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45章

作者:雨天会失眠

  爷叔似乎知道陈东想干嘛,露出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微笑:“他们两个上个月已经因为打着你的名号诈骗被抓走了。”

  “判了几年?”陈东问道。

  “大的六年,小的三年。”

第75章 日本之行落幕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东如同变了个人一般,在公司里不断出现,高晨总算能找到他汇报工作了。

  他每天的行程都被塞满,就连吃饭也都是带着任务去的,政要高层、商会老板、外国的考察人员,几乎来到上海办事的人都要先拜访一下这位盘踞上海的大佬,香港、东南亚的华人来投资之前,都会打听当地盘根错杂的关系,宝总的名字是避不开的。

  除了和这些人会见,陈东还在爷叔的指导下,把公司的人员梳理了一遍。

  雪绒集团经过新一轮融资,陈东的股份再次增多,如今彻底掌握了雪绒集团,另外三家倒是没什么意见,或者说有意见也没用。

  现在雪绒的品牌被上海的雪绒总部控制,而爷叔已经和鄂尔多斯的牧民达成合作,无论是原料还是生产销售,雪绒集团的控制权已经彻底落在陈东手里。

  不过陈东的能力有目共睹,他们除了控制削弱,剩下的全是好处,至少今年的分红足够让他们吃的盆满钵满。

  因为陈东的个人号召力,宝珠外贸和宝珍证券的招聘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作为商业第一人的陈东,有些优秀的高材生放弃了进入政府单位的机会,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陈东的企业,为他庞大商业版图开疆拓土。

  前往日本之前,陈东已经完成了东南和西南的商业布局,整个东南的制造领域,只要是陈东看上的,别人完全插不了手。

  众所周知的地域保护也不起作用,因为现在的陈东就是一个聚宝盆,他把公司开在哪里,就意味着哪里将会成为资本的新宠,跟随陈东投资的资本不止是民营企业家,还有省里的政策倾斜。

  1991年1月,陈东带着一汽的技术小组和陈珍手下的高手,一起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道路。

  做空股票需要找券商借入股票,陈东目标明确,当即找了当前日本最大的信任证券,得知陈东来意的日本人倒是毫不意外,虽然日本股市现在看起来有点惨,但是他们还是有信心股市会重新崛起的,现在不过是黎明前的黑夜罢了。

  嗯,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21世纪。

  陈东的3090备用信用证证明了他的实力,不需要另找银行,证券公司就允许他以此作为保证金借入股票。

  除了嘲讽中国人自不量力之外,他们已经做好吃下这笔中国人来之不易的外汇。

  在他们眼里,中国的股民就是乡下人,大字不识一个就敢来做空,笑话。

  东京这么多机构都没有你精明吗?

  政府会看着股市陷入低迷而不救市吗?

  答案是,救了,但也没完全救。

  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经济学家之处,日本政府是自己主动刺破这个泡沫的,泡沫之下看似繁荣,但是隐患太大,他们必须壮士断腕。

  至于股民和房地产从业者的死活,远不如泡沫膨胀到自己炸裂来的危险。

  1991年开年,日经指数稳在三万多点,毕竟是新的一年,看涨的人很多,加上政府之前的表态,而且真的出台了政策,表现出对股市的关切态度,很多人都信心大增。

  然而真正的心思,只有政府自己知道。

  而陈东在这期间并没有大举进攻,而是让手下的人熟悉日本股市的运作方式,为以后坐庄打好基础。

  果然,到了1月12日,日本股市好不容易稳住的态势,开始以不可挽回的态势一泻千里。

  在股民的恐慌中,一股神秘的资金开始在股市兴风作浪,宛如一条准备给予最后一击的毒蛇,大量卖单让股民们再次对政府调控股市的希望瞬间消失,股市中恐慌情绪蔓延。

  半年的时间里,日经指数由33894点一路下跌,在16000点左右突然一个拉升至18000点,最后再次下跌到14309点,几乎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东京街头每天都有“跳水者”一跃而下,摔在水泥路边。

  他们之前几乎是全民炒股的狂热状态,跟鹏城那些以为是去股市捡钱的人如出一辙,很多人都是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扔进了股市。

