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搂住油菜花
“我哪知道!”
杨叶想了想,说道:“把我去日本的行程延后,告诉黄总经理,下周我跟他一起接待央视考察团。另外告诉红人公司的张总经理,我会去中森明菜的演唱会做嘉宾。”
“知道了!”胡因梦转身就走!
“等等!”
“干嘛?”
“晚上一起看电影啊!”
……
由于担心被人认出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杨叶带着妹子去公众电影院看电影从来不选黄金时段。
下班之后,两人先去吃了个烛光晚餐,然后去酒店激战了两个小时。
然后才洗了个澡出门,慢悠悠来到电影院,已经晚上十一点了。
两人等电影开场了才溜进去,坐在比较后排的位置,他们看的是王京导演的《青蛙王子》。
这是一部爱情喜剧片,由钟镇涛搭档关芝琳、钟楚虹、张曼钰三大美女主演。
胡因梦对这种电影没什么兴趣,她吐槽道:“干嘛不看你徒弟的电影,要看这部?”
杨叶道:“这不是咱俩约会嘛,当然看爱情片啊!”
胡因梦道:“切,还不如看风月片!”
尼玛,杨叶服了,他道:“你早这么说的话,那我就带你去日活的戏院看咸湿片了。”
日活的电影院是专门放日本小电影的,胡因梦听了,一脸嫌弃地道:“这么说,你经常去咯?”
杨叶理直气壮地道:“不然我那么多招式跟谁学的?”
“你好变态啊!”
“那你喜不喜欢?”
“喜欢!”
“哈哈哈!”
两人对正在放的那部电影都没什么兴趣,来电影院主要图个氛围。
在他俩的附近,也零星坐着几对情侣。那些人也无心看片,都抱在一起啃啊啃啊。
杨叶也不客气,抱着胡因梦啃了起来,要的就是这个调调。
虽然杨叶和胡因梦对这部《青蛙王子》没什么兴趣,实际上它的票房还挺牛逼的。
今年的复活节档期,永剩出品的《青蛙王子》,新艺城出品的《英伦琵琶》,白杨出品的《笑太极》同台竞技。
结果《青蛙王子》票房超过一千八百万,按着《英伦琵琶》和《笑太极》的头打,王京这厮的确有两把刷子。
《笑太极》是甄子单在本时空主演的第二部电影,这回没有杨叶带,号召力大减,但票房也过了千万。
不过已经很厉害了,原时空那部《笑太极》才六百多万票房。
去年一部《九龙城寨》,的确给甄子单带来了不少人气。
这已经袁和平导演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了。
经此一战,袁和平信心大增,决定再次和甄子单合作。
由于甄子单会跳霹雳舞,而现在香港霹雳舞大热,为了跟风潮流,他俩决定将功夫和霹雳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功夫霹雳!
片子还是走搞笑的路线,大概是讲甄子单会跳霹雳舞,有个武痴看见了,非要认为甄子单是功夫高手,想方设法要跟甄子单决一高下,闹出许多笑话。
为了增加号召力,袁和平还请了两个少女时代的成员做女主角。
……
九龙荔枝角,宋城!
