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天会失眠
“不过,前面是落凤坡还是赤壁,我可以和你去看看。”
“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1988年,1月。
和平饭店,72号包房。
“你跟我说没有用,我说过了,做外贸生意,有惊无险,我只教你做生意,不教你投机。”爷叔有些生气,眼睛瞪得大大的。
陈东此时已经是一身灰色法兰绒西装,锃亮的中分在灯光下闪烁。
他并没有要跟爷叔争吵的样子,而是拿起手上厚厚的一沓报纸,这些报纸来自全国各地,全部是关于各地经济情况的报道。
“整整25份报纸都在告诉我,那里有钱,快去捡,爷叔,你告诉我,我要做一个入宝山而空手归的愚夫啊?”陈东看向爷叔,抖了抖手上的报纸。
爷叔拿起一份报纸,上面是关于今年发行国库券的新闻报道,他扶了扶眼睛,当看到“购买国库券是支援国家建设”这一行字的时候,他看向窗外,留给陈东一个背影。
“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做生意的方式,不过,这个公司是你的,一切都是你负责,刘备也有不听诸葛亮的时候,这次,你可以试试。”
“噎。”
陈东比了个的姿势,冲上来抱住了爷叔。
“爷叔你就等着工资后面再加几个0吧,到时候可以给你再续弦个老伴,我们72号开枝散叶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爷叔嫌弃的推开他,虎目一瞪。
“乱弹琴,我有老婆的。”
爷叔事实上确实不是单身,他有两个老婆,建国后为了不伤任何一个人的心,便和两人全部离婚。
陈东对此表示:我也要!
收购国库券的事情在谈妥之后,二人当即决定南下,前往安徽。
现在的中国还没有联网,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有些消息灵通的已经在暗中收购国库券了,因此在本地收购是极不划算的,只能打个地方差——去安徽。
除了安徽,实际上合适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东北的沈阳。
只不过从距离上看,安徽是最合适的地方。
国库券生意并不是只有陈东一个人看到,实际上很多第一代百万富翁正是从这次的国库券交易中崛起的。
陈东知道这件事,也是他们的草莽故事中讲了这段历史。
第4章 背水一战
“杨厂长,你们这儿多少国库券我都要!”
安徽合肥铝材厂的厂长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只见他身穿一套棕色法兰绒英纺西装,裁剪的十分得体,他的身材高大、肩膀宽阔,头发乌黑锃亮,给人一种干练的气场。
眼前这个男人自称是上海证券公司的办事员,他们现在正在大量收购国库券。
杨厂长原本正头疼上面摊派下来的这一批国库券呢,犹豫了一下。道:“行,我信得过上海来的同志,这样,一张一百元的国库券,我80元出给你,一共一百万的国库券,只需要八十万,咱们钱货两讫。”
陈东有点懵逼,八十万!
他这段时间和爷叔精诚合作,奋发图强,搬砖头、炒股票,公司的账上才有了三十多万的现金流。
国库券固然是他确定能发财的,但是这么大的量恐怕他根本吃不下来啊。
陈东面色为难的道:“杨厂长,你们厂里怎么会摊派这么多?”
陈东知道,合肥的工商银行才摊牌的十万。
一个铝材厂摊派的比银行还多?
杨厂长苦笑道:“谁说不是呢?要说也是我们运气不好,刚刚合并了市里的四个五金厂,上面一看我们这么大手笔,就直接把这笔国库券派给我们了,我用这个发过一次工资,工人们都不买账,我也是没办法了。”
陈东想了想说道:“杨厂长是聪明人,我也不瞒着你,我手里最多只能拿出来30万。”
杨厂长的笑容戛然而止,他气呼呼的道:“你是拿我开涮吗?就30万浪费我这么多时间。”
陈东赶忙上前拦住他,道:“杨厂长,我是真心想‘支援’国家建设,您就给个机会吧。”
“一百万是底线。”杨厂长重新坐了回去:“我不知道你是真支援还是假支援,你既然要买,那就至少买一百万的,抠抠搜搜的生意我老杨不做。”
陈东咬咬牙,原本来到厂里,他的气势一直要比杨厂长高,但是杨厂长直接用一百万的底线将他打回了原型。
说到底,他还是经验不足。
这几个月在爷叔全身打造后,到处找人谈生意。
手表、服装。
全是倒买倒卖。
他就是个倒爷。
要不是他想起国库券这门生意,恐怕还得一直这么倒下去,一直到八八年底,才能从香港的哥哥那里拿到第一张外贸订单。
对了,还有汪小姐。
说回正题,陈东自然眼馋这一百万的国库券,但是他手里只有三十万。
怎么办?
陈东沉思片刻,给出了他的方案:“杨厂长,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杨厂长挥了挥手,道:“但说无妨。”
“这批国库券,一百万!我全都要!但是我只能先给出30万的定金,后续的50万,我给杨厂长打个借条,以我的外贸公司为担保,在五月一号之前支付剩下的尾款,您觉得——怎么样?”
陈东盯着杨厂长的脸庞,仔细观察着杨厂长的一举一动。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杨厂长的态度。
杨厂长抽了一口烟,最后又拿起旁边陈东公司的文件看了看。
他狠狠地把烟按灭,炯炯有神的双眼看向陈东,道:“合作愉快!”
