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第304章

作者:大罗罗

  罗耀国笑笑点头:“你们说的我都明白,不过眼下的事情只能这样做,要不然我在主席团里面可没有办法交待。”他叹了口气:“你们看这样好不好,这一次日本人不是要打锦州吗?我们给你们五个轻步兵师的装备,先给两个,打完以后再给三个,如果这一战打得太久或是太激烈我们再看情况增加……两位意下如何呢?”

  邓演达在那里气得脸色铁青,刚要想发作,周恩来却抢先开口了:“那五个轻步兵师是什么标准?还有东北军的补充算不算在这五个师里面?”

  罗耀国轻轻吁了口气,笑道:“轻步兵师的编制就是三个步兵团外加师直属炮兵营,团营一级不配备大炮。炮兵营则配备十二门75mm山炮。五个步兵师的装备包括可以武装十五个步兵团的步枪、机关枪、迫击炮,以及六十门75mm山炮。至于给东北军的武器装备当然不包括在里面。张汉卿将军已经答应把哈尔滨库存的近六百门大炮,两千多门迫击炮,十几万支步枪,还有不计其数的弹药。都交给由贵党的王仲义将军,我们国民党还有东北军所共同组成的抗日联军统一支配了。所以我们会向东北军提供相同数量的武器弹药作为补偿。”

  ……

  在罗耀国和周恩来邓演达为了“联合抗日”的大业而唇枪舌战的时候,锦州东大营的作战室里面的气氛却是有些低沉的。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作战室里面的将领们都无心出去吃晚饭,围在张学良身边个个神色凝重。张学良面前一张宽大的桌子上,摊开来的是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明了眼下东北中日两军对垒的大致情形。

  “汉卿,现在东北的局势是北面的‘抗联’控制着松花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和日军沿松花江一线对峙,目前形势还算稳定。看起来日本人暂时无意北犯,辅帅(张作相)和超六(姜登选)应该是得到点喘息的机会了。接下来就看咱们这边怎么应付局面了。”

  说话的人正是东北军总参议郭松龄,短短十天下来,这位东北军事实上的灵魂人物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原本笔直的身板也微微佝偻了,鬓角上不知不觉间也有些斑白,连一向洪亮的嗓音此时也变得沙哑起来了。

  整个战事的担子,一下就全部压在了他的肩膀上面!

  谁都知道,张学良张少帅打仗的手艺是不行的。眼下集中在锦州一线的三十万中国军队也根本不是他能够指挥的,这场将要决定东北军生死存亡的大战就只能看他郭松龄的本事了。

  这两日东北的战局似乎稳定了一些,北线日军在长春击败了于学忠的十五路军后,乘势推进到松花江南岸后就停下休整了。而南线战场上的中日两军则一直沿锦州东面的大凌河对峙了整整十天,并没有发生多少起交火,局面看起来也不是太坏。

  可是到了今天早上,却从中共那里传来了日军大举增兵四个师团的坏消息!张学良郭松龄立即召集了主要将领,包括中共方面的朱德、彭德怀、杨虎臣等人到作战室内研究战局,这一研究就是整整一天。郭松龄和朱德还头碰头的在地图上面亲手作业,想找出应付的办法。大凌河以东的日军估计是两个师团,如果从日本国内所调集的四个师团全部用于大凌河一线的话。日军的将有多达六个师团,超过十六万大军!火炮估计也将多达五百多门!到时候大凌河一线的战局必将急转直下。而日军在打败集中于锦州的中国军队主力之后,北面的抗联估计也难以持久,到时候东北抗战的形势只怕就要大坏了!

  啪嗒一声,郭松龄将手中的铅笔一下丢在了桌上:“看起来只有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前击溃当面之敌了!”他直起身子,目光中有多了几分凌厉:“咱们在锦州一线已经集中了第一路、第五路、第六路、第十七路军;还有三个重炮团,十一个装备山炮的独立炮兵团,总共拥有四百多门大炮!还有一个拥有60辆坦克的装甲骑兵旅,总兵力近三十万。老子就不信有那么多的兵力和大炮,会打不下区区两个日本师团?”