杨叶和黄锡照陪同着央视考察团缓缓步入,黄锡照介绍道:“这座宋城是按照清明上河图上的景物,一比一打造而成的,我们台拍古装剧,经常来此地取景。”
去年十月,央视成立了电视剧制作中心,这次来香港考察,主要还是想要学习香港同行的先进经验。
央视1982年才拍成第一部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而香港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拍摄长篇剧集了。
这两年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排球女将》、《血疑》被引进到中国,每一部都造成轰动效应,看得内地观众如痴如醉。
央视自己拍的电视剧跟日剧一比,简直就是依托答辩,央视的领导坐不住了,这才跑到亚视来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亚视最厉害的就是拍古装武打剧,领着考察团参观制片厂之后,就来宋城参观外景拍摄地。
一行人欣赏着沿街的风景,边走边聊。
宋城是收门票的,进入宋城要穿古装,所以杨叶这群穿着现代装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好在今天是工作日,宋城的游客并不多。
走了没几分钟,就有大胆的粉丝靠过来,找杨叶要签名,杨叶也不拒绝,有求必应,还很配合地和粉丝拍照。
出门在外,维持良好形象是必要的。
拍照的时候,那个女粉还撅起嘴巴摆出亲杨叶脸的姿势,让考察团大为震撼,暗叹这真是有伤风化。
游览了一会儿,就来到亚视热播剧集《陆小凤》的拍摄地,饰演四条眉毛陆小凤的是万梓良。
这场戏要展示陆小凤的绝世轻功,陆小凤需要从屋顶飘然而下。
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剧组把泰坦调了过来。
现在内地拍戏,连吊威亚都不会,前年央视开拍《西游记》,导演杨洁还特地来到香港学习了几个月的技术,最后亚视和紫气公司又派了几个专业人才过去帮忙。
当时央视就打算投桃报李,引进几部亚视的电视剧到内地播放,只不过亚视拒绝了,因为那时候杨叶还不想和台湾闹得太僵。
经过两年的发展,杨叶的翅膀越来越硬,现在在东南亚的开拓已经逐步成型,北美的院线建设也有小成,更不把台湾放在眼里了。
从今年开始,杨叶就要大举进军内地市场!
由于杨叶不为人知的特殊贡献,内地市场的大门是随时向他敞开的,他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
汪枫看着拍摄现场的大型设备,十分惊讶。
其实是他作为台长少见多怪,比如跟在他后面的春晚导演黄易鹤因为经常出国考察,见得多了,就并不是很惊讶。
黄锡照随口向考察团介绍了一下这些设备的用途。
考察团中一个女同志看见有个人躺在地上,拿着个望远镜似的东西在看天空,好奇地问道:“这位同志是在干什么?”
杨叶解释道:“他是灯光师,在观测风向、云层、光照。在拍摄外景的时候,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拍摄效果。比如说吊威亚就要考虑到风速,否则演员会有危险。”
只听那个灯光师说道:“高度6500尺,流速是……18英里,大概十分钟后可以拍摄。”
导演赖水清拿着对讲机说道:“各部门注意,十分钟后开拍,阿良,上屋顶!”
那边万梓良听了,连忙补了一下妆,跟着几个工作人员一起爬上了一栋建筑的屋顶。
杨叶指了指天空,说道:“他们需要等那片云层飘过来,形成阴天的环境。”
考察团听了,都是不明觉厉。
一个工作人员忽然跑过来说道:“杨少,黄经理,你们入镜了,麻烦让一下。”
杨叶“哦”了一声,说道:“Sorry!”
然后对考察团说道:“他们等一下要用到广角镜头,我们在这里不合适。那边有家茶楼,不如我们去那边喝茶,边聊边看!”
说罢引着众人往那家茶楼走去,汪洋有些佩服地道:“杨先生,你身为一个拥有极大名望的企业家,艺术家。这一路走来,我发现你竟然半点架子都没有,真可以称得上是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了!”
杨叶笑道:“汪台长过奖了,其实我很赞同内地刘主席的一句话,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在一起共事就是缘分,何必盛气凌人呢?”
汪枫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唏嘘,这句话,他们也就是说说罢了,像他这样大的领导,谁见了不是毕恭毕敬的?
像刚刚那种情况,工作人员绝对不可能直接跑过来让他走开!
汪枫感叹道:“杨先生说的好啊,劳动人民万岁!”
第337章 理想很丰满
一行人坐在茶楼里,喝着茶,吃着精美的茶点,欣赏着远处古装剧的拍摄,别有一番意趣。
黄锡照随意介绍些世界各地拍电视剧的模式,比如美国都是季播剧,每一季为一个段落,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应,随时调整。
比如发现剧中某个角色很受欢迎,就给他加戏,反之则趁早领盒饭。
如果收视率好,有钱赚,那就继续拍下一季,否则就砍掉,这也导致美剧的质量往往很高,但经常烂尾。
日剧跟美剧的模式类似,但又不尽相同,日剧也是一周播一集,边拍边播,随时调整。
但日剧一部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往往不会再有下一季了。
所以日剧一般很短,一部只有十一集左右,但内容十分紧凑,几乎没有注水情节。
如果拍很长,那就是日奸台拍的,日奸台的大河剧一般能拍五十集,有时能拍到一百集以上。
因为日奸台没有广告,不靠收视率活着,它是找日本国民强制收钱的,不给也得给,你爱看不看!
