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搂住油菜花
“就是这样,明白了吗?”
“OK!”
“好,正式开拍!”
……
西协美智子穿着和服,光着脚丫在议会的长桌上快步而行,一个极其有仪式感的拔刀斩……
田中的脑袋滚落在会议桌上,血如同喷泉一样,从脖子里狂喷而出。
此时,张一谋的镜头透过血雾照着西协美智子那张冷漠的脸,有一种妖艳的美感。
……
议会的其他老大们全都吓尿,各种惊惧的表情。
“为了让你们明白我有多严肃,接下来我要用英语说!”
尾莲收刀,站起身来,随手一甩,刀上沾着的血渍被甩到一个老大脸上,那人极度惊惧,发出一声惨叫。
尾莲长刀入鞘,缓缓说道:“作为你们的首领,我时常用尊敬的态度鼓励你们对我的领导方式提出质疑。
如果你们对我认为是最明智的决定持有怀疑态度的话,请告诉我,也请允许我来说服你们。
我向你们保证,没有什么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当然,除了刚刚讨论的那个之外。”
尾莲笑了笑,忽然变脸:“要是有谁,对我的中美血统持有否定态度,就得付出代价,我会砍掉你的头,就跟这个混蛋一样!”
尾莲提着田中的脑袋,怒吼道:“如果你们这群狗娘养的还有什么话要说,现在正是时候。”
没人敢出声。
尾莲淡定地道:“看来没有了!”
“啪!”田中的脑袋被扔到了桌上。
……
吴冷夕捧着田中的脑袋左看右看,赞叹道:“太逼真了!”
杨叶解释道:“这个脑袋道具是真人倒模,一比一等比例制作出来,然后再使用化妆技术照着田中的样子复刻。在拍摄时,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至于那个喷血的身体,那是因为里面有机关,非常简单!”
“能做到这个程度,果然是极具匠心,看来你对艺术的追求十分的极致啊,也难怪你的电影会享誉世界。”
“过奖了!观众花钱买票,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就要对观众负责,半点都不能糊弄的。”
吴冷夕点头道:“小杨,你对艺术的态度令人钦佩,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电影拿到国内来上映呢?”
杨叶摇摇头,说道:“没兴趣!”
这下吴冷夕愣住了,他还以为杨叶就算不感恩戴德,最起码也是十分高兴的,结果杨叶居然……没兴趣!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目前来说,中国电影使用的是苏联模式,统购统销,全部由中影发行。
电影票房的70%归中影公司,30%归省电影公司。
也就是说,杨叶的电影在国内上映的话,最多能收到一笔中影公司的买片钱。
这点钱对于杨叶来说,就是一根毛,他还真看不上。
杨叶说道:“吴老,我觉得内地的电影模式过于僵化了,前两年虽然各大电影厂开始改革。
但方案却是中影公司不再为电影厂提供拍摄资金,也不为他们拍的烂片包底。
这样的措施虽然让中影公司表面上看起来避免了损失,但是那些电影厂都快穷疯了,人才不断流失。
据我所知,美影厂的技术人员这两年起码流失了近五分之一,都被日本和好莱坞挖走了。
现在那些电影厂没钱,拍不了电影,中影公司也就没了片源,亏的更大。”
杨叶说的是实情,吴冷夕叹了口气,说道:“那你介绍一下国外的先进经验。”
杨叶说道:“电影是要分账的,如果电影卖座了,电影院该分的分,应该让大部分的钱回馈到电影公司的手里,这样电影公司才能拍出更多的好电影,电影事业才能够繁荣。”
吴冷夕说道:“哎呀,我明白了。这样吧,我们开一个会,把国内的各大电影厂都叫来,你们香港的白杨影业,银都机构也都派代表参加,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
杨叶笑道;“那可太好了!“
吴冷夕道:“小杨,你这些年拍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在海外推广我们中国的文化,对我们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我本人是十分佩服的!
你一个海外华人能做到这一步,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内地同胞也不想落后,也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
……
一般来说,中国第一部分账电影是1994年好莱坞硬汉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票房狂收2500万,震惊全国。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票房,因为《亡命天涯》在国内上映期间,那些电影院也在玩命偷票房,而好莱坞对此束手无策。
所以《玩命天涯》的实际票房是多少,鬼才知道!
