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第579章

作者:大罗罗

  比利时根据《罗马条约》将赔偿给中国和德国各500吨黄金;割让刚果给德国;并且免除中国所欠比利时的所有债务。

  荷兰则需割让苏门答腊和南婆罗洲给中国,割让剩余的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给日本。不过却不必承担任何赔款义务。

  对于这样一份和平条约,德国、中国和俄罗斯三国当然是心满意足了,比利时和荷兰则是全国处于被占领状态下,自然无从反抗。而法国和英国虽然不怎么情愿,可是面对这场已经完全绝望的战争,也只能哭哭啼啼接受了现实。

  1939年5月16日,法国谈判代表“老卖国贼”贝当元帅在得到法国政府的指示后,在意大利罗马的威尼斯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罗马和约》。同日,中德联军宣布在法国、比利时战场上同法军停战(实际上也停止了对英军的进攻)。

  而英国首相张伯伦也在原则上同意了这个《罗马条约》的全部内容,本来准备在5月17日签署条约,结束这场断送了大英帝国的战争。可就是在欧洲时间5月17日的凌晨,东澳大利亚方面突然传来了日军入侵的消息!

  这一下,英国人可就不干了。他们觉得自己该割的地也割了,该赔的金子也赔了……剩下的东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总该不受侵犯了吧?你们轴心国总不能一边利用《罗马和约》从大英帝国的国库里面往外搬金子,一边还不守信用入侵大英帝国最后的那几块殖民地吧?要是那样英国宁愿和中德打到底!大不了本土沦陷,退守到加拿大去!

  不过张伯伦的这种态度也蒙不了墨索里尼这样的老狐狸。世界大战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也都认命了,靠英国一家还能挽回局面?至于去加拿大……去了又能怎么样?等德国人接管了法国的舰队,德意两国的几百万大军可就要跨海远征了!凭英国的那支残破的舰队还有美国人的两艘战列舰能扛得住?到时候只怕连加拿大也保不住!所以,张伯伦的这种“强硬立场”不过是想以此为由再争取一些对英国有利的和平条件罢了。

  于是乎,“和平使者”墨索里尼就再度出面,把希特勒、张伯伦、克伦茨基还有中国方面的代表汪精卫、曾琦都请到威尼斯宫,来进行新一轮的调解。

  可是让墨索里尼苦恼的是,虽然张伯伦还有希特勒、克伦茨基、汪精卫他们都很给面子的到了威尼斯宫,而且几位在面子上也是谈笑风生,一团的和气。可是说到关键问题,却是谁也不肯让一步!

  更可气的是,德、中、俄、英四国的代表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悠哉样子,好像谁也不为这个《罗马和约》迟迟无法最后签署而操心。只有墨索里尼在那里上蹿下跳忙着斡旋,怎么看都有点皇帝不急急太监的意思。

  威尼斯宫二楼的会客厅中,只有墨索里尼在那里使劲儿劝说,而张伯伦只是垂下眼皮,好像是出神地脚下的长毛绒地毯,似乎这些地毯和这场世界大战有什么关联似的。

  至于希特勒、克伦茨基、汪精卫还有曾琦,都捧着咖啡在那里浅浅抿着。好像他们到意大利来就是为了喝光墨索里尼私人珍藏的极品咖啡豆一样。

  其实,希特勒和汪精卫、曾琦在一得到日本入侵东澳大利亚的消息之后就密谈了好几个钟头,商量如何给英国一个交代。至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早就在5月16日中午,签署了同法国的和约之后就承飞机走人了。

  而希特勒和汪精卫、曾琦的密谈最后也没有得出多少结果。德国还巴望着日本可以从西面进攻美国,当然不可能去制裁日本的单方面行动。而中国方面则在打着让日本夺取东澳大利亚,再由中国取之于日本的如意算盘,好来个地财两得,所以也不肯过早拉下脸来为英国出头。

  “张伯伦先生,您看这样好不好,咱们在这份《罗马条约》上再加上一个关于东澳大利亚的副本:中德俄三国不承认日本在东澳大利亚的行动具有合法性,不承认他们对所取得的东澳大利亚领土拥有主权。这样……行不行?”墨索里尼看到张伯伦死不松口,只好让中国和德国再往后退一点,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

  张伯伦这时终于抬起了头,眉毛紧紧皱着,好像是在权衡墨索里尼所提出的建议。过了半晌,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才用低沉嘶哑的声音回答道:“这一条英国可以考虑,可是仅仅是不承认还是不够的。英国需要中德两国停止对日本的一切军事援助,同时确保英国可以将军队和武器弹药安全运抵东澳大利亚自治领。”

