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天会失眠
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已经搞不清楚鲁国的国军是谁,但是提到孔子,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孔子的生平。
但是陈东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呢?
所以盛纮明白,陈东这是真正的把他当做一家人了,只有一家人才会如此不计较得失,现在又因为所谓的兄妹情谊拒绝了他把明兰嫁给陈东。
盛纮心中感动的同时,也是有些愧疚,要是这样的话,盛家不是白白在占陈东便宜吗?
陈东看到盛纮貌似思考了很久,于是开口问道:“表叔,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那我先回去读书了?”
盛纮如梦初醒,说道:“哦。好,那你先回去,一切都等你殿试之后再说如何?”
盛纮想明白了,既然陈东对盛家如此亲切,那么就算殿试中能一举夺魁,那在众多看好陈东的家族之中,盛家肯定也是排在第一的,那就不用这么着急。
明兰这边肯定是不行了,陈东已经明确表达了拒绝,那剩下的墨兰和如兰,墨兰那边倒是好说,也不用跟林小娘商量,他一句话就能让墨兰嫁给陈东。
问题是陈东数次挫败林小娘的阴谋并亲自将林小娘关了禁闭,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盛纮心里清楚盛长枫和盛墨兰对陈东是有恨意的。
要是把墨兰嫁给陈东,且不说陈东会不会愿意,到时候肯定会闹的陈东后宅不宁,到时候他夹在中间岂不是成了罪魁祸首了?
墨兰会怪他把自己嫁给仇人,陈东会怪他给自己送了这样一个对夫家心怀恨意的女儿。
想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如兰最合适。
“去吧,回去好好准备,这段时间就不要外出了,有什么不懂的就来找我,毕竟你还从来没有面圣过,要是担心紧张或者殿前失仪,尽管来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
陈东道谢道:“多谢表叔,那我就先回去了。”
盛纮点点头,满意的看着陈东离开。
陈东也心情不错,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四书排列就能如此顺利的将这个婚事终止,并且两边也没有生出什么嫌隙来。
双赢。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陈东彻底投入了策论的学习,所有客人一概不见。
这不仅是为了准备的更加充分,也是想让盛纮那边不要再想那些有的没的,不然到时候就把考不上状元的锅背在他身上。
这当然是玩笑之语了。
陈东只是单纯的觉得没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蒋鑫请自己喝酒,学子们找自己办文会,张桂芬请他当马术教练。
听着就很没意思。
殿试考核的主要是策论文章,这方面庄学究已经很难教导他什么了,在基本的行文方面陈东已经能做到最好了。
想要一举夺魁,主要还是要在立意上下功夫。
皇帝会出什么考题陈东不清楚,不过大抵还是离不开战争、经济、吏治这三个大课题。
陈东每样准备了一份儿。
确切的说是抄了一份。
古往今来那么多状元文章,基本上能在纸面上写出来并符合背景的,也就那么多。
要是用现代的架构去回答,那是老寿星吃砒霜,哪怕皇帝觉得有道理,也会因为害怕得罪群臣而故意降低陈东的名次。
出格的事情没必要做,不然就是哗众取宠。
一般情况下,状元文章首要的是写的漂亮,然后提出几个貌似有道理的举措,这就差不多可以了。
至于真正要做的事情,那都是当官之后结合实际来的。
没有谁会把自己真正要做的具体事项写在考试之中。
考试,要的不是真理,要的是正确答案。
春夏交接之际,距离殿试不过三日,这三天陈东的文章已经学习的炉火纯青,盛纮找到他确认了他的进度之后,开始教导他面圣之时一些基本的素养。
“本朝倒是不讲究大礼跪拜,见了官家和其他学生一起拱手拜见即可,之后官家会勉励你们一番,并亲自出题,你们的座位都是安排好的,到时候会有内官亲自带领你们坐到各自的位置上。”
盛纮对陈东和盛长柏一起讲解着说道。
两人都听的很认真。
别说陈东是穿越者,见过不少大场面,曾经的老婆之一还入驻了青蛙台。
但是见皇帝还确实是头一遭。
原本担心要下跪,陈东过不去心里那关,现在盛纮这么一说,陈东也是放心下来。
第304章 后发先至
经过三日的准备,盛长柏和陈东也基本上对流程熟悉了。
殿试当天,二人坐上马车前往皇宫,在皇宫门外下车,便有内官让他们排列好队伍。
此时这里已经有了不少学子,三三两两的聊着天。
“这位公子可是尚书台任盛大人的侄子,本次省元陈东?”一个声音奇怪的人上前问道。
这就是太监了。
陈东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原汁原味的太监,倒是觉得蛮有趣的。
虽然人家挺悲惨的,但是那个声音确实挺让人忍不住的。
“见过大人,在下正是陈东。”陈东拱手,故意低下头掩饰自己的笑意。
太监倒是没发现什么不对,笑着道:“陈省元折煞老奴了,请陈省元位列学子第一位。”
陈东也没推辞,直接在太监的带领下站在了第一的位置。
这番对话引得无数旁人看过来,立刻有人就过来跟陈东搭话。
“陈省元才华横溢,看来这次也要拔得头筹了。”一个素净的男子上前恭维道。
陈东笑着道:“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全凭官家考校了。”
见陈东如此谦虚,围拢过来的人倒是颇为意外,毕竟陈东如此年轻就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省元,这是他们半辈子也追求不到的。
这里的学子们年龄差距不小,有的跟陈东一般看起来才将将弱冠,有的已经胡子一大把了。
这才是科场的常态,有的人一辈子都考不上个进士,等五六十了还是个童生,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
陈东与众人交谈了两句,很快就有太监从皇宫中走出来让考生入场。
殿试的地点在崇政殿,也就是以前的讲武殿,太宗即位之后给名字改了。
毕竟得国不正嘛,当然要把他哥留下来的东西修改修改,不然总会有那些怀念太祖的。
可惜后来南宋,太祖一脉又重新把皇位给拿了回去,不过倒是没啥改变。
根子都烂透了。
老态龙钟的官家坐在龙椅上,得到了众人的拜见。
他倒是干脆利落,如盛纮所说的那样,简单勉励了几句,说他们都是栋梁之材,以后必将被大用,便宣布了考试开始。
“今日殿试,非但考尔等才学,更试尔等心志。”
“开始吧。”
老官家说完之后,便有太监将他们带出殿外,那里的一大片空地上,此时已经摆满了桌子。
陈东被安排在第一排。
这个位置,就算是想作弊也作不成,属于最差的考试位置了。
不过也无所谓,陈东检查了笔墨纸砚之后,望向里面已经看不清样子的官家,心里倒是有些诧异。
“之前都有点忘了这个皇帝长什么样子,怎么看着有点熟悉呢?”
