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功夫之王 第209章

作者:搂住油菜花

  杨叶再次摇头:“我又不是李世民,要搞什么‘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加入的人才太多,就要面临资源分配的问题。最后有人不服,有人觉得不公,就会产生怨恨,最终还是会走!现在的三毛、阿龙、青霞他们都是如日中天,香港就这么大,我们能给出的资源已经不多了!”

  夏梦道:“不如我们让丽声加盟啊,有电影就一起上映,采取分成的手段,盈亏各自承担。”

  夏梦这是折中的办法,杨叶还是摇头:“那样对雷觉坤的吸引力太小,他还是会自建院线。”

  众人都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杨叶就认定雷觉坤一定可以做大呢?

  眼见大家都不服,杨叶又没法说出实情,只好道:“西方人在商业上有一种玩法,当他们看好一家公司,担心其未来会崛起,影响到自己,就会提前将这家公司给收购,以维持自己的行业龙头地位。

  我愿意丽声加入,也是基于这种商业逻辑。只不过雷觉坤财大气粗,我直接收购他的戏院和公司,他是不会干的。既然如此,倒不如让他加入进来,有钱一起赚!我希望大家相信我的眼光,我有预感,这会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杨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支持吧!

  杨叶笑道:“那接下来的谈判,就拜托林经理和江经理了,务必为咱们多争取一些利益。”

  杨叶没工夫去打嘴战,这些细节的事,让别人去做,他要最后的结果就行了。

  林葆诚笑道:“这个自然!”

  江志强问道:“既然对方有电影公司,那就要面临档期分配的抉择。杨少你有什么说法吗?”

  杨叶大手一挥:“一视同仁,他们想要什么档期都可以,根据预售票房和午夜档的热度来排片。上座率好就加场,反之则削减。”

  “我明白了!”

  杨叶这是抱着十分开放的姿态来合作了。

  ……

  上午开完会,下午杨叶去经纪公司转了转。

  走进一间教室,山口百惠正在上声乐课,由于不想引起骚乱,她亲自教学的学生并不多。

  除了中森明菜,就只有周惠敏、崔真实、傅明宪以及台湾来的三个小妞。

  杨叶悄悄从后门溜了进去,示意山口百惠别作声,就找了个位置听她讲了起来。

  山口百惠现在讲课,日语和粤语混搭,偶尔还会夹杂国语,由于她们在一起磨合了大半年,彼此居然能够听懂。

  这样下去,几年之后,这群小姑娘就会个个都能讲国语,粤语、日语、韩语还有英语了,6得一批啊!

  山口百惠现在正在教授日本的演歌,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歌曲,特点就是一边表演一边唱。

  杨叶听了一会儿,发现山口百惠还是做足了功课的,讲的很细。

  山口百惠在日本娱乐圈八年,演唱技艺是在不断进步的。

  她早期是个站桩选手,后面才开始不断加入手部动作,表演环节,不过演歌仍不是她的强项。

  等到山口百惠喊出下课,杨叶立刻热烈鼓掌,大声道:“屎扒拉稀!”

  这译音有点可笑,就是很好,很妙的意思。

  几个小女生听见掌声,全都惊讶地转过头来。

  萧蔷惊喜地道:“叶哥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杨叶道:“我来检查一下,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啊!”

  萧蔷无奈地道:“我倒是不想认真听,但是上百惠老师的课,如果我一走神的话,就会不知道她在讲什么了。”

  杨叶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这样看来,如果你们百惠老师把中国话讲好了,反而不妙!”

  山口百惠道:“那怎么行,我会努力学会中国话的!”

  杨叶点了个赞:“你的中国话说的不错,课也讲的很好!”

  山口百惠道:“其实我并不是很擅长演歌,只能给大家讲个大概。”

  杨叶道:“说到演歌,邓丽珺虽然不是日本人,却是演歌系的代表性歌手,改天我找她过来给你们上上课!”

  说起来,能来杨叶开设的训练班真的太爽了,各种技能都有大师来喂!

第244章 新艺城开启

  无线的《千王之王》直接照搬好莱坞经典电影《教父》系列,又有金牌监制王天林坐镇,谢贤,汪明荃主演,一开播就先声夺人,成功击败亚视的乡土大剧《大地恩情》。

  谢贤也因为主演了这部剧中的老千罗四海,“四哥“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了他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刘?桦有首歌叫《17岁》,歌里唱道:“记得四哥发哥都已见过面,后来荣升主角太突然。”

  但是,无线还没来得及高兴,《天龙八部》来了!