当然了,日奸台并没有因为旱涝保收就摆烂,实际上他们制作的大河剧是日剧的金字招牌。
强制收费,不会亏本,所以就可以精雕细琢嘛,自然容易出精品。
港剧又不一样,港剧也是边拍边播,但讲究效率,一天就要播一集,速度极快。
所以港剧都是监制责任制,分组拍摄,一部剧往往由一个监制统筹,分组几个小组,由几个导演没日没夜的拍摄。
这对监制的水平要求极高,监制往往拍完一部剧,就要休息一段时间,不然缓不过来。
港剧一般不会超过二十集,如果故事太长了,比如要拍金庸小说,那就分成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这样拍,类似于美剧的操作方式。
最后就是台剧,台湾也拍电视剧,但水平极烂,因为台湾的三大电视台拍剧有财政补贴,所以收视率低也不怕。
台湾的电视台也像日本的NHK一样的态度,你爱看不看。
不过区别就是,NHK拿的是老百姓的钱,还是要给老百姓回馈的,拿谁的钱替谁办事嘛。
而台湾的三台都是拿的财政补贴,管你老百姓爱看不爱看!
汪枫听得连连点头,问道:“那么杨先生和黄先生认为,我们央视应该走哪种模式呢?”
黄锡照看了杨叶一眼,杨叶接口说道:“如果让我提建议的话,最好是走日本NHK的大河剧模式。
大河剧一般是以日本战国时代为故事背景,以知名历史人物为主角,拍摄比较严谨的长篇历史电视剧。
中国有悠长而灿烂的历史,春秋战国、秦汉之争、隋唐乱世……拥有无数光华璀璨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拍一百年也拍不完!
贵台是国家电视台,自然要注重国家的形象。拍摄这种严谨而又有意义的电视剧,我认为是最适合的,而且贵台也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考察团的人一听,都觉得大有道理。
他们现在正在观看的亚视拍摄的武侠剧,飞来飞去的,虽然看着很拉风,但是这帮老领导其实并不感冒。
反而是杨叶的一番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八十年代港台也拍历史剧,比如亚视就拍过冯宝宝版的《武则天》,中视也拍过潘迎紫版的《一代女皇》,都轰动一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不过港台的历史剧以戏说为主,并不严谨,九十年代央视刘小庆版的《武则天》一出,就把这俩比下去了。
历史剧曾经是港台电视很重要的一个剧种,将历史人物跃然于电视,并以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服饰,以及对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的全新演绎作为包装,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
不过九十年代央视的历史正剧一出,无论在历史细节和场景上面都比港台更加严谨,在港台地区播放后,造成哄动效应,港台两地的电视台也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陪同央视考察团游览完宋城,杨叶留下黄锡照继续陪同,自己就告辞了,他答应做中森明菜演唱会的嘉宾,得赶着去彩排。
临走之前,顺便邀请了考察团去看两天后的演唱会。
……
两天后,央视考察团在黄锡照的陪同下,走进红磡体育馆,在预留的贵宾区落座。
贵宾区坐的大多是香港娱乐圈的人物,不时有相熟的人过来和黄锡照打招呼。
见现场一万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考察团的一位成员好奇地问这么多人来看演唱会,得收多少门票钱?
黄锡照回答道:“大概三百万港币!”
那人大惊失色,问道:“这个日本歌唱家,在香港很受欢迎吗?”
黄锡照解释道:“她不是一般的日本歌手,她在香港出道,是四年前被杨叶先生在日本发掘,带到香港亲自培养出来的!”
那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黄锡照笑道:“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有一次杨先生去日本出差,飞机抵达东京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他饥肠辘辘,在机场附近找了一家拉面馆吃面。
却听见后厨传来隐隐的歌声,他被这歌声吸引,循声而去,原来是拉面馆老板的女儿在一边洗碗一边唱歌。
上一篇: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