  “这两个条件中国可以同意,中国可以确保不会有任何军用物资通过印度洋或是西伯利亚铁路进入日本!也可以保证英国运兵船只在印度洋上的绝对安全。如果英国方面需要,中国西洋舰队可以替英国运兵船护航。”听到这个英国首相终于松了口,汪精卫也不同希特勒商量,就迫不及待点了头。

  眼下中国已经赢得了同英法的战争,美国也被折腾了个够呛,本来就不想再援助日本了。至于确保英国可以运兵运武器到东澳则根本不是个问题,印度洋完全在中国控制之下,日本海军也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让英国的军队物资在西澳的伯斯港上岸,再用铁路运往东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想来日本也不敢反对。

  “我的元首,您觉得呢?”墨索里尼又转向希特勒。

  希特勒脸上闪过了一丝阴霾,他知道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两难,由于日本在反美战争中的作用,德国还不能抛弃这个盟友!可是中国在东方问题上却有决定权。只要中国关闭铁路,封锁印度洋。德国向日本提供的援助也就很难到达日本了,除非是兜个大圈子从南美洲绕道太平洋,再横渡整个太平洋,从美国潜艇的眼皮底下把物资送到日本……其中的损耗只怕会大到难以想象吧?

  不过眼下中国既然已经决定,德国再坚持下去也毫无意义了。他深深吸了口气,强笑道:“好吧,德意志帝国也同意这个方案。德国不会将任何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提供给日本,也不会阻扰英国派兵进入东澳大利亚。”

  当然,希特勒的这番承诺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德国不提供武器装备和物资给日本,可不代表意大利、西班牙,还有南美洲那些亲德的国家不能把武器和物资给日本。德国完全可以用“转口贸易”的办法向日本提供帮助。只是所有的物资都给绕道南美洲和太平洋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伯伦虽然还不满意,可是也能勉强接受了。于是就同意在这份丧权辱国的《罗马和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宣告了这场历时半年多的“西欧战争”的结束。

  不过,当《罗马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后,却立即引发了另一场轩然大波!同时也在希特勒精心编织的“美国包围网”上撕开了一个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破洞。

  ……

  英国本土舰队母港,斯卡帕湾。刚刚完工的“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的前甲板上。

  在A炮塔的四门14英寸主炮之下,全舰1630名舰员正聚集在一起,全都昂首仰望着A炮塔顶部。在那上面正站着一个打扮得好像芭比娃娃一样萌萌的十三岁英国小萝莉。正张大一对有些懵懂的棕色大眼睛,定定看着战列舰前甲板上那一千多个模样有点奇怪的“蜀黍”。在小萝莉身边,还毕恭毕敬站着一个拄着手杖,穿着燕尾服,戴着礼帽的矮胖老爷爷。

  小萝莉偷偷地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这个有点眼熟的老爷爷。呃,她是在之前一天被这个看上去挺和蔼的老头子从白金汉宫里面拐带出来的!应该不是绑架,因为老爷爷当时并没有使用任何暴力手段。只是自称其是加拿大自治领总督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代表加拿大自治领的臣民前来白金汉宫,迎接大英帝国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前往加拿大,继续领导整个帝国的军队和臣民,抵抗邪恶的法西斯德国和中帝国主义!

  当然,这个老头子所说的每一句话,身为萝莉和英国王位继承人的伊丽莎白公主都是不相信的!可是让她感到有些无奈的是,当时的白金汉宫的守卫、管家、女仆还有自己的家庭教师什么的,好像都变成了聋子和瞎子!任由她这位王位继承人如何呼救,都不出来应声!最后伊丽莎白公主在呼喊英国国王,也就是她老豆乔治六世无果之后,只好假装镇定的跟随这个自称是丘吉尔的老头离开了白金汉宫……

  然后又乘坐着英国海军部的专机来到了苏格兰北部的斯卡帕湾,上了这艘崭新的战列舰。还在军官室里,被一个笨手笨脚的女仆(实际上是丘吉尔的夫人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半强迫地换上了一件不怎么合身的宫廷长裙,还戴上了一定一看就是地摊货的“王冠”。最后被放在这个该死的炮塔顶上供人参观!

  而那个一看就是个老骗子的,也就是那个自称是丘吉尔(这个姓倒是非常耳熟,在历史课上经常看到,好像是个什么马尔伯特公爵)的老头,则没完没了在向那些水兵们说着什么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还有什么严峻的考验,漫长的斗争和苦难的岁月什么的……听什么怎么有点像革命啊!这个老头子该不会是列宁一样的人物吧!要是那样……可就惨了!

