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第14章

作者:大罗罗

  而张作霖却恰恰选择离日本关东州和南满铁路非常近的奉天作为其大本营,他的兵工厂、金库、军火库等重要设施全部都放在奉天。张作霖现在是把整个东北的命脉全都放在了强盗的眼皮底下,除非张作霖的东北军时时刻刻都提高警惕保护这自己的命脉,否则只要有一刻松懈后果就有可能是致命的。如果他把东北军主力一调走,日本人就有机会突袭奉天,日本人控制着南满铁路,他们可以通过铁路把部队运动北大营大门口,然后突然发起进攻!这种情况下靠少量留守部队,东北军肯定是守不住奉天的,然后东北军的兵工厂、武器弹药储备还有金库在一个晚上就会易主!没有了这些,张作霖拿什么去和日本人作战?而且日本人再从东北军中找一个傀儡来取代张作霖也没有什么难度吧?

  可是张作霖能把他的东北军全部放在关外防备日本人吗?他不要到关内来争霸吗?如果我们革命军打到东北他不要出来抵抗吗?好像东北军主力已经两次入关参战了吧?虽然这两次日本人都没有采取动作,但绝不代表第三次、第四次还会如此,特别是在中国即将走向统一的时候,如果总理和介公是日本的领导人,你们会坐视自己的邻国统一并且走向强盛吗?你们会放弃对中国野心吗?

  如果日本突然占领了东北,总理和介公准备如何应对?”

  罗耀国的话好像是晴空霹雳一般劈中了孙中山和蒋介石,两个人顿时如木雕石刻一样,好长时间一动不动,只有豆大的汗珠从两人的脑门上滚落下来。

  “难道日本人就不怕国联干涉吗?”蒋介石在这方面的思路明显有些问题,对于国际公义看得过重了。

  “如果日本不怕,国联有什么办法制裁日本吗?英国、法国他们会帮我们来和日本作战?”罗耀国现在的声音无比柔和,可是孙中山和蒋介石却觉得他们耳边有个魔鬼在咆哮。

  “苏联倒是有可能会帮我们,可是这个代价恐怕是我们不能承受的。”孙中山阴沉的声音在蒋介石和罗耀国耳边响起:“到时候我们如果不战,恐怕全中国都会骂我们是汉奸卖国贼,我孙文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人望立刻就要毁于一旦,如果战,中正、辅文你们估计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打败日本?”

  “辅文,还是你说吧。”蒋介石对于和日本作战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所以无法回答孙中山的提问。

  “还是先说说我们需要多大的力量才不会亡国吧,日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重工业体系,能够独立生产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和飞机在内的所以先进武器!日本的海军现在是世界第三!他们的陆军虽然规模较小,可是日本有着完备的动员体系,日本的学校又长期进行军事化教育,所以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充出数量庞大的陆军。日本的工业体系能为他们的陆军提供包括飞机(日本没有空军这个军种)、坦克、大炮在内的所有武器,而我们的工厂只能生产最基本的步枪和机关枪,而且质量很差,数量不足。火炮的炮钢我们不能生产,所以一旦开战,日本只要封锁我们的海上交通线,我们就无法进口,到时火炮也就不能生产了。我们的弹药产量也不能应付一场同日本的战争,生产弹药所需的铜材,火药还有炸药的产量都不足,甚至没有。

  所以,一旦中日开战,我们很可能只能依靠少量库存武器维持战争,只能是以空间换时间苦撑待变,等到国际上有谁良心发现来援助我们为止。不过我们的产粮区都在东部平原地区,这些地方一旦被日军占领,恐怕我们要供应军粮都很困难了,这个战争……”罗耀国摇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中正,他说的对吗?”孙中山很期待蒋介石说不。

  “总理,辅文说的好像都对。”蒋介石比较是在日本呆过的,对于日本的强大有相当的认识,所以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恐日症。

  孙中山掏出手绢擦了擦汗,这都是给罗耀国吓出来的,本来看看革命的行情好像不错,广东很快就能平定,许崇智也马上就要把福建弄到手,又有了谭婆婆这尊大神,湖南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打下来,好像这个革命就要成功了,现在让罗耀国一盆冰水浇下来,顿时浇出一身的冷汗。

  “辅文,你说了半天,应该是想好了应对之策吧?那就别藏着了,说说看吧?”蒋介石好像能看透罗耀国的思想,知道他是有办法的。

  “唉!”好办法罗耀国没有,不过不是办法的办法倒有一个:“职部思来想去,只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我们的革命不要那么快的成功。”