  “朱总司令,你觉得呢?”听到老师信心满满,张学良也双目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他的东北军大获全胜一般。

  朱德只是默不作声,眉头紧紧拧着,中共中央对以主力出兵锦州其实是有分歧的……包括毛泽东和王明在内都不赞成,苏联顾问也不同意,只是由于周恩来和他的一再坚持才促成了这次冒险行动。可是现在真的要下决心将宝贵的主力部队投入到对日军坚固防线的进攻中去,他却有些犹豫了。

  “两军夹河对峙,利守不利攻,我看不如继续加固防御阵地,等日军先攻吧?”

  张学良一怔,觉得朱德的意见也有道理,又看看郭松龄,眼神之中似有犹豫。

  郭松龄摆了摆手:“玉阶兄(朱德),根据侦查显示,日军在大凌河东岸并未构筑坚固防御阵地,而且兵力薄弱……现在我军的火力和兵力都占有绝对优势,正是打败他们的良机!”说着他抬头直视着朱德:“贵党不会是像报纸上说的那样,想要保存实力吧……”

  朱德哼了一声:“什么话!我党的抗日决心全国人民是有目共睹的!保存实力的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到现在可没有向锦州派出一兵一卒!”朱德又环视了一下作战室,看到东北军诸将都是一脸犹疑,冷冷一笑:“既然东北军方面已经决心发起进攻,那我党自当舍命陪君子了!”

第0513章 锦州会战(二)

  公元一九三零年九月三十日。

  旅顺。

  关东军司令部的会议室内,几个戎装笔挺的日军将佐,正拿着一份情报部门刚刚送过来的密电嘘溜溜儿吸着凉气。大家的脸都白着,我瞧瞧你,你瞧瞧我。

  刚刚上任的关东军司令长官菱刈隆大将坐在会议桌靠前中间的位子上,头也不抬地注视着一张注满了部队番号的军用地图,动也不动一下。

  底下几个佐官议论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

  “……支那北京政府的三十万大军才是帝国征服满洲最大的障碍,应该先行予以摧破!随后再将主力用于北满讨伐,消灭所谓的‘抗联’。”

  “东北军的军资储备全都存放在哈尔滨,如果不能及时夺取或摧毁,恐怕那支‘抗联’会凭借这些物资迅速壮大,最终成为满洲和平的心腹之患!”

  “可问题是集结在锦州的支那北京政府军马上就要对大凌河防线上的第八、第九师团发动进攻了!我们如果不将主力转用于锦州,难道要命令第八、第九师团撤退回沈阳吗?这样不就是输掉了一场战役!天皇陛下可殷勤期盼着大将阁下建立功勋的……”

  “帝国现在正遭受着英美列强的制裁,国内士气已经有些低落了,所以关东军必须以一场压倒性的大胜利来提振国内的士气!锦州的支那北京政府军就是最佳的打击对象!”

  听到议论的声音,菱刈隆的眉毛也渐渐皱了起来,由于1928年参加了倒霉的山东讨伐战,他眼下也算是属于“戴罪立功”,虽然裕仁天皇和东京的那些陆海军高官们嘴上都不说……可是这个事情,大家伙儿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的确是急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想到这里,菱刈隆慢慢抬起头来:“石原君,你怎么看?我们应该先打败锦州的支那军还是应该先消灭哈尔滨的抗联?”

  石原莞尔刚才一言不发,双眼似闭非闭着,也不知道是在打瞌睡还是在冥思苦想?听到武藤司令官的发问,才睁开眼,缓缓站起身来:“大将阁下,卑职的建议也是首先摧破锦州方面的支那政府军主力,然后再将兵力转用于北满。”

  “哦!为什么呢?你不是一直都主张优先夺取哈尔滨的吗?”菱刈隆紧接着追问道。

  石原莞尔扬了扬眉毛:“正是因为这次东北军即将要展开的攻势!根据情报部门的报告,这次进攻计划是在东北军总参议郭松龄的强烈要求下才得以通过的。这说明我们之前对东北军的判断有一定的失误,他们并不是毫无进攻欲望的,因此不首先将其击败,关东军是没有办法安心于北满作战的。毕竟谁都不能保证,下一次我们的情报机关还能如此高效。”

  话说这个东北军在日本人那里就是个特大号的四下漏风的筛子,张学良那里刚刚开完作战会议,具体的计划还没有制定出来,旅顺这头就什么都知道了!而关东军的具体兵力部署和运用,锦州的东北军那是两眼一抹黑,全靠瞎猜在指挥作战。比如这一回共产国际送来的日军大举增兵的情报,就被东北军和中共方面完全误读了……人家增兵要对付的不是集结在锦州的东北军共产党联军,而是据守在北满,正在日益扩大的抗联!