陈东开心地大笑起来,伸出手与杨厂长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待会儿先别走,我们吃顿饭,把合同签了,下午再让媒体的朋友过来做个专访。”杨厂长掏出烟给陈东发了一只道。
陈东下意识的不喜欢当这个出头鸟。
事实上,除了陈东自己知道这是一个稳赚的生意,在杨厂长甚至爷叔看来,陈东这就是异常赌博,反倒是杨厂长是稳赚不赔的。
最终陈东拒绝
1988年,国家总共发行了九十亿元的国库券,比去年还要多三十亿元。
这批国库券为时三年,利率15%。
学过会计或者财经专业的人或许都知道,国库券实际上是和银行存款的风险相同,但是利率却要高银行存款好几倍。
去年世界股灾,让股票市场震荡不已,全世界的股民都是一片哀嚎。
但是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今年的国库券或许会成为一个最能发家致富的生意。
与杨厂长交易的后续细节,由爷叔与他们厂商定。
这正是陈东认为最理想的合作方式。
他作为公司的掌舵者,负责公司大方向的进行。
爷叔负责具体工作,例如审查合同、敲定相关细节等等。
还有一点,爷叔的人生经验让他对很多人的性格了如指掌,这会让陈东对以后做生意中出现的各种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有一种于作弊似的透彻。
来到合肥的时候,是带着一麻袋的钱。
回上海的时候,手里是一麻袋的国库券。
上海和平饭店。
72号。
“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爷叔把手里的报纸拍在桌子上。
报纸上面写着一则报道,“四月二十一日,国家决定开放国库券交易。”
陈东拿起这份《经济报》看了两眼,笑着扔到桌子上,说道:“爷叔你教我的嘛,要学会观察政策,知道哪些钱可以赚,哪些钱不能赚,我不正是按照你的要求做的?”
爷叔叹了口气,眉头皱地很紧,他说道:“这次你赌对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你每次都可以赌对啊?”
陈东忍不住噗呲一乐,他笑的前仰后合,拉着爷叔的胳膊,笑得浑身颤抖,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对不起啊爷叔,我真的每次都能赌对啊,哈哈哈哈……”
1988年4月21日。
上海、合肥等六个城市陆续开展国库券买卖。
上海国库券开盘价一百零四元。
不到一天。
下午,国库券价格便涨到了112元。
陈东果断的将手里的国库券全部抛出。
热衷炒股的上海市民在股票市场大幅跳水的情况下,纷纷将视线集中在了国库券上。
陈东的一百万国库券当天便完成了抛售。
除去支付杨厂长尾款的部分,净赚32万!
原本的三十万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翻了一倍。
而宝总的名声,终于开始在黄河路逐渐崭露头角。
做股票、国库券生意的人,也都听说了这个家伙。
除了陈东以外,还有一个人此时正抱着靠国库券赚来的800元傻乐。
他的名字日后将会被各个地方提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
第5章 大风
和平饭店72号。
晚上十一点。
红木桌子上,一层用皮筋捆着的钞票展示在72号的爷孙面前。
爷叔看起来有一点高兴,又有一些责怪。
他是怪陈东太张扬了。
六十二万的现金,让这个从诞生还没有半年的外贸公司,已经足够称得上中小型公司了。
虽然这个外贸公司的流水是来自炒股和倒卖国库券。
爷叔是没有那么神的,在两人见面之初之所以能准确预判电真空的涨跌,主要还是因为那个时候上交所成立不久,他凭借以前的经验来意识到股票的涨跌。
陈东拿起一沓钱,看向爷叔,晃了晃手里的钱。
“嘿嘿嘿,六十万,六十二万!我这辈子加上上辈子,两辈子加起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钱。”陈东说着,一把将手里的钞票扔向天花板。
哗。
72号包房中飘过一场钞票雨,爷叔和陈东站在钞票雨中,二人都很高兴。
“爷叔,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还要一起挣六百万、六千万——”陈东重重地道:“六个亿!”
爷叔固然担忧陈东会不会“范进中举”,然后像上次一样“失忆”,但是他没说什么扫兴地话。
他走到陈东跟前道:“既然国家明令开放国库券交易,那我们的钱来的就是正大光明的,明天是周五,你去税务局把税交了,这样谁也挑不出错来。”
陈东摸着钞票道:“爷叔不说我也要去,我们能赚到钱,虽然是自己脑子动得快,冒着风险各地去跑,但是没有国家,我们也没这个机会,这个税,该交。”
爷叔看着他,笑着说道:“侬晓不晓得今天晚上多少人讲你宝总靠国库券赚了几十万的消息,楼下还有人要来拜访你,被我拒绝了。”
陈东傻乎乎的笑道:“这么快就知道了吗?我还想扮猪吃虎呢!”
“扮猪吃虎?在上海滩,比你有钱的人多的是,你现在就是一只猪,你想挣钱就只能扮老虎,猪你是不用扮,本色出演就行了。”
陈东有些不服气!
老头!知不知道我是谁啊?
上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