  “这是什么办法?难道我们革命不成功,日本人就不来侵略了?”孙中山反问道。

  “当然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革命不成功,我们就不是中央政府!”罗耀国淡淡地说道:“不是中央政府,那卖国贼就有别人去做,我们还是好人。除非我们拥有可以同日本一战的实力,否则我们就不去做中央。

  职部认为我们的革命可以先革到中国南方,我们现在马上就要有广东、福建两省,广西、湖南料不难取。然后我们有机会就夺取云、贵、川三省,同时静观中原之便。职部估计张奉用不了两年就会卷土重来,到时候我们趁机取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还有上海这样我们就有十二个省,中国最富庶的地盘基本上全在我们手中。到时候我们可以用和平统一为借口和北京政权慢慢谈判,这样就能争取到发展重工业的时间。如果在我们建立重工业基础的时候,日本入侵东北,料想北洋军阀不敢同日本决裂,这样汉奸由他们去做,我们一边唱高调一边发展,等到我们实力强大了,就可以以讨伐汉奸的名义北伐,然后再同日本开战。”

  听了罗耀国的所谓“办法”孙中山和蒋介石两人都低着头沉默无语,过来足足有半个小时,孙中山才很艰难地抬起头,整张脸看起来憔悴的令人担心。

  “中正、辅文,今天的谈话你们到外面不许泄露半句!我有些累了,你们先回去吧,怎么对付杨希闵、沈鸿英的事情改天再议。我累了,我要休息一下。”孙中山用沙哑的声音喃喃地说道。

第0025章 再次出征

  1923年3月1日孙中山大元帅府发布任命,委任滇军第一军军长杨希闽为广西督军,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兼广西省长,命令两军立即出征讨伐北洋政府所任命的广西边防军务督办陆荣廷。杨希闽、刘震寰两人对于能做称霸一方的诸侯自然是满心欢喜,虽然有些不舍广州的繁华富庶,但最终仍欣然受命,于3月5日带兵出发了。杨、刘两军出发的第二天南属八县又传来喜讯,粤军第一师在李济深的指挥下终于消灭了盘踞南属八县的军阀邓本殷部,收复了广东西南的八个县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全部地盘。

  广东表面上看来已经统一,连为非作歹的滇、桂两军都让蒋介石哄去了广西。不过新的祸端却也在酝酿之中,此时广东韶关的桂军司令部里,另一个桂军总司令沈鸿英正在会见来自洛阳的贵客张其锽。

  “你们这些部队,并非孙氏嫡系,无论如何忠于孙氏,总未必能使孙氏信任,将来冲锋陷阵的苦差使,固然轮得着,至于权利,休想分润一点。只看中山对人谈论时,每说惟有许崇智、蒋介石的部队,才是我的亲信嫡系,其余都是靠不住的,就可见他的态度了。现在正好归顺中央,驱逐孙氏,自居广东督理,那时大权在握,岂不胜似寄人篱下?替人家拚死力的做事,还要听人家的指挥,受人家的闲气。”张其锽现在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沈鸿英的心坎上。

  作为吴佩孚所礼重的幕僚,张其锽的三寸不烂之舌自然是非常了得。作为一个说客,造谣生事,搬弄是非并不是最上乘的,上乘的说客只讲道理摆事实,就像张其锽劝说沈鸿英的话,哪一句不是事实?孙中山本来就不相信沈鸿英,这一点全广东人民都知道,将他的部队摆在韶关自然是有当炮灰的功能。

  听了吴佩孚的价码沈鸿英的一双小眼睛乐的眯成了一条缝:“子武先生所言甚和我意,只是孙大炮回粤以后似是颇有振作,如今已有七师亲兵,就是滇军朱培德和范石生两军如今也渐渐靠向孙氏。以鸿英一军之力,恐怕难以将其驱逐。”

  张其锽冷笑一声说:“冠南将军何必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如今这天下大势已经在仲帅和玉帅,孙文不过是苟延残喘些时日罢了,他的那些粤军哪有什么战力?这次玉帅已经派了张瑜珊将军、方耀庭将军还有岳兆麟将军三人督率大军前来助阵,现在他们三人的大军以到赣南,就等将军发动了。”

  沈鸿英本来就是个野心家,早就觊觎广东的富庶,听了张其锽的话,如何能不动心?当即就决定要起兵作乱。沈鸿英送走了张其锽之后,立即以移防为名集中兵力到韶关、新街一线,并在新街设立总司令部。到了3月16日,便在新街就任北京政府所派的督理广东军务职,同时效法陈炯明故智,通电请孙中山离粤。