  想到这里,伊丽莎白公主就闪着萌萌的大眼睛,还含着一点泪光,可怜巴巴望着丘吉尔……好一副我乖我听话的模样。

  “伊丽莎白女王陛下万岁!大英帝国万岁!”老头子的演说好像结束了,忽然冲伊丽莎白小萝莉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就振臂高呼起来!

  “女王万岁!大英帝国万岁!”

  “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神佑女王!……”

  下面的人也跟着山呼了一阵子万岁,然后就开始唱起了英国国歌!

  还好不是国际歌。伊丽莎白公主在心里面大松了口气,忽然一对眼睛又睁得老大,两颗泪珠在眼眶里面闪烁着,巴巴地望着丘吉尔。原来这个老头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是……传说中的乱臣贼子!而且还连累自己也成了温莎王朝的叛贼了!这下可怎么向父王去解释呀!

  1939年5月19日。历史又在这一天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英国加拿大自治领总督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和海军大臣达德利·庞德上将、第一海务大臣查尔斯·福布斯上将、本土舰队司令官约翰·托维上将合谋,将英国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带到了位于斯卡帕湾里的战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上。

  然后,在那里拥立伊丽莎白公主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加拿大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并且组织由丘吉尔任首相的英国政府,同时宣布迁都加拿大自治领首都渥太华,号召所有英国公民和自治领的公民,团结起来,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领导下,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和自由同法西斯敌人战斗到底!

第0878章 美国包围网(八)转折点?

  “……谁也没有想到,在1939年5月19日的大英帝国,居然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叛乱’,前英国海军大臣,时任的加拿大自治领总督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居然勾结了一批对《罗马和约》不满的英国海军将领,劫持了年仅十三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并且在英国皇家海军刚刚完工的战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上,拥立伊丽莎白公主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从而拉开了大英帝国分裂的序幕,同时也使这场本来将很快结束的世界大战又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大战的走向,以及战后世界的格局。或者换句话说,这一次的‘斯卡帕湾叛乱事件’就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于这一次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叛乱事件’,当时的人们都感到非常惊讶,特别是对丘吉尔居然从白金汉宫里面成功地将英国王位继承人‘绑架’到斯卡帕湾的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上的事件,感到不可思议!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白金汉宫在王位继承人失踪24小时内居然‘一无所知’,知道第二天中午,丘吉尔在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上对整个英国进行广播演说时,白金汉宫才‘发现’伊丽莎白公主的‘失踪’。

  再结合之前一段时间,英国海军主力舰纷纷被调往加拿大和一惯主战的丘吉尔被任命为加拿大总督等种种反常行为。人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猜想,这一次事件的背后,是整个英国领导集团的‘共谋’。包括当时的国王乔治六世,首相张伯伦,帝国总参谋长艾恩赛德等人都是参与者或知情者。

  而实际上,这种猜测就是事实!狡猾的英国领导层在意识到欧洲战场已经彻底失败,而且英伦三岛也无力自卫后,就采取了这种让国家分裂的办法来反对德国统治世界的阴谋,同时也确保了加拿大自治领不被美国或是德国所占领。从而为大英帝国的复兴保留了一块辽阔富饶的根据地。在此后的许多年,不堪忍受纳粹暴政,追求自由的欧洲移民纷纷来到这块土地上,使得加拿大的人口和经济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最终成为20世界后期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几个大国之一,甚至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英帝国的确在伊丽莎白二世和丘吉尔的领导下得到了复兴……

  总之,这场‘叛乱’或者是‘革命’在当时震动了世界,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还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和命运。实在堪称20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作为当时中国的总参谋长,我听说这件事后,也是无比震惊,同时也意识到了这场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轴心国对美国的进攻,很有可能会因为加拿大和英国皇家海军的加入而蒙受挫折。因此中国有必要重新考虑她的对美政策和对日政策……”——以上摘自罗耀国元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卷,第一章《英帝国的分裂和加拿大王国的诞生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这本由罗耀国在1960年代所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希特勒在1968年发表的《我的回忆》,以及共产国际伟大领袖毛泽东在1970年代所口述的《二十世纪世界革命史》一起,被后世历史学家们奉为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三大权威著作。不过这部书也和其他两本“历史书”一样,都是充满了历史的粉饰和修改,隐瞒了相当多的历史真相。比如,当罗耀国得知丘吉尔挟持伊丽莎白公主去加拿大“另立中央”的消息后,就一点儿也不感到震惊,反而是大大松了口气。

  “好!好一个温斯顿·丘吉尔,果然是本世纪最杰出的领导人啊!他这一走,咱们可就高枕无忧了!”