  结果郭松龄那里自作多情,以为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决定要孤注一掷先发动进攻,以期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前击破大凌河对岸之敌!要不是日军情报机构这十几年来不断对东北军渗透所取得的效果,这回没准还真要让郭松龄给打败了。受了一惊的关东军高层,哪儿还敢对东北军掉以轻心?

  “三宅君,援兵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菱刈隆扭过头,扫了一眼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

  三宅光治啪的一个立正,大声回报:“阁下!我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师团已于日前从广岛之宇品港登船出发,预计今日可以到达旅顺港,三日内可以完全登岸。最多七天就能全部抵达大凌河一线……因此,大凌河一线的第八、第九师团至少需要坚持七天!”

  菱刈隆站起身,背着手,缓缓踱了几步,似乎在考虑着什么:“那第二师团什么时候能抵达大凌河一线?”

  三宅光治闻言一怔,半晌才反应过来,他微微摇头:“阁下!第二师团主力现在正在长春休整,如果要动用的话两天内就能抵达大凌河。只是……这样一来吉林方向可就空虚无比了。万一抗联渡过松花江南下……”

  他一声方落,周围的参谋们也纷纷附和。松花江北面可有十万以上的抗日联军!如果将第二师团从吉林调离,仅仅留下一些铁路守备大队和刚刚投靠日本的伪军,恐怕很难维持住局面。到时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吉林省,很可能被抗联所夺取……这样的话,国内那里同样不好交待!

  “不必考虑北满的抗联!”看到手下的参谋们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菱刈隆容色已经放沉,冷冷道:“两年前的山东,支那人已经用他们的善战教会了我们永远不要轻视对手!诸君难道已经忘记了吗?你们要明白,这一次突袭南满之所以能够得手,并不是我们的对手太软弱,而是帝国二十年精心布局的结果!所以在面对支那军队的反攻时,宁愿采取一些谨慎的战术,也不能冒战败的风险,这一战……帝国已经输不起了!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准备暂时放弃吉林省,抛开北满的抗联,以集中最大优势之兵力,在锦州大凌河一线同支那军主力决战!将他们彻底毁灭!”

  ……

  “乱弹琴!瞎指挥!这个郭松龄到底会不会打仗啊!连敌人到底有多少都没有搞清楚,就贸然发动进攻!还要我们的八路军、十七路军一起参与……”

  刚刚回到北京的周恩来,一进中南海,还未及回家,就先去见毛泽东,才走进居仁堂,就听见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在那里咆哮。

  “润之,怎么啦?”周恩来一推门走进毛泽东的书房,只见毛泽东手指上夹着香烟,正站在一幅新挂出来的军用地图前面,满脸的怒容。刘少奇侍立在一旁,也是脸色铁青。

  看到周恩来进来,毛泽东也只是微微点头打了声招呼,就又开始埋怨起来:“恩来,你来的正好,总参谋部刚刚送来郭松龄、朱德拟定的锦州会战计划。他们打算集中三十万大军、四百多门大炮在大凌河一线抢先发起进攻!”

  “哦,有这回事?”周恩来愣了愣,他和罗耀国的谈判结束以后就连夜赶路,不知道是因为电台故障还是中革军委的疏漏,他并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汇报。他微皱了一下眉毛,又问:“朱德同志是什么意见?”

  毛泽东猛吸了口烟,走了几步:“朱德也同意了,他的意见是要维持和东北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不得不奉陪到底。恩来,这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没有错,可是也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啊!怎么能听凭张学良、郭松龄这样的军阀来瞎指挥呢?”