  通电刚一发出,沈鸿英也不待北军兵到,便急急忙忙命令部下军长李易标南下去打英德县,英德是粤汉铁路沿线重镇,拿下英德便是敲开了进入广州的北大门。沈鸿英部是强盗出身虽然军纪极差和盗匪无异,不过经年征战倒是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所部士兵老兵占了大半。在沈看来以他手中一万多能战的老兵足以抵孙文数万新兵,且又有北兵相助,想来广州只是囊中之物。

  谁承想,李易标南下不到两日,捷报没有传来,求救急电到是收了一箩筐。沈鸿英这才知道广州怕是难打,急命左右拿来地图研究,看看这谢文炳到底是给人堵在哪里了?看了地图这才发现大事不妙,原来李易标这厮竟然是在自家门口让孙大炮的兵给挡住了,出兵两日不但没有走到英德连曲江县也未出,现在正在曲江县城以南的大坑口一线和滇军一部拉锯。

  “娘的!一个巴掌大的小镇竟然打了两天!李易标这厮该不是婆娘睡多了忘了怎么打仗吧?”沈鸿英骂归骂但是对于大坑口这股滇军倒也不敢掉以轻心。一面派军长何才杰带兵增援谢文炳,另一面则亲率一旅精兵沿北江西岸南下去抄滇军后路。沈部官兵素来善于行军,打硬仗虽然败多胜少,可是败了以后总能仗着腿快及时窜走,所以抄后路这种事情沈鸿英的部队还是很擅长的。

  沈鸿英3月18日带了一旅亲兵从韶关出发南下,从曲江白土镇过了北江。然后一路急行军南下,经白沙镇直扑樟市镇,这一路地形较为平坦,大路两侧皆是大片肥沃的水浇田,显然是预示着广东的富庶。看着水田中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沈鸿英的心情变好了许多,不再为谢文炳的久攻不下而烦闷了。在挂了督理广东军务一职的沈鸿英看来,这些忙忙碌碌劳作的农民到了秋天就会把一筐一筐的大洋钱送到他这个督理大人的腰包里。

  “报告!前方樟市镇发现敌情!”沈鸿英刚刚转好一点的心情随着这个不知好歹的敌情顿时又变得阴沉起来了。

  “发现敌情?”一名优秀强盗的直觉告诉沈鸿英,情况有些不对头了,很明显对手的想法和他一样,对手是要偷袭曲江,现在沈鸿英的两军兵在大坑口和滇军激战,还有一个军在肇庆和滇军朱培德部激战,自己则带着亲兵旅要去偷袭大坑口的后方,此时的曲江和韶关就是空城两座。而且自己要退往曲江就必须要渡过北江,樟市镇的那支敌军能给自己从容渡江的机会吗?做梦吧。如果自己不管曲江、韶关倒是可以翻山逃亡湖南、广西,但是大坑口的两个师可就没有了!肇庆的那个师能跑出来估计也要损失大半,自己这几年好不容易攒起的家底一下子就败了一多半,这让沈鸿英如何舍得?

  “也罢!弟兄们!狭路相逢勇者胜,打垮前面的广东佬,广州城的花花世界就是我们的了!”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沈鸿英一咬牙拿出多年为匪的那股子狠劲就要和敌军拼命。

  与此同时樟市镇里的那支粤军也已经发现了沈鸿英的部队,率领这支部队就是本书的主角罗耀国,这支部队是粤军第七师和第八师,一共一万六千人!战场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对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某党打国民党除外)。如果沈鸿英知道现在北江战场上的双方部署情况的话,他自己也会佩服自己的英勇善战。

  这次北江作战是蒋介石当上总参谋长以后的第一战,老蒋对此可是异常重视,不但要胜利,而且还要大胜,根据老蒋的计划,打完沈鸿英之后最好搂草打兔子把那三个不知死活的北军旅统统给消灭了!随后再配合谭婆婆打下湖南,这样蒋某人在孙中山那里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了,自然也就能放心的去苏联一游。

  为了打好这一仗,蒋介石想进一切办法调兵遣将,除了刚刚从南属八县返回的粤军第一师留守广州,惠州的粤军第十师、潮梅的粤军第九师这些部队不能动,其他能动用的部队蒋介石都拿了出来。其中朱培德率领滇军第一军去打肇庆的张希栻军。范石生滇军第二军,李烈钧的赣军,程潜的湘军,粤军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师,炮兵司令部下属的炮一团、炮二团一共五万多人在蒋介石的亲自指挥下去进攻北江。

