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114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一个半时辰后。

云易满意得看着这个被自己挖出来的地下空间。

面积三千多平,高两米。

面积上故意留了一些冗余给沟渠和田间阡陌.

至于高度。

如果是给人居住,确实会有点压抑。

但是用来种植作物就刚刚好了。

毕竟绝大多数作物都长不到两米。

除了甘蔗和竹子。

竹子他暂时不会种植。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服足而知荣辱。

在东汉末年这种灾荒横行的时代。

还是得优先考虑把肚子填饱。

然后才能思考其他能够改善生活条件的方面。

而游戏里的甘蔗自然生长能够长到三米高。

但问题不大。

因为早在前几天收割甘蔗时。

他就发现了一个卡bug的甘蔗收割方法。

就是每次只收割超过一米的甘蔗部分,留一米在原地。

根据MC规则的判定。

只要留在原地的甘蔗超过一截。

它就会继续自然生长。

如此一来。

只需要每次都留一米甘蔗在原地,就能实现甘蔗的无限收割。

关键这项工作还能交给普通人来完成。

他也可以省点心。

不论是甘蔗、小麦还是胡萝卜。

种植时都需要水源。

其中甘蔗对水源是硬性要求。

没有水源,它就会自动爆掉。

而小麦和胡萝卜对水源算是软性要求。

没有水源,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减缓许多。

以前三四天就能成熟。

缺乏水源可能需要十几天才能成熟。

于是,云易用铲子在地面上挖出了几道纵横交错的沟渠。

将整个地下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域。

每个小区域都恰好能被沟渠里的水影响到。

随后,他匆匆顺着水电梯回到地面。

从箱子里取了几十个水桶装满背包后。

又返回了地下空间。

云易拎着水桶,沿着纵横交错的沟渠不断放置无限水方块。

尤其是一纵一横两道沟渠连接的14位置。

刚放完。

无限水方块里的水便开始向外蔓延。

不过因为是放在沟渠里,所以它们只能顺着沟渠缓缓流淌。

理论上这些水不能蔓延超过七米。

否则会被空气墙挡住。

但云易何等机智?

他深谙MC的各种特性。

所以有意得将每一个无限水方块间的距离都设在七米内。

这样流出来的水正好能够互相连接在一起。

等所有的沟渠都填满了水。

云易便再次沿着水电梯返回地面。

他先将空铁桶放回箱子。

然后从中取出铁锭和木棍。

扔进工作台。

合成了十把铁锄头。

然后将铁锄头收进背包。

最后从箱子里取出了等会需要种植的胡萝卜、小麦以及甘蔗。

对了,还有一些花岗岩方块以及一个切石机。

虽然工作台也能将岩石方块分解成楼梯。

但六个岩石方块才能分解成四个岩石楼梯。

而切石机只需要一个岩石方块就能切割。

平均每制造四个楼梯就能节省两个岩石方块。

岩石方块云易当然不缺。

箱子里还放着上万块无处使用呢。

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带着这些东西。

云易再一次顺着水电梯返回了地下空间。

此时地下空间的天花板上已然插满了核能火把。

温暖的光芒将地下空间照得极为明亮。

云易掏出两把铁锄头。

左手一把,右手一把。

左右开弓。

对着地上的泥土一锄头一锄头得挥了过去。

铁锄所到之处。

所有的泥土全都被翻成了肥沃的耕地。

没多久。

他就把1200平胡萝卜种植区和1200平小麦种植区开垦完成了。

甘蔗不是必须种植在耕地上。

只要临近水源,别说泥土,就是沙子上也能种植。

所以他就没有对甘蔗种植区进行开垦。

随后,云易从背包里掏出各种作物。

开始种植。

小麦种植很简单,走一路,撒一路。

小麦落在耕地里之后。

就会自动没入泥土。

然后只需等待几个呼吸的时间,几棵青绿色的苗芽就会顶破泥土冒出头来。

如此便种植成功了。

胡萝卜种植就稍微麻烦点了。

还需要将胡萝卜一一插在泥土里。

随后。

胡萝卜会与小麦一样,迅速没入泥土。

再过几秒钟一看。

原本光秃秃的耕地就会长出了青绿色的胡萝卜枝叶。

甘蔗最麻烦。

需要将一截长的甘蔗扦插进泥土里。

不过它只需要种植这一次。

之后只要在收割的时候留一截在原地。

它就能继续生长。

源源不断堪比永动机。

等种完地下空间全部的三千平面积。

云易满意得点点头。

一平米三天能产八斤胡萝卜。

这1200平米的种植区三天就能产9600斤胡萝卜。

小麦单位产量比胡萝卜少。

但一平米四天也能产四斤。

如果按照一个人一天两斤口粮计算。

这个小小的地下空间至少能养活两千人。

东汉末年的粮食亩产量可远远比不过后世。

后世的粮种经过改良、筛选、培育。

同样是小麦,后世小麦的亩产可以超过一千斤。

而东汉末年的小麦亩产仅仅只有两百多斤。

这还得是上等的良田。

如果土地贫瘠一点,一亩劣田的亩产可能只有一百多斤。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一户之家种五亩田地才能勉强过活。

种十亩乃至更多田地才能稍微富裕一点。

就像赵家。

表面上来看,一个村庄有田地数千亩。

放在后世绝对算得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