  周恩来摇摇头,一脸为难,朱德既然已经同意在锦州一线发起进攻,想必是有他的道理……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现在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且国民党那边也在全力争取。他刚想开口解释,毛泽东却又快又急地接了下去:“……八路军和十七路军东进,主要任务是开辟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去和日军硬拼的。不仅我们不应该硬拼,就是东北军也不能干这样的傻事……他们的任务应该是沿辽西走廊节节抵抗,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巩固赢得时间。可他们现在却打起了速战速决收复辽吉的如意算盘,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最后便宜了敌人……”说到这里,毛泽东的目光却转向了地图上的中国南方地区。

  周恩来缓缓点头:“润之,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现在锦州会战的计划已经开始了,只怕不是我们一句话就可以停下来的。再说全国的舆论也都在看着我们……”

  毛泽东脸色一沉,换了沉思的神色,细不可闻的自言自语:“锦州会战绝不可能胜利,东北军战斗力极弱那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而且他们中间恐怕还混杂着大量的日本间谍,这一次的沈阳事变就是证明。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做好锦州会战失败的打算……要命令朱德、彭德怀、杨虎臣把主要精力放在辽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上面,那里是我们进出东北的咽喉,必须要尽快控制在手中。”说着他又伸手指了指一旁的刘少奇:“此外,我还想推荐少奇同志出任中共满洲特委书记兼辽西军区政治委员。”

  周恩来看着刘少奇那副英挺的面容,眉头皱得紧紧的,最后才点点头:“好吧,我原则上同意此事,等政治局讨论以后再做正式决定。”不等刘少奇回话,他又自顾自地吩咐:“辽西根据地是我党在东北的落脚点和门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是少奇同志没有多少军事经验,不如就安排陈毅和方志敏同志为辽西军区正副司令员,粟裕同志为参谋长,协助少奇同志开展工作吧。”

  ……

  此刻的锦州东大营里面已经能感觉到那种大战将临紧张和压抑。整个营区已经是戒备森严,到处都有荷枪实弹的军人在警戒巡逻。在大营的核心,东北军和共军的联合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屋顶上面全都高高架设起了天线,容色凝重的参谋们进进出出,传递着各种消息和命令。

  作战室里面的气氛更是叫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张学良、郭松龄、朱德、杨虎臣、荣臻等双方面的高级将领都围在巨幅军事地图前面,低声争论着什么,在他们周围的参谋们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七天,七天……”郭松龄手撑着宽大的作战地图台,眉头紧紧皱着,口中反反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儿。虽然东北军对日军的行动部署是两眼一抹黑,可是那四个师团的援兵大约什么时候能到达锦州前线,他们掰着手指头还是能数出来的。由于破坏南满铁路的命令执行的相当不利,因此日军现在还是能够利用铁路迅速调动兵力,七天时间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如果在七天内东北军不能打败当面之敌,只怕就要转入防守了……最后被日本人逐出东北不过是时间问题!

  “我军应该采取撕扯两翼中间突破的战术!先以步兵在日军防御阵地的南北两翼发起牵制攻击,争取将日军的预备队吸引过去。然后以装甲骑兵旅为锋矢,在重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从日军防线的中间达成突破!就像国民党军在民国十六年和民国十七年打败苏联红军和日军时那样,用坦克、重炮、飞机强行冲开一条血路,把日军防线切成两段!”

  “朱总司令,您看茂宸将军的计划可不可行?”张学良转过头看着一言不发的朱德,轻声地道。

  朱德点点头,计划是没有问题,关键就看执行计划的人有没有问题了!如果换成南方的国民革命军,绝对能凭借着绝对的火力、兵力优势,利用坦克机械化部队把日军撕得粉碎。不过……换成眼前这些东北军,怎么看都不靠谱。不过想归想,朱德面子上还是微笑点头:“茂宸兄果然不愧是东北军中第一名将,这样的计划,换成国民党的总参谋部也不过如此了。只是不知道……我们的八路军和十七路军将要担负什么样的任务呢?”

  郭松龄回头看着朱德,表情郑重:“玉阶兄。锦州会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东北战局的不利局面,兄弟希望贵我两军能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至于这一次贵党的八路军和十七路军想要承担什么任务,兄弟的意思是……这次作战,我们东北军和贵党的军队可以分成三个作战集团,分别负担南北两翼牵制和中间突破的任务,贵党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项。”

  朱德目光炯炯,扫过桌子上面摊开的军用地图,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整个战线的北端,那里紧邻着辽西的群山,正是这一次八路军、第十七路军东进的主要目标……

上一篇:苏联1991

下一篇:天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