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不要有心里负担,我们并非是在欺骗他们,而是需要借助一切力量拯救黎民百姓。”
马元义郑重点点头,眼神中满是对张角的钦佩:
“我都明白。”
“只是师父,这么做,我们以后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张角杵着九节杖走到地图前:
“你知道这二十多年走南闯北我都去过多少州郡吗?”
马元义摇摇头。
张角继续说道:
“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并州、益州、司隶。”
“大汉一司十三州,我只有凉州、雍州和交州没有去过。”
“去过的地方太多,也见到了太多。”
“你知道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是什么样吗?”
马元义点点头:
“知道,生活很艰难。”
他当然知道。
因为他以前也是大汉土地上一个普通百姓。
十岁那年冬天。
大雪漫天。
家里缺衣少食。
父母将仅剩的衣服和粮食都留给了他。
自己却选择硬抗,结果双双冻死。
可是他一个小孩。
即使有着衣服和一些食物。
又怎么能在天寒地冻中生存下去?
幸运的是,张角意外路过此地。
见他可怜。
便收他入自己门下。
他这才有了活路。
而他的遭遇,仅仅只是大汉全境千万百姓的缩影之一。
张角轻叹一口气:
“是啊,百姓过得很艰苦。”
“流离失所者无数。”
“657可是,这种情况下大汉天子他做了什么?”
“呵呵,不积极赈济百姓也就算了,竟然还继续加征赋税。”
“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游历之路。”
“凡经过之村庄,十室不过空了二、三室。”
“十年前,我开始向大家传扬太平道时。”
“凡经过之村庄,大多已是十室空了五、六室。”
“去年,当我再次返回我的家乡巨鹿郡时。”
“我家乡的村庄,都已然十室九空。”
“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因为留在原地活不下去!”
“最可笑的是,村庄里人走得越多,剩下人的赋税就越沉重。”
“离开人的赋税也要均摊到留下来的人身上。”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了高昂的赋税,只能被迫流离失所。”
“可笑,可悲,可叹。”
张角攥紧拳头,一下子击打在地图司隶的位置上:
“所以,这荒唐的王朝是时候结束了。”
马元义被张角的话感染,当即说道:
“师父,我们一定可以推翻大汉,重建天下太平的新世界。”
张角转过身,拍拍马元义的手臂:
“元义,昨天我们的所作所为需要绝对保密。”
马元义拍拍胸脯道:
“师父,你还不相信我吗?”
张角点点头:
“当然相信。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所以我打算派你去司隶继续传道,顺便将我们的信徒组织起来。”
“一来可以避开昨天见过你的人。”
“以防被人猜到谶言的事是我们自己所为。”
“二来司隶地区极为重要,事关我们起义能否一举成功。”
“你从小机敏谨慎,在众多弟子中,我最相信的就是你了。”
“所以只有你去,我才能放心。”
司隶又称司州。
其实就是大汉的京畿之地。
司隶的郡县不多,但却皆由中枢直接管辖。
也是大汉最核心的地区之一。
听到张角如此重视自己,马元义的心一颤:
“师父,我”
张角阻止了他继续说话:
“你跟着我这么多年,能力我也已经了然。”
“不要妄自菲薄,我相信你绝对可以完成我交给你的任务。”
马元义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师父,弟子保证完成任务。”
张角微微颔首:
“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建议你现在就出发。”
“等天亮了,人多眼杂,终究是有些不方便。”
马元义点点头,当即准备离开。
忽然,他想起一件事又说道:
“师父,绘写谶言的荧光粉还有一些,需要留给你吗?”
张角摇摇头:
“你自己拿着吧。去了司隶之后,你应该也有用到它的地方。”
“况且我们这里还有一些。”
马元义点点头,将荧光粉重新揣回怀里。
连夜离开了此处。
张角看着马元义的背影,满是赞赏的神情。
如果所有的弟子都能像马元义这样。
能力非凡且忠诚不二。
那他可就省心多了。
可惜,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几天他通过旁敲侧击了解。
发现自己的众多弟子中。
坚定愿意和他一起造反者,连一半都没有。
明明是大汉迫使他们流离失所。
如果没有他救下这些弟子。
这些人怕是早就死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了。
可是,当这些人过了几天好日子。
他们却又萌生退意,仿佛连对大汉的恨都荡然无存了。
当然,他们并非不恨大汉。
而是害怕造反被抓会死。
死亡多么恐怖的事啊。
但有些事,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
张角的目光越发坚定。
这时,张宝走上前邀功道:
“大哥,这件事我策划得没问题吧。”
这几天发生的事。
从一开始引导部分信徒和流民抵达神碑附近。
到在他们面前展现神碑浮空、十二字谶言的神迹。
再到在人群中传播谶言与张角的关系。
引导流民下山投奔张角。
基本都是张宝一手策划。
张角摇摇头:
“你还敢找我邀功?要不是有马元义帮你盯着,你说说,这几天你出现了多少纰漏?”
张宝讪讪一笑。
不敢回话。
确实,在执行假托谶言计划中。
他出现了许多纰漏。
甚至差点被意外赶来的流民发现他们用荧光粉在石碑上绘写谶言。
幸亏马元义发现及时。
将流民引去了另一个方向。
这才解除了危机。
张梁又上前说道:
上一篇:参加综艺:一首海底致郁全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