陈东心中有些纳闷。
这种眼熟不是说以前在电视中看过所以眼熟,好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
“官家,请出考题。”韩琦拱手面向皇帝说到。
皇帝望着殿外的学子,心中微微有些感慨,这些都是礼部选出来能够为大宋出力的人才,可惜自己年事已高,等这些人才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这种悲观的心态在这位膝下无子的老皇帝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在现代人看来就是要让自己舒服就行,然而在古代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往往是以家族为中心的。
其中家族的延续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宁愿以自己的死亡,换取家族的福泽延绵。
作为宋朝最大的地主,赵祯也不例外。
说起来他是整个天下之主,但是心里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膝下无子,以后这江山最终要传给别人,他心里怎么可能痛快呢?
相当于奋斗了一辈子,所得到的富贵全部拱手让人了。
这谁心里能好受得了?
“陛下?”韩琦见赵祯陷入了沉默,忍不住提醒道。
官家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两年前陛下的最后一个儿子夭折,上朝的时候官家就经常这样发呆。
韩琦心中暗下决定,不能再拖着了,必须尽快让官家在兖王和邕王之中选择一个,不然万一陛下哪天薨了,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动荡不安。
继承人的重要性,从扶苏被刺死,大秦二世而亡那一刻,就定下了基调。
哪怕继承人是个傻子,也必须得确定下来。
不然人心思动,谁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那天下必将迎来混乱。
现在的大宋乱不得。
内有流寇,外有辽国和西夏。
一旦消息传开,内部争斗不止,那必然会招致灭国之乱。
赵祯被提醒了一声,总算从悲痛中暂时回过神,思索片刻后说道:“朕出题:‘论治国安邦之道,兼论民本思想之要’。”
院中士子们闻言,纷纷提笔沉思,眼神郑重。
他们必须思考,这是不是他们此生仅有的一次机会。
片刻后,众人提笔书写,殿外只闻笔墨轻触纸面的沙沙声。
陈东深吸一口气,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文天祥那篇《御试策一道》。
这篇文章能流传到后世,本身就是极好的文章。
不仅见解独到,其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更是与皇帝所出的考题不谋而合。
虽然陈东自己勤学苦读,单纯写一篇文章出来已经不难。
但是想要奔着状元去,那就必须得借鉴一下本来就已经成功过的案例。
要知道文天祥在南宋也是状元来着。
虽然不知道知否世界是不是还会有他出现。
陈东对此打个问号。
毕竟有他的出现,北宋有很大可能都不存在了,到时候只会出现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宋朝。
陈东有这个自信。
“最先之人是省试的第一名陈东吧?他怎么不动笔?”
在殿外因为光线看不清里面,但是从里面往外看却是轻松的。
赵祯身着龙袍,此时微微疑惑地问道。
韩琦盯着陈东,摇了摇头道:“毕竟是省元,肯定是沉心静气,思虑周全了才肯下笔,这样的士子哪怕不用写文章,都能看出来是一栋梁之材。”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韩公所言甚是,我记得陈东是尚书台任之侄,此生倒是颇有盛台任的镇定自若。”
韩琦没有搭茬,只是淡淡地道:“陛下且看今日有何等文章问世吧。”
两年前,就是因为盛纮以家事国事之分,令他想要让赵祯选择宗室子过继的谋划破产,这两年他无数次提起,也是被盛纮轻描淡写的给否掉,韩琦早就对盛纮不满了,所以怎么可能跟着赵祯去给盛纮扬名?
将那篇文章重新回忆了一番,陈东这才提笔疾书。
标准的瘦金体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
“夫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明理。自古圣王,皆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辔,方能驾驭天下,致治太平。今陛下垂拱而治,欲求长治久安之策,臣窃以为,当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以德化民,以威降不臣,而后天下可平。”
“民者,国之本也。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治国非徒以爱民为足,更须以法治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乃国家之根本……”
上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