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搂住油菜花
周比利不但拒绝被系统删除,而且由原来的杀毒软件变成了病毒。
他可以通过不断感染其他程序,将其变为自己,来无限制地复制自己。
这套理论对于后世的观众来说,司空见惯,没什么稀奇的。
但在1995年,是非常新颖,非常前卫,非常有趣的。
1984年才出现将可自我复制的程序称为病毒的论文,1987年才出现第一款杀毒软件McAfee。
而杨叶在《黑客帝国》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将杀毒软件,病毒全部拟人化,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了。
接下来就是杨叶以一对百的大战,道理讲得再好,故事编得再精彩,也不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来得过瘾。
在第一部中,周比利顶着一张菱角分明的脸,戴着墨镜,活脱一个机器人模型。
他无与伦比的体能、力量、速度以及打不死的特性,把杨叶虐得死去活来,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是杨叶最后开挂,就没有第二部了。
到了第二部,杨叶居然要打一百个周比利。这要怎么打?观众们对此十分期待。
在电影开始放映之前,杨叶就重点介绍了这场戏,说他使用了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动作捕捉,早在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不过那时候是非常简陋的。
现在再次升级,每个主角以及替身,穿的衣服都是特制的,照相机阵列将通过这些感应器记录下人物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一旦某场景的主要动作轨迹被完整地捕捉下来,导演就被赋予了无限的自由。
可以把摄影机“放”在任何他想放的位置,同时剪接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加。
比如在这场大战里,一部摄影机围绕杨叶旋转,根据人物动作的快与慢,摄影机会“无缝”地进行减速或加速,制造出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
这是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无法制作出来的神迹,使得电影的动作场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现场观众全是各种哦买噶的。
这要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放映,肯定是此起彼伏的卧槽。
最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很多画面,跟杨叶以前的电影是似曾相识的。
比如周比利成为病毒,可以瞬间复制自己,变形的过程和《终结者2》中“液体金属”机器人的变形过程颇为相似。
只不过,复制自我柏油般的变化过程更具工业感,显得更酷。
这自然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而这场以一敌百的打斗,和《功夫》中杨叶大战斧头帮颇有些相似之处,某些机位甚至一样。
杨叶在电影放映前就说了,他曾经在《功夫》中实验过这种拍法,只不过现在更加炫酷。
所以,这一场戏下来,就给了观众一种一脉相承的体验,感觉杨叶一直在进步。
一番打斗之后,杨叶以脚震地,“嗖”地一声,一飞冲天,溜了。
两年后,杨叶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里,这个拉风的飞行动作又以更炫酷的形式出现,再次给了观众,杨叶在持续进步的感觉。
……
杨叶摆脱周比利,和狄龙、林清霞一起去找开锁人,再次引发大战。
这就是比之前那场以一敌百更加牛逼的高速公路大战了。
这一场大战引入了新反派,双子星病毒。
这两个人的能力,非常强,非常地炫酷,
他们可以在实体和虚体之间进行转化。
只要一虚化,它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虚化之后,它们可以直接只留半个身子在地面上飘。
还可以穿过所有的障碍物,像什么门车窗、玻璃、墙体等,都无法挡住他们。
而每次遭到攻击或者伤害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刻从实体虚化。
这样的话,所有的伤害都转移了或者无效了,也就是说虚化免疫一切伤害。
《火影忍者》里面带土的能力,估计就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
不过双子星的灵感来源,应该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多线程病毒。
这种病毒运行时会自我复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
当被人发现或者被杀毒软件发现时,你关掉它其中一个进程,它会立刻自我复制出另一个进程,删除也一样。
想要杀掉它必须将它同时删除,但是即便是批量删除数据,也是一条一条的删除数据,关进程也是一个一个的关。
所以这种病毒就非常的无解。
电影里的双子星和这个多线程病毒一样,除非同时被击杀,否则就是不死之身。
而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狄龙一枪打爆汽车,送他们上天。
至于为什么死得这么潦草?
因为特效太踏马的贵了。
他俩每出现一秒钟,都是经费在燃烧。
……
两场动作戏,将电影的观赏效果拉到了极致,票房基本不用愁了。
电影又回到剧情部分,杨叶进入源头,来到了矩阵的构架核心,见到了矩阵的设计师。
两人的对话,让观众了解到了电影里这个世界的真相。
设计师告诉杨叶:不论如何精妙的设计,总是会出现一些“余数”,这些余数随着时间增长会累积得越来越多,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导致矩阵毁灭。
简单来说,设计师发现无论把矩阵建造成什么样子,矩阵中都会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意识到矩阵是虚拟世界。
这些人具有反叛基因,对于自由更有着强烈渴望,当他们发现真相,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反抗。
如果反抗变得愈演愈烈,最终就会无法收拾,导致矩阵毁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师想了一个办法。
在真实世界中建造了瀛洲,把那些不愿意生活在矩阵中的人驱逐出矩阵,让他们在瀛洲中生活。
并给他们营造出一种瀛洲是人类用来反抗机器的基地的假象。
而一旦瀛洲壮大到可以威胁机器帝国的地步,它们就会消灭瀛洲中所有的人。
那么,怎么让这些人类安分地聚集在一起,而不是集结力量向机器帝国发动进攻呢?