  罗耀国从娜塔丽送来的电报上看到了“英国分裂”的消息,就眉飞色舞地大笑起来。娜塔丽却不解的微蹙了下秀眉,问道:“辅文,这件事估计会引起外交上面的重大变故,我们要不要有所准备?比如……欧洲战争会不会持续下去,希特勒会不会选择占领英国?还有……美国在得到英国皇家海军的帮助后,会不会扭转颓势?”

  “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了。”罗耀国伸了个懒腰,疲倦地按着自己的眉峰,对娜塔丽道:“《罗马和约》已经签了,只要伦敦不违反条约,我们就不能支持对英国动武……希特勒现在也一定急于入侵美国,所以也不会去占领英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欧洲撤军了,远征舰队要尽快返回,免得那个希特勒在美洲东海岸遭遇了挫折来打那些战舰的主意。此外,第一装甲集团军也要准备撤出欧洲,让他们去……中东吧。省得老蒋和斯大林打个没完没了。哦,帮我约一下洛克菲勒大使,还有梅厄夫人,错开来安排见面。现在我们的战争已经打得差不多了,是该考虑建设的问题了,弄到了那么大的殖民地,要建设起来还真的挺费钱的,除了赔款就只能指望犹太人和美国资本家了。那个犹太国也差不多可以让他们成立了……对了,再请白健生和何敬之来一下。”

  娜塔丽飞速地将罗耀国的吩咐都记录了下来,然后递给他一一签字,随后又道:“中共的领导人周恩来昨天就到武汉了,还去拜见了大总统和孙夫人,今天又给总参谋部打电话,说是想抽空和你见面。现在就在会客厅里,你看是不是要见一见?”

  罗耀国愣了愣,随后点点头:“让周先生进来……让白健生和何敬之待会儿再来吧。还有,我和周恩来见面的时候,其他人一概不见,如有紧急军务,由你来通知,知道了吗?”

  娜塔丽点头答应着离开了,接着就见周恩来满面春风地推门进来,看见罗耀国就拱了拱手,笑道:“辅文兄啊,这下可要恭喜你了,这场世界大战赢下来,你可是要青史留名的!”

  罗耀国坐直了身子,也向他拱了拱手,笑道:“同喜,同喜,这一回青史留名的肯定还有你周恩来!”周恩来闻言一愣,罗耀国却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因为我准备写历史,所以历史肯定会说我们两个人的好话的。”

  周恩来坐下来笑道:“也对,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写的,你现在是胜利者了,可以写历史了。”

  这话在罗耀国听来好像有几分酸溜溜的,他笑了笑道:“怎么,恩来兄不打算写历史吗?你们中共在远东、在印度可也有大好的局面啊!”

  周恩来摆了摆手,苦笑道:“我们离写历史还远着呢,印度那里不过是一个奥里萨邦,小半个比哈尔邦和中央邦。而且甘地的百万大军可马上就要来围剿我们喽,到时候万一我们的南亚军守不住,还要请国民政府的海军帮帮忙,运我们出来……而且我们还得到情报,斯大林用不了多久也会流窜入印度,眼下他们可还是共产国际的正统,我们手中可只是一个东方局,说不定那些印度共产党人会投靠到他那里去,我们可就要鸡飞蛋打了!”

  罗耀国目光一闪,笑了笑道:“我好像听说你们打算召开共产国际第八次世界代表大会,到时候你们要重新选举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恩来兄和毛副主席到时候可就是共产国际的领袖,世界革命的最高领导人了,斯大林还不是要俯首称臣?”

  周恩来轻轻叹了口气道:“辅文兄,这件事情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要我帮什么忙,只管说吧。”罗耀国倒也爽快,立刻就表示愿意帮忙。

  “既然辅文兄那么热心,那我就直说了。”周恩来淡淡一笑:“我党的确打算召开共产国际第八次世界代表大会,来和斯大林分子争一争世界革命的领导权。事实上,自从苏联本土沦陷,苏共败退伊朗之后,全世界的共产党都已经对苏共把持共产国际的局面颇为不满了。如今,眼看着苏共连伊朗都保不住,大家对他们哪里还有信心?共产国际领导权易主只是时间问题了。不过,我党要召开这次共产国际第八次世界代表大会同苏共争权,却也不是没有一点难度的。主要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共产党现在都非常困难,有很多人著名的共产党领袖还在各国反动派的大牢里面关着,没有办法来中国开会。其次,就是由于这场世界大战阻断了东西方各国之间的交通,造成英、法、美等国的共产党领导人想来也来不了。最后嘛,新的共产国际总部也必须放在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里面才行,比如北平、上海、武汉这样的城市,包头和伯力都是不够资格的。”

上一篇:苏联1991

下一篇:天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