其实,在更早之前,国内就已经有电影在实行分账制度了。
《新龙门客栈》、《黄飞鸿3狮王争霸》这些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都是走的分账。
只不过,这些电影并不是全国分账的,它只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上映。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港产片的试点,才有了《亡命天涯》的全国上映。
随后,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才开始正式进入中国。
1995年,陈龙的《红番区》在内地狂收9500万票房,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狂收1亿票房,使得分账大片的形式正式确立。
而推动这段历史进程的人,就是吴思远。
吴思远是原时空第一个进入内地拍电影的香港电影人,中国电影后来能够繁荣,他有很大的贡献。
当时是吴思远主动打电话给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田聪明,跟他说中影的统购统销不适合电影发展。
田聪明就说:“那老吴你介绍一下国外的经验。”
吴思远就说:“电影是要分账的,如果电影卖座了,电影院该分的分,应该让大部分的钱回馈到制片人的手里,这样制片人才能拍出更多的好电影,电影事业才能够繁荣。”
嗯,杨叶对吴冷夕说的话。实际上就是吴思远对田聪明说的话。
杨叶把这个历史进程提前了。
当时,吴思远代表香港和内地谈判,双方谈了几个月,终于达成共识,电影分账制度就建立了。
当时的分账比例是制片、发行、放映按照35:17:38的比例来实行。
每年引进20部好莱坞分账电影,也是吴思远一手促成的。
吴思远告诉田聪明:“有了这些引进电影打底,让别人有钱赚,人家才愿意进来跟你玩,才愿意来投资。”
从1995年开始,每年引进十部好莱坞电影,分账比例是13%。
这实在是太少了,跟踏马没有一样。
后来为了加入世贸,改成了20部,有效期十年。并且承诺协议到期后,会进一步扩大分账比例。
而且,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也会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增加引进电影的数量。
后来,国内的市场真的扩大了。
美国电影协会MMPA就来找国内谈判,要求扩大进口数量和分成比例,但内地置之不理。
骗子!
MMPA一怒之下,在世贸那儿告了内地一状。
这事内地理亏,说话如放屁,官司自然是输了。
谁知道,内地输了官司之后却拒不执行,耍起了无赖。
输了又怎样,我踏马就是不放开,你能咋滴吧?
MMPA盛怒之下,使用了增加一系列贸易壁垒的手段来逼迫内地就范。
来来回回折腾了两年多,最后内地被弄得灰头土脸,不得不放开限制。
2012年,在原定的20部分账电影的基础上,增加了14部特种(3D、IMAX)分账电影的配额,总计34部。
而分账比例也提高到了扣除电影专项基金之后的25%。
中国电影专项基金收取标准是电影总票房的3%,也就是说进口电影可以拿到一部电影的97%的票房的25%的收入。
有点拗口,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协议达成之后,很多人吓尿了,觉得中国电影完蛋了,签这个协议的人一定是踏马的卖国贼,死汉奸。
结果却是,扩大引进好莱坞电影的数量之后,不但没有搞死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反而更加活跃了。
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各种电影类型五花八门,反观北美的票房排行榜,一水的漫威。
而且,内地尝到甜头之后,甚至暗搓搓地把分账名额给提高了。
虽然没明说,但它的确没有卡死,比如2016年上映了39部分账大片,超了5部。
这件事……大家都假装不知道。
事实证明……有竞争,才有进步,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
……
吴冷夕离开片场后,北影厂的厂长汪洋很快得到消息,兴高采烈地来到片场,要拉杨叶去喝酒。
高兴啊!
这些电影厂都踏马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早先中国电影使用的是苏联模式。
电影厂拍片子,必须找中影申请资金,中影拿一笔钱给你,片子拍好了,它再花一笔钱收回去。
电影厂就指着这笔钱吃喝了。
四年前改革,中影不再给电影厂提供资金了,电影厂以银行贷款的形式自筹资金,拍了电影,再卖给中影。
如果片子没拍好,中影不收,那完了。
欠着银行钱呢,为了还债,只能卖电影厂的资产了。
有人说那你把电影拍好不就行了?
卧槽,除了杨叶这个挂壁,再牛逼的导演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出烂片啊。
大家不知道分账好吗?又不傻,当然知道,只不过没人敢提罢了。
杨叶是一个外人,他提了就提了,也没人能把他怎样。
第365章 你叫我来的
中国电影的观影最高峰,其实是在八十年代,从1979年开始。
那一年达到了全民平均观看电影达28次、全国观众达293亿人次的空前纪录。
然后不断下降,观影人次从1979年的293亿下滑到1992年的103亿。
在《中国电影年鉴》这本书里,有一篇中影总经理胡建在1990年写的工作报告,里面提到了一些八十年代的数据。
比如《喜盈门》用三种型号的放映机放映一年,观影人次达到四亿七千万。
《牧马人》用35毫米放映机放映五个月,观影人次达到八千三百万。
《少林寺》用35毫米放映机放映九个月,观影人次达到两亿七千万。
《神秘的大佛》用三种型号的放映机放映一年四个月,观影人次四亿零三百万……
注:胡建的工作报告提到的数据并不是最终的观影人次。
比如《少林寺》是用三种放映机全国放映的,观影人次在五亿以上。
而胡建只提到了35毫米放映机的数据。
作为对比,后世的票房冠军《长津湖》的观影人次是一个亿。
也就是说,八十年代才是中国电影行业真正的黄金时代。
可惜的是,在这样的观影热情空前高涨的年代,中国的观众却无片可看,空耗热情。
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
上一篇: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