  根据蒋氏从日本学来的兵法,自然是要让杂牌打头阵,呃,现在粤军算是孙中山的亲信嫡系,所以打头阵的是范石生的滇军第二军、李烈钧的赣军和程潜的湘军,前敌总指挥是资格很老的李烈钧。这三支部队虽然都挂了个军队牌子,但是实际上的兵力是很少的,三个军加一块总兵力不过两万,而且武器装备很差。

  李烈钧知道自己带的部队不能打,所以就在大坑口一线据险设防,等着沈鸿英先来进攻。结果就等来了李易标的一个军,当然,沈鸿英的军也是注水肉,一个军不过五千人,也就是北军一个旅的兵力,一个团的战斗力而已。就这样两支半斤八两的部队一时间在大坑口镇周围的山地打得难解难分,看场面是谢文炳占上风,不过统计伤亡又是李烈钧占优势,毕竟防守总是比较占便宜的。打了两日,沈鸿英又派来的何才杰一军来增援,同时蒋介石的主力也赶到了,这是四个师的粤军还有两个炮兵团。这样一来蒋介石的兵力就占了绝对优势,本来只要下令三军猛攻大坑口一战就可以结束了。不过老蒋突然一拍脑袋想出一条妙计来。

  “敬之、辅文,你们来看。”在大坑口镇里的讨贼军指挥部里,蒋介石正向两个心腹大将在面授机宜:“沈逆所部主力已经被我军吸引到大坑口前线,料想曲江、韶关必然空虚无备,辅文,你率两个师从北江西安绕行去抄沈鸿英的后路,敬之,你带上粤二师去增援李侠公。不过千万记住,不要把沈逆的部队一下子都打垮了,我要来个前后夹击!”

第0026章 北江大战

  领了任务的罗耀国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和第七师师长顾祝同一起带了第七、第八两师过了北江进占了樟市镇。大军刚进樟市,特务营长张虎便送来急报,大约一个师的沈军已经出现在樟市以北5公里处。

  “墨三,看来这沈贼打的主意和介公一样的,他是要抄我们的后路。”罗耀国见有敌情倒是十分兴奋。

  顾祝同的想法也一样,生怕这一路四平八稳一分功劳都捞不到:“辅文,我军有两个师,兵力是他们的一倍,这一战我看必胜,现在的问题就是别让沈贼的人跑了。”

  “无妨,沈鸿英才几个兵?肇庆那里一个军,大坑口有两个军,这里又有一师,曲江、韶关、新街必然空虚,如果这支兵要跑也来不及渡江回曲江的。这样我们就得了曲江、韶关,包围了大坑口的两师,沈鸿英舍得吗?好了,准备开仗吧?你我各留一团做预备队,其余四个团一次性投入进去如何?”

  “行,不过辅文,这四个团的主攻要让我来指挥,这一路你是总指挥,头功总是有的,不能让兄弟我白忙活吧?”顾祝同是苏北人,因为跟蒋介石较早所以得了蒋的重用,当了第七师师长,不过在粤军中总是根基不稳,急需一场大胜利来巩固师长的位置。

  罗耀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他是广东人,又是粤系滥好人罗翼群的侄子,还拿着西点的文凭,第八师又是他一手拉出来的,所以地位牢靠,这场胜仗也可有可无。想到这一层,罗耀国便很爽快的应了下来:“墨三兄,我把两个机炮营和两个特务营一起交给你吧,你带了四团四营更有把握,毕竟我们的部队新兵多,敌人也有一个师,还有我让副师长王豹助你一臂之力,王仲义是冲锋陷阵的骁将有他助你这一战我们定可大获全胜。”

  两人商议完毕,罗耀国便留在樟市镇里坐镇指挥,顾祝同带了四个团另四个营,9000多人出镇去迎敌。此时的沈鸿英也督促大军南下来到了樟市镇以北拉开了战线,这场作战一开场竟是在中国内战中极为少见的对攻战!

  民国的军阀们部队编制常常混乱不堪,同样一团,罗耀国这里是两千人的标准,有三个五百人的步兵营,外加特、工、辎、机枪、团部五连。沈鸿英那里情况就不一定了,有的团能有一千人,有些团只七、八百。这次沈鸿英带来的是亲兵旅,拥有四个手枪营,一个1600人,是沈的精锐骨干,战斗力非常强悍,所以他明知敌人数量较多,也敢于主动进攻。

  不过出乎沈鸿英预料的是敌人的数量居然多成那样!两下一接触,战斗经验丰富的沈鸿英就知道坏了!他一次性投入三个手枪营有1200人,人手一支德国毛瑟的盒子炮,绝不是国内的山寨货,这支部队是沈鸿英纵横江湖的老本,全都是征战经年的老兵,又配了好枪,如果敌人只多一倍还真不在话下,就是同三倍之敌对抗也不会失败,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回居然要和七倍之敌对抗!