  日经指数的暴跌,让市面上所有的股票都一路向西,朝着死亡的悬崖马不停蹄的跑去。

  当人们以为这就是结束的时候,政府在此宣布限制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发放,许多一直靠借贷拿了大量土地的房地产企业纷纷破产。

  日本民众期待中的利好政策并没有出现,情况反倒更加恶化,在政府宣称征收地价税的那天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楼市暴跌65%。

  大量房地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东洋崇光银行成为了二战后第一家破产的银行,在人们不可置信的注视下,经济的崩溃已成定局。

  而在陈东的指挥下,对房地产的与日本股市的做空已经接近尾声,而他也开始进行收尾工作,有些房地产企业手里的土地,被他以不到原本一半的价格收购。

  若是在中国,或许陈东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他堕入深渊,但是作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日本,他们和美国类似,并不限制这样的做空行为。

  日本股市房市都已经元气大伤,换句话说,已经没有下降空间了。

  对于背负大量债务的东京公司,他们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苟延残喘,尽可能保证公司不至于破产倒闭。

  而陈东在完成对股市的收割之后,潇洒离场,转而开始接触东京的汽车制造企业。

  不过并不顺利。

  无论是三菱还是丰田或者本田,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亏损,但是他们庞大的体量还是撑得住的。

  只有日产的情况有些严重。

  搞技术的日产,搞营销的丰田,进取的本田。

  这是日本民间的顺口溜。

  日产一直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而借贷热潮中,抱着不借白不借的想法,这些钱大都是通过银行借贷得来的。

  随着银行对贷款的清理,他们的经营状况也无以为继。

  当陈东上门的时候,他们将之视为救命稻草。

  在信任证券支持下的做空计划中,陈东使用了十倍的杠杆,攫取了五十亿美金的财富。

  而他与日产的掌舵人讨价还价近一个月之后,最终以30亿美元购买了日产32%的股份,陈东以宝马汽车的名义,与日产组建了宝马·日产联盟,合作的主要内容便是日产对宝马的人员和技术支持,尤其是他们的发动机对于宝马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1991年10月,在日本股民一片哀嚎中,陈东带着手下再次回到了熟悉的上海。

第76章 不跟女人计较

  陈东回到上海的时候,颇有点物是人非之感。

  阔别家乡一年,还真有那种想亲吻脚下土地的冲动。

  别说陈东自己,就是跟着陈东一起前往东洋的人,此时也都一脸感慨,有些感性的家伙,眼圈都红了。

  只有那些跟着他们第一次来中国的日产的技术人员们呆头呆脑地打量着周围,拘谨的样子与他们泾渭分明。

  陈珍挽着陈东的手,大大方方地样子,特别像是正室夫人,别的不说,就说这气场,汪小姐玲子什么的都得往后稍稍。

  陈珍虽然看着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但她其实挺心细的,陈东一个深呼吸,她就察觉到了陈东的异样,面带富有感染力的笑容,性感的嘴唇微微地张开,问道:“宝总这是近乡情怯?”

  陈东瞅了她一眼。

  显着你了?

  被看透心情的陈东决定不跟这个“揣摩上意”的女人计较。

  他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中外旅客,忍不住感慨道:“上海的人又变多了啊。”

  “以后这里就看不到那么多外国人中国人一起赶飞机下飞机了,新建的航站楼已经竣工了,到时候外国人就走那边了。”

  “什么玩意儿,还给专门弄一个航站楼?”陈东不满地嘟囔。

  陈珍正要说两句打圆场,手下拿着比大哥大小一半的手机上前道:“陈总,高总打来的电话。”

  陈珍看向陈东,陈东示意她先接电话。

  “高总?嗯,我知道了。”

  挂掉电话,迎着陈东探究的视线,陈珍说道:“宝珠公司和雪绒公司的老总们都来了,还有领导、区长和发改委主任以及商业银行的秦行长,外面和我们在那边得到的消息说的一样,安排了欢迎仪式还有宴会,宴会在花园酒店举行。”

  陈东咋舌道:“他们这也太过分了吧,我们刚在日股做了一笔,回头就去他们开的饭店消费,这脸打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看陈东的表情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反倒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走吧,别让他们等久了。”