矩阵的另一个高级程序想了一个办法:利用人类迷信的特点,把自己包装成可以预言未来的先知。
由于她和设计师一样,拥有最高的权限,所以她可以很轻松地“预知”未来,甚至可以利用权限去“制造”未来。
这样一来,人类就会慢慢地相信先知。
而等到人类相信她了,她就会告诉人类:
你们想要拯救全人类,必须依靠“救世主”的力量。
找到了救世主,就可以解放全人类。
但实际上,所谓的“救世主”,不过是为了给逃离矩阵的人类一个希望。
让他们不要过度反抗,而寄希望于救世主的拯救。
这个嘛,其实就是宗教形成的原因,是各种宗教大行于世的核心理论。
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统治者们推行各种宗教的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期待明君,期待清天大老爷,本质上是一样的。
还是《国际歌》里唱的好: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第716章 找麦杰帮忙
当杨叶(尼奥)刚刚被解救出来的时候,狄龙(墨菲斯)告诉了他世界的真相。
人类文明早已毁灭,他从前不过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矩阵之中。
现在的人类,不过是机器人种植的作物。
而机器人种植人类,是为了利用人体生物电作为能源。
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机器人的眼里,不过是一节电池而已。
这让狄龙感到忿怒,所以他一定要反抗。
现在杨叶知道了,狄龙所谓的真相,不过是一个叫“先知”程序为觉醒的人类编织的谎言而已。
机器人并不是简单地拿人类当燃料用,那也太浪费了。
机器人设计矩阵,是为了研究人类文明,帮助机器文明进化。
从矩阵中逃出来的人,以为自己生活在自由世界。
其实他们所在的“瀛洲”,并不是什么人类反抗机器帝国的基地。
不过是机器人为了维护矩阵的稳定,给他们造出来的而已。
机器人把不安分的人类聚集在瀛洲,为他们编织了一个救世主的谎言。
让他们不要过度反抗,而寄希望于救世主的拯救。
一旦人类的数量达到可以威胁机器帝国的地步,机器帝国就派遣机器人大军,消灭瀛洲中的人类。
而所谓的救世主,实际上就是矩阵中无数个系统异常的集合。
设计师无法清除它,于是就把它作为一个帮助矩阵升级的工具。
一旦救世主出现,就意味着系统该升级了,而瀛洲也要被摧毁了。
在杨叶出现之前,矩阵已经迭代了五次。
也就是说,瀛洲中的人类,已经被毁灭了五次。
杨叶这一次,是第六次。
先知让杨叶进入源头,是让为了让他帮助矩阵升级。
作为回报,他可以从矩阵中带走16女7男,重建瀛洲。
为什么是16女7男呢?这是可以保证人类后代基因的最小数量。
如果杨叶不配合的话,那么矩阵就会毁灭,矩阵中所有的人类都会死亡,瀛洲照样会被机器人大军摧毁。
这就意味着,人类从此灭亡,大家同归于尽。
杨叶看似可以拒绝,实际上无从拒绝。
机器帝国看似给了他选择的权利,事实上他根本无从选择。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亲身的体验,从小到大,多少都有过“被自愿”的经历。
在杨叶之前的五代“救世主”,都表现了强烈的慈悲心。
他们都选择了为了人类的延续而牺牲自己,帮助矩阵升级。
并从矩阵中挑选一批人带到真实世界,等机器军队毁灭瀛洲后,重新建造瀛洲,让人类得以延续。
但是杨叶和之前的五代不太一样,他除了继承了前几代的能力和任务以外,还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情感……爱!
在第一部中,他因为林清霞的一个吻而复活,他是靠“爱情”觉醒了力量。
他最终做出了五位前任不一样的选择:返回矩阵,救出受到特工追杀,已经深陷危机的爱人。
这意味着……人类即将灭亡!
……
林清霞在《黑客帝国2》中的戏份非常吃重,有超多拉风的镜头。
在高速公路追逐战中,她骑着摩托车一路狂飙,看得无数观众目眩神迷。
电影来到结尾,一开始出现在杨叶意念中的场景出现了,林清霞被特工的子弹打中,从高楼跌落下去。
此时,杨叶置整个人类世界于不顾,飞出源头,飞向林清霞,接住了她。
上一篇: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