  七个打一个已经不是英雄所为了,可是顾祝同还要开炮!经过整编后的粤军师都有一个机炮营,拥有两连水机关枪和一连迫击炮!顾祝同命令两个迫击炮连先开火轰击沈军,然后水机关枪扫射,最后四个团外加两个特务营一拥而上打人海战术。所以悲惨的沈鸿英手枪旅的好汉们刚刚一拥而上准备凭借着毛瑟冲锋手枪的强大火力杀伤粤军时就挨了二十多门60mm迫击炮的轰击,幸好现在粤军的这些炮兵素质极差,迫击炮打得一点都不准,要是换上日军,沈鸿英的一千二百人当场就交待了。

  一听到这种密集的炮声,稍微有些经验的民国军阀就知道大势已去,沈鸿英大致能听出那是二十多名迫击炮。二十多门迫击炮在孙大炮的粤军里该是两个师拥有的迫击炮总数!这个情况沈鸿英是知道的,他前两天还在吃孙中山的饭,当然不会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自己一个旅现在在和两个师的敌人血战!

  “撤!快撤!”沈鸿英咬着牙吐出三个字来,随即便没有一点犹豫的调转马头带着剩下的一营人马向北面的山里逃去,也不管还在为他打生打死的一千多弟兄了。

  沈鸿英发现不对,顾祝同也同样发现了问题,他发现敌人的数量竟然不多!大约不到一个团,而且都是拿着毛瑟手枪的部队!很明显这是沈鸿英的亲兵,在民国军阀中多有配了手枪的亲兵部队,关键时候拉出去帮老大打硬仗或是护住老大逃命。手枪这种武器在当时世界上其它国家基本上是不会配属给步兵的,除了美国,不过美国步兵们是自己拿手枪当刺刀用的。只有在武器装备落后极度缺乏重武器的中国才把手枪旅、手枪营这种部队当成精锐来用。

  “仲义兄,敌人好像是沈鸿英的亲兵!看来沈逆就在附近,不如我们全军突击,看看能不能捉到沈逆?”顾祝同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人家沈鸿英是惯匪出身,打败他容易,捉到他就难了,不过总是要碰碰运气的。

  王豹也有这个想法,这位一个山东大汉,又没有靠得住的文凭,全仗着罗耀国的提拔才有了副师长,自然也是急于表现自己,省得人人都在背后说他是靠拍马屁上的位:“墨三兄所言甚是,我这就带部队突击,墨三兄就瞧好吧。”说完王豹便一阵风似的跑向步兵出发线,开始组织进攻。

  粤军现在的战术照例是集团冲锋拼人海,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粤军第七、第八两师的战斗力又有所提高,士兵们已经学会要在正确的距离内开枪了,呃,这是很不容易的。此外拼刺刀的技术也有所提高,还有就是扔手榴弹之前也知道要先拉弦,也不会手忙脚乱的把手榴弹扔到自己的队伍中去。这个水平在现在的中国基本上算是精兵了,现在四个团近八千个精兵喊着蒋介石规定的“总理万岁,冲啊!”的口号开始发起“白兵突击”,根据蒋介石从日本学来的兵法,“白兵突击”前的口号可以给士兵带来力量!日本人是喊“天皇万岁”蒋介石就让部下喊“总理万岁”。

  八千人用闽南话、广东话和江西话喊着“总理万岁”的口号,端着雪亮刺刀冲向了那一千多号兵迫击炮和机枪打得东倒西歪的沈鸿英亲兵。现在沈鸿英的这三营手枪队能动的大概还有七八百,已经直挺挺的归了天的有四百多,这种伤亡程度在当时的中国军队是根本承受不了的,所以这些亲兵的士气已经降到了零,看到黑压压的无边无际的敌人怪叫着冲了过来,当时就崩溃了,一哄而散都往北面的山上窜去,到底都是土匪出身的,被打散了知道要钻山。

  就这样,罗耀国在樟市镇里某大地主的豪宅里的临时指挥部还没有建立,就又要开拔了,临行前给蒋介石发了个捷报,告诉他自己刚才击败了沈鸿英本人率领的手枪旅,毙伤六百,俘虏五百多,顾祝同身先士卒立了头功,不过沈鸿英本人没有捉到,估计是钻山跑掉了。

上一篇:苏联1991

下一篇:天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