民族自治是拥有极大的政治权利却只能得到有限的经济自主权,而亚纳耶夫现在的做法则反过来。加盟国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经济发展自主权,所以独不独立都无所谓了。

但是加盟国中最激进的领导人之一,曾高呼“格鲁吉亚属于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总统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也在目睹了波罗的海三国的悲惨下场之后变得有所收敛。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他相中的就是戈尔巴乔夫的软弱,但是见识过亚纳耶夫的钢铁洪流之后兹维亚德开始考虑另一种方式来脱离苏联的统治。作为最想摆脱苏联统治的加盟国,就连出生在格鲁吉亚乔治亚的斯大林都对这个国家进行高压式的民族政策。

于是兹维亚德将目光投放到美国人的身上,他认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及过分的依赖外国援助,所以他需要向美国购买最先进的坦克和战机。尤其是在亚纳耶夫修改的宪法生效之前,拥有一支足以抗衡苏联军队的武装力量。兹维亚德从来没想过要正面硬抗住苏联的进攻,只求能达到让对方陷入阿富汗危机的境地。哪怕格鲁吉亚大部分地区沦陷,他也可以继续跟苏联人拼游击战。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