  亚视在《明报》、《东方日报》等报纸上刊出了整版广告,直接列出了主演名单,还配了剧照。

  男主角名单倒也罢了,梁家仁张国容张雪友演萧峰段誉和虚竹,他们仨现在名气都不是很大。

  女主角方面,米雪演阿朱,余安安演阿紫,陈玉莲演王语嫣、陈秀雯演木婉清、李赛凤演钟灵,这就有点厉害了。

  米雪和余安安都是当红明星,陈玉莲靠着跟杨叶主演的《笑傲江湖》声名鹊起。

  在亚视的“千帆竞发”攻势中,九点档的电视剧《骤雨中的阳光》,首创香港青春爱情片,由陈秀雯领衔主演。

  播出之后收视狂暴,比《大地恩情》还猛,陈秀雯凭着一部剧就红得发紫。

  至于李赛凤,她在《大地恩情》中只演了一个小角色,现在倒不是很起眼。

  到后面配角名单的时候,各大报纸的读者直接看呆。

  段正淳的六个老婆,居然是杨濛、陈思思、张冰茜、上官灵凤、郑佩佩、胡锦。

  这全都老牌电影明星啊,长城三公主来了两个,再加上两个武侠皇后,一个潘金莲。

  “这个杨叶,他疯了吧?”方逸华看着报纸上的名单,脸色铁青。

  “稍安勿躁,这是杨叶拿到金庸版权之后,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他肯定要把噱头搞足。否则怎么会连夏梦都出动了呢?但他用自己的面子请来的这些人,只是客串一些配角而已,不影响大局。说到底还是要看剧拍的好不好。”

  方逸华叹气道:“想不到杨叶居然玩了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把金庸的版权全部买断了。”

  帮金庸提出小说修改意见后,杨叶果断出手,以五千万的天价买断金庸小说的版权,最后在夏梦的助攻之下一锤定音。

  这打了方逸华一个措手不及,根本反应不过来。

  邵逸夫道:“此子做事谋定后动,一出手就排山倒海的势头,确实难以对付。我都没想到他居然会在丽视风头强劲的时候溢价收购。为此还一口气把南洋、甚至加勒比海的丽的映声全部吃下。”

  方逸华想到杨叶当年出道的时候,的确是石破天惊。别人拍电影都是先拍一部小成本试水,慢慢来,他上来就搞大制作,直接全球卖爆。

  不禁叹了口气,说道:“他一口气吃下那么多电台,不会也有什么目的吧?”

  “加勒比海那些就真的是鸡肋,没什么用。但南洋那些,可以用做进入当地市场的跳板。杨叶将电视台改名亚洲电视,证明其志并不在一个小小的港岛啊!”

  方逸华才不管杨叶的志向有多大,她只想守住她的TVB,心里琢磨着,如果《天龙八部》收视率太高的话,自己应该怎么应对。

  邵逸夫问道:“和古龙谈的怎么样了?”

  方逸华头疼道:“我想学杨叶,直接买断他的版权,但是他不干,因为他自己也在改编他的作品拍电影。”

  “是你出的钱不够吧,你出了多少钱的买断费用?”

  “1000万港币,这已经很多了,古龙的读者本来就没金庸多。而且他的作品虽多,很多都是烂书,值得改编的连一半都不到。”

  邵逸夫点点头,1000万的确很多了,以前他们拍一部古龙电影,改编权也就给个几万港币。就算把古龙的小说全部拍一遍,也不过几百万而已。

  “你亲自去一趟台湾跟古龙谈,买断之后如果他想继续拍电影,我们可以给他投资!”

  方逸华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随即又黯然地道:“不过现在想找也找不到了,他前段时间拍的楚留香电影上映,赚了点钱,又消失不见了。“

  古龙这厮一有钱就会躲起来吃喝嫖赌,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想找到他基本不可能。

  他出现在大众眼中,正经写书、写剧本、拍电影,那一定是因为……没钱了。

  台湾早年流行一种薄本的武侠小说,封面简陋,纸张粗糙,每本刊登三四万字,售价低廉。

  因为便宜,这类小说非常畅销,连中学生也有钱买来读。

  其实这是出版社的一种销售手段,一部武侠小说都有数十万字,往往分为十多二十几集陆续发行。虽每一本价格便宜,但买上十几本甚至几十本自然就贵了。

  古龙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大薅资本家的羊毛。

  这厮先写一个几万字的开头,然后拿去卖给出版社。

  出版社一看,卧槽,写得这么好?买买买!