  陈东和陈珍两人恩爱的走出出站口,后面的人连忙跟上。

  日产的人刚才还在四处张望,这会儿队伍一动,赶紧小跑,以至于不会掉队。

  走出出站口,外面爆发出一阵欢呼,日产的技术人员被陈珍的手下拉到一边招待,把这里的舞台让给了陈东和陈珍。

  陈东打眼一扫就看到不少熟人,有北电投的负责人、秦行长、黄文……

  在人群前方,汪小姐激动地脸蛋红扑扑的,拼命的向他招手。

  在汪小姐旁边,玲子稍微稳重一些,但是眼圈也有些发红,见陈东看她,玲子伸手扫了一下眼角,笑着以眼神回应。

  陈东和周围的人群挥挥手,随后上前和领头的中年人握手。

  “领导,这真是太隆重了,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领导虽然是今年才正式转正的,但是之前就是副职,与陈东已经不陌生了。

  领导握着他的手,神态如同宽厚长者,先是面向媒体,迎接闪光灯的轰炸,随后才低声说:

  “这次宝总是好好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股市管理的课程啊,那边的遭遇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8月证券协会成立了,宝总要是有什么建议,可以来找我代为转达呀。”

  陈东满口称是,这是分内之事,甚至以后中国可能遭受的挤兑都可以和证券行业的专业人员聊聊。

  领导握着他的手,低声说:“这次多亏了你,上面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四月份的报纸你看了吗?。”

  “看了,说咱们是gg领头羊。”

  领导先生笑了笑,“你就是咱们这里的领头羊。”

  陈东摇摇头,真诚的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加起来,才能造就现在的上海,以后在领导手下工作,还要请你多多提点提点我这个末学后进。”

  领导笑得很开心。

  “刘区长,你也来了。”陈东与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刘区长握着手。

  刘区长和陈东会面较多,因为陈东在浦东新区的投资吸引了很多人跟投,现在浦东的开发日新月异,他这个区长十分感谢陈东。

  “其他人不来还好说,我要是不来,你宝总一撤资,那我就得吃瓜落了。”刘区长笑呵呵的这样说道。

  “欢迎中国民营企业家宝总回国”的横幅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除了特意组织前来迎接陈东的人,还有一些好奇心强的旅客和路人,也都纷纷驻足。

  “这谁啊?”离得远一些的人看不清是谁,便问旁边的人。

  旁边的人没好气道:“谁知道啊!哪个国家的小领导吧?”

  两人接着津津有味儿的看着,直到他们回家看电视才知道,是那位罐头换飞机的宝总回到中国了。

  新闻里并没有说陈东是怎么猛踹瘸子那条坏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宝马汽车和日产汽车的合作上面。

  当然,这是上海电视台的地方新闻播出的,上面有完整的陈东带着手下风尘仆仆的从机场走出来的视频。

  电视上还在播放上海几个小学的学生为陈东戴上花环的画面,陈东亲了亲那位为他戴花环的学生,抱着他向周围的民众挥手致谢。

  屏幕里的陈东满脸堆笑,充满了慈祥。

  帅气的面孔,让人讨厌不起来。

  “呀,老太婆快出来看,是阿宝,阿宝又上电视了。”

  “哎呀,真是他,真赞,我们曹杨出了一个大名人了。”

  曹杨新村二楼的房间里,电视同样在播放这段新闻。

  “他是……阿宝?”男人有些不确定的的问道。

  女儿小珍笑了笑,“是他,好久没听到他的消息,原来是去日本了。”

  笑容苦涩。

  “当年……”男人欲言又止。

  “别说了。”小珍的语气里听不出感情,默默地收拾了残羹剩饭,拿了一瓶黄酒出来。

  “爸爸,喝点酒呀。”

  小珍笑着说,男人看过去,有些怔然。

  昏暗的黄色灯光下,女儿的眼眶里反射出白光。

  “喝呀。”

  男人脸皮发红。

  父女俩喝了一口酒,脸色苍白。

  “爸爸对不起你,不该拆散你们。”

  小珍摇摇头,不让爸爸说下去。

  “是我没有勇气,不怨你,也不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