  古龙却要求出版社预支整套小说的稿费,否则老子就去找别的出版社了。

  出版社只得妥协,结果古龙拿了钱就直接消失,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花天酒地去了。

  而书只出了一两册,读者看得正过瘾,下面没了,愤而找出版社讨要说法。

  出版社找不到这个老太监,只好找人代笔,继续把坑填完,这就是古龙的小说大堆代笔甚至伪作的原因。

  邵逸夫无奈地道:“那就等等吧,他没钱了会出来的。”

  ……

  在原时空,是先有金公主院线,然后才有新艺城公司。

  金公主有两个老板,一个是雷觉坤,一个是伍兆灿,他们两人都是九龙巴士的股东。

  在新艺城牛逼起来之前,金公主被嘲笑为玻璃院线,因为上映的都是一些烂片,票房没眼看。

  在本时空却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白杨院线经常租赁丽声的院线映片,所以金公主最终没有成立起来。

  因为丽声的雷觉华觉得这门生意很稳妥,另组院线,找不到片源反而麻烦。

  对于雷氏家族来说,稳妥其实是最重要的,富二代只要不创业,怎么嗨都行。

  雷觉华是雷觉坤的大哥,雷觉坤无法反对,直到去年年底雷觉华去世了,雷觉坤执掌了雷氏家族的大权,才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麦嘉、石天、黄百鸣三人,开着一辆卡罗拉,缓缓从雷觉坤家中出来。

  刚才,他们和雷觉坤一起吃饭,重新划分了新艺城的股权。

  两个月前,雷觉坤和麦嘉合组了一家“影城电影公司”,雷觉坤持股51%,麦嘉持股49%。

  麦嘉这个人,在外面留洋回来的,他在美国的时候是个嬉皮士,很看不惯香港阶层分明的模式。

  老板是老板,伙计是伙计,老板可以赚很多钱,伙计当狗一样用。

  他觉得这很不公平,所以他自己创业,不给别人打工。

  麦嘉最先组建了一家“先锋”电影公司,后来挂掉了,又成立了一家“奋斗”电影公司。

  和雷觉坤合作的时候,他说:“雷先生,最好的情况就是把戏拍好。最坏的情况就是你给我机会我试两部戏,万一不行,那就关门!”

  雷觉坤说:“好,那就赌一次!”

  麦嘉以前都是单打独斗,这次不行,有金主了,他开始找人帮忙。

  麦嘉首先找了他的好兄弟洪京宝,他俩是好哥们,洪京宝说帮忙可以,加入不行。

  于是麦嘉又找到了石天,还缺一个摇笔杆子的人,经人介绍,认识了黄百鸣。

  黄百鸣是戏剧发烧友,有鬼脑筋,麦嘉认为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肯吃亏,所以愿意带他玩。

  现在,“影城”公司重组为“新艺城”公司,又有两个人加入进来,股权就要重新分配。

  经过商议之后,雷觉坤和麦嘉拿出28%的股份给石天和黄百鸣。

  最终,新公司的股份就变成了雷觉坤和麦嘉占股72%(其中雷51%,麦49%),石天19%,黄百鸣9%。

  这样的股权分配,也为后来新艺城的散伙埋下了导火索。

  因为事实证明,黄百鸣才是最牛逼的那一个,一些超级卖座的电影,比如开心鬼系列,家有喜事系列,《搭错车》、《阿郎的故事》都是他搞出来的,包括新艺城的超级王牌《最佳拍档》系列,他也是编剧之一。

  干最多的事,拿最少的钱,简直就是踏马的冤大头!

  一开始还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心理不平衡了。

  现在嘛,肯吃亏的黄百鸣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因为他也是电影公司的老板了。

  黄百鸣搓搓手,说道:“我们找个大排档,再去喝点,我请客。”

  麦嘉笑道:“雷先生家的饭不好吃?”

  黄百鸣推了推他的眼镜框,说道:“我是觉得现在万事俱备,想趁热打铁,琢磨一下咱们公司的创业作,速度快的话,或许能赶上贺岁档。”

  石天道:“我还是有点疑虑,白杨院线真的会把贺岁档这么好的档期给我们?”

  麦嘉道:“不是说了嘛,我们想定档什么时候都可以,凭本事抢排片,打不过那是本事不济,不能怪人!”

  黄百鸣道:“根据我的分析,其实没什么好怕的,因为白杨最厉害的杨叶和陈龙一年才上映一部电影。杨叶一般是暑期档,陈龙喜欢贺岁档,而且陈龙前段时间还跑到嘉禾去映片了,不知道他们搞什么鬼。

  暑期档很长,我们和杨叶错开时间上映就行了。贺岁档我们就让一让,不是还有新年档嘛。今年杨叶和陈龙的电影都已经上映过了。我们贺岁档的对手只有一个洪京宝,完全可以搏一把。”